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上页 | 共2页,当前在第2页 | 下页

他见自己的出现已经影响了群众看戏,就向身边的老乡告辞说:

“你们好好看,我要回去了。”

说罢,挤出人群离开了。突然,身后的戏场里爆发出一阵阵欢呼声:

“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再见……”

毛泽东也不断地回头打招呼,连声说:

“再见,再见!”

下山的时候,汪东兴问毛泽东:

“主席,今天换个地方住好不好?”

“为什么要换地方?”

“新鲜嘛,想到哪里住就到哪里住。”

“我知道你的意思了,今天大家在庙会上都看到我了,你怕反革命来袭击我们,是吧?”

“这也是一个原因,主要还是多住些地方新鲜。”

“现在我是听你的呀,一切由你安排吧。”

汪东兴见毛泽东答应了,立即派人把东西搬到邱家坪。这天晚上,毛泽东就住在了邱家坪。正好中央机关派骑兵通讯员送来电报,毛泽东处理完公务,又在灯下看书。

10月23日早上,毛泽东本来要参观邱家坪的造纸厂,但临时又改变了主意,要先看黄河渡口。他们一行人顺河下去,走了十几里路。毛泽东看到岸边一群纤工正“嗨哟,嗨哟”地喊着号子,合力拉纤,船上满载着货物,觉得奇怪,就向一个老乡请教:

“都说黄河不通航,这里为什么会有运货船?”

老乡说:

“上下只能通航百余里,再往前走,河窄礁多,易出危险,就不通航了。”

他谢了老乡,对身边的人说:

“将来西南有长江,西北有黄河,再加上修铁路,修公路,还有飞机航运,交通成网,非常方便,我们到什么地方去,就不用骑马了。”

有个卫士说:

“坐飞机太悬了,万一掉下来,还不摔成肉饼!轮船也不保险,翻在河里,也得喂鱼。”

众人笑着说:

“巧事都让你碰上了!”

毛泽东也笑着说:

“照你这么说,我们只好骑马走路了。将来到了华北,再想回延安看看,还得来个长征。再远些,比如要到莫斯科去,那又怎么办呢?恐怕要走一辈子了。”

午饭后,毛泽东一行人回到邱家坪,他看到街上的墙壁上贴满了纸,就问:

“这是什么东西?”

有人说:

“这是造纸厂晒纸。”

毛泽东说:

“走吧,去看看,百闻不如一见。”

邱家坪的造纸厂是一个手工造纸厂,用小毛驴拉着几盘石磨磨浆,纸浆盛在池子里,用面箩那样的东西往外捞,捞起来贴在墙上,晾干就是一张纸。毛泽东一进造纸厂大门,工人们都鼓掌欢迎。有个工人喊道:

“毛主席!”

毛泽东说:

“我姓李,叫李德胜。”

“不,你就是毛主席!”

那位工人坚持说。毛泽东问:

“你怎么知道的,在哪儿见过我?”

“我在打沙家店时抬过伤兵,那时见过你。”

厂长向毛泽东汇报造纸厂的情况,说这个造纸厂是在1940年响应“发展生产,自力更生”的号召建立起来的,主要是生产马兰纸。毛泽东问:

“一天能出多少纸?”

“一天可以生产10刀。”

毛泽东摸摸纸的厚薄,又问:

“原料供应得上吗?”

“用麦秸和马兰草做原料,不成问题。”

“纸的价钱多少?”

“每刀纸的价钱合1斗小米,或1斗半黑豆,或8升黄豆。”

毛泽东对这种农民企业很感兴趣,他说:

“什么东西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慢慢成长发展起来的。你们原先只有几个人,现在有几十个人,将来就可能有几百人,几千人。你们现在是工人,将来就要做工业方面的领导人了。我们国家这样大,造纸这行,大有前途。”

他看着工人捞纸很容易,就说:

“我也试一试。”

接过面箩似的工具,他往纸浆中捞了一下,只捞了半张,第2次第3次就好多了,只是还不怎么均匀,就说:

“看事容易做事难呐!”

