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稼祥同志在党史上拥有着无可置疑的地位和权威。
他19岁留学苏联,24岁出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干事,25岁当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民委员会外交人民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在王稼祥的漫长革命生涯中,他的起点显然比同时代其他人要高出很多,年纪轻轻不仅是共产国际最为信赖的人选之一,而且还身居中央高层重要职务,可谓权倾一时。
但王稼祥与其他人不同,从不滥用权力给自己谋私利,只要有利于民族和人民,也绝不会拘泥于教条主义。
留学苏联之际,当他学习马列主义后明白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于是他紧跟共产国际的步伐,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
“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当中,以王明为首的博古等人极力推崇苏联经验教条,几乎试图把苏联经验全部照搬过来,以争取中国革命的快速胜利,可在推行一系列“左倾”冒险路线后,中国革命不仅没有取得预想中的“速胜”,而且导致大批党员损失,革命群众暴尸街头,革命形势急转直下,就连临时中央都无法在上海立足。
对于这种危机的形势,王稼祥很是着急,而伴随着对毛泽东同志的逐渐深入了解,他从原来的排斥,慢慢转向对毛泽东的拥护和支持。所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以后,尤其是湘江一战后,王稼祥彻底抛弃了苏联经验教条主义,转而支持毛泽东同志的主张,在遵义会议上透出了至关重要的一票。
王稼祥的这一票有多重要呢?以至于毛泽东也不禁感叹:王稼祥在党的历史上是有功劳的,他在遵义会议上投了“关键的一票”。
要知道,在此之前,王稼祥刚进中央苏区时,他与任弼时、顾作霖三人是中央代表的“三人团”之一,中央苏区的一切大小事务基本上由他们三人说的算。长征途中,王稼祥与毛泽东、张闻天组成的“中央队三人团”又是领导革命的主心骨,而王稼祥与张闻天不仅是同学关系,而且还是“留苏派”的代表人物,其一言一行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共产国际,如果没有王稼祥的鼎力支持,毛泽东同志在军事上很难大展拳脚。
而遵义会议之后,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三人团”领导了此后中国革命的方向,没有这个新“三人团”中国革命或许有着完全不同的结果和命运。
由此可见,早期的中国革命,王稼祥在中央领导核心层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所起到的重大作用。此时的王稼祥真真正正可谓权倾一时,没有他的充分理解和支持,中国革命的道路无疑将会变得极为崎岖难行。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有着巨大分量的前中共领导人,在1962年时,却被勒令搬出中南海,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他从权倾一时到跌入低峰?
这一切,还得从1962年的特殊国情讲起。
1962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
这一年,三年大饥荒的余波尚未散去,新中国的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等百业凋零,国民经济出现大衰退,不少地方的人民群众面有菜色,饥荒如同瘟疫般肆虐在中华大地。
就国际形势而言,此时的新中国也不容乐观。一方面,美帝支持的蒋介石集团在东南沿海扬言“反攻大陆”,60万解放军不得不整军备战,时时刻刻睁大眼睛盯着美蒋的一举一动。
另一方面,中印边境冲突持续升级,印军罔顾新中国的警告,大肆越过两国人民传统国境线,不断向中国境内蚕食,甚至最夸张的时候,就连哨所都建到了中国边境线后面。
与此同时,新疆伊犁地区6万多名中国居民,在少将祖农·太也夫(俄罗斯族)和马尔果夫·伊斯哈科夫(塔塔尔族)的挑唆下,携老扶幼大量叛逃到苏联,一个县最不可思议的时候,叛逃到只剩下百来人,边防出现大量人口空缺。
令王稼祥焦虑的还远不止如此。
此时的新中国已成为亚洲革命核心领导国家,中央冀希望通过革命输出,让全世界人民打倒列强,迅速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因此,不断对外输出革命,不断向世界各国提供援助。
同时,为早日跻身共产主义社会,全国推行人民公社运动,结果,人民公社的普及,不仅没能激发活力,提升生产效率,反而让不少地方闹出了饥荒。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王稼祥寝食难安。王稼祥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作为真正的共产党人,王稼祥目睹到这些情况,却又无力做出改变,可按下不表又不是他的一贯作风,于是,他斗胆陈词向中央提出与西方国家尽可能建立关系,与苏联最大程度修复关系,与印度最好通过和平方式解决边界问题,同时要减少对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力度。
报道打到了毛主席那里,毛主席掰着指头说:“这是对帝国主义要和,对修正主义要和,对印度和各国反动派要和,对支持民族解放运动要少,这是‘三和一少’。”
不承想,毛主席的话被别有用心的康生给利用了。康生到处煽风点火,说中联部的错误都是由王稼祥那封信引起的,那封信的要害是提出了‘三和一少’的修正主义即右倾机会主义外交路线。”康生更将“三和一少”,发展为“三降一灭”,还写进了九大的政治报告,即“投降帝国主义、投降现代修正主义、投降反动派和消灭民族解放运动”。
而与之针锋相对的是“三斗一多”,就是对帝国主义要斗,对修正主义要斗,对各国反动派要斗,要多援助民族解放运动。
结果,在康生的攻击之下,王稼祥被撤销了中联部部长的职务,他不再是国家重要领导人,因此就不得不搬离中南海。
王稼祥离开中南海后,内心久久无法平静,他的精神出现高度紧张,不断呐喊:“我没罪,我没罪!”
