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保卫战”堪称华夏战争史上最惨烈的战役,也是决定北宋存亡的终极一战

繁体

太原保卫战是发生在两宋之交,决定北宋王朝兴亡命运的一次战役。战事之惨烈,在我国古代战争史中也罕有其匹。

“太原保卫战”堪称华夏战争史上最惨烈的战役,也是决定北宋存亡的终极一战

北宋时期兵力部署分布

太原被围

宣和七年(1125),女真人兵分两路南侵。其中西路军由左副元帅完颜宗翰(即粘罕)率领自云中府(治今山西大同市)南攻太原。时任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总管三路军事、经济、外交等权,更有“便宜行事”大权的童贯,不是立即组织人马抵御金人入侵,而是置太原城安危不顾,率领亲信逃回了汴梁城。将太原一路的守御之事托付给了河东安抚使、太原知府张孝纯和手下大将王禀。

与此同时,女真军队的战略目标并不仅仅是夺取太原,他们的主要目标是占领洛阳,进而向汴京进发。占领洛阳可以封锁北宋西军,迫使北宋朝廷无法向西逃离,这成为他们的首要任务。因此,女真军队并未计划一直围攻太原,而是急于完成主要目标,以充分利用他们的优势。

“太原保卫战”堪称华夏战争史上最惨烈的战役,也是决定北宋存亡的终极一战

十二月十八,一路势如破竹的金朝西路军攻破石岭关,前锋已进抵太原城下,陕西地方部队的麟府折可求、鄜延刘光世等部以共计四万人的兵力救援太原,在太原城外的汾河北岸被金军击败,损失一万余人后溃散。金军兵临太原城下。张孝纯与王禀立即率军坚城固守,数次粉碎了金军的进攻,粘罕只好屯军太原北陈村,围而不攻,准备围点打援困毙城中军民。

还没有遭遇有效抵抗的金军在太原城下受到顽强阻击,而此时的太原,仅有王禀率领的胜捷军三千人。

与此同时,宋徽宗传位于儿子赵桓,是为宋钦宗。金朝东路军主帅宗望曾经率领一千五百名骑兵击败有皇帝督战的两万五千辽兵,在降将郭药师的引导下,更是纵横千里大平原如入无人之境,黄河南岸的数万宋军望风而逃,六万金军在宗望的狂笑声中,乘坐搜寻来的十几条小船,用五天五夜的时间从容渡过无人把守的黄河天堑,于靖康元年正月初八兵临开封城下。

按照金军的战略部署,西路军不仅要与东路军会师开封发起总攻,为了阻击唯 一可与金军抗衡的宋朝西北边防军,防止赵宋朝廷从西路奔蜀,宗翰还负有攻取洛阳这个战略要地的重任。太原久攻不下,宗翰却不能贻误战机,只得留下部将银术可继续围困,自己则率军疾驰南下。

“太原保卫战”堪称华夏战争史上最惨烈的战役,也是决定北宋存亡的终极一战

就在孤军深入的金朝东路军等待西路僚军的时候,懦弱无能优柔寡断的宋钦宗仍然在战与和之间徘徊不定,最后竟然接受了宗望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的退兵条件,愤而辞职的东京留守李纲被宋钦宗挽留后扣押了这份割地诏书。

不久,北宋各路勤王大军云集开封的已达二十余万,面对有利形势,头脑发热的宋钦宗没有经过周密分析与部署就草率同意了少壮派将领姚平仲“夜叩金营、生擒宗望”的作战方案,可笑的是,这样的军事机密居然在实施前三天就被泄漏。

公元1126年,靖康元年,二月初一,星夜突袭的姚平仲军被严阵以待的金军击溃,姚平仲突围远遁后销声匿迹,直到几十年后才有人留下了他在四川出现的记载。劫营失败后,宋钦宗被迫全部答应宗望的退兵条件,金朝东路军于二月初九撤军北归,而已经进军到山西泽州的宗翰也在得到宋廷割地的许诺之后回师太原。

期间在正月十九,北宋的平阳义胜军突然叛变,加剧了太原的危机。

奋勇抵抗

尽管宋朝使臣路允迪进城传达了割让太原的诏书,但太原军民与中山、河间两镇一样,拒绝了这份屈辱的圣旨,与恼羞成怒的金兵展开血战。出师已近半年的金朝西路军此时已是日益疲弊、粮草不济,宗翰用“锁城法”构筑重重工事将太原团团包围,留下大将完颜银术可继续围城,自己则率领主力撤回大同。

