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潜伏在毛主席身边的高级间谍,因一支香烟被毛主席怀疑

繁体

自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的漫漫长夜,情报战线的斗争同样惊心动魄。相较而言,我党在情报领域的斗争更为出色,但国民党亦拥有不少出类拔萃的间谍。在这众多神秘的身影中,沈之岳尤为引人注目,他甚至曾潜藏在毛主席身边。

沈之岳,出生于1913年,籍贯浙江仙居县。关于他的早年经历,资料相对匮乏,唯一确凿的记录是,1930年他进入南京中央军校第八期深造,1933年又考入复旦大学。沈之岳阅读过许多进步书籍,结识了几位共产党员同学,受他们影响,他积极参与工人运动。

在同学的帮助下,沈之岳进入浦东煤炭公司担任工人,因其思想先进且拥有复旦大学的学历背景,上级对他颇为器重。沈之岳才华横溢,为组织吸引了一批优秀工人。然而,他在领导罢工运动时被捕,险些遭受严刑逼供。

他是潜伏在毛主席身边的高级间谍,因一支香烟被毛主席怀疑

沈之岳

在狱中,沈之岳自称与某国民党高官沾亲带故,从而幸免于难,甚至得到了戴笠的亲自探视。戴笠虽不信沈之岳与该高官有血缘关系,但认为他聪明伶俐,老成持重,具备培养潜力。

经过数番深谈,戴笠说服沈之岳为军统效力,沈之岳旋即被释放,秘密加入国民党。他遵照戴笠的指示,回到工人运动中,赢得信任,负责传递情报。

1937年春,国共二次合作之际,隐蔽战线的较量仍未停歇。国民党当局向延安派遣了一批卧底。戴笠对沈之岳观察多年,认为他思维缜密,成熟稳重,能胜任此任务,于是派他去延安搜集情报。

他是潜伏在毛主席身边的高级间谍,因一支香烟被毛主席怀疑

戴笠

凭借在上海的工人运动经验,对马列著作的熟读,以及国民党的牢狱经历,沈之岳以复旦大学生的身份,向组织申请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并获得批准。

在延安,沈之岳化名沈辉,进入抗大第二期就读。他才华出众,引人注目,成绩优异,深得学校干部的赏识。然而,延安方面深知,这些来自各地的学员中,必然混有国民党特务,因此甄别和调查工作极为严格。

偶尔,讲课时,干部会突然指出:“看看那个国民党派来的特务!”同学们纷纷惊异地扭头,若有人显得惊慌失措,便会引起工作人员的注意,进行秘密调查。沈之岳也曾遭遇此类情况,但他始终镇定自若。

他是潜伏在毛主席身边的高级间谍,因一支香烟被毛主席怀疑

在抗大,沈之岳有机会接触中央干部,康生部长曾当着教育长罗瑞卿的面表扬他,要求大家对待国统区过来的进步青年应不带偏见,应给予帮助和培养。不久,沈之岳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大毕业后,沈之岳担任中央机关秘书,暗中执行其潜伏任务。他顺利地接触到毛主席。

在延安,沈之岳深受信任,警觉性极高,隐藏得滴水不漏。然而,在毛主席身边不到一年,便因一次偶然事件被调离。1939年,毛主席在窑洞附近散步,沈之岳随行。毛主席欲抽烟,却发现自己未带烟,正当警卫员要回去取时,沈之岳却从口袋里拿出一盒烟,递给毛主席一根。

不久之后,毛主席将沈之岳派往浙江白区,协助新四军工作。有人认为,毛主席对沈之岳产生了疑心,因为沈之岳从不抽烟,却带着名牌香烟。

但这仅是传闻。有些人虽不抽烟,但为了应酬,身上带烟也无可厚非。事实上,沈之岳给毛主席递烟,体现了他心思细腻,善于处理事务,未必就引起了怀疑。沈之岳晚年回忆,在延安他不仅未受怀疑,反而备受信任,因此被调至新四军。

他是潜伏在毛主席身边的高级间谍,因一支香烟被毛主席怀疑

一些历史学者指出,沈之岳在新四军潜伏期间,向戴笠传递了大量重要情报,包括“皖南事变”前夕新四军的动向。原本沈之岳隐藏得很好,但由于他推荐的一名特务身份暴露,他感到不妙,迅速逃往重庆,被任命为军统局第一处科长,化名“李国栋”。

直至1943年,军统成立东南特侦站,沈之岳担任站长,延安方面才得知沈辉与李国栋实为同一人,国民党的高级间谍。全国解放后,沈之岳赴台,曾任“调查局局长”等职。1990年,沈之岳回大陆治疗疾病,昔日老同学张爱萍特意请来名医为他治疗。

