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起:
宋庄镇位于通州区北部,距离CBD中央商务区30公里。1994年开始,这里形成艺术家群落,那个时候的“画家”在城市间游荡的多是脱离体制的,有流民的嫌疑,并不是很受待见。批评家栗宪庭和艺术家方力钧等牵头租房置业,圆明园画家村也集体迁移至宋庄小堡村,来到宋庄的是一个艺术社群,涵盖有绘画、雕塑、电影、戏剧、音乐、舞蹈、设计等各种艺术形态,他们形成了宋庄艺术区的多样性基调,正是这样一个多元的自发性艺术村落,孕育出了独特的艺术生态,逐渐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原创艺术集聚区。
随着宋庄画家村逐渐成型,为了扩大画家村的影响,同时为了搭建一个使画家村里的艺术家能与外界交流的平台,在批评家栗宪庭的建议和宋庄镇政府的支持下,由小堡村村委会出资修建的宋庄美术馆于2006年10月6日对外开放,栗宪庭任首任馆长。2012年,策展人方蕾接替栗宪庭担任馆长。为了工作方便,方蕾将家搬到了宋庄。方蕾认为这里有很好的艺术土壤,生活相对稳定是最关键的因素。"
从小堡村开始,在中国文化史上第一次有了“画家村”的概念。越来越多的艺术家、美院毕业生、美协会员、书协会员向这里聚集,通过几代艺术人、从业者、宋庄乡民的共同创造,“中国·宋庄”成为中国当代文化生长的现象级产物,是当代艺术在中国改革开放中广泛性发展的样本。
随着宋庄艺术家人数越来越多,艺术家生活和工作的范围已经从小堡村向外扩散,房子租金也水涨船高,周边的村子陆续也有艺术家入驻。
艺术家的进入,让小堡城镇化的建设步伐加快。带着城市气息和现代化生活观念的人群进入小堡后,小堡开始修路、规划村庄建设,一些商业、餐饮、休闲产业也在小堡发展起来,小堡有了城镇模样,可以说是实现了“文化造镇”的目标。
艺术家带来的变化是多方面的。《中国村庄》采访过宋庄艺术促进会干事、艺术家党支部组织委员李赫,这位年轻的画家是2007年进村的,当时大学毕业,只带着4000元的资金,满是彷徨,他用这笔资金租下了一个村民院子,开始了自己的事业。李赫说,艺术家带动了村民文化素质的显著提高,他讲了一个例子:村里的一位老太太看艺术家们搞创作,自己便学着用鸡鸭毛来做拼贴画,结果作品竟卖出上万元的价格。
小堡村,一个以种植业为主曾经贫穷的普通村子,在20多年间的发展历程中,因为外来艺术家们的进驻,借力发展文化产业,实现了村民收入的持续提高,实现了村落变城镇。这是一个华丽的转变,无异于蜕茧成蝶!
宋庄影响:文化成为一种力量
宋庄的发展脱离不了时代背景。本世纪初,当代艺术得到了社会主流接受,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化引擎,宋庄得以趁机发力。2005年宋庄被北京市正式授予“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集聚区”称号,重点发展文创产业。在宋庄镇政府支持下,宋庄成立了艺术促进会,这是一个纯民间性组织,由艺术家们自己来组织和管理,它担负了政府、群众与艺术家间的桥梁作用。2014年还建立了艺术家党支部,成为艺术家的中坚力量。李赫说艺术促进会有5000位艺术家登记,党支部有40位党员。
