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一切佳果珍馐都经不过牙齿的反复咀嚼,咀嚼到后来就连什么味儿也没有了;只有圣贤的书是最耐咀嚼的,同样一句话,咀嚼一次就有一回新的体味和新的领悟,不仅不觉得味尝已尽反而觉得味道深远。
好饭耐不得三顿吃,好衣架不住半月穿,好书却经得住一辈子诵读。——陈忠实
陈忠实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最广为流传的作品非《白鹿原》莫属,这部作品斩获了茅盾文学奖,发行量超过了160万册。但是当这部优秀的作品获得茅盾文学奖时,作协书记翟泰丰却气的拍桌子,这是为何?《白鹿原》的诞生和流传之路又是怎样的呢?
陈忠实走向写作之路
陈忠实,1942年6月出生于陕西西安市下面的一个农村,他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在当时艰苦的经济条件下,陈忠实却读完了整个高中。在那个年代,许多乡下的孩子都是不读书的,就算读书也只是小学,像陈忠实那样读完高中的人少之又少。
这多亏了陈忠实的爸爸,他虽然是一个农民,但是他与别的农民不一样的是,陈忠实的爸爸不仅会打算盘,还会写毛笔字,他知道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的重要性,明白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
所以陈忠实是无比幸运的,他的学业是家人支持的,可是由于当年大学招生的人数大大减少,陈忠实不幸落榜了。随着高中生活落下帷幕,陈忠实选择回家务农,这是一个农民祖祖辈辈的道路,对于落榜的他来说,这也是一个规划好的生活。
人生总是曲曲折折的过程,在陈忠实选择走自己父亲的农民道路时,镇上的小学刚好在招老师,拥有高中学历的陈忠实借着这次得来不易的机会,成为了一名乡镇小学老师。
此时的陈忠实还没有正式踏入文学的道路,因为身份从农民向小学教师的转变,他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在闲暇的时光里,他内心深处埋藏的写作梦开始发芽,生长。
陈忠实正式进入文学领域是在三年后,随着他不断学习,不断尝试写作,终于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至此,陈忠实踏入文学写作世界,但是之后的道路并没有他所畅想的那么顺利,在之后的漫长时光里,他遇到了许多阻隔写作事业的坎坷,这个写作道路被迫暂停,许多年后他才成为陕西作协专业作家。
《白鹿原》的诞生
在以往的许多时间里,陈忠实发表了不少优秀作品,《信任》获得1979年全国短篇小说奖,他写过许多短篇小说,十分优秀,后来的陈忠实将精力转向中长篇小说。
经过潜心写作,在1986年,他发表了中篇小说《蓝袍先生》,中篇小说完成后,陈忠实着手准备写一个长篇小说,这个准备过程是漫长的,并且充满了许多的困难,但是陈忠实都一一克服了,最终完成了《白鹿原》这部佳作。
首先,他决定远离城市的焦躁,选择回到安静的乡下,盖了几间平房,选择了一处僻静的地方,回忆着自己这20年来的农村生活,一幕幕在脑海中翻过,他不断去学习,不断去感悟,这些都是为了完成长篇小说所做的悠长准备。
除了这些,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生计问题。写小说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但是人总归是要吃饭的,一家人的生计就是非常现实的问题。一个长篇小说的完成至少需要三年,这就意味着陈忠实在写长篇小说这段漫长的日子里,是没有稿费收入的。
凡事都有解决的办法,如果现在还没有解决,那就意味着时机还没到。就当陈忠实为这件事苦苦烦恼的时候,有个重要的人联系到他,这个重要的人就是中原农民出版社的编辑李明性,这对于当时的陈忠实来说是雪中送炭,他接受了李明性约稿的邀请,整理了一些还未发表的短篇小说,二人商量合议之后,稿费估算为3000元。
这个数目足够陈忠实在写作时期的开支了,他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白鹿原》,但是之前出版的短篇小说并不是很受欢迎,这就影响了稿费收入,就这样,陈忠实在心理和经济上受到了打击,这样的遭遇,在一定程度上让他更加深入地思考白鹿两家的命运,灵感充裕。
《白鹿原》的构思到完稿,陈忠实花费了巨大的心血,历经6年,这本50万字的长篇小说诞生,以白嘉轩为叙事的核心人物,讲述了白家和鹿家的纠葛。
荣获矛盾文学奖,却有人气的拍桌?
