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5年,44岁杜甫找到工作,回家向妻子报喜,却得知幼子已被饿死

繁体

公元747年,闲来无事的唐玄宗发布了一个征召,召集天下有才之人都可以来长安参加一场特别的考试,只要有才华,就有机会脱颖而出。

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考试吸引了众多人前去参加,其中一个考生叫做杜甫。

彼时的杜甫信心满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结果出来,竟无一人入选。

唐玄宗大惑不解时,主持考试的奸相李林甫告诉唐玄宗,这是皇上圣明,人才都已经在朝廷里了,所以民间才没有可用的人才。

忙着泡妞的唐玄宗根本懒得多想,看到结果的考生们却不得不多想。

35岁的杜甫心都碎了。

他虽然是一个富二代,也是一个有理想的富二代。

杜甫告诉自己不能认输,他在长安足足待了10年,就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经世济民的理想。

不擅长考试,杜甫就四处托关系,时常写自荐信给长安的官员们,在信中各种拍马屁。

在现实面前,尊严一文不值。

当官的父亲病逝后,没有了经济支撑的杜甫,日子开始窘迫,他靠着采药卖药和朋友接济度日。

他的妻儿被送回奉先居住。一边尝尽生活的艰辛,一边等待杜甫出人头地。

“饥卧动即向一旬,敝衣何啻联百结。君不见空墙日色晚,此老无声泪垂血”,“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这些诗句,是杜甫落魄后在长安生活的真实写照。

长安不相信眼泪。这个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大城市,每天都有无数人来追梦,也有无数人黯淡离开,不服输的杜甫却一直坚持着。

公元755年,44岁的杜甫被任命为河西县尉。这工作不是杜甫喜欢的类型,杜甫拒绝了,后又改成了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实质上就是仓管,负责看守兵甲器仗,管理门禁锁钥。

虽然不是一份理想的工作,但好歹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杜甫迫不及待想要和妻子分享自己的喜悦。

755年,44岁杜甫找到工作,回家向妻子报喜,却得知幼子已被饿死

寒冬时节,走在回家的路上,杜甫被冻得瑟瑟发抖,路过骊山时,杜甫看着远处的华清宫无限感慨,这是唐玄宗和杨贵妃泡温泉的地方,是另外一个世界,没有寒冷,没有苦难。

当了几十年皇帝的李隆基早已经忘了初心,如今,奸臣当道,各种苛捐杂税,民不聊生。

回到家后,杜甫才知道自己不满一岁的儿子竟然被饿死了。

杜甫哭了,他想到自己因为出生官员家庭,已经享有特权,尚不用纳租税和服兵役,日子仍然如此艰难,其他穷人岂不是更可怜。

这世间对待众生是如此不公平。

满怀悲愤,杜甫写下了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其中有这么一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同年12月,安史之乱爆发。

为了躲避战乱,杜甫带着家人搬到了羌村。

杜甫逃亡的同时,唐玄宗也忙着带着老婆孩子和手下逃跑。

不可一世的唐玄宗最终在这场安史之乱中颜面尽失。

太子李亨半路和唐玄宗说拜拜,在灵武宣布登基,是为唐肃宗。

杜甫得知此消息后,再也坐不住了。虽然人到中年,杜甫仍然是一个热血男儿。

如今国家遭难,他怎么能置身事外。

杜甫安置好妻儿以后,一路穿越层层封锁,还未走到目的地,就被胡人当作嫌疑对象抓了起来。

同时和杜甫被抓的还有另外一位大诗人王维。王维名气太大,被当做重点对象送往洛阳看管了起来。

杜甫没名气,又长得格外沧桑,不到50岁,已经满头白发,一看就郁郁不得志,看守他的人把他送到长安后不把他当回事,让他自娱自乐。

杜甫在长安的日子,惊心动魄。胡人对留在长安的宗室贵族进行了血洗,侥幸逃命的贵族们,不得不改头换面,甚至躲在树丛中,只为活下去。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丞相房琯率领四万唐军在陈陶和胡人交战,一天内唐军全军覆没,血流成河。

胡人在长安忙着开庆功会,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长安人民眼泪都流干了。

身在长安的杜甫心有戚戚焉,写下了《悲陈陶》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烽火连天的岁月,一封家书能值万金,然而正逢战乱,通信早已中断。