就连他的妻子朱仲丽回忆也说:“入夜时,他仍不时地惊叫。”
王稼祥精神备受打击,可厄运并没有放过这位可怜的革命老同志一家人。
不久,在中国人民大学工作的儿子因忍受不了批斗投河自尽,王稼祥被软禁,妻子朱仲丽被错误定性为“现行反革命”给关押起来,一家人陷入了一段黑暗的岁月。
不过,好在多年之后,中央给王稼祥一家人平反,指出:
“建国二十多年来,根本不存在一条所谓‘三和一少’‘三降一灭’修正主义路线。中联部的工作和其他外事部门一样,执行的是中央的路线,重大决策都是党中央、毛主席、周总理定的。工作中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但成绩是主要的,中联部的干部和群众是好的。”
谨以此文致敬一代老革命家、真正的共产党人王稼祥同志!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历史的轮回:犹太资本策略与我国关系的百年博弈——从满清铁路投资到现代东亚局势的深思
犹太资本在历史与当今的策略展现了一种惊人的相似性,特别是在处理与我国的关系上。回顾1895年,犹太金融家们巧妙地引导满清贵族阶层投资于美国铁路网络的建设热潮中,当时,... -
“共济会分子”李鸿章背刺“平叛功臣”胡雪岩。犹太吸血鬼寄生中国150年,夹缝中的民族资本家如何生存?
犹太人向蒙古人请教如何屠城。蒙古人拿来一个车轮说:比轮子高的死,比轮子矮的活。犹太人:学会了。第二天蒙古人去看时大惊失色:你们在做什么?快把轮子立起来!意大利人:罗马文... - 一位郑州的朋友,问——上面的人好蒙,还是下面的人好蒙?历史告诉我们,谁都不好蒙,但,多数的贪官会选择——欺上。“欺上”的目的,是什么?我想起了网上一个段子:刚考上...
-
3. 鲜为人知的志愿军第四、五次破桥很多人知道志愿军“三炸水门桥”,却不知志愿军还有第4次、第5次破桥,而且,第5次破桥不是在晚上而是...
- 美国总统拜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韩国总统尹锡悦于美国东部时间时间2023年8月18日在马里兰州的戴维营发表联合声明。日韩美联合声明我们,日本、韩国和美国的领导人,在戴维营...
- 中新社北京10月19日电 题:开启中国式现代化,中共为何特别强调“斗争”?中新社记者 黄钰钦“斗争”一词,对于中共这一百年大党意义深远,“一出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
-
洛克菲勒,亿万富翁的传奇,实际上是美国资本主义黑暗面的缩影。他踩着竞争对手的尸骨,以卑劣手段构筑石油帝国,尽显金钱与权力的勾结。洛克菲勒是美国最著名的资本家之一,...
-
甘肃汉人流民武装集团首领董福祥,剿灭西北伊斯兰叛乱,名震华夏!
同治元年,陕西的回民繁殖的人口越来越多,反叛力量也在加强,于是想要建立一个独立的伊斯兰国的念头开始萌生。一些回民首领如白彦虎、马化龙等暗中发动回民,“传帖杀人”。... - 【材料】《资治通鉴》魏纪 元皇帝下 景元三年 公元262年司马昭患姜维数为寇,官骑路遗求为刺客入蜀,从事中郎荀勖曰:“明公为天下宰,宜杖正义以伐违贰,而以刺客除贼,非...
-
明明自己逆行错了,女子为何还能那么狂妄扇人十几个耳光?根本原因只有一个:缺德
见过嚣张的,没见过这么嚣张的。用这句话来形容青岛崂山那位路虎女司机再合适不过。明明自己逆行有错在先,竟然还怒气冲冲责问对向司机不让道!下车连扇对方十几个耳光,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