从造纸厂出来,汪东兴问:

“主席,今晚上住什么地方?”

毛泽东想了一下,说:

“叫我决定的话,还是到南河底睡热炕去。”

是日晚,毛泽东一行再次回到南河底村,和房东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吃了一顿饭。骑兵通讯员送来了电报,请毛泽东审批。

原来在10月22日,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杨得志、第一政委罗瑞卿、第二政委杨成武率第2、第3、第4纵队,炮兵旅并冀中军区独立第7旅结束了定县清风店战役,歼国民党军1.7万余人,其中俘第3军军长罗历戎以下官兵1.1万余人,击落击伤国民党军飞机各一架,开创了晋察冀歼灭战的新纪录,对扭转华北战局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聂荣臻与萧克、罗瑞卿、刘澜涛当即联名给中央军委发报请示说:

“敌第3军军部直属队,率第7师全部及第22师之第66团(共4个团及1个军部和1个师部)在定县、望都之间被我包围,经两昼夜激战,已于今晨被我全部歼灭(内第3军军长罗历戎已被活捉)。现石家庄仅3个正规团及一部杂牌军,我拟乘胜夺取石家庄。军委是否批准此方针,请即复。不管怎样,提议太行准许以有力部队抓住阎氏敌人,以减弱石家庄防御力量。我们拟乘大战空隙到前线一行,并与野战军首长商讨下一步行动计划。”

毛泽东看了电报,为中央军委起草给聂荣臻等人的复电,他写道:

清风店大歼灭战的胜利,对于你区战斗作风之进一步转变有巨大意义。目前如北面敌南下,则歼灭其一部,北面敌停顿,则我军应于现地休息10天左右,整顿部队,恢复疲劳,侦察石家庄,完成打石家庄之一切准备。然后不但集中主力9个旅,而且要集中几个地方旅,以攻石家庄打援兵姿态,实行打石家庄。”

10月24日早上,毛泽东起床后来到打谷场上,正帮老乡打谷子的卫士们放下手中的连枷准备陪他去散步,可他却拿起一个连枷说:

“你们打得好熟,我也打几下。”

毛泽东打了几下,打得很费劲,带起的谷子掉在了头上,挥舞一阵子,头上就冒汗了。一个警卫员接过连枷说:

“主席休息一会吧。”

毛泽东看到一群孩子在掰玉米,就说:

“那个活儿我可以干。”

小孩子们一见毛泽东来了,都高兴地围上来。毛泽东和他们开玩笑说:

“你们谁是地主呀?”

小孩儿们都认真地说:

“地主都让我们斗倒了,哪有地主呀?”

“不是地主,怎么会有这么多粮食呀?”

“这是我们好几家的粮食哩。”

毛泽东笑了,说:

“哦,原是大家的。”

孩子们又跳又叫:

“你是逗我们玩的!”

10月29日,周恩来给毛泽东送来信说,中央机关准备迁移到米脂县的杨家沟去,那里房子多,适宜办公,不通大路,便于保密。毛泽东决定离开南河底村。房东的两个孩子听说毛泽东要走,都依偎着他,不肯放手。毛泽东就说要送给他们点东西,既表谢意,又是纪念。卫士们一听就急了,这样的事过去都是江青办的,现在江青到河东接李讷去了,大家身边除了被褥和换洗衣服外,可以说是一无所有,拿什么给孩子们呢?正在为难之际,李银桥说:

“主席用的毛巾和枕巾都是新的,先送给老乡,咱们再买。”

毛泽东说:

“你会想办法,就这么办。”

李银桥将毛泽东的毛巾、枕巾给男孩女孩各一条。石国瑞对男孩开玩笑说:

“好好保存着,结婚的时候用。”

房东大娘拉着毛泽东的手说:

“才熟了又走,为啥不多住两天呢?”

毛泽东说:

“不能再住了,公家人外出,跟媳妇走娘家一样,得按时回去,不然要受批评了。”

老大娘说:

“还有人敢批评你吗?”

毛泽东笑着指指卫士们:

“你问问他们,有没有人批评我?”

