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9月,国家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2021年2月25日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同年3月国家发布文件《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提出重点工作;2021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
2024年12月,202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安排部署 。
以上,是乡村振兴战略从确立到实施推动的粗线条历史。
按照一般的说法,乡村振兴的意义和作用是: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首要任务,坚持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耕地,需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强化农民增收,深化农村改革,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赓续乡村历史文脉,以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为基石,助力乡村文化全面振兴,推进乡村现代化,建设乡村现代文明,建设农业强国。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简单聊下我老家农村振兴的一些情况。
我老家是典型的西南山地丘陵地区,老家离县城约40分钟的车程,在2000年左右的时候有40户人家,后来陆陆续续的进城定居,以及部分人自然死亡,前几年只剩6户,这几年回去了几户,回去的有的是回去养病,有的是回去养猪、养牛,有的是不想拖累年轻人回去养老。
乡村振兴这几年,政策兜底了几户比较贫困的,原先的泥结石路铺成了水泥路,增加了一些公益性岗位,让五保户、贫困户清扫公路,或者看护森林。
这几年在老家搞小规模养殖的有四家人,一个是散养50头牛,一户喂了10头牛,另外两户养猪。没有人搞规模化的种植,耕地基本都荒芜了。前些年在产业政策激励下,有业主来发展花椒产业,业主拿到补贴款之后,就开始让花椒天然有机式生长了,几年下来茅草一堆。
当然,这几年的乡村振兴对村民也是有好处的,至少水泥路打通了,回老家方便了。花椒产业让村民拿到了些土地租金。一些贫困户也得到了政府帮扶。交通便利后,有几家农户新建或维修了房子,尽管都没有在老家住。修建房屋各有各的目的,有的是等年迈后回老家养老,有的是担心家中老人去世后没地方办丧事,还有维修起来热天回去避暑的,等等。
就我们村而言,大部分人的振兴还是在城里进行的,通过乡村振兴自己的不多,效果也不是很好。比如搞养殖业这几户,养猪的两户金盆洗手了,养10头牛的,还在继续,反正在老家住,闲着也是闲着。养50头牛的也还在继续,盈亏情况不清楚。
聊这些真实事例,不是为了检验乡村振兴的成与败、得与失,不是为了和支持或者反对的人搞价值对抗。我们不在乎任何一种价值判断,我们只关注人与物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
在老家的每一个人怎么在农村具体行为,跟口号、文件关系不大,只有当具体的项目、资金、或者工程,以及其他事件跟他们有了一些关联后,他们才可能把这些外生条件考虑进个人行动里。
没在乡村生产生活的人,怎么在他所处的环境里行动,也是一样的,只能边际决策,对于一些遥不可及的东西,人们无法将其纳入行动。
人们在任何时候都在以一种较适状态交换另一种不适状态,如果把这看成是一种“振兴过程”,人改善自我的手段,无所谓城市还是农村的。把农村和城市进行概念实体化,是思维局限。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找到成千上万种理由证明农村多么重要,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找到成千上万种理由证明城市多么重要。
政策制定者说农村多么重要,和千万其他个体说农村多么重要,都是一种价值判断,两者不分高低。吹嘘制定者高瞻远瞩、远看50年,合理化其价值判断的,依然是一种价值判断,只是增添了些舔狗味道而已。
从人和物之间的关系而言,任何一个人都面临资源稀缺约束,没有人可以变戏法似的让自己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幸福是需要适应自然规律和行为一番的。过去的几十年,人们是怎么更好的振兴自己的,不过是在契约型主导的社会里,在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有所保障的条件下,分工合作交换效率空前,人们用于实现自我目的的手段变得越来越丰富。
至于政府在发挥私产保障作用之外,高屋建瓴、妙手回春、力挽狂澜整的那些取长补短的大手笔,留待历史评价吧。
网友评论截图
来源:古道西风冷月
本文初摘录于:2025-01-23,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5-01-23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王家新的跨界狂欢王家新一直是个争议人物,比如他的官员艺术家身份,但主要的是他的书法引发争议,比如王家新书法被指“乱喊价”,一幅作品喊价1.5万到2万。这究竟是在为艺术... 2025-07-02
-
人民网下架288分女生视频,彻底撕下她的体面,原来我们都被骗了
