两军对阵,一碗羊汤扭转历史乾坤,诞生一成语流传至今!

繁体

来源:大河报博览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说宁与君子结怨,不与小人为友。这是因为君子坦荡,即使结下愁怨也不会肆意报复,从中作梗。而是会光明正大地与你一决高下,即使是输,也要让对方输的心服口服。

而小人却完全相反,即使嘴上说好要与你为伍。一旦触及到利益问题,或是得罪了对方,就很有可能会在暗处伺机而动,阴招不断,让人防不胜防。

我们都知道这个道理,但生活中难免会有失误,考虑不周到的时候。因此,很有可能就会因为一个无心之失而得罪了对方。得罪了君子还好,若是一不小心得罪了小人,很有可能就会因此给自己招来祸端。

春秋时期,一位十分显赫的将军,仅仅因为一碗羊肉就得罪了自己的车夫。然后遭到车夫的报复,最终导致不战而败的惨烈结局。

两军对阵,一碗羊汤扭转历史乾坤,诞生一成语流传至今!

一碗羊肉导致的财仗

公元前602年,“春秋五霸”之一的宋国刚刚经历了新一轮的政权大洗牌。前一任统治者宋昭公因暴虐无道,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厌恶唾弃。

而宋昭公的弟弟公子鲍却因为善待官民,施舍粮仓,深受百姓的爱戴。因此,一次宋昭公外出打猎时,朝臣们密谋扶立公子鲍成为了宋国的新君,时号宋文公。

公子鲍的弟弟公子须和宋国司马华耦,率领士兵追击,杀死了宋昭公。

宋文公刚刚继位,晋国就以宋文公得位不正为名,联合卫国,陈国和郑国几个中等强国讨伐宋国。

606年,郑国受楚国指使,进犯宋国。为了抵御郑国军队,宋文公就派华元带兵出征。两国的军队在今河南睢县南的大棘相遇,战事一触即发。

可就在战争前夕,发生了一件大泄士气的事情。宋国的一名大将狂狡,在战前侦查地形时,恰巧遇到了郑国的一位小兵。两人都是单枪匹马,本打算一决高下,不料郑兵在周旋时,一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中。

出于仁义,狂狡用手中的戟柄将对方拉了上来。可没想到对方一爬上地面,反手就将戟柄归为己有,把狂狡俘虏回了郑军大营。

战事未起,就先折损了一员大将,宋国士气十分低落。为了鼓舞士兵,重振士气,赢得军心。华元当即下令屠宰肥羊,犒劳三军。

军营内气氛欢腾热烈。在春秋战国时期,羊肉是稀缺资源,相当于是肉中贵族。当时贵族盛行喝羊肉汤,称之为羊羹。

两军对阵,一碗羊汤扭转历史乾坤,诞生一成语流传至今!

士兵们看到华元如此礼待自己,纷纷表态要誓死追随华元将军。一时间,宋军士气高涨。华元这简单一招便出奇制胜,在气势上宋军已占尽先机。不过,此时出现了一个小小的、不愉快的插曲。

众人吃饱喝足时,为华元驾驶战车的车夫羊斟却没有喝到羊羹。一种说法是华元安排分发羊肉时,不小心把自己的车夫忘记了。还有一种说法是,羊肉不够吃,华元为了让众人吃尽兴,就把自帐营内的士兵的羊羹分了出来,让给前线战士们。羊斟一口还没有吃到,就被分了出去。

华元没有将这小小的插曲放在心上,可正是这件小事,毁掉了华元多日的策划。

第二日,两军刚一对阵,宋军主帅华元的战车忽然离开了自己的阵地和队伍,单车匹马直向敌人密集的地方驶去。郑兵见了便一拥而上,活活地把华元从车上抓了下来。

华元质问羊斟此举何意?羊斟得意地回答:“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大致意思是:前天分羊肉由你作主,今天赶马车的事,该听我的了。

原来羊斟仅仅因为没有吃到羊羹就对华元怀恨在心,以为华元轻视他,打算在战场上给华元一个报复。

结果,由于羊斟故意报复,堂堂宋军主帅华元,就这样轻易地被郑军活捉了。宋军失掉了主帅,很快就溃败了,郑国赢得战争,而羊斟却趁乱跑了。

两军对阵,一碗羊汤扭转历史乾坤,诞生一成语流传至今!

还好那时有周礼的约束,被俘的大将,不会轻易被杀。战事结束后,宋国花了一百辆战车、四百匹上好的战马为代价,把华元从郑国赎了回来。

当时人们气愤地说,“羊斟非人也,以其私憾,敗国殄 [tiǎn]民。”为了一点小小的私愤,而不惜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实在是卑鄙可耻。由此也诞生了一个著名的成语“各自为政”。

一碗肉汤输掉一场战争的事情,听起来可能很不可思议,但在同一集体里面,一个看似不经意的举动,确实能毁掉全盘计划。因为每个步骤每个细小的零件,都是事情成败的关键,不能疏忽。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不论在工作或是学习生活中,都不能一味地按照自己的主张办事,若是每个人都不讲配合,不考虑大局,只考虑自己,那么很有可能自乱阵脚,一触即溃。只有互相理解,团结一心才能攻克难关。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