755年,44岁杜甫找到工作,回家向妻子报喜,却得知幼子已被饿死

在长安的每一天,度日如年。

杜甫愁,愁乱世,愁家人,愁白了头,他本来就长得成熟,如今更显衰老。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被困在长安的无数个漫漫长夜,他既忧思国家的未来,又牵挂自己的妻儿。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今晚月色很美,远在鄜州的妻子却只能独自赏月,儿女尚且幼小,不能分担她的忧愁。

不知道她是不是又因为担心生死未卜的丈夫而哭肿了眼睛,想到这里,杜甫叹了口气。

在杜甫眼中,他的妻是世上最好的女人。

杜甫这一生写过1400多首诗,却看不到任何撩妹的诗句,青楼女子是很多古代诗人永恒的主题,杜甫偏偏不当风流才子,他写诗总是一本正经,除了心怀苍生,出场最多的女人是他的妻子。

在杜甫的笔下,你总能看见一个落魄男人,他每次回家都灰头土脸。回家一次,泪崩一次,断肠一次。

在人命如草的安史之乱中,每次推开家门——“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妻子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住着茅草屋,还要独自照顾孩子,你受苦了。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风雪隔断了我回家看望老妻的路。

“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老妻写了很多信,我没有回信,但你应该知道我的难处。

”何日干戈尽,飘飘愧老妻。”-想到老妻,只觉愧疚,何时才能给你幸福。

生在男尊女卑的古代,杜甫不好色,不纳妾,不狎妓,一生只爱一个人。

他是时代的非主流。

杜甫牵挂着妻子,也牵挂着这个国家的命运。

有一天,住在寺庙的杜甫趁着月黑风高,又跑了。

757年4月,杜甫终于如愿以偿地跑到了唐肃宗面前。他满头白发在风中飞舞,格外耀眼。

唐肃宗看着穿着草鞋,衣衫褴褛,两个胳膊都露在外面的杜甫,心里颇有些感动。

杜甫被任命为左拾遗,简而言之这职位主要负责给皇帝提意见。

上岗不久后,因为杜甫替失势的丞相房琯说话,惹怒了唐肃宗。

杜甫是心思单纯的书生,不懂官场的复杂。

唐肃宗见他没有觉悟,干脆给他放假,让他回家看看妻儿。

回家的路上,目光所到之处,山河破碎,百姓凄苦。

盛世大唐早已成了回忆,如今的大唐宛如人间地狱,战争吞噬了太多人的性命,路边的白骨触目惊心。

一想到妻儿,杜甫更担心了,不知道她们是否还好。

杜甫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里,他的妻子看到丈夫归来,又哭又笑,这死鬼竟然还活着。

生逢乱世,能够家人团聚已经是人生一大幸事。

邻居们听说失踪已久的杜甫活着回来了,纷纷爬上了墙头,看他们夫妻相认的感人画面,感动地流下了眼泪。

别看杜甫是个直男,也知道体贴老婆,他省吃俭用为老婆买了一点化妆品,杨氏嘴上说着糟老头子乱花钱,心里却甜蜜蜜。

755年,44岁杜甫找到工作,回家向妻子报喜,却得知幼子已被饿死

经过一番打扮,“瘦妻面复光”,淘气的女儿也学着妈妈化妆,却把眉毛画得比蜡笔小新还粗。“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

看到女儿的滑稽模样,一家人忍俊不禁,哈哈大笑起来,这样的场景是杜甫人生中一直珍惜的温情。

到了晚上,杜甫和妻子拿着蜡烛,你看我,我看你,犹恐相逢是梦中。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第二天,邻居们又带着酒来探望杜甫,大家边喝边聊,邻居大叔说道家乡的近况,大量男丁被征兵,就连儿童都不放过,田地早已荒废。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杜甫听着大叔的话,难过得就连喝下的酒也不香了。