高考放榜季,河南的小赵考取288分,全家欢呼的视频一夜爆红。母亲的一句“健康开心就好”感动了全网,甚至引得众官媒纷纷转发,称赞这种教育观。然而在有了人气以后,女孩和母... 2025-07-02 - 一瓶矿泉水浇在李彦宏头顶,一场车祸让雷军沉默,一句话让董明珠深陷舆论漩涡,企业家的人设游戏,在2025年已经沦为一种危险的豪赌。前几天,多年前雷军不礼貌对待某音响品牌... 2025-07-02
-
四个字“决策失误”能掩盖掉24亿建古城四年累计亏损超10亿背后的问题么
01央视《焦点访谈》6月27日报道了关于耗资24亿元建造的湖南张家界大庸古城调查情况。02伪古镇、古城可以说现在是烂大街的项目了,尤其是像我住在江浙沪一带,那周末古镇自驾游... 2025-07-01 - 整治形式主义,这话央国企人听过很多次。可年年讲,年年有。从会议通知到拍照打卡,从APP签到到多轮汇报,形式不但没减少,反而越来越细、越来越重。这一套操作整得大家实在不... 2025-06-30
- 2008年,汶川地震后,电视直播着石家庄的募捐活动,镜头扫过一位位慷慨解囊的企业家、领导干部,最终定格在一个熟悉的面孔上:石家庄团委书记王亚丽。此时的她正代表单位捐出... 2025-06-29
- 近日,一份显示为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财政局原党组书记、局长付雪海的刑事判决书称,付雪海存在更改年龄并曾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因盗窃罪、流氓罪等先后三次被判处有期徒刑等情况... 2025-06-28
- 山沟里,黑灰色的煤矸石层层叠叠地堆积在一起,裸露在地表。一到夜间,一辆辆运输卡车装载着煤矸石驶入山沟,发动机的轰鸣声打破寂静,倾倒煤矸石时“噼里啪啦”的声音响彻山... 2025-06-27
-
负债7亿的创业导师一边给网友们高调传授“如何给用户独特价值,一边自己还有巨额债务尚未还清。这个一半荒诞、一半凄凉的故事最近在老人鞋第一品牌——足力健创始人张京康身上... 2025-06-27
-
炸裂!小米前高管惊曝200份“包养合同”:海王帝国里的顶尖美女和学生妹,可能是资本操作
从上海工行行长包养32位女下属到北京医院医生和多名护士存在不正当关系,本以为已经足够离谱,没想到还有更炸裂的。6月25日凌晨,小米前高管冯某某被原配妻子曝光了200多份“... 2025-06-27 -
道禄和尚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4人以“资助孕妇、助养儿童”为名接受捐赠,善款大多用于个人高消费
据澎湃新闻消息,有网友爆料称,“十几年间救助上百名孕妇及弃婴”的道禄因涉案被警方控制。24日,有媒体报道称,多个部门正在联合处置,包括安置其中的20余名妇女儿童。今天... 2025-06-26
- 扁鹊见蔡桓公先秦 韩非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 2024-10-19
- 没有高尚品格和信仰,当了医生就是对这个神圣职业的亵渎。患者把人类最为宝贵的生命都交给了这个“神圣的人”,而这个人却对患者的生命不屑一顾 … 医生对病情的过度渲染实... 2024-09-16
-
清华硕士马翔宇吹响了全民反腐的冲锋号——如同指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孩子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海量的新闻和故事所包围。然而,有些故事,它们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文字所能表达的范畴。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清华... 2024-08-04 -
布林肯访华期间,有一些奇怪的事一直想谈谈,还是本着沉淀一段时间后再来捋,或许能发现更多的东西。布林肯访华期间发生了什么怪事?当时网络出现顶级流量的骑墙公知抛出的“... 2024-05-13
-
最近在视频号直播,谈到美国像苏联一样解体的外七条和内七条,总结起来就是十四条理由。外七条:1. 美国处于第四次世界大战的战略防御阶段三战是冷战,冷战是混合战争模式。... 2024-01-27
- 王家新的跨界狂欢王家新一直是个争议人物,比如他的官员艺术家身份,但主要的是他的书法引发争议,比如王家新书法被指“乱喊价”,一幅作品喊价1.5万到2万。这究竟是在为艺术... 2025-07-02
-
人民网下架288分女生视频,彻底撕下她的体面,原来我们都被骗了
高考放榜季,河南的小赵考取288分,全家欢呼的视频一夜爆红。母亲的一句“健康开心就好”感动了全网,甚至引得众官媒纷纷转发,称赞这种教育观。然而在有了人气以后,女孩和母... 2025-07-02 -
四个字“决策失误”能掩盖掉24亿建古城四年累计亏损超10亿背后的问题么
01央视《焦点访谈》6月27日报道了关于耗资24亿元建造的湖南张家界大庸古城调查情况。02伪古镇、古城可以说现在是烂大街的项目了,尤其是像我住在江浙沪一带,那周末古镇自驾游... 2025-07-01 - 整治形式主义,这话央国企人听过很多次。可年年讲,年年有。从会议通知到拍照打卡,从APP签到到多轮汇报,形式不但没减少,反而越来越细、越来越重。这一套操作整得大家实在不... 2025-06-30
- 人民日报6月29日头版推出金社平文章《在破除“内卷式”竞争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指出,“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主动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和‘内卷式’竞争。”政府有引导... 2025-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