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继光:牺牲时衣肉粘连,4天后双臂才被放下,遗体整理让人揪心

繁体

在天府之国四川的魁山脚下,静静地伫立着一座纪念馆。这是一座仿古结构的建筑,外观优雅大气,在进门处就能清晰地看到“特级英雄黄继光”几个醒目的大字。这里就是抗美援朝中家喻户晓的英雄黄继光的纪念馆。

在如今的和平年代,战争早已远离了人们的生活,但历史上那些曾经为了家国大义毅然决然献出生命的人们,仍为世人铭记。他们顽强不屈、奋战到底的战争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们,在建设祖国美好明天的征程中,给予我们不灭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

黄继光:牺牲时衣肉粘连,4天后双臂才被放下,遗体整理让人揪心

贫寒家境里走出的优秀军人

1931年,四川省中江县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黄继光出生了。可孩子的降生也并不能让这个家庭在时代的黑暗里幸免于难。父亲早亡后,年仅十岁的黄继光就开始随母亲一起给地主打工。

那个年代的地主眼中,只有利益,没有丝毫仁义之心,黄继光母子俩的生活过得多么艰难,可想而知。为了生存,母子俩曾一度沿街乞讨。

但坚强的母亲并没有因此自怨自艾,她带着孩子顽强求生,并告诉他,长大后要为穷苦农民同胞的翻身出力。

在母亲的耳濡目染之下,黄继光从小便立志要改善广大贫苦农民艰难的生活,为保家卫国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幼时曾经担任儿童团团长,参加过剿匪反霸运动,被评为民兵模范,并于1951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报名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

黄继光:牺牲时衣肉粘连,4天后双臂才被放下,遗体整理让人揪心

虽然在村里第一个报名,但当时的黄继光由于长期营养不良,个子偏矮,体型也十分瘦弱,在体检环节被拒绝了。他并不甘心这样的结果,多次恳请负责征兵的同志接受他,最终感动了负责征兵事务的营长,才被破格录取。

入伍之后,他变得更加努力,希望从各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成为一个优秀的兵。在党组织的带领下,他努力学习各种军事政治文化知识,在担任通讯员一职时恪尽职守,努力完成组织上布置的各项任务,还立下了一个三等功。

上甘岭战役中英勇牺牲

1952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上甘岭战役正式打响,黄继光所在的营,与美国所谓“联合国军”及南朝鲜军苦苦鏖战四个昼夜。随后又奉命于19号晚上占领上甘岭西侧的597.5高地。

志愿军在成功夺取三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的收复。零号阵地里盘踞的敌人配有3挺重机枪,4挺轻机枪,火力凶猛密集,志愿军一连组织了3次爆破,均以失败告终。

此时已临近破晓,如果不能尽快消灭敌人火力点,收复阵地,天亮后敌人就会利用空中作战的优势发起另一轮攻击,造成更大的伤亡损失。

在此紧要关头,营参谋长果断决定临时组建爆破组,炸掉敌军火力点。前两个爆破组的同志在疯狂扫射中全部壮烈牺牲,第三个爆破组也被困在敌人阵地前无法脱身。

黄继光:牺牲时衣肉粘连,4天后双臂才被放下,遗体整理让人揪心

剧照

就在这个危急时刻,黄继光站了出来,自请上阵,表示一定要完成炸掉敌人火力点的任务。他在决心书中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早日入党。”

黄继光随后被临时任命为第六班班长,带领两名战士再次进行爆破任务。他们三人在枪林弹雨中一路艰难向前,成功炸掉了敌军的三个小地堡,而剩余的一个大地堡火力仍然十分密集,大部队依然无法发起进攻。

黄继光三人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一人已经牺牲,而他与另外一人也身受重伤。但黄继光就像感受不到疼痛一般,仍向着敌人的地堡迅速靠近,并连扔了好几枚手雷。

这一动作十分奏效,敌人的攻势暂缓。但当大部队试图发起进攻时,剩余的敌人又开始疯狂扫射,进攻又一次被迫停止。

此时的黄继光已经奄奄一息,弹药也都用完了。但为了战争的胜利,他还是咬着牙,拼尽全力爬向了敌军的火力点,把自己的身体当作最后的武器,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口,最终壮烈牺牲。

黄继光的这一举动为志愿军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帮助我们成功占领阵地,圆满完成任务。

黄继光:牺牲时衣肉粘连,4天后双臂才被放下,遗体整理让人揪心

天亮了,年轻的孩子却永远留在了他的21岁。

君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他的身体已经僵硬,但仍然紧紧地压在敌人地堡射孔上,手牢牢地拽着周围的麻袋,堵在敌人的枪口上。他的胸膛已经被打烂,密密麻麻的弹洞像蜂窝一样。

不难想象,当时奄奄一息的他是凭借着怎样的信念,才拖着七处重伤的身体和已经无法行走的伤腿,为胜利耗尽了最后一口气。

地堡前没有血迹,牺牲后的黄继光也没有流血,只在身后有一条10米多长的血印。他在拼尽全力往前爬的时候,流干了身上所有的血。衣服紧贴在他身上,用温水浸泡后才揭下来。

黄继光:牺牲时衣肉粘连,4天后双臂才被放下,遗体整理让人揪心

在整理黄继光遗体时,卫生员发现他已经僵硬,还保持着以身堵住枪口的姿势,高举着双臂,像个雕塑。卫生员用热毛巾连敷了四天,才让他的遗体软化了下来。战友们轻轻放下他的双臂,为他换上崭新的军装,希望他能安息。

战后,部队党委追授黄继光为模范团员,还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实现了他生前的愿望。志愿军总部给他追记了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的荣誉称号。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也十分感谢这位年轻的战士在和平战争中做出的贡献,追授他英雄称号,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黄继光:牺牲时衣肉粘连,4天后双臂才被放下,遗体整理让人揪心

新华社曾在黄继光牺牲后报道了他的英雄事迹,称他是“马特洛索夫式”的战斗英雄。而在今天,我们常用“黄继光式”来形容英雄壮举。这位小英雄牺牲在自己最好的年纪,成为了历史长河里一个永垂不朽的英雄符号。

1953年2月,黄继光的遗体被运送回国,安放在沈阳烈士陵园。年轻的孩子终于回到了祖国,安睡在母亲的臂弯里,再也无惧战争和伤痛。

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知道儿子牺牲的消息,肝肠寸断。她年轻的孩子饱受生活的苦楚,从未在本该肆意张扬的年纪里好好活过。他甚至没有留下一张照片,只有画家根据战友描述画出的一张画像。

但她深知,儿子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大义献出了生命,在悲痛之余又十分自豪。

黄继光:牺牲时衣肉粘连,4天后双臂才被放下,遗体整理让人揪心

黄继光牺牲后,邓芳芝作为代表出席了全国妇女大会,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两位同样在战争中失去孩子的老人紧握双手,他们相顾无言,却都从对方悲痛的神情中看到了和自己一样的骄傲。

他们的孩子,都是铮铮铁骨的英雄儿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过去了70年,那些纷飞的战火和艰难的岁月在这一代年轻人的印象里,只是一场电影,一篇报道,或是英雄纪念馆里沉默伫立的雕像。

炮火留下的伤痕可以愈合,但战争和英雄却不能被遗忘。

这痛是长鸣的警钟,时刻提醒我们,今天的安稳岁月是无数先辈的牺牲换来的,我们要珍惜和平,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

来源:网易号: History纪实 

(1)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