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上页 | 共2页,当前在第2页 | 下页

刘戡的先头部队摸不清共军虚实,也不敢冒然前进。一会儿,一架飞机飞临阵地上空侦察,盘旋了一阵又飞回去了。

刘戡的先头部队又上来了,汪东兴和古远兴指挥战士们集中手榴弹投向敌群,然后又以猛烈的火力进行射击。敌机又飞来了,在阵地上空用火力扫射侦察。一名战士的眼睛受了轻伤。此时,一个战士跑来报告,国民党军一部从后面绕道上来了。汪东兴立即发出命令:由第二梯队掩护第一梯队撤退。

第二梯队在后面打响后,国民党军被迫停止前进。第一梯队安全撤到了第二梯队的阵地上。

下午,突然下了一阵暴雨。汪东兴决定趁机撤出阵地。

晚上,侦察兵向汪东兴报告说:

“敌人在9点进驻了王家湾。”

此时,刘戡所部已经在王家湾安营扎寨。说来也真是巧合,刘戡所住的窑洞,刚好就是毛泽东住过的那一孔窑洞。他的勤务兵捡到了一个上有“李德胜同志”字样的信封。刘戡捉摸了好一阵子,他断定:“李德胜”就是毛泽东,于是他立即命令部下启程,按照马蹄印向西追击,一个山头一个山头严密搜索。

再说汪东兴率领后卫部队赶到小河村时,正好与支队部留下来等他们的骑兵相遇,骑兵们说:

“支队机关在这里休息几小时后,又向20余里外的靖边县天赐湾一带转移了。毛主席让我们在这里等候你们,让你们一到这里即去天赐湾与支队会合。”

汪东兴率部赶到天赐湾,一进村口,哨兵就打响了报警枪声。前卫战士立即示意是自己人。汪东兴来到支队驻地,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陆定一迎出门来。毛泽东问:

“刚才枪响是怎么回事?”

汪东兴说:

“是哨兵把我们当成敌人了。”

毛泽东说:

“这算是欢迎你们吧!”

汪东兴向毛泽东简单汇报了替他看敌人的情况。毛泽东说:

“你们打得好!你们用极少的兵力阻挡了大量的敌人,为我们的行动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这说明敌人一点也不可怕,他们还摸不清我们的行踪和实力,我们的勇敢和智慧是可以以少胜多的,我们很快就会把胡宗南打败的。谢谢你们替我看到了敌人,辛苦了,快找地方吃饭休息。”

6月10日下午,哨兵向毛泽东报告说,刘戡的部队已经到了小河村对面的山顶上了。

6月11日下午,毛泽东接到报告说:有一股敌人正朝这里扑来,离村子只有几公里路程。周恩来立刻命令警卫团长刘辉山派1个警卫排带1挺机枪,到村东制高点监视敌人;支队迅速撤离天赐湾。昆仑纵队走了一段路程,天已经黑了下来,而且还下起了雨。队伍正顺着山梁往上爬,突然,山下响起了一阵零落的枪声。战士们爬上山梁,发现左边的山沟里,一派火光,看不见头,望不到尾,一个火堆接着一个火堆,整个山沟都被火光照得通红。原来刘戡的部队就在山脚下。偏偏在这个时候,向导曹九林迷路了,队伍无法前进。任弼时只好派人到附近村子里另找向导,他又命令警卫部队立刻派1个排,带着3挺机枪,到左侧山下的村东警戒,并设置阵地准备阻击,敌人不到跟前决不能开枪。任弼时还命令:所有人不许打手电,不准抽烟,不许咳嗽。

毛泽东对周恩来、任弼时说:

“不要让刘戡老跟在我们身边。派1个排到西南方向活动,趁着天黑去诱开敌人,造成一种假象,让刘戡以为我们是要向西南的保安、吴起镇方向去投奔我主力部队去。”

任弼时马上去布置诱敌任务。他派出的那个排装作与国民党军遭遇的样子,向西南方向节节撤退。果然,国民党军立即开拔追了过去。

毛泽东站在光秃秃的山梁上雨地里,时而仰望天空,时而俯瞰火光映红的山沟,习惯地吮吮下嘴唇,说:

“这场雨下得好,再过半个月,就该收麦子了。”

卫士石国瑞见连一块可以坐的石头也没有,就把身上背着的包袱放在地上让毛泽东坐,毛泽东说:

“这会弄脏了呢!”

石国瑞说:

“不要紧,脏了还可以洗。”

毛泽东说了声“谢谢”,这才坐在湿漉漉的包袱上。此时雨越下越大,顺着脸直流到脖子里,一位警卫战士出了个主意,几个人紧紧靠在一起,把毛泽东围在中间,每个人头上加个旧大衣,连雨也淋不着了。毛泽东笑着说:

“真是铜墙铁壁,风雨不透,可是你们要冷呢。”

天亮时,任弼时踩着泥泞走了过来。他说:

“主席,向导找到了,我们走吧。”

毛泽东拍了拍身上的泥土,说:

“大路通天,各走一边。我们走我们的。回天赐湾!”

