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纵笔三首·其三

苏轼 〔宋代〕

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

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膰吾。

译 文

北方粮船尚未到来,南方的米贵如珍珠;肚子空空半个月了,不知道醉和饱的滋味。

明日恰逢祭灶日,东家一定会宰鸡、烤肉、备酒,饷“我”祭肉,醉“我”一回。

注 释

祀灶:祭灶神,古代五祀之一。汉以前祀灶在夏天举行。后传说汉代阴子方腊日晨见到灶神,并以黄羊祭之,因而大富,逐以腊日为祀灶日。旧时风俗多以阴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为祀灶日。

膰:古代祭祀用的烤肉。这里“膰”当动词“馈”,进食于人。

赏 析

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祀灶感怀诗。

这首诗作于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岁末。此时,诗人已64岁,病魔缠身,由广东惠州远贬海南儋州,“食无肉,居无室,病无药,出无友”,正是诗人生存困境的真实写照。

北方粮船尚未到来,南方的米贵如珍珠;肚子空空半个月了,不知道醉和饱的滋味。这是写“生活之艰难”。远贬海南儋州,南北交通隔海受阻,粮食运送十分困难,“半月无”并非虚写,而是贫困处境的一种实写。在岁暮年关,诗人甚至连温饱都成问题,但他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怨而不怒,哀而不伤”,显示了宋朝士大夫“温柔敦厚”的一面。

前两句“不到”“萧条”,正是诗人心中所急;后两句“知祀灶”“定膰吾”,则是诗人所盼。一“急”一“盼”,表现了诗人困境中的乐观心态,无论今日如何落魄,依然相信明日定会走向光明。

明日恰逢祭灶日,东家一定会宰鸡、烤肉、备酒,饷“我”祭肉,醉“我”一回。这是写“祀灶之期盼”。祀灶,即祭灶神,旧以腊日二十三或二十四为祀灶日。“明日”“祀灶”,点出了写作具体时间,即祀灶日前一天。“只鸡”“斗酒”,既写出“祀灶”之物,又写出诗人“望梅止渴”惟肖神态。

值得尊敬的是,即便诗人潦倒至此,也没有忘记“纵笔三首”。写诗,已然融入到苏东坡的生命之中。正是因为内心喜爱,所以才能有“九死南荒吾不恨”的执着,才能在“黄州、惠州、儋州”留下无数千古佳作,才能走到宋文化的巅峰中去,成为文才盖世的“坡仙”。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