艺术家带来文化繁荣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社会深层问题。比如,艺术家和村民之间的房屋产权或租赁纷争,有艺术家为追求创作自由而做出些激进的事情,甚而有艺术家为追求社会轰动效应而制造出惊世骇俗的敏感行为艺术。艺术促进会的成立有助于规范艺术家的过激行为,也便于维护艺术家的正当权益。艺术家们进而参与到弘扬主旋律和正能量的事情中来。2017年6月,艺术家党支部为纪念建党96周年,专门组织了一批艺术家赴江西井冈山采风写生创作,随后在宋庄举办了“巍巍井冈、星星宋庄”作品展,以装置、国画、油画、舞蹈、诗歌、影像等艺术形式呈现了井冈山精神。
这个发展过程与小堡村党支部书记崔大柏有莫大关系,是他包容和吸纳了早期的艺术家入驻。他觉得,艺术家们能给村民带来实惠的租房收入,还能给村里赞助修路、植树、安路灯,有什么事儿也能给出主意。
在崔大柏眼中,艺术家是独一无二的资源,应该纳入村子整体的发展规划中来。他大刀阔斧地引进艺术家,后来又谋划建设各种艺术区。比如北塘艺术区、国防工事艺术区。
《中国村庄》采访过小堡村负责文化事项的村委委员李学来,他说,小堡村最初是纯农业村,搞种植养殖,比较穷困。得力于艺术家的人脉关系,小堡村开始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旅创客基地,完成了产业升级,成为典型的发展案例。2007年度小堡村获得了“北京最美乡村”称号,2015年度获得了“十佳魅力乡村”称号。
在李学来的口中,时不时地会迸出“当代派”、“印象派”的艺术专业词汇,显示出艺术对他的陶冶。其实,他本人对艺术家的态度也有过转型,最早是防止艺术家们来,怕给村里带来不稳定因素;之后是欢迎艺术家来,积极为他们服务,帮助解决租房等实际困难。李学来说,艺术家们与村民之间建立了互动和谐关系,他们教小堡村孩子们琴棋书画、音乐和舞蹈,而村民则帮助艺术家们打扫房间和展览布展。如果从收益上讲,艺术家们给村民提供了房租和劳务收入,单是房租,保守估计,小堡村民一年能有5000万元以上收入。
2012年还举办了首届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
截至2012年,登记在册的艺术家有5000余人、雕塑家650人、独立音乐人100人、影视传媒艺术家150人、作家和艺术批评家50人、诗人50人、观念艺术家100人。其中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加拿大等16个国家的各类艺术家80余人,海归艺术家1000多人。有大中型美术馆30多家,画廊和艺术品经纪公司128家,有与艺术相关的出版社、设计公司142家。每一年,这里举办的多种艺术展览有千余个,来参观的人次达50万。
■数说宋庄(2012年数据)
◎总面积116平方公里
◎辖47个行政村
◎常住人口107278人
◎户籍人口64003人
◎流动人口43275人
◎艺术家5000多人
◎各类美术馆和大型艺术机构14家
◎每年活动超过500场次
◎每年吸引国际观客近100000人次
发展:
宋庄逐渐地成为一个国内外记者、画商、艺术爱好者趋之若鹜的热闹地区,使得原本一个不起眼的小堡村,不再落寞孤寂。演绎了艺术从乡村的泥土中诞生,千锤百炼,异彩纷呈,辉煌灿烂的壮丽篇章。
宋庄艺术区,是艺术人才集聚之地,据说有几万名艺术家在这里生存,堪称北京乃至中国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艺术家群落。我想也许这就是“中国宋庄”得名的原因吧。
这里,画廊林立,可以说满街都是画家、画廊、工作室。来这里,你可以欣赏到各种流派的艺术;可以听到各种酸甜苦辣的画家故事;随便进哪个餐馆,你没准就碰上哪个知名的画家;而且宋庄的餐厅、咖啡馆都非常有艺术气息,装修和装饰都各有特点,先不说饭菜味道如何,大体进去都会先赞叹一句果然是艺术家们来吃饭的地方!
