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汉周读书
汉武帝刘彻/汉武大帝剧照
01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远在草原的军臣单于觉着生活比较单调无聊,想换几个女人解解闷。再加上自己家里吃的用的也不多了,便派人以和亲的名义,找汉廷打秋风。
军臣单于很有自信,这种事情他过去常干,用不了多久,娇滴滴的女人和一车车金银财宝就会自动送上门的。
匈奴人到达长安,提出要求之后,汉廷陷入了无休止的争吵之中。因为汉帝国换掌舵人了,血气方刚的汉武帝刘彻正式走到了台前。
之前因为有太皇太后窦老太太压制,汉廷历来遵循保守的被动防御政策。现在老太太走了,刘彻就要找匈奴开练了。
不过,经过这几年的修炼,刘彻也成熟了很多,他知道奶奶虽然不在了,但在朝堂上,窦家的影响力还是大的很。自己还镇不住场子。所以,他并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是把和亲的事摆上台面,让众臣商议,自己先看看风向。
02
朝臣都是人精,哪能看不出来刘彻想改弦更张?
要真想继续和亲,还用得着把事情拿出来专门开会吗?直接按成例办就可以了。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聪明人。
时任大行令(管少数民族事务的官,九卿之一)的王恢就是之一。他瞅准机会,对着刘彻就是一通洋洋洒洒的输出:“匈奴人是喂不熟的狼,今天吃饱了不打你,明天饿了他又会找上门来。不答应他们的条件,直接干上一架,让他们知道知道我汉军的厉害!”
刘彻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再来几个人随声附和一下,这仗就打定了!
......
但刘彻期待的场面没有出现。
03
紧随着王恢发言的,是御史大夫韩安国。
韩安国/汉武大帝剧照
韩安国一开口就把会议的风向拉了回去:“打仗是为了什么?匈奴人的地方太大,人口又太少,贸然攻击他们,有没有胜算先不说,我汉军的获利点在哪?难道让士兵去沙漠里喝风?即使大军可以远行沙漠,到了目的地也成了强弩之末,还不够匈奴当盘菜下酒的。”
相对于王恢,韩安国的见识明显要高一层。打仗不是请客吃饭。韩安国把基本事实一摆,大家也都跟着随风倒。
毕竟自汉高祖刘邦从白登山上下来,汉廷就没有跟匈奴在野外发生过大规模的军事冲突,谁都吃不准后面会发生什么事。
打赢了还好,打输了呢?一动不如一静,大多数臣下都赞同不宜和匈奴开战。
刘彻虽然心里有点气,但也不好强行掀起大战,还是同意了继续和亲。不过,朝臣们都知道,刘彻对匈奴,肯定不会像他爸和他爷爷一样,汉匈之间必有大仗。
《史记·韩长孺列传》载:
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燕人也,数为边吏,习知胡事。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不如勿许,兴兵击之。”安国曰:“千里而战,兵不获利。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非初不劲,末力衰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群臣议者多附安国,于是上许和亲。
03
一年之后的元光元年(前134年),王恢再次向刘彻建言,力陈与匈奴的开战时机已到。
难道上次韩安国提出的那些战时困难,王恢都解决好了?没有。
单论后勤保障问题,汉军是永远解决不好的。(除了后来霍去病以快打快,不要后勤的战术之外)一个400mm降水量分界线,已经把汉族农耕文明的发展上限给划定死了。四面出击匈奴,虽然会有所斩获,但从收入产出比来看,简直低到离谱。弄不好,匈奴没收拾掉,汉朝会因为徭役过重,人民不堪忍受,先后院起火。
那王恢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呢?
王恢没有卫青等人打仗的本事,也不是安邦定国的压舱石,但他很会讲辩证法——
韩安国不是说不能出去找匈奴打吗?那就换个思路,把匈奴人引到边境线上,我们再分割包围,打歼灭战不就好了?这样,后勤以及找不着、追不上匈奴人的两个最主要问题,不就一次性解决了吗?
王恢的功课做得很足,还从史书里找到了根据。
李牧/大秦赋剧照
战国时,赵国名将李牧曾经发动过一场针对匈奴的歼灭战,用的就是诱敌深入。李牧先在边境上放了很多牛羊,制造赵人一心放牧,全然无视匈奴探哨侦查的假象。等到匈奴大举进犯的时候,赵军再“有意识”的一触即溃。
为了做的更真实生动,李牧甚至丢下了数千赵国牧民。等匈奴人进了赵军伏击圈,李牧露出獠牙,一战打得匈奴十余年不敢再入侵赵国边境。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04
有了李牧的光辉榜样在前,王恢觉得自己找到了战胜匈奴的法宝。答案都给你了,抄作业还能抄错吗?
