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千年的江西,经湘军的烧杀抢掠,近百年未能恢复
繁荣千年的江西,近百年为什么衰落?
近代多地开埠通商及铁路和海运的兴起,传统的水陆漕运优势丧失。清晚期因朝中无江西籍大员,京广铁路绕开江西改走湖南,断了江西的财路。除了被断了财路外,太平天国时期,江西还被湘军洗劫一空!江西至此元气大伤,一蹶不振。
还是拿史料说话!
01
《纪平江勇事》里的对比
1855-1856年,曾国藩率湘军入赣,驻扎南昌,地主出身的文人邹树荣作《纪平江勇事》记录湘军的作为:
“战功未必在疆场,实实受害惟南昌。二月梅姓扎营房。伐树拆屋摧民墙,妇女逃窜毁容妆......相近数里各村庄,用器食物皆夺攘,关门闭户天昏黄,或有畸寒小地方,深夜公然上妇床......抢夺民财持刀枪,秆堆竹木皆精光。车牵锄耙亦丧亡,或作爨村炊黄梁,或索赎值充私赃......茶酒肉饭任取尝,不敢索值采箧囊。”
《纪平江勇事》中还记录了石达开的军队:
“传闻贼首称翼王,仁慈义勇头发长,所到之处迎壶浆,耕市不惊民如常,贼至犹可兵则殃。”
“贼至犹可兵则殃”,说明湘军在江西连土匪都不如!!!
九江古城墙(1865年,爱尔兰人托马斯·弗朗西斯·休斯拍摄)
02
湘军三大屠城之九江屠城
太平天国时期的湘军,一支标榜仁义道德的军队,却一手制造了太平天国战争期间三次罕见的屠城暴行,九江屠城、安庆屠城 和 南京屠城。
这里只谈九江屠城,九江屠城之后才有的安庆屠城和南京屠城。
咸丰八年四月,湘军李续宾部攻破九江,将城中近二万军民全部屠杀。
李续宾的上司湖广总督官文在给咸丰帝的奏折中说:“城外勇冲杀而入,该逆(城内军民)无路可奔,号叫之声惨不可闻,自卯至午,歼除净尽……尸骸堆积,流水腥红。”
对于湘军屠杀平民,官文这样解释:“奴才等查九江贼窟已阅六年,万余之贼顽梗负固,其中决无善类,设有胁从之民,必早投诚,设计逸出。”(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二十册,社科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
翻译下就是说,如果民众是被胁迫的,早就想办法跑出城了,留在城内的,一定是该杀的叛匪和帮凶。事实上,当城内粮食不足、战事惨烈时,太平军曾将妇孺放出城外,李续宾一概不收,将这些妇女儿童驱赶回城。
号称“曾剃头”的曾国藩对屠城的态度是什么?
只求全城杀光,不要漏掉一个!!!
曾国藩:“九江克复,闻抚州亦已收复,建昌想日内可复,吉贼无路可走,收功当在秋间,虽迟至冬间克复,亦可无碍,只求全城屠戮,不使一名漏网耳。”
曾国藩对九江屠城的解释就是“泄愤”,曾国藩对曾国荃所说:“屠城以泄其愤,迪庵(李续宾字)在九江亦是如此办法。”(《曾国藩全集》家书一,第749页)
湘军对九江的围城达17个月之久。此役前,九江居民有四万余人,围城后人口锐减,破城后近二万军民仅仅活下来三十余人。此役后,号称千年古城的九江,城内外的文物古迹基本上被毁灭殆尽,能仁寺的大胜塔,都被轰掉了三层。
九江的历史文化至此而断代,没有了老九江人,以后只有迁入这座空城的黄梅人、南昌人、湖口人、瑞昌人……
九江屠城残忍到连湘军将领号称“活阎王”的彭玉麟都受不了,作《攻克九江屠城诗》:
燧道暗通屡破谋,我军水路用深筹。
活围寇垒虽三月,死守浔城已七秋。
九派涛红翻战血,一天雨黑洗征裘。
直教殄灭无遗种,尸拥长江水不流。
“直教殄灭无遗种,尸拥长江水不流”,可以想象下这个恐怖的画面,简直就是人间地狱!
岳师门(1865年,爱尔兰人托马斯·弗朗西斯·休斯拍摄)
03
谭嗣同对湘军的耻恶(wu)
对于湘军的所作所为,看看同为湖南人的谭嗣同(也是这位兄弟写的《论湘粤铁路之益》)是怎么评价湘军的:
“洪、杨之徒,见若干君官,铤而走险,其情良足悯焉……奈何湘军乃戮民为义耶?”