很多画家由此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而更多的画家在这里为自己的梦想苦苦挣扎……宋庄有一个圆形金字塔的雕塑,是宋庄的标志性建筑,人们叫它“七色塔”,高20米,底座直径15米,由当代著名艺术家方力钧设计,而方力钧就是从宋庄走出去的草根画家。塔基由七种不同的材质组成:土、砖、锡、铁、铜、银、金,一环又一环地依次升腾,象征宋庄艺术家群落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蒸蒸日上。广义而言,象征人类艺术文明由低级向高级的演化进程。
形如金字塔的雕塑,有着“浪里淘沙”的意味,预示着艺术世界残酷的一面,宋庄大多数艺术家的命运可能只是手艺人,能够最终成名成家的毕竟是塔尖上的少数人。艺术世界的竞争,让宋庄的街头似乎又带有一些功利性,那就是随处可见的培训招生广告,宣示自己的专业性,希望拉来更多的生员,获取快速回报。
一个地方,汇聚了5000多位艺术家,那是怎样的一个艺术人口密度?夸张地说,在宋庄行走,你可能碰不上当地的村民,但你一定会碰上什么画家、美术家、雕塑家或者音乐家什么的,并不是艺术家不值钱,烂了大街,而只是因为这里是宋庄,被称作“文化硅谷”的地方。
宋庄,以其“画家村”之名,你会认为她就是几幢房子,几条街巷,再高点就是一个村子?真实的宋庄之大会出乎你的想象,她其实不能用脚来丈量,单是一条主街徐宋路,数公里长就能让你腿脚发酸。以徐宋路为轴,向外扩散,周边40多个村每村都有艺术家分布,真实的宋庄在地域上早已超越了宋庄镇的范围,与宋庄镇相邻的一些村庄也在被“侵占”和同化,在演变为宋庄“画家村”的一部分。
宋庄的街,宋庄的房,也是特别地有文艺范,它不缺高楼大厦,但那是点缀,更多的是平房和低层楼房,而且造型偏向模块化,方方正正,这可能是便于采光,便于作品的创作与展示,想在宋庄找一种“曲径通幽”有点难,那些艺术家门并不是隐居于此,侍弄花草与修身养性,而是开门经商,面向社会,作生计谋。
宋庄充满着艺术的味道,创作室一个接一个,画室一个连一个,展厅也星罗棋布,一切似乎都在展示一个文化的世界。有人说宋庄是“世界范围内最大的艺术家聚居区”,加上没有登记和流动的艺术家,宋庄这片土地上估摸有1—1.5万名艺术家、2.6万名艺术相关从业人员。初步统计是,区域内拥有220家画廊,50家1000平方米以上的美术馆,70家画材店,34个艺术区,6000余间艺术家工作室。这样的规模让她罕有比拟对象。
巅峰:
宋庄,的确是一个艺术的世界,喜欢文化范的人,会把她当作天堂。
“墙内开花墙外香”
如果留心注意,在宋庄画家村核心地带小堡村的主街道上,经常会见到许多载满慕名来画家村参观的中外游客的观光车。在每个节假日,来宋庄的国内外人士不少,有的是来参观游玩,有的是为新居购得家具,还有一种人,他们往往很低调,一天又一天,在工作室默默细看作品,这种人,常常是有特殊身份的收藏家,也有国际策展人。
宋庄在国外的名声远大于国内。喜欢中国文化的老外圈里流行着一句话:到中国如果没去宋庄,就等于没到过中国。
“798和宋庄是我最喜欢的两个地方,它们也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两个知名品牌。”长期居住在宋庄的澳大利亚籍女艺术家丹尼丝认为,798更体现艺术的商业化,而宋庄则是艺术的原创地,是更适合艺术家创作和生活的地方,更有魅力。宋庄像法国的巴比松、美国的东村、德国的达豪和沃尔普斯韦德,却又比那些艺术区更大、更有特色、更有意思。
来自瑞士苏黎士的艺术家艾尼,曾走遍了欧洲、美洲、亚洲,最后,他的脚步驻足在了北京通州宋庄小堡村一个农民的院落。三间瓦房里除了他的油画,就是一个单人地铺。如果要问他为什么要放弃美丽富有的瑞士时,他会闪着那双蓝色的大眼睛盯着你认真地说:因为我很喜欢中国的儒家文化,喜欢宋庄有很多艺术家朋友,喜欢宋庄的美食,还有宋庄的“宝贝儿”们——他喜欢称有艺术气质的朋友们为宝贝儿。他常常骑着他那辆蓝色的赛车穿梭在宋庄的大街小巷。艾尼在他的文集《画与爱,然后离开》的封底写道:人需要用一生来成为一个艺术家。我已经爱上这个村子,住在这里,感觉非常美好。
在宋庄,国内外气质不凡的艺术家,与生活松弛的宋庄农民,常常会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画家村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离自己内心最近”
生活在宋庄,很大程度上,不仅仅是指在宋庄做艺术,更多的是指一种生活方式。
