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搜狐新闻邓春海
吕不韦主持编撰的《吕氏春秋》,集法家、儒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思想之大成,可谓一部百科全书。其中有不少为官做人的警句,如“败莫败于不自知”“言行相诡,不祥莫大焉”。可是,吕不韦自己并未像《吕氏春秋》中说的那样做人做事。
类似于吕不韦这样的人,历史上还有不少。匡衡家境贫寒,用小刀把墙缝挖大,靠着邻家透过来的光苦读奋斗,终于成了西汉著名的经学家、丞相。
当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应该都学习过这么一个成语:凿壁偷光。它是由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在《西京杂记》卷二中是这么记载的,“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说的是西汉时期有一个少年叫匡衡,他非常喜欢读书,但因为条件穷苦,到了晚上家里点不起油灯看不了书,一卷书经常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完,一次看到隔壁邻居家窗户透出光亮,他便想到可以凿穿一点隔壁的墙借光来读书,他的这种不因条件艰苦而放弃反倒更加努力刻苦学习的事迹便这样被传开并流传了下来,成为了后世许多读书人的榜样。
到了现如今,“凿壁偷光”的故事依旧是从小便被长辈们用来教导我们的例子,要多多学习他刻苦努力的精神。但是,这个叫匡衡的少年长大后的事迹却很少有人知道,他在之后经历了什么,又是否如他所愿的那般成为一个学富五车的人?
匡衡是东海承县人,祖上世世代代都是农民,到了匡衡这辈,他却尤爱读书,尽管家中条件极差,但他却从未因此而放弃过读书的念头,那广为人知的“凿壁偷光”的故事也仅仅是他艰难求学路上的一角罢了。
没钱去学堂,就靠着跟一个认字的亲戚学,农忙时去给别人打短工,报酬也不要钱,只要书,渐渐开始研习儒家经典,就在这样日复一日的勤奋学习中,匡衡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当地一有名大儒愿意收他为徒,亲自教导他,匡衡如有神助,年纪轻轻在《诗》的研读上便颇有自己的见解,理解得十分透彻,听他解说《诗经》会让人有种心情舒畅、恍然大悟的感觉。
后来科考时也成功得中甲科,选任为平原郡文学,也就是文学指导老师,又因为匡衡在《诗经》上的造诣,被许多经学家所引荐,令当时还是太子的汉元帝对他颇有好感。于是,在汉元帝即位后,有人提议匡衡任平原文学一职还是有些太过大材小用了,可以将匡衡召回到幕府任职,参与议论政事,天下学士一定纷纷跟从他。汉元帝听完颇觉有理,他便直接将匡衡召回,并命他任郎中一职,之后又升为博士,同时还担任给事中一职。
匡衡得此重用,也颇为感激朝廷,在任职期间尽心尽力。有一年,接连发生了日食、地震等异象和天灾,匡衡针对相关情况,基于灾后重建与发展、天灾变化与政治得失关系等问题上,写了一封奏疏给皇上,汉元帝看了之后,大赞匡衡,再次升他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在这期间,匡衡又多次上书,提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到了建昭三年(36),匡衡已身居高位,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
到此,纵观匡衡前半生,少年家境贫苦却勤奋好学,后皇天不负有心人,不仅在儒学上颇有造诣,在官场上更是风生水起,谁人不得称赞一句:这是一个具有盖世之才的人物!但都说高处不胜寒,权力过大若是不加以约束,必然会放任自己的欲望肆意生长,从而做下一些不可挽回的事情。
汉元帝在去世前,又加封了匡衡为乐安侯,根据汉朝法制规定,凡是封侯者都会拥有自己的封地,匡衡受封土地本应该为三十一万亩,但没想到因为在丈量时出了误差,多给匡衡算了四万多亩地。是就这样装傻收下还是诚实地上告朝廷,两种选择,两个方向,就这样一念之差,匡衡便选择将错就错,利用这次失误非法扩张了这四万多亩的土地。
本以为这件事会悄无声息地散去,但谁知道这件事终究成为了一颗埋下的定时炸弹,将匡衡炸得个身败名裂。这件事被其他官员检举到了刚刚即位的汉成帝面前,说匡衡以权谋私,非法侵占土地,汉成帝对于官员贪污一事最为厌恶,一气之下,便将匡衡撤去了官职,直接贬为了庶人,而匡衡在返回老家不到几年,就因重病去世了。