10月30日,毛泽东在陕北佳县城关附近李家坪的一个大院子里,接到了带着女儿李讷从河东回来的江青等人。

原来,江青东渡黄河后,见到了分别半年的女儿,她决定带女儿回到毛泽东身边。她们渡过黄河后,与前来李家坪迎接她们的毛泽东会合。

“娃娃,我的大娃娃,乖娃娃,爸爸可想坏你了!”

毛泽东一见小女儿,便喊起来。他上去从江青膝下抱起李讷,举到空中,颠一颠,又落下来,搂在怀里,拍打着女儿的后背,在她的小脸蛋上亲一下,嘴里又不停地叫着“大娃娃,乖娃娃”。

“小爸爸,乖爸爸,我也想你呢!”

李讷留着齐耳短发,圆圆的脸,一双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眉毛,忽闪忽闪的。她搂着父亲的脖子,拍打着父亲的后脑勺,撒起娇来。负责照料李讷的阿姨在一旁说:

“李讷,不能对爸爸这样。对主席要讲礼貌。”

毛泽东头也不回地说:

“大娃娃就是大娃娃,小爸爸就是小爸爸。我们家里的主席就是小爸爸,女儿就是大娃娃。”

说罢,又问怀里的李讷:

“大娃娃,你哪儿想爸爸了?”

“这儿想。”

李讷用指头点点脑门。毛泽东一脸的灿烂:

“还有哪儿想?”

“这儿想。”

李讷小手按到心窝上。

“还有哪儿想?”

“嗯……这儿想。”

“脸蛋怎么会想?”

“想叫爸爸亲我。”

毛泽东哈哈大笑,在“大娃娃”的脸上接连亲了几口。他放下李讷,扶着她的双肩,夸她长高了,长胖了,也懂事了。李讷抱住父亲的胳膊不放,仿佛怕他再走了似的。江青怕冷落了同来照顾李讷的保育员,就提醒毛泽东说:

“你光看李讷了,这里还有个人呢。”

毛泽东这才注意到旁边还站着个大姑娘,忙伸出手去,说:

“欢迎,欢迎。很对不起你!你叫什么名字?”

那位姑娘握了一下毛泽东的手,说:

“我叫韩桂馨。”

“这个名字很好,你愿意在我身边工作吗?”

韩桂馨说:

“主席是为人民谋福利,要考虑党和国家的大事,身边的一些事就忙不过来。我能帮助主席做一些事,可以使主席更好地为人民办大事,我愿意在主席身边工作。”

毛泽东听了很高兴,夸奖说:

“小韩阿姨讲话很有水平么,你读过书吧?”

“读到高小毕业。”

“是个女秀才嘛。你是哪里人?”

“河北安平县。”

“太好了,以后你就是我们家里的一个成员了。我这里大部分都是河北人,你可以和他们谈得来。”毛泽东说着,朝李银桥叫道:“银桥,是你的老乡哩,你们都是安平县人,为革命走到一起了,这也叫缘分。过来,你们握个手吧!”

李银桥红着脸和韩桂馨握了握手。毛泽东介绍道:

“小韩阿姨,他是我的卫士组组长,也是咱们的党小组长。以后你就归他领导,有什么事多在一起商量。”

10月31日,毛泽东一行人回到了神泉堡。

欲知毛泽东此后的行踪,请看下一章内容。

东方翁曰:毛泽东一生到过不少寺院,对佛教等宗教也有不少不同凡响的评说。本传多有叙述,读者不妨专门研究一下。毛泽东进入成年以后,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不信佛也不信其它宗教的,但他却是一贯主张尊重宗教,并对宗教方面的历史文化遗产持保护态度的。此次在白云庙,他对匾牌古迹看得很仔细,有的还一字一字地读。他说:“这些东西,都是历史文化遗产,要好好保护,不要把它毁坏了。”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可在毛泽东身后,一些无良文人在文化传承方面无端地生出许多借口,歪曲、污蔑、谩骂老人家,这些特色现象是一切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应该积极地抵制和批判的。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