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个多同学跟我借钱,说要资金周转,快撑不下去了。我很好奇,这老同学一直很要强,万不得已不可能借钱的。 细一打听,原来是这些年养了一个30多辆车的车队,专门在长江中下游做石子运输行业,前些年赚了不少,但都把钱用来继续买车,壮大规模。
但大疫三年+房地产硬着陆,各地开工量大幅缩减,石子没人要了,开发商跑路,地方又不给结款,导致资金链崩溃,为了养车给工人开工资,他把房子都卖了。
本以为还能等到复苏,结果却等来了绝望……
前几天,财政部等六部门发布重磅新规:
严禁为没有收益或收益不足的市政基础设施资产违法违规举债,不得增加隐性债务。
这里的市政基础设施,包括了地铁、高铁、有轨电车,还有城市道路、桥梁、能源设施等等几乎所有大基建的配置。
老同学说,跟地方打交道这么多年,真正赚钱的基建项目几乎没有,这道政策下来以后,也意味着全国大基建项目都要停了……
按道理,大基建是不可能停的。
2023年,我国基建行业投资高达“23万亿元”,是房地产投资“11万亿元”的整整两倍,占我国GDP的18%。
而且疫情后,上面还提出要拿出40万亿做大基建投资,拉动经济,但现在却主动停了,只能说明一个事实:
地方债不可控了。
根据广发固收的统计,包含隐性债务在内,2023年重庆、云南、贵州等10省份,地方债务规模已经超过了地方财政收入的5倍。其中青海、吉林更是超过了8倍。
财政部最新发布的收支数据进一步佐证了真相,今年前7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了2.6%,而支出却同比增长了2.5%,财政收支缺口高达5.74万亿。
31个省级行政区中,除了上海盈余703亿元之外,其他省份的地方财政均入不敷出。其中,财政收支缺口超过1000亿元的省份有23个;缺口超过2000亿元的省份多达15个,财政缺口3000亿以上的也有4个,四川更是以4130亿元赤字位居首位,其余三个省份是河北、河南、湖南。
而按照财政收入占支出的比例,除了上海,全国只有广东、江苏、浙江、北京、天津几个省市自给率在80%以上,其他城市清一色,都要靠借钱运转。
最重要的是,今年全国有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城市,无法偿还地方债务的利息,于是我们才看到最近各地下发的“砸锅卖铁”文件,全力号召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但事实上,“砸锅卖跌”的主要方式,还是依靠地方国企和城投平台,处置或积极盘活存量资产,以此变现,来填补财政缺口。但闲置房屋、土地和产业园区,在当下的环境,并没有人多少人愿意接盘。
“开源”不行,就只能靠“节流”,今年山东、河南、东北等地,已经率先开始大规模精简事业编,彻底打响了“砸铁饭碗运动”。
老家体制内的亲戚说,表面上砸还好,怕就怕在,职位还有,但就是不发工资不给奖金,她已经几个月没拿到工资了,再这么下去,恐怕房子都得断供。
很多人说房价下跌,导致地方财政困难。但事实上,完全把锅甩给房地产也不对,地产只是催化剂,而根本原因其实是,这些年大多数城市根本就没发展。
这是一个恐怖的事实。
其实发展产业非常有挑战性,需要好的营商环境,过硬的招商团队,不错的地理优势和生产资料,才能培育或者引进企业,投资生产,发展壮大。
面对如此困局,只有少数管理者,会兢兢业业克服困难寻找出路,而更多的人,则会选择捷径:负债搞大基建,催生GDP。
只要GDP搞的好,就可以平步青云,至于项目能不能盈利,债务该如何解决,自有后人管。
正是这种“利留当下,债传后人”的投机思维,导致全国各地鬼城遍地,亏损项目遍地开花。
比如一些地方高铁建成后,却闲置多年。据报道,全国至少有26个高铁站建成后,因位置偏远、周边配套不足、客流量低等缘故,处于未启用或关停状态。
我前段时间去仙桃市,坐高铁最近的却是天门市天门南站,天门市的人坐高铁得去仙桃西……这两个选址奇葩的高铁站,堪称选址失败界的卧龙凤雏。
还有今年年初,甘肃天水因举债上马建设有轨电车项目而被举报,一期线路年收入仅160万,而运营成本就高达4000万……有轨电车本身就是一个鸡肋项目,投入成本高、客流量不足、速度慢还占用交通资源。
所以今年运营了13年的上海张江有轨电车1路停运了,运营了16年的天津开发区有轨电车一号线拆除了,青海德令哈因安全隐患搁浅,但就这么鸡肋的产品,还有不计其数的城市在不停上报,争取落地。
为什么?因为有轨电车的财政补贴是无底洞,每年都要往里投入大量的资金,而这些资金最后去了哪?只有他们最清楚。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所以迫不得已六部门才下发了停止大基建的文件,根本逻辑是,中央解决债务的速度远不如地方积累债务的速度快。
与其如此,不如把所有大基建项目都趁早停了,着手于改革。
如何均衡央地财政关系,如何扩展地方税源,最起码地方债权清晰化,让管理者为基建项目结果负责,而不是靠债务搞GDP上位。
但事实上,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