不过还有一问题,最难解决。就是,发动歼灭战的先决条件,是预知敌人什么时候会大举进攻。
只有知道了时间,才能守株待兔。可汉匈边境线太长了。而且,匈奴的速度可以做到攻破任何一座城市,直到抢完了,汉军还没赶上截击他们。
不过,王恢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他有内应。
这个内应,并不是王恢安排进匈奴的汉将,而是往返于汉匈之间一个豪商。关于这个人的名字,《史记》里记载为聂翁壹,《汉书》里记载为聂壹。考虑到翁可能有代表老头儿的意思,以下行文按照《汉书》的记录称呼为聂壹。
PS:
聂壹有个后人,曾在逍遥津大破孙权,没错,他就是张辽。
05
聂壹是马邑城(今山西朔州)的地头蛇一枚。很早就认识军臣单于,可以轻易见到军臣单于。
他给军臣单于出主意,说自己可以把马邑的汉廷长官杀死,到时候请大单于率兵配合行动,这样,马邑的所有财富可都是单于您的了。需要说明的一点是,马邑在秦汉两朝并不是一个小城市,它是代国(汉廷封国)的中心。韩王信就曾在马邑建都,是汉朝防备匈奴的重镇之一。
这份诱惑不可谓不大。而且拿下马邑是意外之喜,拿不下来自己也损失不了什么。如此无本万利的买卖,军臣单于不做,那才是傻子。
06
至于聂壹到底是谁的人,老王暗自揣测,可能他谁的人都不是。聂壹大概没有什么伟大的家国情怀,他只是想根据战场形势发展,待价而沽。也只有这样,才符合聂壹豪商的人设:从不把所有的鸡蛋,放进同一个篮子里。
开始阶段,汉匈双方都很满意聂壹的所作所为。
一边,王恢得到了军臣单于出兵的准确日期。汉廷就此下令,命护军将军韩安国、骁骑将军李广、轻车将军公孙贺率领20多万主力部队埋伏在马邑附近的山谷中,等匈奴上钩。
王恢出任将屯将军,主要任务是和材官将军李息搭班子,领3万多人出代郡(今河北蔚县),从侧翼袭击匈奴人的辎重大队,寻机截断他们的退路,以达到一举全歼匈奴主力的战略目标。
另一边,军臣单于得到报告,聂壹已经得手,杀死了马邑郡守,就等匈奴兵马杀到马邑,立即开门投降。(演戏演全套,虽然杀的不是真的太守,但汉廷还是给了面子,处决了一名死囚犯来配合聂壹演戏)
马邑之围示意图
元光元年,雁门马邑豪聂翁壹因大行王恢言上曰:“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阴使聂翁壹为间,亡入匈奴,谓单于曰:“吾能斩马邑令丞吏,以城降,财物可尽得。”单于爱信之,以为然,许聂翁壹。聂翁壹乃还,诈斩死罪囚,县其头马邑城,示单于使者为信。曰:“马邑长吏已死,可急来。”于是单于穿塞将十余万骑,入武州塞。
07
一切计划都按事先规划好的剧本进行着,汉匈双方都以为自己赢定了。为了提高汉军的胜算,王恢预先让人放养了几万头牛羊在马邑附近的山坡上,又让聂壹去迎接军臣单于,当好“带路党”。
聂壹对这项安排没什么意见,在他的计划里,不管双方谁赢谁输,他总能找到理由,左右逢源,立于不败之地。军臣单于对聂壹贴心的服务也很受用,许诺事成之后一定会重赏聂壹。
可事情有时候就是这么寸。军臣单于在率军赶往马邑的路上,光看见了漫山遍野的牛羊,却没有看见放牧的牧民,更没有看见汉军!
军臣单于/汉武大帝剧照
因为王恢抄李牧的作业,但却没有李牧舍得下血本。把牧民一股脑儿都送给匈奴,王恢却办不到。这就坏了事了。
军臣单于是一头狡猾的草原头狼,多年的征战经验让他意识到,马邑城极有可能是个陷阱。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他攻下了一座烽火台,俘虏了汉廷的武州尉史。
从这位没留得下来名字的武州尉史嘴里,军臣单于得知了汉军的整个作战计划。前方真是一个大伏击圈!30万汉军枕戈待旦!聂壹肯定是内奸!
