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一切佳果珍馐都经不过牙齿的反复咀嚼,咀嚼到后来就连什么味儿也没有了;只有圣贤的书是最耐咀嚼的,同样一句话,咀嚼一次就有一回新的体味和新的领悟,不仅不觉得味尝已尽反而觉得味道深远。
好饭耐不得三顿吃,好衣架不住半月穿,好书却经得住一辈子诵读。——陈忠实
陈忠实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最广为流传的作品非《白鹿原》莫属,这部作品斩获了茅盾文学奖,发行量超过了160万册。但是当这部优秀的作品获得茅盾文学奖时,作协书记翟泰丰却气的拍桌子,这是为何?《白鹿原》的诞生和流传之路又是怎样的呢?
陈忠实走向写作之路
陈忠实,1942年6月出生于陕西西安市下面的一个农村,他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在当时艰苦的经济条件下,陈忠实却读完了整个高中。在那个年代,许多乡下的孩子都是不读书的,就算读书也只是小学,像陈忠实那样读完高中的人少之又少。
这多亏了陈忠实的爸爸,他虽然是一个农民,但是他与别的农民不一样的是,陈忠实的爸爸不仅会打算盘,还会写毛笔字,他知道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的重要性,明白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
所以陈忠实是无比幸运的,他的学业是家人支持的,可是由于当年大学招生的人数大大减少,陈忠实不幸落榜了。随着高中生活落下帷幕,陈忠实选择回家务农,这是一个农民祖祖辈辈的道路,对于落榜的他来说,这也是一个规划好的生活。
人生总是曲曲折折的过程,在陈忠实选择走自己父亲的农民道路时,镇上的小学刚好在招老师,拥有高中学历的陈忠实借着这次得来不易的机会,成为了一名乡镇小学老师。
此时的陈忠实还没有正式踏入文学的道路,因为身份从农民向小学教师的转变,他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在闲暇的时光里,他内心深处埋藏的写作梦开始发芽,生长。
陈忠实正式进入文学领域是在三年后,随着他不断学习,不断尝试写作,终于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至此,陈忠实踏入文学写作世界,但是之后的道路并没有他所畅想的那么顺利,在之后的漫长时光里,他遇到了许多阻隔写作事业的坎坷,这个写作道路被迫暂停,许多年后他才成为陕西作协专业作家。
《白鹿原》的诞生
在以往的许多时间里,陈忠实发表了不少优秀作品,《信任》获得1979年全国短篇小说奖,他写过许多短篇小说,十分优秀,后来的陈忠实将精力转向中长篇小说。
经过潜心写作,在1986年,他发表了中篇小说《蓝袍先生》,中篇小说完成后,陈忠实着手准备写一个长篇小说,这个准备过程是漫长的,并且充满了许多的困难,但是陈忠实都一一克服了,最终完成了《白鹿原》这部佳作。
首先,他决定远离城市的焦躁,选择回到安静的乡下,盖了几间平房,选择了一处僻静的地方,回忆着自己这20年来的农村生活,一幕幕在脑海中翻过,他不断去学习,不断去感悟,这些都是为了完成长篇小说所做的悠长准备。
除了这些,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生计问题。写小说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但是人总归是要吃饭的,一家人的生计就是非常现实的问题。一个长篇小说的完成至少需要三年,这就意味着陈忠实在写长篇小说这段漫长的日子里,是没有稿费收入的。
凡事都有解决的办法,如果现在还没有解决,那就意味着时机还没到。就当陈忠实为这件事苦苦烦恼的时候,有个重要的人联系到他,这个重要的人就是中原农民出版社的编辑李明性,这对于当时的陈忠实来说是雪中送炭,他接受了李明性约稿的邀请,整理了一些还未发表的短篇小说,二人商量合议之后,稿费估算为3000元。
这个数目足够陈忠实在写作时期的开支了,他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白鹿原》,但是之前出版的短篇小说并不是很受欢迎,这就影响了稿费收入,就这样,陈忠实在心理和经济上受到了打击,这样的遭遇,在一定程度上让他更加深入地思考白鹿两家的命运,灵感充裕。
《白鹿原》的构思到完稿,陈忠实花费了巨大的心血,历经6年,这本50万字的长篇小说诞生,以白嘉轩为叙事的核心人物,讲述了白家和鹿家的纠葛。
荣获矛盾文学奖,却有人气的拍桌?