有些地方已经很难找到出路了,尤其是地产下行,财政收支会加速恶化,而上面被“烂泥扶不上墙”的事实,一轮轮暴击之后,也会真正妥协,放弃共同发展的执念。
其实城市和人是一样的,你指望所有人都很努力、很聪明、有天赋、品性还好,是不切实际的。而大多数城市,在地产下行,大基建暂停后,都会加速暴露原貌,从而加速走向收缩和衰退。
全国大基建要停,其实背后的原因就是,央地博弈的再一次升级,今年上面已经拿出了具体方案,要帮地方化债,但下面呢,却还在用大基建的名义圈钱,造成一大堆烂账。
化债速度远不及继续欠债的速度,就只能停下来,改变游戏规则。
很多读者在后台留言,终于想明白,为啥家门口的路反反复复地修了,一个人口连300万都不够的城市,拼命申请建设地铁项目。50人都没有的衰败农村,里面清一色铺的是柏油马路和珍贵绿植。。。
其实只有这样,才能创造GDP,一方面派活儿给领导的小舅子,揣入自己腰包,另一部分作为政绩,给领导的未来铺路。
问题是欠债总是要还的,兜兜转转一圈,最终还得由当地老百姓买单。而且越落后的地方,债务经济玩得越溜。
我记得年初的时候,有一个新闻特别火爆,有志青年去北上广深奋斗,起早贪黑赚不上钱,然而回家一看,自己县城的朋友什么都不干,天天吃香喝辣,开着豪车,夜夜笙歌。
一下子破防了。
原来寒窗十余载、挥泪洒血、万里沙场,却敌不过靠玩债务游戏的县城婆罗门。
也正是这种畸形价值观,让成千上万研究生博士生,放弃拼搏,转身投入县城的铁饭碗。
社会财富的极端失衡,和不公平的奋斗主义,才是扼杀经济发展的罪魁祸首。
但这种现象会长久吗?
不会。
老祖宗告诉我们,日中则昃,月满则亏,盛极必衰,物极必反。
当下社会环境负面情绪已经走到了极点,现在上面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在大基建停掉以后,紧接着就是对体制内大刀阔斧的改革,县城婆罗门也将加速土崩瓦解。
我们都将看到这一幕。
很多人问,大基建都要停吗?
其实也不是,接下来降息后,庞大资金会源源不断冲进市场,财政举债刺激经济还是唯一解。
只不过传统浪费的、重复的、不赚钱的基建基本都要停掉,反而国家工程,比如国内大运河项目,还会继续做,运河工程配合高铁毛细血管网,可以让绝大多数城市参与外贸的红利,跟世界接轨。
其次是把主要资金投入到新基建层面,比如建设新能源充电网络、蓄能电站,还有特高压电网,5G网络、人工智能和城市数据中心等等。
最重要的是,地方权限回归国家所有,所有新建项目都要经过重点评估,讲究投入和收益比。但事实上,能赚钱的项目,未来可能只存在于经济发达地区了。
其实我们很清楚,所有改革的本质都是治理方式的重新改变与利益资源的重新分配。
繁荣昌盛社会的公式很简单,那就是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但事实上,这种繁荣又很难实现,即使实现了又很难维系。往往很浅显的道理,在某些人眼里,就是选择性失明,最终被屁股决定了脑袋。
这几天看《成为雍正》这本书,发现历史就是一个轮回,所有路古人都走过。
雍正手底下的一位名臣李卫,他说过一句话:
一个地方治理的好坏,不是靠制度,而是靠那一两个心系百姓之人。
仔细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但想找到这么一两个人,何其难也。
于是慢慢人们发现,这个世界就是一个诺大的草台班子。
当然不止地方管理,还有公司领导、什么专家、大咖、大佬等等,光鲜亮丽的背后,常常漏洞百出,大家都是在虚张声势,只不过是非常默契的互不揭穿罢了。
最后想说的是,有时候并不是你的能力不行,也不是你不够努力,而是草台班子太多了,层层叠叠困住了你。骆驼祥子到死都认为自己不够努力,这才是可悲。
其次真相让人不舒服,但却珍贵,因为真正看懂趋势后,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方向大于努力,顺势而为,才会少走弯路。
最后任何时候,都不要把希望寄托于别人,而是自己。努力提高认知,先让思维和头脑富裕起来,我们只需要一遍遍地去体悟它们,以及阻止傲慢、情绪对理性的干扰,才能看到更多,学到更多。
来源:子木聊房
本文初摘录于:2024-09-11,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4-09-11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腐臭妖风当治欺上瞒下,左右糊弄,摆烂躺平的形式主义腐臭之风、腐败之风,仍是郎村村委和郎村村民最大的敌人之一。(一)石头上种田县上来了份书文,说是要多种些田地的好。... 2025-04-26
-
太原一酒店所有消防喷淋头全是摆设,加盟经理:只要有证,不看证的真假
记者 朱敏骏酒店里所有房间的消防喷淋头都是摆设,喷淋头没有连接任何消防管道,火灾发生时这些喷淋头将起不到任何喷水灭火作用。然而这样的酒店却通过了7天酒店的工程消防验... 2025-04-26 - 公元8世纪,阿拉伯商人骑着骆驼穿越黄沙漫天的丝绸之路,将一捆捆中国茶叶运往波斯。马可·波罗在《东方见闻录》中写道:“中国人饮茶,如同呼吸般自然。”千年后的今天,一群... 2025-04-25
-
