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境界分级标准——九级体系

繁体

前言:每个人懂茶程度有高有低,但很难评价具体到了什么级别。都觉得自己懂,可能你觉得自己已经站在山顶,可是你的山顶高度还在别人的山脚。然而别人的山顶复又处于别人的山脚。两个人比有相对高低,而不好说两个人在一个大体系里各自处在什么高度。不像部队里看军衔分等级,简单明了。茶道上缺乏评价体系,所以我就做了个茶道分级标准,根据自己经验建立一个私有评价体系,用来区分众人茶道水准。以下纯属个人标准,供大家参考,娱一笑亦可。

第一层境界:感知

指能够通过身体感官接受到茶的某一方面或者多方面信息。

刚开始学喝茶时,只懂一点点的茶叶知识,这个时候,你看见的茶道就是单纯的茶叶之表象,即外在因素。比如茶叶颜色、形状、香气、汤色、叶底。

其实很多人就像盲人摸象,连外在因素都还没有找齐,仅仅靠单一的一个或者两个因素来区分茶叶好坏,比如靠香气或者香气+汤色来区分茶叶好坏,有的人甚至靠价格来区分茶叶的好坏。

第二层境界:筑基

初步形成对茶叶品质的认知。

进阶一点的人对外在因素掌握比较全面了,靠学院风格的审评来区分茶叶好坏。或者经过茶界人士的培训课、或者参加机构培训的国家技能认证,再或者通过实践总结自学成才,系统化地奠定了基础知识,能够从商品角度大致认知茶的好坏。此时由探索外显因素转向探索内部因素,注重茶叶内质及其表现。当内外完美结合贯通,即为筑基成功。

会喝茶的人一定会泡茶,二者密不可分。要熟悉茶性,就必须自己泡,反复品饮对比。这个时期一般比较注重仪轨,显得刻板,无妨。

筑基期的特点是整个时期都处于技术层面的学习与探索。

第三层境界:不惑

可以超脱茶叶本身,去感受天地万物与茶的联系。

明了器具、用水、天气、冲泡手法等等对喝茶的影响。能感受到并了解外界的一切影响,从而排除这些影响,最终达到不受外界影响。更进一步的,可以灵活利用外界条件主动去施加影响,把喝茶发挥到极致。

用心把一泡茶冲到极致,专注用心去感悟,整个过程需要顺应自然,融天时地利人和于一体,如有缺憾,亦不受干扰,可以用意识补完,以虚实结合达成极致。

茶人专注在追求极致的过程中时,不但茶道水平在增长,聪慧的人还可以在平行相关的维度里对人生、对万事万物产生感悟。这便是日本茶道的核心奥义。

此境界可借饮茶修道。

第四层境界:知变

了解不同茶在不同条件下的命运走向。

持续多年认真喝茶、并积累了丰富经验的人,就会在茶叶品饮过程中通过外在的细节来区分茶叶的品种、工艺、存储,并知茶之变化。一定程度上可预测茶叶当下品饮走向、存储变化走向。

因为认知有时间轴上的较长积累,所以看到了动态趋势。这时能认识到时代在变,环境在变,市场在变,工艺在变,茶亦在变,喝茶的人也在变。明白了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变才是不变的。

观察到变化,理解了变化,能预测变化,可干预变化。

第五层境界:溯元

元即元初。此时于茶的状态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具有逆时空反推溯源的能力。

当知变逐渐积累并系统化,而后会产生境界质变,可以通过茶叶当前呈现的状态反推了解其初始生长状态,确定产区、高低山、生态、树龄等等。通过当前茶叶的品饮变化,还能映射出茶叶制作天气、工艺情况,以及该茶从生产为成品到当下品饮前这段时间整个仓储的情况。

此阶段举杯一小口,茶汤内含的信息如大江大河滚滚而来,完整呈现出茶叶的一生。

第五层是个坎,进入第五层可算普通意义上的懂茶,茶道小成。以上阶段也就是所谓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下一阶段修精神境界。

第六层境界:明心

内心建立真正自信。

这是内心的一种明悟,心境上的突破。明了细节又不失宏观,茶道认知框架稳定。行万里路而能秉持初心,诸邪不侵,是谓强大。道与心结合,此阶修成可破一切迷障,直面茶叶本质。