“太原保卫战”堪称华夏战争史上最惨烈的战役,也是决定北宋存亡的终极一战

宗翰北归后,猛将银术可扫平了太原外围州县,以偏师先后夺取文水、西都谷、祁县、太谷、盂县,并击败了救援太原的宋军地方部队樊夔、施诜、高丰部。

太原军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金兵围困日复一日,不见有人来解围,虽然斗志高昂,无奈粮食将尽,人马困乏、饥饿难耐。随着时间的推移,“阖城之人,愈更忧疑”。守城军兵“先食牛、马、骡,次烹弓弩筋甲”,战士们如此,城中百姓断炊更早,煮食浮萍、树皮、草糠等物充饥,艰难度日。

做为一个游牧民族,女真人长于野战而短于攻坚,为了夺取太原,金军总结了攻取辽国五京时的作战经验,除了早已实施并卓有成效的“锁城法”外,还制定了一整套在当时极为先进的攻坚战术。金军运来三十座大炮,能将大于斗的炮石抛入城内,城头用于防御的敌楼屡屡被击中摧毁。

北宋攻取晋阳时,就曾在城外构筑过起防护作用、名为“洞屋”的掩体工事,而金军更是建造了五十座下部安有车轮的大型机动洞屋,其作用尤如现代的装甲运输车,金军企图用它来运送土木填平护城壕。在攻城时,金军制造了集洞屋与云梯于一体兼顾防守与攻击的鹅车,这种形如鹅状的装备下安车轮,上冠皮铁,能够有效保护士卒攻城。

太原守将王禀针锋相对,对于大炮,在敌楼前设立栅墙,楼顶覆盖糠布袋,这样敌楼即使被击中也不会有大的损坏而能够迅速修复。对于填壕,宋军挖掘地道直通护城壕,等金军填满木柴后就放火焚烧使其前功尽弃。对于鹅车,宋军在城头设立了也如同鹅状的跳楼,从跳楼上将系有绳网的巨石套在鹅车顶部,使其重心上升,然后用搭钩和绳索将鹅车拉倒。

第一次救援太原

京师解严之后,在请战派与舆论的压力下,宋钦宗认识到太原保卫战的战略意义与三镇“国之屏蔽”的重要地位,于三月十六日下诏重新确保三镇,加封三镇官员职位,褒奖他们守城之功。

这一年五月,赵宋王朝第一次组织中央禁军救援太原,大将种师中由河北井陉西进,另外两员大将,姚平仲的养父姚古和张孝纯的儿子张灏分别从长治和汾州北上,三军互为犄角,共解太原之围。

“太原保卫战”堪称华夏战争史上最惨烈的战役,也是决定北宋存亡的终极一战

种师中出身于世代将门之家,祖父种世衡及兄长种师道都是北宋名将,他率兵从河北井陉进入山西平定,很快就收复了寿阳、榆次,但由于姚古、张灏军没有及时策应,种师中部又返回到河北真定驻扎。

就在这个时候,重臣许翰误听谍报而做出了金军将要全线撤兵的判断,多次催促种师中进兵,甚至责备他手握重兵却逗留观望。种师中被迫留下辎重粮草,轻装出发,同时约定姚古、张灏两军分道俱进。

不久,种师中部的前锋进抵距离太原二十里的石桥,中军到达寿阳的石坑,由于一路上没有遇到金军抵抗,以致这员久经沙场的老将犯了麻痹大意疏于戒备的兵家大忌。当种师中接到探马报告榆次方面有金兵袭来的消息后,误以为是金军北归的零散部队,岂料却是前来阻击的金军主力,宋军仓猝应战,五战三胜,苦苦前行。

然而,惧敌怯战的姚古部将焦安节慌报军情,奏称金军主帅完颜宗翰已经赶到,致使姚古、张灏两军逡巡不前,未能按照约定与种师中部会师。

当种师中部被迫撤退到杀熊岭时,再次遭到金军重兵围攻,军粮短缺、士气低落的宋军几乎全军溃散,身边仅剩百余将士的种师中身中四创仍然裹伤力战,最终为国捐躯饮恨疆场。

“太原保卫战”堪称华夏战争史上最惨烈的战役,也是决定北宋存亡的终极一战

击溃种师中部后,金军主力从容回师,在祁县以东的盘陀击溃姚古部,在交城击溃张灏部,宋廷第一次救援太原的努力就这样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失败了。事后,焦安节被处斩,姚古贬官于广州。