队伍继续出发了,战士们请毛泽东坐担架,毛泽东说:

“我早就说过不坐的,你们愿意就扛着吧。胡宗南一进攻倒把我的身体锻炼得结实了,这得感谢他呢。”

天赐湾地势很高,四面又有大山环抱。在沟底的大路上,根本看不到这山上还有个村子。这里是个既隐蔽又险要的所在。毛泽东说:

“就在这里休息,做好行军战斗准备,把警戒部队组织好。敌人上来,我们立刻就走;敌人顺沟过去的时候,我们就住下。”

侦察员不断来向毛泽东报告:

“敌人顺沟过去了。”“又有一批敌人过去了。”

毛泽东往山下望了望,判断敌人可能往保安方向去了。他将柳木棍往地上一戳,说:

“好,我们住下。”

天赐湾只有20来户人家,因为打仗,老百姓都已经转移,只剩下空洞洞的窑洞。由于人多、村小、房少,根本住不下昆仑纵队。几位中央领导只好挤在两间土窑洞里。

这户人家的男人叫王有余,女人叫马怀芳,他们一家人都转移到山沟里,什么都搬走了。毛泽东和江青住在里边一个小窑洞里,周恩来、任弼时、陆定一、胡乔木几个人共同挤在外间土炕上,警卫人员没有地方,找些禾草准备到院子里露宿。毛泽东见了,说:

“刚下过雨,外面太潮湿,容易生病。”

阎长林笑着说:

“不要紧的。”

毛泽东不同意,他说:

“你们得了病,我还要一个个照顾。进去吧,挤一点没关系。”

周恩来也跟着说:

“还是进窑里睡吧,挤在一起暖和。”

于是,警卫们就把禾草铺在窑洞里地面上,大家挤着睡。两个小窑洞,挤进十来个人,根本没法睡。有的坐着,有的半躺着,挤挤靠靠,倒是暖和多了。

天明了,队伍刚要生火做饭,侦察员又来报告说:

“有一股敌人向这个方向出动了,离这里只有20多里。”

任弼时马上命令大家做好行军和战斗的准备。毛泽东说:

“他们可能只是经过这里向保安方向去。”

果然,大队的国民党军又顺着山下的深沟开过去了。午后,又有一支国民党军从王家湾开来,离天赐湾只有几公里,形势再度紧张起来。毛泽东和周恩来、任弼时商量对策,毛泽东说:

“敌人仍不会来村里。你看是不是这样?”

周恩来说:

“是这样。”

就这样,刘戡按照毛泽东的“指挥”,命令他的部队先后顺着山沟往保安方向去了。他们始终没有找到共产党中央机关的踪迹,只好垂头丧气地退回延安。

毛泽东叫人找来汪东兴,问道:

“这几天休息恢复得怎么样?”

汪东兴说:

“吃饱饭,睡个好觉就恢复过来了。”

毛泽东说:

“再给你个任务,你敢不敢去?”

汪东兴笑着说:

“只要主席下命令,哪里我都敢去!”

毛泽东说:

“刘戡的部队寻找中央前委机关在王家湾扑了个空,现在从小河镇向延安方向撤走了。你带1个连,尾追着敌人,到延安去一趟,你们在安塞、延安之间袭击扰乱敌人,叫敌人睡不好觉,吃不好饭,不得安宁,疲劳不堪!给刘戡造成错觉,搞不清我们到底有多少部队与他周旋。你的任务有两个,一是到枣园一带了解一下敌人的情况,看他们都住在哪里?对老百姓怎样?二是再看看那一带的老百姓有回去的没有?他们有什么困难?要设法帮助他们解决。一路上要机动灵活,遇上大股敌人就走,遇上小股敌人就消灭它!”

“主席,我带1个连太多了吧,你这里怎么办?”

“你放心去吧,不要管我,我自有办法。你回来的时候,我们也许离开这里了,到什么地方,还不能肯定,反正是不会离开陕北的。你把电台、骑兵带上,一定要保持和我们联系,随时把敌人的动向报告给我。”

汪东兴说:

“请主席放心,我这就去准备,争取明早出发。”

毛泽东说:

“不要急,一同吃中饭。吃了饭,向恩来、弼时、定一同志报告一下,看他们还有什么意见。”

这天下午,汪东兴就和张廷桢带着3连离开支队,一同去执行毛泽东布置的任务。

这时候,房东大嫂马怀芳知道自己的部队来了,赶忙从山沟里回来招待毛泽东等人,她不安地说:

“我们这儿房子太少了,窑洞太小了,对不住首长了。”

毛泽东感到房东的话很有意思,于是模仿着房东大嫂的语调说道:

“我们的队伍太大了,人马太多了,对不住大嫂了。”

他用3句话中的3个“了”字,对大嫂的3个“了”字,直把房东和在场的十几个人逗得哈哈大笑。

房东大嫂马怀芳安上锅点着火,烧水做饭,江青立即过来搭帮手。她见马怀芳面黄肌瘦,说话有气无力,就问道:

“大嫂,你是不是病了?”