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人之所以远离家乡,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里可以承载他们对艺术的梦想。在这个异常浮躁的时代,心中有梦想并能坚持努力实现梦想的人越来越少,而在宋庄,至少有一部分人,是听从自己内心梦想的声音走进宋庄的。
艺术听起来很美,但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深刻体会。艺术作品在中国人的观念中还很虚无和奢侈。居住在宋庄的艺术人,一部分熬出来的就是靠卖作品生活,一部分是兼职在宋庄做艺术来维系日常生活开销。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情况和故事,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人生特点,就是活得有精神、有梦想、有自我、有意思。
这里的人随意自然,有共同兴趣的人常常聚在一起,喝茶,品酒,谈宗教、哲学、人生、艺术,有时聊一整夜。“醉”在精神的世界里流连忘返。
韦晓天,2009年前后从西安美院毕业后便慕名来到宋庄做艺术。最开始时,他租住的是农民杂院的一间只有6平方米的半边房。推开一扇破旧的玻璃门,室内上下左右挤满了他创作的抽象画,看不到床和锅碗。这样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他靠什么生活?让人不禁心生疑问时,玻璃门上一张字条像一盏明灯般亮了起来。那纸条上写着:一个幸福的人!
在画家村,各种各样的展览都是艺术者们的节日。女人们会穿上各色漂亮的服装,男人们要么把光头刮得更亮,要么戴礼帽、穿马靴、耳挂墨镜,潇洒无比。大家品红酒、吃西点,伴着迷人的音乐,手托高脚杯,在艺术的展厅里转来转去。
生活在宋庄,你可以每天睡懒觉,也可以日以继夜地画画。宋庄大街小巷的餐厅和酒吧,每到晚上,便聚满了各类做艺术的人。天南海北因为艺术而聚在一起的人,聊天喝酒,甚至有的企业家因常常请艺术家喝酒而被取名为“慷慨”。
活在这里,人离自己内心最近。
创造“神话”的地方
驱车行驶在宋庄的大街小巷,表面上所看到的艺术景象,只是宋庄的冰山一角。宋庄之所以称为“中国宋庄”,是因为宋庄有太多的传奇,有太多的“神话”故事。
法国某机构为了寻找到中意的艺术品,对宋庄进行地毯式的搜索;德国的艺术基金会已经多次与宋庄的艺术家合作;美国华人刘女士因为热爱艺术,用自己多年的积蓄资助十个青年艺术家创作,另外还出资邀请多名艺术家去外地采风;北京某地产集团专门成立文化公司,主要收藏宋庄多名艺术家的作品。
宋庄镇政府和艺术促进会每年都会举办宋庄艺术节。在2005年的第一次艺术节上,一位来自陕北农村的农民画家关键的油画,一下被一个德国机构以数百万元收藏;在宋庄坚持十多年的画家李光林的所有作品,被美国某机构一次性收藏。
生活在宋庄的艺术家们的命运,因全世界收藏家、投资人的介入而不断发生着神话般的变化。
除了艺术家们因艺术而传奇,生活在宋庄的与艺术有关的诸多服务业,也发生着神奇的变化。
位于宋庄主街道的“王氏画框”为艺术家们做画框已有八年,店铺主人王刚夫妇来自河北农村。他们在宋庄,是最早进入宋庄的画框店。他们一年四季除了春节休息三天,永远都在充斥灰尘与噪音的店里不停工作。王刚人很聪明,做过车工、钳工,无论艺术家们提出什么样的奇特要求,他都能满足,所以在大量的画框店铺中,王氏的生意最好,他们用自己的收入在燕郊买了多套房产,还把大儿子送入意大利佛罗伦萨艺术学院留学。
在宋庄小堡村开出租车的一位农民司机,看着宋庄发生的变化,他产生了一个创意:让乘坐他汽车的艺术家在车身上签名,车费可以优惠,后来居然真有人要出50万元买他被众艺术家签了名的夏利车。
在宋庄,建筑面积在数百甚至上千平方米的私人美术馆和博物馆有100多家。有多种层次的艺术家5000多人。这里的艺术品有油画、水墨、现代装置、雕塑,也有传统国画、书法。这些艺术品的价格有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一件的,也有几百元的。只要喜欢艺术,来到宋庄都能有所收获。
宋庄之所以有太多“神话”,也是因为这里有各路“神人”。有著名艺术家、收藏家、作家、著名电影演员,有国外的艺术家、海归艺术家,还有自学成材的艺术家、剧作家等多路“神人”。他们中的很多人是为了追求自己内心的梦想,主动放弃原有的优越生活条件来到宋庄。他们多才多艺,勤奋,经历丰富,为人不俗,所以一个又一个“神话”才会发生在宋庄。
宋庄发展时间轴:
I1994年