张爱萍将军对沈之岳的评价是:“智勇双全,一事二主,两边无伤。”因此,也有人认为沈之岳是双面间谍,左右逢源。然而,这种说法的真实性无从验证,因为沈之岳在1994年去世后,真相便随之尘封。

沈之岳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在国共两党之间游走,身份多变,行踪神秘。他在国民党内部担任要职,同时又为我党提供了重要情报,这种特殊的身份让他成为情报战线上的一名神秘人物。

他是潜伏在毛主席身边的高级间谍,因一支香烟被毛主席怀疑

在沈之岳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情报战线的残酷与复杂,也看到了一个特工的智慧与勇气。无论是在国民党内部潜伏,还是在延安接触毛主席,沈之岳都表现出了极高的警惕性和出色的情报搜集能力。他的故事,既是对那个特殊时期的历史的一种反映,也是对情报战线上所有默默无闻的英雄们的一种致敬。

尽管沈之岳的身份和贡献在历史上存在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的经历,无论是作为国民党的高级间谍,还是作为为我党提供情报的秘密工作者,都为我们提供了了解那个时代情报斗争的宝贵视角。

沈之岳的一生,就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棋局,他在其中步步为营,小心翼翼地行走于刀锋之上。而他的故事,也像是一幅历史画卷,展现了那个时代情报战线的风云变幻。如今,随着沈之岳的离世,这幅画卷的真相也许将永远成为谜团。

来源:光阴掌故人

2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刘力贞——怀念我的父亲刘志丹

    刘力贞——怀念我的父亲刘志丹

    怀念我的父亲刘志丹刘力贞1936年4月,我父亲刘志丹在东征前线牺牲。我对他的怀念并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有所减弱,相反随着我自己斗争经历的增长,我对他的认识就越来越深刻了。...
  • 栗战书:寸心的表白——缅怀叔父栗政通烈士

    寸心的表白——缅怀叔父栗政通烈士“这是我寸心的表白,当我为人民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时候,让这张被战争锻炼成的肖像,随着你们漂泊吧!”这是叔父最后一次寄给家人相片时的附...
  • 1979年2月17日社论:《是可忍,孰不可忍——来自中越边境的报告》

    46年前,1979年2月17日,《人民日报》发表《是可忍,孰不可忍——来自中越边境的报告》社论,决心彻底打掉越方的嚣张气焰,护我领土安危,佑我华夏威严。是可忍,孰不可忍——...
  • 邓小平早期隐蔽斗争二三事

    邓小平早期隐蔽斗争经历,主要集中于1927年7月至1929年8月他在中共中央机关工作期间。这一时期,作为中央秘书、秘书长,他不仅参与和领导秘密工作,还亲力亲为地执行过许多具...
  • 东北抗联简史

    东北抗联简史

    白山黑水间的铁血忠魂:东北抗联十四年抗战史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短短数月间,东北大好河山沦陷敌手。面对国破家亡的危难时刻,中国共产党率先举...
  • 一九五一年十二月河北省委关于开除刘青山、张子善党籍的决议(原文)丨历史文献

    1951年12月,河北省委作出决议开除刘青山、张子善的党籍,并向华北局报告处理意见:“我们一致意见处以死刑。”华北局将处理意见上报中央,提议“将刘青山、张子善二贪污犯处...
  • 张国焘夫人杨子烈细述张国焘出走后延安的余波

    杨子烈(1902年12月9日—1994年3月27日),湖北枣阳人,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中国共产党早期妇女运动的活跃人物。1921—1923年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秋与徐全直等在湖北省...
  • 当年“庐山会议”前后,九大元帅如何对待彭德怀?

    庐山会议彭德怀元帅语录:“我这个人就是爱放炮,也伤过不少人。我认为对的,我总是要讲。去年工作中出了不少问题,现在常委同志都没有讲话,我讲一下也有好处。挨点批评,我...
  • 鲁迅的作品逐渐被移出教科书

    鲁迅的作品逐渐被移出教科书

    "深蓝天空下金黄的圆月,海边沙地一望无际的碧绿西瓜"——这帧刻在几代人记忆里的文学图景,正在新版教科书中悄然褪色。曾几何时,鲁迅的17篇经典如《阿Q正传》《故乡》等,构...
  • 荣智健:我的父亲荣毅仁

    荣毅仁有四女一子。长女荣智和自小独立刻苦,自信知命,如今的她儿孙绕膝,安度晚年。次女荣智平继承了家族的低调谦和,不喜喧闹,和大姐一样,生活在上海,过着平凡的生活。...
  • 邓公谈到首批赴美留学生:我不要他们回来!当我听到这句话,已是泪流满面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吴晓求说:小平有一个划时代的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在彷徨茫然的时候,我会时常重读这篇讲话,特别在小平诞辰或者逝世纪念日,...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