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随着季节变冷,人们纷纷开始添秋衣、穿秋裤。那么,古人穿什么御寒保暖呢?最早的“秋衣秋裤”是什么样的?除了衣物防寒之外,古人保暖还有哪些妙招?
其实,在气温下降的时候,古人会穿一种两层的衣物,这种衣服一层里子,一层面子,且不多做垫絮,统称为“裌衣”。当时,裌衣的地位类似今天的“秋衣”。等到更冷的时候,人们便在两层麻衣之间塞入各种保暖的东西,如麻絮、鸭毛、芦苇等。
魏晋时期,出现了另一种保暖衣物——“纸裘”。人们以楮树皮为原料,蒸煮、调制、压实后制成衣服,用它做出来的衣物柔韧、厚实,且穿旧、穿破后稍作修补还能继续使用。
唐宋时期,“纸裘”开始在民间流行,除了普通百姓,文人也加入了“穿纸衣”的行列。
唐朝时,因为棉花稀有,但材质舒适,成为专供达官贵人使用的衣料。到了明初,全国强制推广棉花种植,棉纺织技术迅速发展,棉袄广泛流行。
在古代,除了穿衣保暖,还有许多其他的保温、取暖的妙招。
生火取暖是主要方法之一。我国最早的取暖炉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的“燎炉”,这是一种烧炭取暖的用具,相当于今天的“火盆”。后来,便于携带的手炉出现了,也被称为“袖炉”或“捧炉”。将手炉拢入宽袖大袍中就如“暖手宝”一样温暖。还有一种盛热水后放在被中取暖的用具,叫脚婆,又称汤婆子。
除此之外,古人在建筑保暖方面也很有讲究。
秦朝的火墙是现代“地暖”的雏形。将房屋墙壁砌成空心夹墙,而墙下有通道与炉灶相连,尽头有气孔可排出烟气。炉火在炉灶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可顺着夹墙对墙体加热,利用墙体升温,使整间房屋变得暖和,而宫廷的取暖设施则更加精细。西汉曾有一座温室殿,殿内设有各种保暖设施,室内则用花椒和泥的混合物刷涂墙壁,不仅可以保温,还有似有若无的香气。
参考资料:《深秋,古人如何保暖》解放日报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原标题:南京发现楚汉争霸战场遗址,虞姬去向之谜解开,项羽可能没有自刎 历史上有...
- 1980年12月12日,特別法庭第一審判庭第五次開庭審問江青。受害人廖沫沙出庭作証是“三家村”冤案的惟一幸存者關押期間煙盒作紙、火柴當筆寫詩結集《余燼集》“文革”中把批斗...
-
两次提名特朗普!一度提名希特勒!还原一个真实的诺贝尔和平奖!
Part1前几天特朗普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我以为大家都会把它当成笑话,没想到网络舆论令我大跌眼镜。首先是吹捧特朗普促成中东和平的文章被大肆传播;其次是胡锡进抨击和平奖遭... -
转自知乎网友麻小辣俄乌冲突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西方国家一边倒的支持乌克兰,但是如果你以为“全世界”大多数支持乌克兰时,那你就错了。而...
-
1975年,越南领导人黎笋背离了胡志明路线,推行地区霸权主义,与中国等多个邻国产生军事冲突。1979年2月,解放军打响对越自卫还击战。大规模作战行动结束后,越军仍占据中越边...
-
《三国演义》的读者对司马懿(字仲达)不陌生,他是曹魏政权南征蜀汉的都督,足智多谋。蜀相诸葛亮北伐曹魏,一个主要对手就是他。斗兵斗阵...
-
朱令辞世,已经整整一个月。朱令案,这起千古悬案的谜底,或许会和她一起,尘封在历史长河的尘埃里,直至被人忘却。令人唏嘘的是,善良的朱令父母,在女儿过世后,成立了一个...
-
作者|钟穗慧 编辑|张茜2020年1月22日,距离公告武汉封城不到4小时。临近半夜,张新甫陪妻子黄小玲去通城县中心医院看病。医生不经意地问:“最近”是否去过武汉?黄小玲没...
-
盛恩颐:民国“头号败家子”,一夜输100多幢房子,家产败光伸手找儿子讨
常言道,富不过三代,这话虽不尽然,但也蕴含着一番道理。自古以来,创业容易守业难,要想守好祖宗打下的基业,有时候需要有更高的眼光。而... -
如果说开发商为了卖房,打折降价、送车位、免物业费等等,这些都算常规操作,那么雇人当房托就已经非常奇怪。早在2021年,就有媒体报道,“本来看房看得好好的,突然就有人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