从圆明园迁徙而来的艺术家,来到了距离北京市区三十公里的宋庄小堡村,来到宋庄的是一个艺术社群,涵盖有绘画、雕塑、电影、戏剧、音乐、舞蹈、设计等各种艺术形态,他们形成了宋庄艺术区的多样性基调,正是这样一个多元的自发性艺术村落,孕育出了独特的艺术生态,逐渐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原创艺术集聚区。
从小堡村开始,在中国文化史上第一次有了“画家村”的概念。通过几代艺术人、从业者、宋庄乡民的共同创造,“中国·宋庄”成为中国当代文化生长的现象级产物,是当代艺术在中国改革开放中广泛性发展的样本。
I 2005年
宋庄镇党委镇政府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文化造镇”的设想,经过组织专家论证,并以首届宋庄艺术节拉开序幕。“中国·宋庄”艺术区的品牌从此打响,宋庄成为了中国文化艺术创意小镇的先驱。各类美术馆和艺术家工作室也如雨后春笋扎根宋庄。
I 2006年
北京市认定第一批十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是其中之一,也是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中面积最大的一个。
I 2007年
从宋庄美术馆落成开始、一系列的民营美术馆和艺术机构在宋庄落成,其中3000平方米以上的美术馆有35家,成为名副其实的宋庄艺术区。
I 2008年1月
通州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宋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作为建设通州新城“文化产业基地”的重要载体,承担着推动通州新城建设和优化通州产业布局的使命。
I 2012年
首届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在宋庄拉开序幕,艺术家们见证了从个体的艺术到艺术产业的历史转折,“文创”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热点词汇。
“十三五”时期,中国宋庄艺术小镇被列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重点建设项目,提出将中国宋庄艺术小镇建设为集文化、办公、商业为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I 2015年
北京市正式公布通州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和建设。北京市城市副中心的飞速建设发展成为宋庄艺术区走向国际化的百年历史机遇。
宋庄近三十年的发展,正好是中国当代艺术成长壮大的发展史。宋庄艺术区各种类型的艺术家、艺术评论家、策展人、艺术机构集聚在一起形成了文化有机体,他们共同构成了宋庄艺术区的新艺术生态,形成了中国当代文化艺术交流的基石。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宋庄艺术区承载了北京乃至全国的文化艺术、国际交流历史重任。
2017年的宋庄-负重的前行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宋庄是一个艺术的王国,但5000多艺术家从世界各地来到宋庄生活和发展,这无疑也给宋庄镇政府——这个原本只是一个乡镇级的行政机构的管理带来很多新挑战。
受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人员观念等因素影响,宋庄镇党委政府只能尽可能,为宋庄的艺术发展做一些事。2005年宋庄艺术促进会成立,举办了主要为宋庄艺术家服务的宋庄艺术节。由于当时条件有限,第一个艺术节是把艺术家们的作品挂在小堡的主街道东西两侧的马路上举办的。就是这样的展览,吸引了国内外不少的人参观。后来每一年,宋庄都坚持举办这个节日,使越来越多的宋庄艺术家受益。
艺术促进会不仅每年为艺术家提供开具身份证明等便利,还与北京中德证券合作,在北京CBD和金融街举办了3次宋庄艺术家联展。每年3月14日,促进会都举办纪念王洛宾的音乐演出活动。
