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宓日记 1939~1940》一册,主要记录他的爱情、学术及读书生活,也有多处谈及时政,其中谈及苏联的地方并不多,但每次谈及苏俄,他都如临大敌。考虑到当时全面抗日的大背景,这是非常耐人寻味的。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九月十一日他在日记中写道:
3—4 林文铮来,谈欧战及世局,极有见地。谓苏俄阴鸷深悍,如战国之秦。无论德此战胜败若何,俄必转而击德而摧毁之,如剥死虎之皮。至波兰则如生羊之被吞耳。故此战结果,德必衰亡。而诱德使战英法者俄也。希特勒之愚莽实甚,不如史达林至老谋深算,故堕其术中。至东亚日本正如西欧之德国。中国则无殊波兰。俄坐视日本残灭中国之后,乃乘日本之疲敝而攻削之。异日俄之国力及其共产主义,将大扩展于东西,而将雄飞独霸于世界。诸国反戈,联合修好,恐尚不足敌俄也!云云。
吴宓被认为是文化保守派学者,自诩孔孟之徒,将苏俄比作尚武的战国之秦,也合其思想脾性。他也预测到了德国发动二战的结局,不过他没有谴责希特勒的残暴。比起希特勒,他明显更讨厌“老谋深算”的斯大林,但最让他讨厌苏联的是,苏联的侵略本性。按说当时日本侵略中国最甚,他最应该谴责的是日本,可他却最害怕俄国及其共产主义,就此而言,他倒是有先见之明。在那艰难的抗日战争时期,他就预测到苏联二战后的强大。战国六国联合抗秦,最终被秦扫灭,天下一统。吴宓以古比今,以为苏联必将“独霸于世界”。这虽夸大了苏俄的力量,却也隐约感觉到苏联在战后必将迅速崛起为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
苏联既然要称霸世界,中国自然也会被其所灭,这种担忧,在其后的九月十八日日记中得到印证:
报载,俄既攻占波兰,与德平分土地于西;又互承认满、蒙,与日订约修好,划分中国于东。则林文铮君前日之言适中。而中国鼎足分割,不幸蜀(依英、法)且最削弱矣。哀哉!少年人犹膜拜苏俄如斯甚也!
根据他了解的报载信息,苏俄分裂中国的野心,可谓路人皆知。最后一句“少年人犹膜拜苏俄如斯甚也”,可以看出他极不愿中国走苏俄共产主义的道路。
在十月七日,他又在日记中写道:
……闻苏俄不惟以重兵开入新疆,且致牒中国政府,要求(一)蒋公下野;(二)全国赤化等。呜呼,前虎后狼。中国之瓜分覆亡,不可免矣。
抗日早期,吴宓对国家前途命运,多次流露出悲观情绪,其中一个原因便是列强对中国的瓜分,而对中国危害最大的两个列强,则是日本和苏俄。再比较日本与苏俄对中国的危害,吴宓认为苏俄更可怕,也因此,比起日本,他更痛恨苏俄。即使在抗日战争时期也如此恨,实在耐人寻味。
来源:读书人的精神家园、文:舒生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1945年,二战结束之后,法国做了一次民调,主题是“谁在战胜纳粹德国中贡献最大”,得到的是苏联57%、美国20%、英国12%。1994年,法国再做相关民调时,得到却是苏联25%、美国4...
- 曾经力压华为登顶广东民营企业100强榜单榜首的正威集团似乎正在节节败退,其创始人王文银更是多次被列“限高人员”。前不久,深圳正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深圳正威)子公司...
- 01北宋年间,江南柳庄有个秀才名唤柳忠,以教书为业,在当地颇受好评。妻子柳王氏诞下儿子柳雁,产后血崩离世。留下父子相依为命。自家日子不好过,但生性善良的柳忠还是收养...
- 设想一下,如果有一天你一觉醒来,突然发现自己所处的场合非常陌生,身边还站着许多不认识的人,第一时间肯定会认为自己被绑架或者落入歹徒之手,生死难测。在1978年,一对韩...
-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几十年来唱着“毛主席,爱人民……他是人民大救星”的全国人民立即陷入悲痛之中。八亿人民“泪飞顿作倾盆雨”。■发布毛泽东逝世的消息■毛泽东身体...
- 象棋,在我国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关于象棋的起源,说法不一,但无论如何,象棋绝不是现代很多人认为的起源于刘邦和项羽争雄的秦末。虽然象...
- 转自新湖南1945年9月2日,在包括中国在内的9个受降国代表注视下,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这是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历史上的第一次全面胜利,也...
- 特约撰稿 刘子轩今年9月1日是纳粹德国入侵波兰83周年的日子。波兰执政党法律与公正党主席卡钦斯基当天宣称,波兰政府已对二战期间德国入侵和占领波兰造成的损失进行最新一轮...
-
起底“根浴”医院背后的男人:莆田系老板,从亿万富翁沦落到老赖
近日,云南昆明多家医院被曝光以“根浴”之名提供色情服务,通报中那几家背景不明的小医院暂且不论,令人咂舌的是,声名在外的云南仁爱... -
1983年香港记者套路中国官员:香港百姓怕驻军,邓小平听说后震怒
作者温读1982年9月23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首次访华,邓小平同志和“铁娘子”第一次会见。这是中国和英国就香港问题正面较量的开始,谈判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