就在种师中救援太原的大军中,有一员名叫杨志的大将,作为“招安巨寇”,他曾在宣和四年跟从童贯征辽,担任先锋,杨志后来在救援太原与金兵的交战中,兵败于山西盂县,不知所终,大抵不是随败兵溃散就是阵亡于乱军之中。《水浒传》第十二回中杨志说:“洒家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这一点,史无可考,但救援太原的这位杨志,应该就是小说《水浒传》中杨志的原型。

第二次救援太原

大敌当前,宋廷高层之间还在进行着激烈的政治斗争,倾轧与排挤仍未停止,就是在这种形势下,主战派李纲以一介文臣被迫担负起第二次救援太原的重任。

然而,李纲却一再受到同僚的掣肘与钦宗的疑忌,当时他能够直接指挥的士卒只有一万二千人,申请拨付 100万的军需仅得到20万,不仅在京城征调战马被制止,甚至还将他征召的地方部队遣散。李纲计划先进行必要的休整训练,等做好充分准备后再行出征,却被宋钦宗斥为拒命,只得于八月初匆匆开拔。

宋朝中央政府对太原的第二次救援可谓气势汹汹,除了李纲之外,还有驻屯于沁县的解潜部,驻屯于辽州的刘韐部,驻屯于文水的折可求、张思政部,驻屯于南北关的范琼部,计划以兵分数路的优势兵力围歼完颜银术可孤军深入的疲敝之师。

当年深得宋徽宗宠幸的宦官童贯手中都有数万人的亲军,但是,如此事关国家存亡的重大军事行动中,李纲上疏各路大军合兵一处统一指挥的要求却被否决,身为宣抚的李纲徒有节制诸路大军之名而无节制之实,各路将领都直接听命于远在京城的宋钦宗,各自为政,互不协同。

其实只要回想宋初大将作战必须按照出征前皇帝下发的阵图来指挥的愚蠢做法,就不难理解宋钦宗的举动了。赵宋王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不仅断送了宋廷第二次对太原的救援,断送了太原,也葬送了自家一百六十余年的锦绣江山。已经出征近一年的银术可面对一盘散沙的宋军指挥若定,先是集中主力击败刘韐部,随即又先后击败解潜部于南北关、张思正部于文水、折可求部于子夏山,宋军被各个击破损失数万人之后,对太原的第二次救援宣告失败,李纲以“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的罪名被贬官。

目光短视急功近利的赵宋王朝没有吸取张觉事件的教训,又因为策反已经归降金朝的辽国旧臣而激怒了金太宗,早有蓄谋的金太宗完颜吴乞买以此为借口于八月十四日再次下诏攻宋。

金军二次南侵的兵力部署和进军路线较之前一次基本不变,但针对上次东西两路未能协调呼应而置东路孤军于背靠黄河独挡二十余万宋军的险境,二次南侵着意加强东西两路的互相协同,以实现两路夹击、会师开封的战略目标,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其战略重点,就是攻取太原打通西路。太原,再一次成为众矢之的。

在重重包围中南顾王师望穿秋水的太原守军没有盼来自己的援兵,兵临城下的却是卷土重来的宗翰大军。宋代的太原只是一座政治与战略地位都不重要的小城,物资储备极为有限,太原军民已经在严密封锁中苦苦支撑了八个多月,太原城中几乎变成了人间地狱,鸡犬蛇鼠鸟雀之类早已不见踪迹,侥幸存活下来的士兵勉强支撑着躯壳守御城池,生病的无药可医,苟延残喘而已。

此时太原城所在的河东地区早晚间已经寒冷,城中乏薪,不得已之下太原军民只好毁屋取木。城中粮尽,“殍死百分仅存一二”。先是“燃骨充爨”,紧接着“次即妻、男”,即便是慈父、情深意重的丈夫,“无不亲食其肉”,顾不得“相易”,是担心“斤两轻重、人不等”,自己家吃了亏。

最惨烈的是——坚持到最后,实在找不到食物,只好“尽杀老弱饷军”。尽管如此,太原军民依然矢志不渝,拒绝了宗翰的数次劝降而决心以死报国。

城中情况这样,张孝纯并不是没有动摇过。

据野史记载,张孝纯见援军不至,城中粮尽,一天借着“会监司食,谋欲降敌”,事情被王禀侦知,王禀立即率领五百名刀斧手去拜谒张孝纯。

“太原保卫战”堪称华夏战争史上最惨烈的战役,也是决定北宋存亡的终极一战

刀斧手分列左右,堂上顿时气氛肃杀,几个官员惊慌失措,站起身来向王禀打探究竟。

王禀脸挟寒霜,站起身来,冲张孝纯等一众官员抱拳施礼,问堂下众人道:“你们想当官吗?”