“中国之兵,固不足以御外侮,而自屠割其民则有余。自屠割其民,而受大爵,膺大赏,享大名, 瞷然骄居,自以为大功者,此吾所以至耻恶湘军不须臾忘也。”
“一经湘军之所谓克复,借搜缉捕盗为名,无良莠皆膏之于锋刃,乘势淫虏焚掠,无所不止,卷东南数省之精髓,悉数入于湘军,或至逾三四十年,无能恢复其元气,如金陵其尤凋惨者也。”
“兵勇拆毁房屋,一作柴薪;捉去归民,为伊搬运;所有店铺,被兵勇辈占据买卖;更有夫役人等,借名砍伐竹木,而实攫取室中器物;城乡内外,房屋完全者十无一二;如此横行,以致归民有官兵不如长毛之叹。”
总结下谭嗣同对湘军的评价:
1、湘军认为屠戮百姓是正义的,而且屠戮百姓还能加官进爵受大功,这是他谭嗣同讨厌湘军以湘军为耻的原因;
2、湘军所谓的克复,就是借正义之名行抢劫之事,东南几个省都被湘军掏空了;
3、湘军的所作所为,说是官兵,其实连长毛土匪都不如!
04
江西遭受的破坏
江西作为太平天国时期的主战场,在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开始之前,江西的人口数量达到了约2400多万。然后,到了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结束时,江西的人口数量锐减到约1200万。
江西的人口直接少了一半。
江西人口的锐减,经济基础被破坏,社会经济结构受到严重冲击,再加上贸易重心的转移,江西的商业贸易开始衰落,进一步加剧了江西的衰落。
江西在近代的一百多年里未能有效恢复其昔日的繁荣,逐渐成为了一个存在感较低的“阿卡林”省份。
湘军暴行下的南京,妇女四十岁以下者无一幸免,秦淮河尸首如麻
01
标榜“以理学治军”
曾国藩被誉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比肩王阳明,号称“半个圣人”。但除美誉外,曾国藩和他的九弟曾国荃又被人们称为“曾剃头”和“曾屠户”。
曾国藩标榜“以理学治军”,从咸丰三年建军起,曾国藩一方面任用罗泽南、李续宾、李续宜、刘蓉等一大批儒生担任湘军各级将领;另一方面又非常注重对普通士兵的教化,如咸丰八年,曾国藩创作了“爱民歌”,要求士兵背诵传唱,做到“军士与民如一家,千记不可欺负他”。
可就是这样的湘军,一手制造了太平天国战争三次骇人听闻的屠城暴行,九江屠城、安庆屠城、南京屠城。
02
南京屠城有多残暴?
谭嗣同:“一经湘军之所谓克复,借搜缉捕盗为名,无良莠皆膏之于锋刃,乘势淫虏焚掠,无所不止,卷东南数省之精髓,悉数入于湘军,或至逾三四十年,无能恢复其元气,如金陵其尤凋惨者也。”
谭嗣同说 湘军借“正义之名”行劫掠之事,说金陵(即南京)尤其悲惨,那南京到底惨成什么样子?
在围困两年有余之后,1864年7月19日,阴历6月16日,湘军“吉字营”攻破了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即南京)。
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是曾国藩的铁杆亲信,他在《能静居士日记》中记载 破城后七天时他所目睹的情形:
“ 其老弱本地人民,不能挑担,又无窖可挖者,尽遭杀死,沿街死尸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斫戮以为戏,匍匐道上。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老者无不负伤,或十余刀,数十刀,哀号之声,达于四远,其乱如此,可为发指。”
不能挑担的老人尽数被杀。不满两三岁的幼儿被杀,且还当作一种娱乐。四十岁以下的妇女无一幸免,年长些的妇女无不负伤,被砍十几刀,几十刀,哀嚎遍野。
残忍到连赵烈文都觉得这种暴行令人发指!!屠城的湘军已经没人性了,连老人和妇孺都杀!!
湘军杀人放火,奸淫掳掠。“吉字营”的第一悍将 李臣典 一夜“连御十女”而暴亡。“各王殿府馆自焚者十之三,被焚着十之七”(根据《曾国藩年谱》的记载)。
当时的清人记载:“金陵之役,伏尸百万,秦淮尽赤;号哭之声,震动四野。”
03
湘军之“大索”
不能挑担的老人被杀,那能挑担的成年男子呢?
他们被湘军征用将劫掠的金银玉帛运出城。
赵烈文在《能静居士日记》中记载有成年男子“死者寥寥,大半为兵勇扛抬什物出城”、“甚至各棚厥役皆去,担负相属于道”。
道路上都挤满了挑担的人,可见是劫掠了多少财物啊!!
湘军以“大索”为名,从上到下,每一个人置备一个大竹筐,抢到钱财就往竹筐里装。
04
南京屠城杀害人数
曾国藩破城后上报朝廷 提到曾国荃率所部在南京城内“分段搜杀,三日之间毙贼共十余万人。秦淮长河,尸首如麻。”
三天就屠杀了十余万南京军民!!