为了提高宋庄在国内外的影响力。2012年9月,在宋庄,由文化部和北京市政府主办的中国艺术品产业博览会,让中外多家媒体对“中国宋庄”有了直观认识,使宋庄的整体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为了让宋庄的艺术家能广泛的宣传艺术作品,宋庄政府组织提出了“定规划、造环境、搭平台、树品牌”的一系列整合发展措施,成立了北京文创国际公司,建立了中国宋庄艺术品交易网,并成立了专为艺术家服务的律师事务所。据北京文创公司总经理朱英杰介绍,这个网站运营不到一年,已经为宋庄艺术家策划了20余次线上、线下展览,吸引注册用户500多位,已经产生1019频次的拍卖竞价,其中一幅作品经过三轮竞拍价格就超过12000元,显示出网上销售的活力。对宋庄艺术品交易网的未来,朱总还有诸多美好的设想,但他还是被眼下的难题所困扰——面对宋庄镇政府深入发掘艺术产业资源的想法,镇级财力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先期投入的200万元只是杯水车薪,现在只得通过艺术基金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进入,以解燃眉之急。但艺术基金的吸引,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
生活在宋庄的艺术家为中国的艺术发展,尤其是当代艺术的发展作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但因他们普遍没有北京户口,在工作、生活上出现了种种困难,如子女上学、养老保险、看病就医、贫困画家的生活补助……
以目前的发展规模和趋势,宋庄现在亟须一个能适应国际艺术特区的行政管理结构和模式;需要有特殊的政策吸引相关艺术项目和资金进入;需要超市等日常生活基础设施;需要国家建立宋庄当代艺术发展基金;需要建立宋庄博物馆……但是,这些都不是一个镇级政府能够解决的问题。
宋庄之思:等待创新突破
宋庄已经成名,取得了初步成功,但它仍在发展变化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
宋庄的艺术家保持着一定的流动性,有的来有的走,流动的比例有10%。有人说,留在宋庄的艺术家可以大致分为三类人:一是功成名就的艺术家,有着动辄上千平米的工作室;二是2008年后搬进来的体制内画家,隶属于国家画院,工资和社保都由单位承担;剩下的,则是普通的艺术家,处境较为艰难和尴尬。
近年来的城市化快速发展对宋庄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力,曾经便宜的民房已经遥不可及,艺术家们被高涨的房租所迫,不断地向外围扩散。像李赫在几年前花几千元所租的村民院子,现在一年则要五六万元的租金。一位早期到宋庄的画家说,“宋庄就是中国的缩影,这里的建设搞得又多又快。所有的东西都是为了赚钱,跟文化没什么相干。”
在近年通州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后,宋庄的地理位置显得更加优越,这让土地更加值钱,房租更加高涨,开始影响到宋庄的未来发展。
未来的宋庄要健康发展,需要平衡好房地产与创作空间、文化产业与商业利益、行为艺术与道德标准等方面的矛盾。城市要发展,村民要收入,但艺术家们要创作空间;文化是一种需要投入和付出的产业,不会立竿见影,但艺术品的简单商业行为却能带来即刻收益;艺术的创作自由需要保证,但传统的道德规范也需要尊重。
宋庄在发展中,应当做些体制与规则的突破创新,如:探索建筑物品的共有产权。
农民的土地房屋因为其集体属性禁止交易买卖,宋庄曾为此发生一些诉讼纠纷;现在土地更加宝贵,房屋价格更加高涨,艺术家有被“市场之手”驱离之象。如果建立建筑物品的共有产权,在新建艺术区、工作室、展厅、美术馆时,引入艺术家资金,让其占有一定比例的产权,有可能既能让艺术家安心,又便于建筑物品的维护经营。
探索建立艺术家间的公益性合作组织。宋庄的艺术家有功成名就的,也有颠沛流动的,先来的站住脚,后来的立足难。在艺术家之间建立一个公益性合作组织,借名家之力为后来者和落魄者提供一个中转性的简单生活与创作条件,可能有益于艺术家间的传承与交替。
探索建立艺术发展基金。宋庄的艺术家已经达到一定数量,文化产业也初具规模,它有了较强的市场动能。如果建立一个艺术发展基金,向特定文创项目和海外市场发力,则有助于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
这些,可能还需要政府从更高层面做出规划和规范,让宋庄艺术家发挥出更大力量,让现有的文化产业做得更强,毕竟文化正是北京首都的一大功能定位,别的地方与别的产业都难以替代。
......