回长安后,很快又因房琯的失势,被牵连,杜甫被下放到华州当司功参军,主持地方的祭祀,礼乐,学校等工作。

在此期间,杜甫目睹战争的生灵涂炭和百姓的流离失所,他怀着满腹的悲戚写出了流芳百世的三吏三别。

杜甫曾投宿石壕村一个贫苦之家,半夜碰到抓壮丁,这家老翁已经翻墙而出,只剩老太太和她衣不蔽体的儿媳妇,还有哇哇大哭的小孙子。

老太太苦苦哀求当差的,却还是被抓走连夜送到河南的军营里。

连年打仗,苦的只有人民。多少家庭被拆散,多少人尸骨无存。

杜甫后来辞去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位,继续颠沛流离的日子。

他对当局失望,对政治失望,不再想要做官,宁愿独善其身。

处处都是战乱,大唐已经没有一寸净土。

杜甫四处流浪,他曾带着家人搬到秦州,写诗不能维持生活,杜甫不得不每天采药,卖药。

然而经济不景气,卖药赚的钱犹如杯水车薪,杜甫的生活很难维持下去。

他感叹道:“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赚不到钱,空手回家,看到孩子饿得哇哇大哭,杜甫心如刀绞。

尽管妻子不说一句怨言,杜甫已经难过得无以复加。

听说成都物产丰饶,杜甫后来又带着妻儿去了成都。

他在浣花溪边选了一片空地,修起了茅草屋。

杜甫身无分文,为了建好这座草庐,不得不事事求人,就连他的一个大瓷碗都是从好友那里得来的,他还为此写了一首诗,解释道,这大瓷碗在富贵人家那是美不胜收,如今身处我这茅草屋倒也心酸。

明明知道大瓷碗心酸,还是要让大瓷碗住进自己的茅草屋,这是最正经的卖萌。

“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

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杜甫在成都的茅草屋度过了难得的一段娴静时光。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有老妻和孩子陪伴的日子真好。

他开始为大自然的各种生物写诗。

“杨柳枝枝弱,枇杷对对香”《田舍》

“细雨鸟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755年,44岁杜甫找到工作,回家向妻子报喜,却得知幼子已被饿死

杜甫是一个心中有大爱的人,这世间任何生物,在他的笔下都被赋予了深情。

他也爱他的茅草屋,然而他的茅草屋实在不靠谱。

8月的一个夜晚,狂风暴雨中,草堂屋顶的茅草被吹走,有的挂在了树上,有的落在了河里,有的掉在地上。

那一夜,大雨如注,杜甫的屋子成了池塘。

杜甫和家人一夜无眠到天明。

天亮后,杜甫忙着四处捡茅草,年老体弱的他还要被周围的小孩欺负,顽皮的小孩们捡到茅草就跑,任凭杜甫怎么呼唤都不回来。

杜甫只能苦笑。

一般人肯定怨天尤人,但杜甫不是一般人。

明明这一次受苦受难的是他,杜甫又开始开展联想,想到了天下许多和他一样受苦的人,他不禁为这群穷人祈愿,只要他们能住上好房子,让他住茅草屋被冻死,他都甘愿。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你可以想象一个慈祥的老人家,穿着破烂,满脸病容,却还在虔心地为素不相识的人祈福。

时任成都尹的严武是杜甫的靠山。

765年,严武病逝后,杜甫带着家人离开了成都,不久后成都再次陷入了内乱。

晚年的杜甫坐着船四处漂泊。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老杜在潭州摆摊卖药时,和弹琴卖唱的李龟年重逢。两人看着对方,泪眼汪汪。老杜写道: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多年前,他们都风华正茂,如今却只剩沧桑。

766年4月到768年正月,杜甫在夔州居住,得到了都督柏茂琳的帮助,赠予了他四十亩柑林。

杜甫当起了老农,同时雇佣了长工,这段时间的日子过得还不错,至少经济不再受困。

忙着种地的同时,杜甫还积极投身于创作,在此期间写下了430多首诗,其中有被称为七言之冠的《登高》。

从年轻时写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到如今的“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的豪情万丈败给了残酷现实。

杜甫后来听弟弟劝,离开了气候恶劣,朋友稀少的夔州,离开之前,他把自己的土地送了朋友。

才子会写诗,却不会经营生活。杜甫视金钱如粪土,然而没有金钱,只会寸步难行。

他想要回故乡,人生的最后一年半却几乎都是在船上度过的。

彼时的杜甫百病缠身,加之各地都是战乱,天地之大,竟没有他的落脚之处。

贫穷,疾病,战乱阻挡了杜甫的回家路。

大历五年(770年),杜甫病逝,享年59岁。

因为贫穷,直到43年后,他的孙子杜嗣业才从岳州把杜甫的灵柩运回故乡。

杜甫生前在文坛备受冷落,他的才华不被认可,他写了一辈子诗,却在死后才得到应有的荣誉。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1)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