太平天国强盛时,南京最多有100万人,可屠城之后10多年,到光绪登基时,南京只剩不到50万人。
后来李鸿章到了南京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一座空城,四周荒田,无人,无屋……
南京屠城三十二年后,谭嗣同游南京时仍听说“(湘军)一破城,见人即杀,见屋即烧,子女玉帛扫数入于湘军,而金陵遂永穷矣。至今,父老言之,犹深愤恨”(谭嗣同:《谭嗣同全集》)。
湘军屠城后的安庆,7岁以上男子尽数被屠,尸遍长江堵塞通航
清末民初的满人政治家赵尔巽在《清史稿》中对曾国藩的评价:
“国藩事功本于学问,善以礼运。公诚之心,尤足格众。其治军行政,务求蹈实。凡规画天下事,久无验,世皆称之,至谓汉之诸葛亮、唐之裴度、明之王守仁,殆无以过,何其盛欤!”
把曾国藩比作诸葛亮、裴度、王阳明,这评价可谓相当高了。
为何曾国藩被两湖百姓喊作“曾剃头”,被皖南百姓喊作“舂骨灰”?把骨头捣成骨灰,很形象了,形容曾国藩的安庆屠城毫不为过。
01
安庆保卫战
皖南第一名城 安庆,历史上曾是安徽省 近200年的省会城市,扼守长江,是个富庶之地。
安庆被称为“万里长江此封侯,吴楚分江第一洲”,长江穿城而过,安庆扼住了长江下游航道,对 运输战略物资 和 控制粮物产地 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1860年夏,湘军对安庆城形成合围。直到1861年9月5日,湘军挖地道埋炸药炸塌了安庆的北城门,安庆城失守。
近一年的围困里,曾国藩采用“围点打援”,两次阻击了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的救援。
安庆保卫战是太平天国战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湘军克复安庆图
02
杀降
曾国藩围困安庆时,李玉成率救援大军驻扎桐城,二者之间有个衔接要地 赤岗岭。陈玉成安排4000人共四座营垒驻防,在曾国藩派重兵连续攻击下,有三垒合计3000人投降,唯独刘玱林一垒人马誓死不降。
对这三千降军,曾国藩指示其弟曾国荃全部杀掉。
“今日未接弟信,不知刘玱林一垒究竟如何,其已降之三垒已杀之否?”(曾国藩与曾国荃之书信)
在得知降军已全部被杀,曾国藩在日记里写道:
“鲍、成二镇围赤岗岭之贼垒四座,八日未曾收队。二十九日有三垒出降,全数杀之。”
安庆城外菱湖北岸有太平军营垒十八座,因断粮而投降,这8000降军也尽数被杀。
对此曾国藩幕僚赵烈文,在《能静居士日记》中写道:
“城外各贼营陆续来降者亦皆戮死,又八千人。”
03
屠城
1861年6月26日,曾国藩给其弟曾国荃的家书中写道:
“克城以多杀为妥,不可假仁慈以误大事。”
此时距离破城还有70日,曾国藩已经在指示曾国荃在破城后大开杀戒。
1861年9月5日,安庆城破, 此时城中的太平军将士已绝食多日,大多失去了抵抗能力,但湘军并没有放过他们,无一人幸免。
“初一卯刻,安庆克复,城贼诛戮殆尽,并无一名漏网,差快人意。”(曾国藩家书)
湘军在城内杀了一万多人,七岁以上的男性全部杀光,上万女性被强行掳走。
曾国藩幕僚赵烈文则目睹了这次惨祸:“杀贼凡一万余人,男子髻龀以上皆死,……妇女万余俱为掠出”(赵烈文《能静居日记》)。
以至于 赵烈文都感慨 湘军开战以来从未如此残酷过。
“军兴以来,荡涤未有如此之酷者矣”(赵烈文《能静居日记》)
屠城后的安庆城内,“暴骨如莽,此间亦有露骸数千具,臭气尚郁勃,飞蝇集处,攒黑成片,望之惨然”
赵烈文也在《能静居日记》中真实记录了安庆屠城后的惨状:
“城中昏昧,行路尚须用烛,至今阴惨之气犹凝然不散,尸腐秽臭,不可向迩”。
“嗟乎!无边浩劫谁酿成?”
曾国藩的亲信李榕也写道:“通计前后杀毙援贼、城外垒贼、降贼及城中之贼实有四万余人,军兴以来,杀劫此为最重。”(李榕:《十三峰书屋全集》)
李榕写道,安庆一役,杀援贼、城外垒贼、降贼和城中之贼,有4万多人,开战以来,杀得最多的一次。
当然,赵烈文、李榕不知道的是,接下来的南京屠城,曾国藩及其湘军会杀更多的人!!
04
兵丁大索三日
破城之后 大索三日 已经成为湘军的惯例。
湘军在安庆城内大肆搜刮财物。
“城中凡可取之物,扫地以尽,不可取者皆毁之。”
湘军甚至连深埋地下的坟茔墓葬都不放过!!
“坏垣斸地,至剖棺以求财物”。
来源:山河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