然而,生住灭空,是万物发展生息的法则。艺术亦然。
2023年——宋庄的画家开始大逃亡!
毫无疑问,今日宋庄不再是艺术家的栖居地,而是活埋艺术弱势群体的“坟墓”。首先,宋庄不再是圆明园时代的迁徙地,时间使一切面目全非,宋庄不再是温普林所夸耀那样“理想主义的时代,解放思想的历程,青春激荡的岁月”。
宋庄不再是“艺术飞地”,栗宪庭及其他身边的艺术家已基本腐朽不堪,何况不再有那样便宜的房价和朴实的农民,取而代之的是商业泡沫所溢出的艺术假象。尽管宋庄美术馆林立,往来艺术家不知其数,可大部分后来者则是“敢死队”,因为宋庄不能使得他们成名发迹,同时又无法提供互相交流学习的艺术平台。
这些慕名而来的各地艺术家不过是“艺术泡沫”和“宋庄神话”的牺牲品,将他们最后一点艺术激情和可怜储蓄挥霍在宋庄这个“艺术坟场”。
一些抱着“成名发财”的底层艺术家,他们有的甚至东借西凑,举债投身于宋庄这个“艺术坟场”。很显然,这些艺术家真可谓是“盲流”,他们大都平日里习惯闭门造车,缺乏成名成家的必要社会资源,连把握资讯行情的判断力都严重不足,否则,他们不会贸然来到宋庄献血献身捧坟场,成为神坛上的活生生祭品,使得房租地价越来越高。
现在看来,宋庄对于新来的艺术家,其最大价值就是构建一个互相交流和互相提高的艺术平台,这些恰是底层艺术家所缺少的环境。但是,由于这些“后来者”自身存在种种缺陷,租间平房便过着“闭门造车”和“坐吃山空”的生活,最终因极度贫困、绝望无助才离开宋庄这个“艺术坟墓”,可谓“来时无限憧憬,去时心灰意冷”,宋庄自然成了底层艺术家的集体墓场——来者必死。
宋庄从早期的“艺术飞地”变为今日的“艺术坟墓”。由于早期抵达宋庄艺术家的成名发迹,并制造了一个艺术商业化的“宋庄神话”,来自底层的艺术家苦于找不到实现成名发财的“艺术梦”,宋庄无疑给他们带来了一丝虚幻的希望,于是出现了投奔宋庄和追随老栗的跟风现象,人人都幻想自己有朝一日成为“F4”。实际上,一切形同虚假广告的狂轰乱炸所引起的效应,宋庄房租地价因此越来越高,组织者必然越来越起劲,大打“艺术教父”和“艺术宋庄”的金字招牌,那些成名发迹的明星画更是现身说教的“诱饵”,宋庄神话便由此如火如荼。
随着北京艺术区的兴起以及中外资本的大力介入,宋庄作为“艺术飞地”地位已名存实亡,以致老栗身边的那些明星都不得不四处觅食;宋庄对于他们而言,不过是偶尔散居的后花园,那些全封闭的工作室和花园别墅,仅是中国富人圈地活动的一道景观。剩下一些盲流的艺术家穷心吊苦地在坚守宋庄这个艺术墓场,并献出他们最后一滴血。
老栗公开以“乡绅”自居,实则是跟当地小官吏合伙做地皮生意,成为“宋庄神话”谎言的既得利益者。这些不妨碍以宋庄“艺术教父”名义进行大忽悠,只要底层艺术家还源源不断地到来,他的香火也同样源源不断。不论是“艺术教父”的老栗还是成名发迹的“F4”,他们的花园别墅和工作室,绝不会象教堂那样向艺术弱势群体的敞开,更别指望“教父”来布道和施舍了。
传说一底层艺术家见到老栗,出于崇拜和尊敬之情,试图上去扶“教父”大人一把,结果被老栗身边的人打掉手,还被责问“你有什么资格扶老栗”。这个传说尚不可查证,但它反映出“教父”与其教区的整体面貌。总之,只要有偶像与神坛的存在,必有“俎上肉”;从“85”新美术到“宋庄神话”,它都标志着一代人理想的幻灭、信仰的堕落。
宋庄这个凄凉无比的艺术墓场,它是中国当代艺术集体堕落的见证物,艺术神话背后则是商业谎言。与此同时,宋庄是栗宪庭荣耀与耻辱的墓碑,同时堆积了成千上万艺术信徒的尸骨,他们均为“宋庄神话”的活生生祭品。偶像的黄昏,意味着一种不可救赎的罪恶,唯能敬上一杯满满的毒酒,不然,荣耀将变成卑鄙权力。