此时境界稳固,真正步入茶道。

很多人懂茶路上修行多年仍旧卡在这一关,这关需要真正的智慧,以客观达成主观,需要悟性。

第七层境界:化神

化神可观意。

精神层面。等你的茶道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你看见的茶叶就不再是单纯的茶叶外在了,可能是一种茶叶风格,一种制茶理念,一种饮茶意境,一种人生追求,这就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八层境界:道境

至繁入至简。

达到登峰造极的时候茶道就已不是单纯的茶道,当你不主动显露的时候,外人完全看不出你懂喝茶,懂茶道。对身边所有人向下兼容,跟你喝茶的人水平有多高,你就能表现多高,平等处之。达到所谓的返璞归真,这就是: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层有三个小境区别,别看差一小境,水平差距极大,可直接向下碾压。达此层第二境者茶道大成。

第一境界:知道境(通晓茶道并熟练运用于生活)

第二境界:明道境(人与茶道融合,饮茶即道)

第三境界:破道境(创造自己的茶道)

第九层境界:无道

茶道就是不是茶道,茶道就是一切道,道不是具体的道,道又无处不在。

跳出茶道发现生活之美,生活处处有道。

无道境之上,驰骋心神想象之,传说中的跨跃第九境的未知层在,已经进入更高维度的宇宙。是规律,是法则,是宇宙基础。能量幻化成万物,物质承载了意识,意识通过分析物质来追求意识与能量融合,也许有方法,一定在更高维度。此时向上看,唯感生命短暂,而知也无涯。

特别说明:

境界提升速度和层级不是唯一,它只是表明当前的一个状态。夯实基础、反复打熬出来的境界才强大而牢固。如果有PK,基础扎实的可以秒杀基础虚浮的同境界之人,甚至越阶胜之。这就叫同境界也有强弱之分。

有数量的差距。比如说喝过100款茶的人,遇到喝过上万款茶的人,对茶的了解程度、鉴别能力无法共语。

有质量的差距。如果只是随便喝喝,即使喝过1000款茶的人对于茶的理解程度也不如认认真真喝过100款茶的人。

有认知是否全面的差距。比如感知,能感受到茶叶的香气、汤色,与能全面感受到茶叶的香气、汤色、滋味、韵味、口感、体感,实力上是有差距的。就说在感受香气上面,只感受到香气强弱,与能够感受到香气的种类丰富程度、强度、持久度、饱满度、香气变化、层次等等,实力上是有差距的。

有认知是否深入的差距。比如上面那个例子,即便是能全面感受到香气的后者,仅仅“能感受到”,和不但感受到这些气息、而且还知道为什么有这些气息存在的原因(比如某某香,表明它是某个特殊地方的产物;比如某某香,它是某个品种的特征;比如某某香,它是高山茶才有的气息;比如某某香,它是大致什么树龄才有的香气;比如某某香,它是什么样的存储才有的香气;比如香气的某个状态,它是好的天气才能出来;比如某某香,它反映了茶叶所采取的工艺……),这在实力上是有巨大差距的。

总之每一个境界甚至小境都是无限,而人不可能做到极限,哪怕做到人自身的极限都不可能。我们达到一个境界,需要沉淀,去尽量做到悟透。而且每个境界知识积累越多越扎实,不但当下境界越稳固,而且会让下一个境界因此就越稳固、对下一个境界的感受也越深。

知道某个境界,与真正达到某个境界有天壤之别。知道鉴别方法与具有鉴别能力显然是不同的。比如某些人跟我们一起喝茶的时候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懂,但是轮到他自己去市场上找茶的时候就会到处被坑,再或者盲品茶的时候就会混淆、混乱。典型的一学就会,一买就废。还有些奇葩,理论知识一套一套的,在品茶实践中的判断居然与理论完全相反。

良性循环很重要。懂的越多就会懂的越多,懂得越多就懂得越多。术越精,神越强,而神反哺,术越精湛。一直正向叠加,认知增长的速度与加速度都会变大,直到遇见瓶颈。高境界产生的认知甚至会在日常应用中显出玄妙感。

来源:茶叶狐狸

1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