《白鹿原》一经出版,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陈忠实多次去往邮局,都没能买到,可见热度极高,再后来,1995年,《白鹿原》以全票通过了茅盾文学奖的初选。
但是总有人对这本书抱有不同的看法,作协书记翟泰丰知道这个初选的结果,气的拍了桌子,他认为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不高,与茅盾文学奖的标准差得很远,所以,翟泰丰担心《白鹿原》被评上,把茅盾文学奖的终选拖到了1997年,他还多邀请了几位老人担任评委,目的显而易见,就是想要《白鹿原》评不上茅盾文学奖。
可是,一部好的作品不论被放到如何黑暗的地方,总是会发出吸引人的光芒,《白鹿原》这部作品有着这样的魅力。在终选上,一个老评论家陈涌发言,肯定《白鹿原》的文学价值,把翟泰丰看似周密的计划全部打乱。在最终的评选上,《白鹿原》获得茅盾文学奖,陈忠实的文学水平获得了广泛认可。
《白鹿原》的销量一直很好,教育部将《白鹿原》列入“大学生必读”系列,它还被评为“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陈忠实在2006年登上了作家富豪榜第13位,《白鹿原》发行超过了160万册,可见受欢迎程度非常之高。
陈忠实在《白鹿原》中写道:“活着就要记住,人生最痛苦最绝望的那一刻是最难熬的一刻,熬过去挣过去就会体验呼唤未来的生活,有一种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渴望。”
一个作家的成名之路都是非常不易的,他们有着最炙热的文学梦想,有着对于文字的热爱,他们还遭受着现实的打磨,在一个个深夜书写着,在一次次的构想中,一部好的作品才会诞生。
内容来自搜狐新闻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画家方力钧:作画“丑化”袁隆平,画自己家人却很正常,引发众怒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世人皆知,这位慈祥可爱的老人家虽然已经病逝,但是他的精神永存。作为中华拓荒人的他,也被世人所敬仰。然而,一个名为方力钧的所谓画家,却在他的... -
中国足协窝案细节,首次披露!李铁一路砸钱当上国足主帅,上任第二天就签了6000万假合同
1月9日晚,电视专题片《持续发力 纵深推进》第四集《一体推进“三不腐”》播出。本集聚焦足球领域系列腐败案,国家体育总局原副局长、中国足球协会原党委书记杜兆才,中国足... -
20年前,那个被“冒名顶替上大学”的河南女孩王娜娜,如今怎样了
“这是我这辈子发现的最大的秘密!”2015年3月,洛阳的天空一如既往的晴朗,但从银行走出的那一刹那,王娜娜却感觉眼前一片漆黑。王娜娜是一家广告店的店主,因为资金周转需求... -
邵逸夫离世后,4个儿女都拒绝为他送终,200多亿遗产谁都不想要
2014年1月27日,香港影视业传奇大亨、中国著名慈善家邵逸夫先生,于香港的家中安静离世,享年107岁。一生历经无数风雨,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慈善事业上面也做出了相... - 来源:知乎APP作者寺内正道施从滨死的其实也一点不值得同情,第三次直奉战争中,施从滨手上也是有战争罪行的。冷知识:1925年第三次直奉战争时,因为战前和奉系的一系列血海深...
- 一位无锡的朋友,跟我聊天,“抱怨”道——公司业绩不好,会倒不少,耽误辰光不说,还解决不了什么问题,真搞不懂,开这种会干吗?搞得跟真的一样……这样的会,我们都亲历过...
-
上个月,一位广东的朋友让我写一写——戴笠。好吧,今天就来聊一聊——特务,聊一聊——这位特务头子。说实话,我不知道特务和特工有什么区别,我只知道,在我们中国的文字里...
-
一枚1932年的德国硬币,显示着共济会、纳粹、犹太人六芒星标记合为一体。这表明小胡子与犹太资本是一伙的?一、希特勒的犹太身份之谜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010年8月24...
- 1978年1月,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一经发表,便不胫而走,引起轰动,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阅读热潮。而此时的徐迟,正在云南西双版纳采访植物学家蔡希陶,对此一无...
- 薄谷开来刑事判决书安徽省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2012)合刑初字第00082号公诉机关安徽省合肥市人民检察院被告人薄谷开来,曾用名谷开来、开来、开莱,女,1958年11月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