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vchan.cn
- 网络摘录 繁体
阿弥陀佛。我叫明基,1971年生人,今年五十整。九六年在柏林寺追随老和尚出家,零三年跟老和尚到了湖北四祖寺,一直到现在。
专注与清明的力量
明海大和尚让我给大家介绍下禅修和身心的关系。儒家讲宁静致远,佛教讲由定生慧。曾经有位长者给老和尚和我们几位师兄弟介绍他年轻时,在大炼钢铁期间,得了严重的胃出血,用中西药都没治好,然后一位老先生教他静坐,后来他能够入静了,三个月,胃出血就好了。
还有曾国藩,从他在北京做翰林直到终老,每天都坚持抄碑帖。这几天大家白天都在静坐,用小止观数息的方法,训练专注、清醒的力量。我们思考一下,抄碑帖时每一个字都需要不错不乱、工工整整地抄下来,那么注意力也一定要集中,大脑要保持清醒,是吧?如果一个人每天都在进行这种训练,那他这种专注、清醒的力量就会不断在心里边增长。
儒家所讲的宁静致远的修养,就会真正地培养起来。我们佛教用诵经、禅修来做功夫,也是在培养专注和清醒这两种力量。
举这两个例子,是为了让大家看到,为什么我们要每天坚持禅修,这种专注和清醒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专注的结果是止,止修到位就是定。
清醒就如同房间的灯是亮的,你能够看清整个房间的情况,知道哪里有门、哪边是墙,出门的时候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就是智慧,是你在了解真相后做出的正确选择。
智慧的前提就是清醒的状态。
这就是专注、清醒,或者称之为清明。
图片来源 | 柏林禅寺数据中心
大家有没有留心老和尚纪录片中关于什么是生活禅的开示,里面提到分分秒秒、在在处处。分分秒秒是一切时间,在在处处是一切空间,也就是说,我们在一切时处,提起正见、安住正念、观照当下,这就是生活禅。
提起正见是什么呢?
智慧。安住正念是什么呢?定力。观照当下是什么呢?就是用智慧、定的力量来观照当下我们所有的起心动念。因为无论是我们内心的世界,还是外在的是是非非,都是在当下产生的。当我们有了智慧和定力来观照当下时,就会具足觉悟、具足智慧、具足慈悲地来面对我们的任何情绪。
修习禅定,刚才举的例子是讲能治病,所以南怀瑾老先生讲,静坐是不花钱的灵丹妙药。那么,我们了解自己的身体吗?很多人会说,我们都把身体当成自己,天天在用它,怎么会不了解呢?但实际上,你对它既熟悉又陌生。因为这个身体发生的很多事情,你还不能完全了解,比如做梦、生病等。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今天,我们围绕着禅修,谈谈禅修对我们的身心到底有哪些助益。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有一句话叫“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是大势至菩萨劝众生修念佛法门的时候,讲的原则性方法。都摄六根,六根就是我们的感官再加上我们的意识。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反过来,净念相继就会都摄六根。这其实还是讲我们刚才说的专注和清明的身心状态。
打个比方,如果我特别喜欢这个杯子,眼中只有这个杯子,那就注意不到别的了。你有多喜欢,就会消耗多少能量,这个大家能理解吧?这就不是都摄六根。我们的心通过眼睛这个工具,向外攀缘自己喜爱的事物,起贪心,它是一种消耗。但是如果你闭上眼睛,用这种世间最朴素的方式与外境暂时隔开的时候,那种攀缘、贪著的力量就弱多了。
同样的,耳朵听音乐,鼻子闻香味,舌头尝美食,身体感受物体的触觉,这就是五个感官攀缘五尘。第六意识攀缘的是我们的心里的念头——法尘。六根向外攀缘,描绘的就是我们凡夫每天的身心状态。
我们现在来寺院每天坚持静坐,六根并没有向外攀缘,心念都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这就叫“都摄六根”;注意力都专注在自己的呼吸上,让净念延绵不断,这就是“净念相继”。
我们的心能够专注在呼吸上,没有向外攀缘,就没有向外散失能量。能量没有向外散失,就会在我们的身心储存下来,储存到一定程度,身体就会发生变化,所谓“脱胎换骨”。
我们净慧老和尚荼毗,也就是火化之后,舍利有五千多颗,顶骨有十一块。医学专家看到老和尚的顶骨,说它侧面已经玉石化了,比普通的骨骼要沉得多。
净慧长老舍利
大家打坐时会有体会,心里的念头从来没停过,想让它停都停不下来。而真正达到“止”的境界时,你想打一个妄想都打不出来。我在柏林寺出家三四年之后,有一次在禅堂坐晚课香,八点钟的第二枝香,一上座,手印一结,一下子整个身心都凝聚起来了,这时想打一个妄想都打不出来,这种情形持续了大概十分钟。
这说明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断地这样做功夫——功夫是要天天坚持做才有的——身心自然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生变化,这个变化又会给你信心。这个信心是什么呢?就是你会认识到,佛讲的都是真实语。
2021年7月23日于文殊阁
图片来源 | 黄梅四祖寺
来源:赵州生活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