小米被曝要求员工日均工时不低于11.5小时,员工:低于8小时需说明
近日,有脉脉用户发帖称,小米要求员工日均工时不低于11.5小时,其中低于8小时需要提交说明,工时排名靠后的要被约谈,甚至劝退。“小米查工时”相关话题在小红书等平台引发讨... 2025-04-24 -
“心机商标”乱象调查:“120W”充电器,“120W”为商标名称实际功率12W
“120W”充电器,“120W”为商标名称实际功率12W“心机商标”乱象调查“买了‘去屑三分钟奇迹洗发水’,用后发现去屑效果一般,根本没有奇迹可言。找商家理论,对方说这款洗发... 2025-04-24 - 近日,武汉市民台女士(化名)因脑膜瘤术后双目失明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时遭遇纠纷。其购买的两份中国人寿保险中重大疾病险获赔3万元但15万元保额的防癌险遭拒赔理由是“不符合... 2025-04-23
-
游客大理古城买瓜起争执:170克苹果手机放上电子秤,显示0.34千克
近日,四川游客李先生在云南大理古城流动摊贩处买完西瓜,出于好奇用自己的苹果15手机(标重170克)验证对方的电子秤,竟称出“0.34千克”的重量,这让他感到很诧异。之后李先... 2025-04-23 - 这年头,不管你在哪个行业混,只要你还有耳朵,就躲不开两个字:赋能。坐办公室的被赋能,送外卖的也能被“数字化赋能”,政府搞项目要“科技赋能”,AI更是一夜之间成了“全... 2025-04-23
- 今天看到一个特别牛逼的新闻,说青岛拟向 35 岁以下青年推低月供房贷,前 10 年仅还利息,已购房者还能调换使用。看到这个政策,我真的是一个大写的服字。我用计算器算了... 2025-04-23
- 河北廊坊三河市“招牌改色”引发的舆论风暴还在持续。4月15日,三河市因为“广告牌匾禁用红蓝黑底色”,“市委主要负责人”被免职,但此举并没有平息舆论风暴。虽然此事已发酵... 2025-04-23
- 各位外卖骑手兄弟们:近期,有竞对平台再次玩起“二选一”游戏,强迫各位骑手不能接京东平台的秒送订单,如有违反,会采取封杀措施。过去,各位骑手都是在三大平台之间自由接... 2025-04-23
- 扁鹊见蔡桓公先秦 韩非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 2024-10-19
- 没有高尚品格和信仰,当了医生就是对这个神圣职业的亵渎。患者把人类最为宝贵的生命都交给了这个“神圣的人”,而这个人却对患者的生命不屑一顾 … 医生对病情的过度渲染实... 2024-09-16
-
清华硕士马翔宇吹响了全民反腐的冲锋号——如同指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孩子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海量的新闻和故事所包围。然而,有些故事,它们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文字所能表达的范畴。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清华... 2024-08-04 -
布林肯访华期间,有一些奇怪的事一直想谈谈,还是本着沉淀一段时间后再来捋,或许能发现更多的东西。布林肯访华期间发生了什么怪事?当时网络出现顶级流量的骑墙公知抛出的“... 2024-05-13
-
最近在视频号直播,谈到美国像苏联一样解体的外七条和内七条,总结起来就是十四条理由。外七条:1. 美国处于第四次世界大战的战略防御阶段三战是冷战,冷战是混合战争模式。... 2024-01-27
- 腐臭妖风当治欺上瞒下,左右糊弄,摆烂躺平的形式主义腐臭之风、腐败之风,仍是郎村村委和郎村村民最大的敌人之一。(一)石头上种田县上来了份书文,说是要多种些田地的好。... 2025-04-26
- 2025年第五轮中央巡视开始不过十天,全国已有超过20名各级官员被查。这并不是巡视组眼光毒辣,而是太多地方的问题早已烂得发臭,只是以前没人愿意揭开锅盖。第一只大老虎,48... 2025-04-26
- “大尺度色情语聊、撮合卖淫!”据报道,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所谓的聊天交友软件,其实暗藏精心设计的涉黄消费陷阱。比如,诱导男性用户充值“钻石”“金币”等虚拟货币进行聊... 2025-04-24
- 1、侠客岛:最近,中国的跨境在线购物平台“敦煌网”,突然在美国爆火,展示了中国工厂内部的运作情况。很多中国工人、企业主也到TikTok,展示一些名牌产品在中国生产的低成本... 2025-04-23
- 美国这件事,真是让全世界大开眼界。您能想到的,就在最近,负责美国安全的国土安全部长,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市中心,全家人吃饭的时候,她的手提包居然被偷了。这不是段子,这... 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