这样的结局真的非常令人唏嘘不已,匡衡少年英才,一步步走来,勤奋努力的付出,命运的眷顾,终于使其中年官场春风得意,飞黄腾达,但却在最后落得个贪污的坏名声,一朝从天堂到地狱,重新沦为庶民,并在悔恨中死去。有时候的一念之差真的会对整个人的人生道路产生重大影响,一念天堂,一念地狱,高处确实不胜寒,因而更加需要保持初心。
匡衡的学问可谓名闻天下,但他的品行道德则是另一回事。学问成了匡衡利己的途径和工具,最后“凿壁借光”之人成了“专地盗土”之徒。非法侵占的四万余亩土地,将匡衡绑上了历史的耻辱柱。
所谓“闻”者,更要修养品德、涵养心性。名望越高,引诱越大,机会越多,必须保持警戒、端正言行、锤炼品质。
“闻”者“色取仁而行违”,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私欲膨胀。吕不韦为相,忙着“色取仁”,主编《吕氏春秋》。其实,他最应该认真学学春秋时期的楚国名相孙叔敖。
史书记载,孙叔敖担任楚国宰相时,官吏百姓都来道贺。有位老人却穿粗麻衣、戴白帽子,以丧服吊唁他。孙叔敖不视为怪,而是认真请他指教。
老人说:身份高贵但对人骄傲,必会被人民抛弃;地位高而擅权,必遭君王讨厌;俸禄多而不知足,必招灾祸。孙叔敖听后恭敬道谢老人,谨记老人教诲。此后,孙叔敖终成一代名相,被《史记》列为“第一人”。
不少研究历史的人感叹,如果吕不韦被免去相位、回到自己的封地时能知祸躲祸、安分守己,是能够善终的。
但研读史书可以发现,吕不韦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他被贬之后,谋利之徒仍不绝于道,“秦王恐其为变,乃赐文信侯书”。秦始皇是千古一帝,能看不清吕不韦的本质吗?吕不韦看到此信,“乃饮鸩而死”。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外蒙古独立始末及蒋经国对《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涉及外蒙古独立细节的回忆
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代表王世杰在《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上签字。(迫使国民政府坐到谈判桌前,和苏联商议解决外蒙问题的,还是国民党自... - 中国人对日本真的了解吗?似乎并不是那么了解。对于来华发展的吉本兴业,更是知之甚少。这个“吉本兴业”一点儿也不简单。吉本兴业株式会社(Yoshimoto Kogyo Co., Ltd.)...
- 1839年,一个由多国探险家组成的队伍聚集在了洪都拉斯的边境。他们的目标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任务:深入中美洲的心脏地带,探索那些被丛林覆盖的未知领域。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
- 据:梦醒锦官城众所周知,“戊戌政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起重大历史事件。目前人们所能了解到的,只有梁启超所著的《戊戌政变记》。民国时期出现的珍贵史料《戊戌纪略》,是...
- 一九九五年四月二十七日,新华社一篇仅一百六十五个字的消息犹如惊雷一般,强烈地撼动了国内外人们的心灵:“北京市常务副市长王宝森慑于反腐败威力自毙身亡;中央政治局委员...
- 如果想想袁崇焕的结局,或许洪承畴被俘之后的投降也就情有可原了。如果想想朱元璋,那么崇祯皇帝对袁崇焕的做法也就可以理解了。崇祯皇帝并非庸君。然而,在面对祖宗家业的大...
- 原标题:汉末乱世的罪魁祸首,其实不是董卓,而是这位富二代 一般提起袁绍,总绕不开...
- 印度是一个神奇的国家,多年来一直谋求成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想获得一票否决权。隔一段时间印度就会向联合国递交一次申请,但每一次都被直接驳回。印度拥有核武器,拥有航...
-
游戏害人不浅:就离谱,粉丝控诉李白的诗抄袭《原神》,李白的棺材板要压不住了
学生们进入校园,会领略到更多关于李白的诗篇,有些同学觉得这些古诗,是因为要考试才出现在教材中的,提不起兴趣来,就怎么背都背不熟,尤其是到了高中阶段,李白的诗不只是... - 恩格斯曾说:就世界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起火超过了蒸汽机。发现火使用火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对火的掌握将人们与野兽区分开。现代的厨房由各种家用电器和燃气灶霸占,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