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铁成先生大器晚成,中年后成了大名,他饰演的周恩来总理神形兼备,妇孺皆知。今天的年轻人无法理解四十年前的电影明星,更无法理解一名特型演员受观众喜爱的程度,所到之处,人头攒动,谢幕之时,啜泣失声;可王铁成先生却说:“我要不演周总理,我什么也不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我演了这个角色。”
电影《周恩来》海报
我是在铁成先生小有名气时认识先生的,那时电影《周恩来》还尚未拍摄,他在《大河奔流》《西安事变》中出演周恩来,受到一致好评,但他还不是电影主角。当时我就职的中国青年出版社在北京东四十二条,东四大街十字路口东南角有一家北京家具修理厂,占地不算小,前店后厂。一进门摆设了许多老家具,桌椅板凳为多,床榻柜架也有,满满当当地塞满房间。再往深走就是修理车间,工人师傅天天都手里不拾闲地忙活,拆拆装装修修补补,让老家具焕然一新。老家具以红木家具为主,间或有紫檀、黄花梨等名贵家具。
东四大街十字路口旧照
当时表哥扈凯家有个邻居叫甄援朝,听名字就知道是1951年抗美援朝那年出生的,大我4岁。甄援朝有木工手艺,加之我自幼喜欢做木工活,至今家里还有我早年亲手做的小椅子。因为有此爱好,就三天两头地去这家修理厂聊天看旧家具。那时的北京还保留着清朝的传统,四九城都设有家具修理点,为普通百姓修理损坏或松散的家具,其中最大的修理点就在东四这个门市部。由于近,我有时上班的闲暇心里痒痒,就骑上车几分钟后就到了门市部,推门进去看看有没有新来的家具。
有一天,我推门进屋,偌大的屋内只远远的有一个人影。老房子采光不好,加之那个年月为省电,白天从不开灯,我又刚刚从外面进来,什么都只能看一个大概。我在家具堆里摸摸索索地与那个唯一的客人撞到了一起,抬头看他有点儿眼熟,但猛一下没有想起来具体是谁,只能尴尬地先打个招呼,来人一口京腔地问我:“小伙子,来这干嘛?”我说:“不干嘛,瞎看看。”来人笑了,说了一句:“我看你不是瞎看看。”
这时甄援朝来了,和我和他都打了招呼,并顺手介绍了双方:“王铁成,演周恩来的;小马,出版社的。”这样我就和王铁成先生算认识了,那一年是1986年的初夏,三十八年弹指一挥间,现在算算,那一年王铁成先生刚五十岁,我将过三十。
王铁成和邓颖超的合影
我和王铁成先生就这么认识了,他的一口北京腔听着特别亲切,加之他一点儿明星架子都没有,我也就说话无所顾忌,家长里短地闲聊,说说对古家具的喜爱,聊聊电影文学什么的。直到有一天,他买到一件紫檀写字台,拉到东四修理厂让甄援朝他们修整一下,我才第一次看见传说中的紫檀写字台,满雕螭龙纹,铜活满鎏金。
传统的名贵家具都是榫卯结构,硬木诸如紫檀、黄花梨、红木无论工艺多么严谨,年久之后都需要修整一下,打开清洗收拾,然后上膘重新安装成型。北京家具修理厂当时不仅为市民修家具,还要为各大机关甚至为国务院事务管理局修活。因为建国初期这些机关单位和军队大院都是用没收来的老家具,几十年用下来松的松,散的散,修整一下十分必要。东四门市部甚至为毛主席修过家具,据当时老师傅讲,毛主席的沙发特别破旧,十分不好修。
北京木器作坊老照片
铁成先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从北京一家老户中买到这件紫檀写字台。本来本主无意卖掉,但架不住铁成先生喜欢,三天两头去人家聊天,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那年大年三十,主人看铁成先生是真的喜欢,只好打趣地说:“看在周总理的面子上,这桌子让您了。”紫檀写字台就这么易主再生,构成一段佳话。铁成先生心满意足,宝贝一般地送去东四修理厂精修打蜡,修好之日叫上我一同欣赏,我记得在东四门市部中心位置,修理好打完蜡的紫檀写字台在幽暗的光线下,闪出一层宝光,铁成先生边叨唠边摩挲,从上到下,仔细地用手摸了一遍,那种发自内心的喜爱溢于言表。
幼年时期的王铁成
王铁成先生出身高贵,什么都见过,知道东西优劣。他从旧中国一路走来,看见社会天翻地覆的变化,自己刻苦学习本事,唱京戏拉二胡,拜师学京东大鼓,这些传统的艺术给了他丰富的营养,让他业余生活丰富多彩,表演艺术炉火纯青。他演的周恩来灵魂附体,在我们这一代熟悉的领袖人物中,无人能出其右。因为开国的这一代领袖人物都有大量镜头资料存世,公众特别熟悉他们,演得有一点儿不像就立刻会被看出来。铁成先生有个自我要求:“形为先,神韵超乎其表。”这句自勉是一个表演艺术家的认知高度,在我们旁观者看来,王铁成饰演的周恩来确实“神韵超乎其表”。