军臣单于杀了聂壹之后,立刻引军撤退了。
08
王恢的仁慈,不仅毁了这次的歼灭战,害了聂壹,也害了自己。王恢是亲眼看见匈奴人后撤的,但他没有指挥军队进行尾随追击。
原因很简单,他手下只有3万多人马。匈奴主力毫毛未损,拿什么跟匈奴拼?
于是王恢选择不放一刀一箭,任凭匈奴人退走。这就为主张和亲的大臣打击王恢提供了绝好的口实。
“首为马邑事者,恢也,故发天下兵数十万,从其言,为此。且纵单于不可得,恢所部击其辎重,犹颇可得,以慰士大夫心。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
汉武帝也很生气,喊打喊杀的是你,眼睁睁放跑匈奴人的也是你!其实汉武帝能不知道,就算王恢全线出击和匈奴大打一仗,最好的结局也是全军覆没吗?
不过,朝廷出动30万大军,是为了陪你演过家家的吗?!下诏出征的汉武帝很定是不会有错的。所以,王恢,你必须死!不然这事儿就完不了。王恢当然也知道自己活不了了,选择自杀。
09
马邑之围之后,汉匈双方彻底撕破了脸皮,边境上开始重燃战火。汉廷也放弃了打歼灭战这种投机取巧的战术,开始摸索以骑兵和匈奴对攻的办法。
十几年后,由于战术正确,后勤给力,外加千年一遇的甥舅二人组横空出世,汉朝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中国小伙潘濂遇险海上漂流苦撑133天,求生技巧进入美国海军训练手册
1952年,上岸十年之久的中国小伙潘濂回想起当初在海上漂流的场景,仍十分感慨地说道:“我希望我的遭遇可以证明,中国人也同其他国籍的英勇水手一样,能够应付任何艰难困苦的... - 3. 鲜为人知的志愿军第四、五次破桥很多人知道志愿军“三炸水门桥”,却不知志愿军还有第4次、第5次破桥,而且,第5次破桥不是在晚上而是...
-
多位明星被曝为缅北诈骗头目录视频庆生,关晓彤、檀健次方面否认参与
一场生日宴,一段VCR,将一群“老戏骨”推上风口浪尖。近日,“多位明星给缅北四大家族白所成之子白应苍庆生”话题引发网络热议。在网传的视频中,该宴会厅的大屏幕上播放着一... - 铁血豫丰里疏影险滩密布,两岸悬崖峭壁。空中呈品字形的日军飞机在疯狂轰炸,炮弹掀起巨浪,一股股硝烟翻腾。江上奋进的点点白帆,正以命相...
-
抗美援朝时,战犯吴绍周提出2条妙计对付美军,毛主席:提前特赦。
1959年12月,功德林内的战犯们迎来了第一次特赦,包括王耀武、杜聿明、陈长捷、杨伯涛、郑庭笈、邱行湘、宋希濂、曾扩情、周振强、卢浚泉在... - 作者:战忽局心灵突击队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2299540/answer/2827199199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请点击上方“聼風樓”,关注后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这是纽约邮报的报道,自焚美军的生前好友,于周二接受采访。下面是采访原文:这位朋友从十几岁起就认识布什内尔,他说自己原...
-
近代驻外第一使节郭嵩焘,西方见闻使他坚信这是儒教想要的三代之治
郭嵩焘作为在首任驻英法公使,对欧洲仔细观察,不抱偏见,许多地方都抓住了关键,他认为在中国儒生一直期盼的“三代之治”在英国实现了,西学与儒教目标多有一致,也是的论。... -
金兀术后人今何在?岳飞后人吐槽:完颜氏到今天都不和岳家人通婚
今天笔者给大家聊一聊电影《满江红》里给奸臣秦桧写信的金国宗王完颜宗弼以及他的后人情况。完颜宗弼,他的女真名字叫兀术(乌珠),所以在评书《说岳》里他又被称为金兀术。... - 江淳按:1862年,太平天国还没有灭亡,马克思已经对太平天国完全失望了。在他的《中国纪事》一文中,马克思毫不容情地斥责道:“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