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一不好,大老虎就纷纷落马

繁体

上周末中石油的一个大老虎落马,网上传大老虎贪了9000个亿,事实肯定是被夸张了,贪9000个亿是不可能的。但是大家最近有没有发现,只要打开短视频、新闻,都能看到谁谁谁被抓,谁谁谁谁贪了多少钱,是不是感觉越来越多人被抓了。

实际上,这种感觉是没有错的,7月6日的《南华早报》的报道就指出,今年上半年,国反腐监管机构查处了36名至少副部级的大老虎,是去年同期被调查大老虎人数22人的1.6倍,是改革开放以来半年打虎的最高水平。

为什么现在落马的人这么多呢,如果再结合最近的打压金融、基建叫停,你会发现这其实是同一件事。

首先是金融,金融是出了名的容易产生腐败的行业。

一些已经离职的官员,用自己原先权力下积累的人脉,让企业很容易拿到银行贷款,甚至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融,帮助拿到贷款。还有帮助企业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金融牌照,利用人脉和影响力获取内幕信息,通过交易获利,还有在税务、监管、财政等等方面谋利。

企业呢,就给这些前官员丰厚的报酬,让他们继续发挥权力的“余温”,这种事在金融市场是最常见的,因为在金融市场“合作交流”的方式比较简单。

比如离任后到待上市企业里搞个董事的职位,给这些准备上市的企业,开个后门什么的,或者为一些已经上市的企业,在资本市场上提供便利,参与内幕交易。还有到券商挂职的,解决投行业务的“关键难题”,或者给一些企业做顾问,收点“顾问费”什么的,这些问题可不少见。

另一个是基建2023年我国基建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高达23万亿,是房地产投资11万亿的整整2倍,占我国GDP的18%,如此大的体量,也是权力的温床。

先是今年1月,先是12个高风险债务省份全面暂定基建项目,而且在地方债务风险降到至中低水平之前,政府不能乱来,要求地方债务风险降到中低水平之后,还要由发改部门报送给高层后,再调整相关政策。

然后到最近8月26日六部门发出公告,而且要求9月1日就要落实:

政府投资建设的市政基础设施资产应当依法严格履行基本建设审批程序,落实资金来源,加强预算约束,防范政府债务风险。严禁为没有收益或收益不足的市政基础设施资产违法违规举债,不得增加隐性债务。

无脑式的基建不但产生了过剩,也容易滋生腐败,这个利益链很长,长到可以让不少人暴富,像是基建审批相关部门、建筑施工单位、建材商人、土石方老板和包工头。一个基建项目的承包单位,一般有总包、二包、三包,有的甚至还更多,他们分配着基建项目这块大蛋糕,甚至影响着地方政府决策。

根据国家审计署发布的2022年审计报告,

全国有49个地区通过承诺兜底回购、国有企业垫资建设等方式,违规新增隐性债务415亿元,也就是说一个基建项目,原本政府是不能出资建设增加债务的,但是有人强行让项目上马。

同时有20个地区通过虚报项目收入,低估成本,将项目包装成收益与融资规模平衡,发行专项债券198亿元。也就是说在正常状态下,基建项目收益过低,是不会过审的,但是为了让项目过审,相关部门公然财务造假,说这是一个投资回报很高的项目。

另外有五个地区将50亿元违规投向景观工程、商业性项目等禁止类领域,有47个区域,违规挪用专项债158亿元,这些可都涉及到基建资金的违规使用啊。

还有贵州省发布的反腐专题片,一个县委书记任职前后,居然能让政府性债务余额暴增195倍。

所以,基建也要求被按住。

这两个行业一被查,那落马的自然也就多了。

从某种角度来看,经济不好,也是代表要重新思考旧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否可以持续 ,是最考验政府形象和能力的时候,要求政府在转变的时候,表现出色,能够有效管理,社会对政府的评价自然会提升。

而政府在处理这些问题上,不但不积极,腐败行为还继续存在,那损害政府公信力的同时,还会加剧社会的不满情绪。

很久之前看到过一个数据,在九十年代后半期,四种主要类型的腐败,造成经济损失和消费者福利损失,平均每年在9875-12570亿之间,占到全国GDP总量13.2%-16.8%之间,而且有大概4000名腐败官员逃往国外,带走了500多亿美元。

这还是以前的数据,放到现在,很难说金额会不会更大。

来源:许琼娜观点

本文初摘录于:2024-09-07,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4-09-07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