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河报博览
《范进中举》是中学里的一篇课文,他只是中了一个小小的举人,竟然就高兴得发疯了,为此遭到诸多人的嘲笑。可要是你读完范进的后续人生,才知道他有多牛,妥妥一个大器晚成的“考神”啊!
(文中配图均源于网络,侵删)
范进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出自吴敬梓的现实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以范进的遭遇来讽刺当时科举制度的残酷与封建社会的人情冷暖。
范进出生于一个贫苦之家,穷尽一生只为考取功名,可是却屡遭挫败,即便如此,他却始终不肯放弃。
尚未考中举人前,他在生活中处处遭人白眼,饱受人情冷暖。尤其是老岳父对其甚为不满,经常骂得他体无完肤,就连周围邻居也跟着冷嘲热讽。
好不容易熬到了54岁才中举,老岳父对他的态度发生了三百六十度大反转,从“穷鬼”变成“贤婿”,从冷眼相向变为阿谀奉承。周围邻居也从原先的麻木冷漠变得热情,这从侧面反映出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众邻居的趋炎附势。
范进中举后,幸福来得太突然,长期压抑的痛苦和数十年如一日的心理煎熬终于在此刻得到释放。这种从天而降的大喜,对脆弱的内心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冲击力,怎能不让人发疯?亏得老岳父一个巴掌才把他扇清醒。
后来在范进持之以恒的努力下,他又考中进士,被提拔为御史,官位四品。
其实,封建腐朽的科举制度是范进发疯的根源。在古代,考取功名是穷人翻身的唯一途径,一旦考上,就好似“鲤鱼跃龙门”,名誉、地位、财富等都唾手可得。范进虽已入不惑之年,家徒四壁,可依旧矢志不移地博取功名,后来更是一级一级升官,至少他身上的坚韧与执拗值得学习。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西语字典露端倪,亚里士多德等西方古名人确实涉嫌虚构作假,甚至根本不存在
关于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在古代西语字典中的查阅结果在往期文章已有提及,但尚未结束。标题更正:是绝大部分西史古代名人在往期文章中,笔者已经查到如今使用的亚里士多德的英... -
2006年戈尔巴乔夫用苏联解体经验,对中国说了句忠告“不要搞民主化,不要让国家崩溃”。
1991年,苏联这座横跨欧亚的超级大国轰然倒塌,世界格局随之剧变。15年后,作为亲历者的最后一任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郑重告诫:“不要搞民主化,不... -
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了中国军队的拒绝。于是日军发动了“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开始。说起中日两国的矛盾,还要追溯到清末甲午战争...
-
1968年12月,毛泽东“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这一指示的发表,标志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已发展为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大运动。其时,上山下乡“一片...
-
中国终将统一!1996年台海受辱,2016年南海对峙,2026年正好30年
三十年,在中国文化语境中,并非仅仅是一个数字,而是一道隐形的门槛,象征着时光的巨变和命运的跌宕。它承载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沧桑智慧,暗示着盛衰荣枯的循环... -
盛恩颐:民国“头号败家子”,一夜输100多幢房子,家产败光伸手找儿子讨
常言道,富不过三代,这话虽不尽然,但也蕴含着一番道理。自古以来,创业容易守业难,要想守好祖宗打下的基业,有时候需要有更高的眼光。而... -
究竟是什么样的军队?才能被西藏百姓叫做“救苦救难的菩萨兵”?
一、旧西藏所谓的"昌荣",本质上是化了妆的苦难究竟是什么样的军队,才能被西藏百姓称为"救苦救难的菩萨兵"?这个问题的答案,蕴含在西藏的历史长河中,藏在雪域高原的每一寸... -
元末红巾起义军群雄乱斗,元政府内部也互相倾轧-朱元璋成了“捡漏王”
导言元朝末年,吏治腐坏税负复杂,再加之黄河泛滥成灾很多老百姓沦落为流民,中国各省义军四起,农民战争渐成燎原之势。那时候农民起义关键遍布在沿海地区,朱元璋、陈友谅、... -
90多年前,美国一年饿死2万多人,捡垃圾、啃蒲公英是常态,当时怎么了?
如今成为超级大国的美国,几十年前曾遭遇过一场巨大的生存危机。1929年10月29日,美国股市大崩盘,若干股民破产。然后,美国进入到一个经济... -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季,莘莘学子经过十年苦读,即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考是当前人才选拔的一种方式。提到人才选拔,历史上最著名的莫过于“科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