资料摘录来源:
1,画家联盟公众号:宋庄的画家开始大逃亡2023年8月、
2,中国宋庄京华时报2012年07月25日、
3,带你走进“中国画家村”水墨丹青艺术2021年1月11日百度号、
4,宋庄:乡村里“最”文化的地方,中国村庄-中国农村网、
5,宋庄艺术区的发展历程,2021版官方历史性总结,假装懂艺术2021年11月13日百度号、
6,【历史】行走的“中国宋庄”,宋庄镇政府2017年11月19日。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钟薛高要黄”的传闻早出现在去年,其官博和小红书的评论区就涌入“欠薪”“结款”之类评论,陷入讨薪危机。曾被黄牛炒到最高368元,还学爱马仕的路子,要配货才能买到。现在...
- 铁血豫丰里疏影险滩密布,两岸悬崖峭壁。空中呈品字形的日军飞机在疯狂轰炸,炮弹掀起巨浪,一股股硝烟翻腾。江上奋进的点点白帆,正以命相...
-
2015年11月至2018年11月三年间96名副省部级获刑官员名单
2015年11月至2018年11月,三年间96名副省部级及以上官员的获刑情况死刑,1人;死缓,3人;无期徒刑,19人;有期徒刑10年及以上者,66人;10年以下,6人;另有一人,为曾任山西... - 自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的漫漫长夜,情报战线的斗争同样惊心动魄。相较而言,我党在情报领域的斗争更为出色,但国民党亦拥有不少出类拔萃的间谍。在这众多神秘的身影中,沈之岳...
- 2013年,一个神秘的大陆旅行团,到访中国台湾。在他们就餐的台北花园餐厅,台湾媒体埋伏了摄像机,虽然这个团行踪低调,连餐厅贴的欢迎标语也被他们给拿掉了。但当晚的本地新...
- 我们都知道,“南洋”一词是明、清时期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那很多人都听过的“北洋”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这里的“洋”指的是太平洋吗?和...
- □沈志权行文之前,得声明在先:说刘邦“无赖”,绝非笔者妄言,对汉之高祖亦绝无半点轻侮诋毁之意,而仅仅是引用太上皇刘太公的说辞而已。...
- 前些年开始网上就流传着一个说法,说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黄金的大牛市里,中国金融军团曾精准抄底,为国家大赚了30亿美元。传言中,这次行动的操盘者是传达室前天写到的,时任...
-
“股神”李鸿章支持英国“福”公司掠夺400000平方英里矿产资源。俯首甘为共济会犬马之劳!遭到袁世凯反制!
英国《罗斯柴尔德家族存档》中记载,1899 年4月6日,李鸿章给福公司大股东罗斯柴尔德写了一封书信(英文)。从李鸿章的书信中看到:一 北京辛迪加(福公司)想得到中国山西、河... - 1945年7月16日清晨,美国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的一个沙漠试验场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从此开启了核试验的历史。 自此至1996年《全面禁止核试验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