堂下数百人异口同声回道:“想!”

众官员心中打鼓,急忙连连点头。

王禀环视众官员一眼,扭身冲着堂下数百部下,一字一顿道:“为朝廷立功,则赏可致。”

堂下五百刀斧手双目炯炯望着他,堂上几个官员却低了头不敢看他,王禀冷哼一声,又大声道:“你们想不想发财?”

“想!”,众军齐声答应。

王禀满意的点点头,笑道:“为朝廷御敌,则赏可致。”

一扭身见众官员仍沉默不语,王禀怒目圆睁,厉声问道:“你们既想作官,又想发财,就应该尽心竭力报效国家。但如果想要投降金人升官发财,那该如何?”

众官员面面相觑,不敢作声,堂下刀斧手举刀在手,齐声呼喝道:“请用此刀杀之!”

众官员闻言,身子不由自己的一哆嗦。王禀轻蔑的望了他们一眼,大声道:“如果我王禀要降金贼,怎么办?”

堂下刀斧手没有丝毫犹豫,齐声道:“请用此刀杀之!”

王禀满意的点点头,大声问道:“安抚使张大人与众监司如果降金,那该怎么办?”

五百刀斧手举起手中刀,齐声喝道:“请用此刀杀之!”

张孝纯闻言惊得面如纸色,其他官员更是体若筛糠。从此城中再无一人敢言降事。

太原失陷

人相食,意味着这座孤城的坚守已经支撑到了极限,在金朝生力军半个月的猛攻之下,英勇顽强的太原城在坚守了二百五十多天之后,于九月初三失陷。

尽管大势已去,王禀依然率领饥饿疲惫的士卒坚持巷战,背负着供奉于太原祠庙中的宋太宗御容突围出城,金兵全力追赶,身中数十枪的王禀投汾河自尽。

金兵得到王禀的遗体后,宗翰破口大骂,命令士卒策马踏为肉泥以泄其愤。城破之后,太原三十余名当地官吏壮烈殉国,金兵屠城报复,在饥饿中幸存的太原百姓几乎被屠杀一空。

太原保卫战的另一位功臣太原知府张孝纯被俘后押往云中,四年后,金朝扶立的伪齐政权建立,身陷囹圄的张孝纯违心地接受了伪职,出任尚书右丞相,他曾投书宋高宗赵构,表白自己的迫不得已,并透露了伪齐皇帝刘豫准备派遣刺客暗杀南宋君臣的计划。又过了八年,因为在与南宋的战争中屡屡失败,伪齐被金朝所废,张孝纯等人被遣返南宋,张孝纯为自己的失节而深感羞愧,自请致仕,病死于徐州。

攻陷战略重心太原之后,金朝西路军挥师南下,与东路军遥相呼应,于年底会师开封,顺利灭亡了的北宋王朝,是为“靖康之难”。

后记

太原保卫战是北宋灭亡前宋军抗争最为激烈的战争,王禀带领太原军民打出了宋朝军人的血性,虽然城破殉国,却也当得起民族英雄的称号。

可惜的是,元人所修《宋史》中,大义凛然最终以身殉国的王禀居然无传,后来还被施耐庵写入了《水浒传》的反派行列,实在是让人感到唏嘘不已。在宋朝最为危险的时候,大量的宋军难逃,面对金军一溃千里。像王禀这样坚守城市数百日,直到弹尽粮绝后城破殉国的将领是少之又少的。这样的民族英雄本应得到老百姓的崇敬,但是王禀却并没有享受到这一殊荣。小说中的王禀与历史上的王禀相差如此之大,对其的历史定位和评价几乎完全走向了反面,这让不少小说的读者感到不解。是因为小说作者施耐庵不懂历史,还是有着什么难以解释的原因?

来源:灵刻文史、百度百科

1
0
475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