王铁成饰演的周总理
后来的日子里,铁成先生多次邀请我去他家。他从演乐胡同搬入楼房后,把那张他心爱的紫檀写字台放在明亮的窗台前,叫我反复欣赏,等着我的夸奖。当然我也不吝赞美,从质感说到结构,从造型说到纹饰,说得铁成先生惊喜连连,夸我专业,说“你这张嘴了得”。
我实际特别懂得每一个收藏者的心态,收到一件好东西都会高兴好一段日子,都愿意叫上懂行的人一同欣赏,如果有人能说到点子上,那主人一定开心,就和唱戏唱到精彩处等待那一声到位的叫好。这些都是行家之间的游戏,外行大多看不明白,只能跟着塔儿哄。
和铁成先生在一起特别快乐且舒服。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艺术品文物拍卖悄然兴起,在北京瀚海公司,我还多次碰见铁成先生。那时正值秦公先生大展身手的时候,秦先生说话也是京腔浓郁,一口一个铁成叫着,我仔细回忆了一下,那时人真质朴,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无论老少大小地一律互称“老师”。那时不管你社会地位的高低,说得来就直呼其名,表明自我关系的认可。
王铁成的书法作品
一个好的社会不庸俗,起码少有庸俗。每个人有自己的长短,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在文化认同下很容易交往,不拘小节。古语道理深刻: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秦公先生最愿意留客人吃饭,自己下厨做上俩菜,不拘环境,只在乎人情。他的办公室楼下就是单位厨房,看着他拿着炒勺点火的样子,至今想起心里都流过一层温暖。
吃大锅饭配上小炒在几十年前是单位标配,三人吃着吃着铁成先生就说,赶明儿去我家尝尝我的手艺。今天说这话多是客套,可当时却是真情。后来我数次应邀去铁成先生乡下的家吃过饭,高朋满座,胜友如云,铁成先生席间又拉又唱,那云遮月的嗓音,缠绵委婉,懂的不懂的都愿意听,连连叫好,他也自得其乐,乐在其中。我干什么都半瓶子醋,京戏更是,东一句西一句地请教先生。铁成先生早年正经拜师学过艺,对京戏了如指掌,说起来见解颇深。
铁成先生在家待客最愿意亲自下厨,并饶有兴致地讲述厨艺,他说即便包个饺子,拌馅和面都有讲究,比如羊肉馅儿,葱放多少,怎么放,什么时候放都得恰到好处,饺子上桌时,我夹了一个放入口中,浓香四溢,满嘴生芳,烫得我说不出话,翘起大拇指连连点赞。
王铁成先生手持与邓颖超合影的照片
不管是专业厨师还是个人厨艺,每个人做完饭菜就喜欢食客赞许,如果能说到点子上,那就是知音。我说过我干什么都是半瓶子醋,品尝也是,我吃下第一个饺子说:“馅儿里有绝活,加了花椒水了吧?”铁成先生心花怒放,说:“还得是未都这张嘴,吃说两不耽误。”
从那以后,王铁成先生无论在哪儿碰见我,还是在朋友聚会上提及我,都会托人带话叫我再去吃羊肉饺子,我至今能清晰地记得他老人家最后一次见到我,分手时说的那句话:“未都,来家吃羊肉饺子啊!”
去年,我也搬到了乡下住,离铁成先生的家近了很多,本来正想与先生约一次,再去吃那魂牵梦萦的羊肉饺子。可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手机忽然传来王铁成先生西归的消息,令我长吁短叹,方知人生最容易失去的就是等待明天……
王铁成与家人在一起
“总理”一词,今已成为公众熟悉的一种最高管理规格的官职,但古汉语中,“总理”一词可大可小,大至一国,小至一家,王铁成先生由于历史机遇,饰演一国总理周恩来,妙肖传神,使逝者重生;而在家他要总理全家事务,内有弱儿,外多朋友,每次相遇,家中井井有条,宾客春风拂面,这是一个人的修养,面对坎坷坦然应对,追求事业一丝不苟。铁成先生平淡地说自己:“认真演戏,老实做人。”认真演戏是行,老实做人是德,此行与德谓之“德行”。德乃所成之善,行乃能成之道,所以古人说:德行文学者,君子之本也。
非常怀念德行君子王铁成先生,可惜他的羊肉饺子已成为绝响。
马未都
2024.6.23
来源:观复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