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寒冬的延安,杨家岭的土窑洞里飘着呛人的煤油灯烟。毛主席把批阅文件的毛笔搁在粗瓷碗沿,望着窗棂上结出的冰花,忽然听见门外传来警卫员的跺脚声,这群二十岁出头的小战士顶着西北风站岗,耳朵冻得通红,连军帽边沿都结着白霜。
这顶改变边区军民认知的毡帽故事,正是从这里埋下伏笔。
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破华北平原时,延安正经历着最严酷的封锁考验。国民党停发八路军军饷,海外援助通道被切断,五万边区干部战士的冬装缺口高达80%。毛主席在杨家岭的土台子上伸出三根手指:“饿死?解散?还是自己动手?”这句带着湖南腔的质问,掀起了中国近代史上最壮阔的生产自救运动。
在距离延安三百里的盐池县,元华工厂的土窑里日夜飘着羊毛的膻味。工人们用木槌反复捶打浸湿的羊毛,制成保暖的毡制品。1942年深秋,首批羊毛毡帽运抵延安后勤部时,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尴尬,这些帽子软塌塌地堆在库房里,帽檐像蔫了的白菜叶般耷拉着,连最朴实的战士都摇头:“戴着像要饭的”。
毛主席第一次见到这顶“问题帽子”,是在某个飘雪的清晨。警卫员捧着毡帽欲言又止,他接过帽子左右端详,忽然笑出了声:“我看蛮好嘛!你们不戴我戴!”话音未落,那顶灰扑扑的帽子已经稳稳扣在了他的头顶。
接下来的场景成了杨家岭冬日最生动的画面:留着长发的领袖戴着塌顶毡帽,故意在院子里来回踱步。棉鞋踩着冻土咯吱作响,帽檐随着步伐上下颤动,引得扫雪的勤务兵憋红了脸,最终爆发出一阵哄笑。毛泽东却摸着帽檐打趣:“这是新式战斗机帽,飞起来不怕灌风哩!”
这个幽默的“个人秀”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三天后,朱老总戴着同款毡帽出现在抗大礼堂;半个月内,杨家岭机关干部人人顶起了“塌帽”;到1943年开春,连最讲究仪表的女学生都开始给毡帽缝制红布五角星。原本积压的三千顶库存被抢购一空,元华工厂紧急扩建了五个车间。
在1944年的边区劳模大会上,毛泽东握着元华工厂创始人靳体元的手说:“你们造的不仅是帽子,更是革命者的骨气。”此刻的台下,无数毡帽组成灰色浪潮,帽檐依旧耷拉,却成了令人自豪的“抗战勋章”。
那个寒冬,毛主席在油灯下写给战士的“节约”二字,最终化作了千万顶流动的毡帽。这些曾被视为“滑稽”的帽子,裹着战火中的体温,见证了一支军队如何用最土气的方式,书写出最磅礴的生存史诗。
本文参考资料:
毛泽东戴毡帽故事细节及照片记载
元华工厂生产情况及1944年劳模大会史料
大生产运动背景及毛泽东动员讲话
毛泽东教导警卫员节约的珍贵片段
来源:一个不会配图的历史创作者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说明】2010年2月在伦敦被知情者英国的比尔·瑞恩凯瑞·卡西迪透露出来的《盎格鲁·撒克逊计划》——正是作为西方政治和宗教核心的共济会对于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规划(此计划因...
- 01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的一个深夜,荣王赵元俨府内一个黑影悄悄地潜入了佛堂。谁这么大胆子敢半夜三更在八王府里瞎出溜?原来是府上一位姓韩的姑娘,职务是“茶...
- “不义而强其毙必速”是个常用词语,意思是:靠着不义手段强盛的,他的灭亡也会很快。语出《左传》之昭公元年。此短语与同出《左传》的“多行不义必自毙”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
1973年一位美国公民访华,一生昂首挺胸的毛主席为何破格弯腰相待
1973年8月,也就是自尼克松总统访华一年半以后,一位美国公民远渡重洋,来到了北京中南海,并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二人见面的历史瞬间被照片记录了下来,如果我们仔细观看... -
有个成语叫“雪泥鸿爪”,据说出自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成语词典里,给“爪”的注音是“zhǎo”。有一种美食,有的地方叫“鸡脚”,更多的地方叫“凤爪”。这个“爪”,...
- 水果小贩 张柱)明朝嘉靖八年,有个叫做张柱的人,在京师居住,职业是小贩,内容是卖水果,具体卖什么那不知道,因为《明史》里也没记载。说有天张柱一大早,他扛着装满了时...
- 古今多少事,多付笑谈中,曾经的王朝兴衰已经离我们远去,要想了解古代的生活,普通人只有通过看电视剧,或者是纪录片。但你有没有发现,中国24个朝代中,有关于元朝的电视剧...
-
本文转自:有画说文史晚清时期,曾经有过五大富商,他们分别是:在道光年间资产高达2600万银圆的伍秉鉴;同治时期资产超3000万银圆的胡雪岩...
-
中国,远在东方,和犹太人、阿拉伯人,交集都不多!也没有什么大的利益冲突,应该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问题上,是可以做到客观、公平、公正的立场上的,但是,近些年来,在中国...
-
2005年12月30日,孙维在天涯杂谈版发表的公开声明,针对《天妒红颜:十年前的清华女生被毒事件》一文驳斥递言,这是孙维首次在网络上发表声明,引来空前关注。孙维分别在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