马怀芳把自己的病情说了一遍,江青马上报告了毛泽东。毛泽东让3支队的医生黄树则对马怀芳进行检查。经诊断,马怀芳是肝炎,黄树则给她打了针吃了药。马怀芳非常感动,她回到山里躲藏的地方,拿来自家的炸豆腐、糜面糕,让毛泽东、江青等人吃。江青每天领着马怀芳去打针,不几天,马怀芳的病情就大为好转。她的丈夫王有余也每天都为毛泽东站岗放哨。

有一天,周恩来、任弼时等人在一起闲聊,周恩来见毛泽东抽着烟神情专注地在思考着什么,就小声问:

“主席又在想什么?”

毛泽东抬起头,冲周恩来微微一笑,说:

“我在想,我小时候读《水浒传》中梁山英雄好汉的故事,读得入神。可是,有一次我忽然想到,这部小说中有一件事很特别,就是里面没有种田的农民。所有的人物都是武将、文官、书生,从来没有一个农民做主人公。我纳闷了两年,种田的为什么就没有谁去赞颂呢?后来我想通了,写书的人都不是种田的人!所以我在想,在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思想是统治思想,被统治的农民的思想是不能占统治地位的。在那个时代,是不可能产生真正地歌颂农民英雄的作品的。《水浒传》能用这种方式歌颂一些非农民出身的英雄好汉,已经不容易了。这部书能够传下来,也是民间下层口口相传的结果,下层民众用这种方式,竟能让它不胫而走,世代相传,了不起啊!”

毛泽东又从《水浒传》谈到《三国演义》,说:

“小时候我喜欢看《三国》,读起来就放不下。《三国演义》算是我读到的第一本军事教科书吧。可也受了一点骗,许褚好像不得了。现在发觉算不得什么。我们警卫排的战士都是种田的农民,我看哪个都比许褚厉害。关云长就不如我们的彭老总!”

江青在一旁听到了,说:

“我听说必成(周恩来的化名——笔者注)同志4岁读唐诗,9岁读完《水浒》和《三国演义》,而且能背诵许多精彩段落。”

毛泽东看着周恩来问:

“是这样吗?”

周恩来说:

“是这样,我喜欢古典小说,不满9岁就读了许多,特别是《水浒》和《三国演义》。”

毛泽东说:

“那你读这些书比我早,我十几岁才开始读《水浒》和《三国》。”

周恩来说:

“可我当时读这些书,就没想到那个问题:为什么没有一个农民做主人公?直到刚才才听到了这个问题,得到了答案:写书的人都不种田!”

有人提起董卓如何厉害,毛泽东却说出了另一番道理,他说:

“古代生产力水平很低,养兵过多,打起仗来,对经济的破坏确实很大。有时确实像蝗虫一样,飞到哪里就把哪里吃光。三国时董卓把长安到洛阳一带的人都杀光了,把洛阳完全毁灭了,打仗时没有吃的东西了,就吃俘虏。”

6月14日,毛泽东致电朱德、刘少奇说:

“少奇身体有进步否?望安心休息1个月,病愈再工作。”“就全局看,本月当为全面反攻开始月份。你们在今后6个月内:1、将晋察冀军事问题解决好;2、将土地会议开好;3、将财经办事处建立起来。做好这3件事,就是很大成绩。”

6月15日,毛泽东在天赐湾已经住了5天,考虑到村子太小,中央机关人多,在这里居住不便于工作,不是长久之地,就决定返回小河村。

欲知毛泽东在小河村有何重大战略决策,请看下一章内容。

东方翁曰:“‘看兵先看将,看孩先看娘’。黄埔,嫡系,有这两条就不值得正眼看。”这看似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细细品读,却是大气恢弘!在胡宗南六、七个整编旅从东从南压过来之时,毛泽东一言九鼎:“我们不能向东转移”。可谓料敌如神!当尾追不掉的敌军就在自己脚下的山沟里之时,他吩咐:“不要让刘戡老跟在我们身边。派一个排到西南方向活动,趁着天黑去诱开敌人,造成一种假象,让刘戡以为我们是要向西南的保安、吴起镇方向去投奔我主力部队去。”以四两拨千斤,“指挥”刘戡的几个旅乖乖地开往保安方向,更是神乎其神!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