《白鹿原》一经出版,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陈忠实多次去往邮局,都没能买到,可见热度极高,再后来,1995年,《白鹿原》以全票通过了茅盾文学奖的初选。
但是总有人对这本书抱有不同的看法,作协书记翟泰丰知道这个初选的结果,气的拍了桌子,他认为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不高,与茅盾文学奖的标准差得很远,所以,翟泰丰担心《白鹿原》被评上,把茅盾文学奖的终选拖到了1997年,他还多邀请了几位老人担任评委,目的显而易见,就是想要《白鹿原》评不上茅盾文学奖。
可是,一部好的作品不论被放到如何黑暗的地方,总是会发出吸引人的光芒,《白鹿原》这部作品有着这样的魅力。在终选上,一个老评论家陈涌发言,肯定《白鹿原》的文学价值,把翟泰丰看似周密的计划全部打乱。在最终的评选上,《白鹿原》获得茅盾文学奖,陈忠实的文学水平获得了广泛认可。
《白鹿原》的销量一直很好,教育部将《白鹿原》列入“大学生必读”系列,它还被评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陈忠实在2006年登上了作家富豪榜第13位,《白鹿原》发行超过了160万册,可见受欢迎程度非常之高。
陈忠实在《白鹿原》中写道:“活着就要记住,人生最痛苦最绝望的那一刻是最难熬的一刻,熬过去挣过去就会体验呼唤未来的生活,有一种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渴望。”
一个作家的成名之路都是非常不易的,他们有着最炙热的文学梦想,有着对于文字的热爱,他们还遭受着现实的打磨,在一个个深夜书写着,在一次次的构想中,一部好的作品才会诞生。
内容来自搜狐新闻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用车需求的改变,汽车经历了多次的升级换代,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以前的汽车设计,既简单又经典,不像现在...
- 2018年冬天,许家印的父亲许贤高身体有点不行了。老人家两年前就病危过一次。那一年,恒大河南公司的一号工程叫“福寿园”。“福寿园”跟一家上市公司重名,不过主要工作场地...
-
当年,我举报了我的母亲,她第二天就被枪毙了,如今我老了,每晚都在做噩梦
“在激烈的斗争中,我想到毛主席,浑身增添了无穷的力量。我打开收音机,收听毛主席的声音,让方忠谋发抖吧!”——摘自张红兵检举母亲的材料【导语】这是一个真实到令人心碎... -
近代驻外第一使节郭嵩焘,西方见闻使他坚信这是儒教想要的三代之治
郭嵩焘作为在首任驻英法公使,对欧洲仔细观察,不抱偏见,许多地方都抓住了关键,他认为在中国儒生一直期盼的“三代之治”在英国实现了,西学与儒教目标多有一致,也是的论。... -
“寺”为何叫寺,“庙”为何叫庙,寺和庙有什么区别?作为炎黄子孙要了解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寺庙就是人们烧香拜佛的地方,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将“寺”和“庙”连在一起说,其实这有悖于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在古代,寺... - 文/张煜 肿瘤内科医生,凤凰网《肿瘤情报局》特约专家核心提要:1. 张煜此前曾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化疗与放射病科主治医师,因为在网络上揭露肿瘤病治疗“黑幕”而被人们...
- 为什么说出了“五服”就不是亲戚了?你知道“五服”是什么吗?前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尊老爱幼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而古代的家庭伦理观则通过“五伦五常”来体现,即君臣、父...
- 近年来,按照公安部部署要求,全国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查处借“灵修”等旗号从事非法培训活动的公司机构,有力遏制了此类活动的发展蔓延,有效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
- 1927年10月1日至4日,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在广东三河坝地区进行了一场阻击战,即三河坝战役。此役我军经过3昼夜的顽强阻击,歼敌3000余...
- 程维高,河北省原省委书记,在任期间独断专横,宠用秘书李真(后判死刑),在河北省会石家庄大变样等各类建设过程中,专用其老家江苏的工程队,尤其是南京二建等建筑企业,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