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对美国已无利用价值,美国主动抽身退场,才能避免一败涂地?

繁体

台湾对美国已无利用价值,美国主动抽身退场,才能避免一败涂地?

在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当中,台湾岛的地位究竟有多重要,美国的政治精英内部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

台湾对美国已无利用价值,美国主动抽身退场,才能避免一败涂地?

【卡佛里认为,台湾岛对美国的战略价值已经“忽略不计”】

早些时候,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教授卡佛里,在《外交事务》上发表文章,明确指出,从政界到战略界,美国有太多人高估了台湾问题在中美博弈中的分量,随着中国的军事实力不断增长,台湾岛对美国的地缘战略价值已经可以“忽略不计”,已经无法起到遏制中国大陆力量的作用。

卡佛里还特意为拜登政府算了一笔账,说一旦台海有事,美军出兵是“高风险,低回报”。之所以高风险,是因为美军即便在台海最大限度地军事力量,在解放军面前也难以取得优势,贸然下场只会得不偿失。

至于回报,美军既然都介入了台海,那就意味着中美的大国冲突,那美国这时候也没有功夫去谈什么回报了。

卡佛里这篇文章其实发出来有一段时间了,但直到拜登的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访华,这篇文章才走进公众舆论的视野,虽然只是,因为美国现任总统曾经多次暗示,一旦台海有事,美国会“出兵协防”。

以至于白宫不得不澄清,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并没有任何变化。但我们也知道,美国所谓的“立场”,说白了就是战略模糊,也就是在与中国打交道的时候,再三保证不支持“台独”,转过头来又持续军援台湾,并推动美台勾连。

台湾对美国已无利用价值,美国主动抽身退场,才能避免一败涂地?

【直到沙利文访华,卡佛里这篇文章才引起各方注意】

我们之前也提到,美国在亚太所谓的“第一岛链”战略,完全是围绕台湾岛的地理位置构建,美国这几年对美菲防务关系极其上心,也是看中了菲律宾既是南海当事国,又离台湾本岛很近,方便美军同时介入台海、南海。

有必要指出,卡佛里并不是在劝美国放弃台湾,实际上,他也赞成拜登政府不断对台提供军事援助,强化台军所谓的“防卫能力”,消耗大陆的军事资源。

他只是认定,一旦台海有事,美军不能贸然介入,以免遭到沉重打击。他的观点所体现的,是基于实用主义的地缘政治,主要是从美国全球战略利益得失的角度出发,而非局限于亚太一隅。

实际上,美国那边,无论是“挺台”还是弃台,核心出发点都是美国的战略利益,而台湾问题又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所在。

台湾对美国已无利用价值,美国主动抽身退场,才能避免一败涂地?

【解放军一旦在台海摆开阵势,美国想介入得付出惨重代价】

那么美国就必须要权衡,在这个问题上,与中国陷入直接对抗是否有利可图。通过台湾“遏制中国”的企图看似很美好,但在这个过程中,美国要承受多大的地缘政治风险,中美关系又会因此面临多大的不确定性。

拜登政府之前已经吃过一次亏了。前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台造成的消极影响,直到今天都还没有完全消退。而且可以看到,美国在台海问题上,每配合“台独”势力挑衅一次,大陆这边的反制就前进一步。

可以说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战略模糊,反而会造成“出兵台海”这一预言的自我实现。至于中美在台海的军事力量对比究竟是个什么情况,美国政客到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认识。

去年美国国会一度放着本职工作不干,大张旗鼓地搞了次针对台海的兵棋推演,为了确保结果符合他们的政治正确,单方面为美军设立了很多不合理的前提条件,制造了大量只会存在于理论上的优势。

台湾对美国已无利用价值,美国主动抽身退场,才能避免一败涂地?

【拜登过去多次暗示会“出兵台海”】

即便如此,美国哪怕拉上自己在亚太的军事盟友,在台海也只是以惨胜收场。

实事求是地说,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兵棋推演,本身并不具备意义,只是给了美国政客一个继续拿台湾问题做文章的借口。让美国人以为,他们确实有能力大张旗鼓地介入台海问题,而不用担忧其他的风险。

反正在台湾问题上,美国国会也不是与中国打交道的主力,而窜访台湾,总是有国会议员一份。

不过话又说回来,卡佛里依然主张利用台湾问题牵制中国的注意力,比如说对台湾持续提供军事援助,说白了,就是把台湾作为中美对抗的一个棋子去使用,但美国不需要为了保这个棋子亲自下场。

台湾对美国已无利用价值,美国主动抽身退场,才能避免一败涂地?

【美国也清楚,派兵介入台海,大概率是得不偿失】

虽然武装台湾也不见得有什么用,但这种方式对美国而言几乎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一方面有利益可图,同时还能作为对台当局旁敲侧击的手段,更关键的是,自己不用让美军介入台海局势,也能保持一定的存在感。

说白了,无论“挺台”还是“弃台”,都是美国打“台湾牌”的一种手段,只要美国一日认定,遏制中国有利于美国的战略利益,就一日不会放弃在台湾问题做文章。

但我们也能看到,随着中国推动统一进程,美国在台海搞“战略模糊”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这也是为什么“弃台论”越来越有市场。

来源:刘庆彬

本文初摘录于:2024-09-06,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4-09-06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