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愤怒治理的关键在于将其转化为建设性力量,而非简单压制。”——马相如
有句话说:“点背不能怪社会。”我并不完全赞同,有些人过得不好就得怨社会,因为他们遭遇了不公,却无处诉说,所以变得愤怒。
一个人一旦变得愤怒,他首先会对周围的人充满戒备,甚至敌意;其次,面对社会问题,他会更倾向抱怨,而无法接受现实,寻求改变。
充满戒备那是因为他曾经受过伤,不敢再轻易相信别人,随便释放善意,就像一些被男人欺骗过的女人,很难再去相信爱情一样,以至于她们在婚姻中只相信利益交换,不相信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倾向抱怨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确实无能为力,这些问题并非个人原因导致,而是一些社会结构性矛盾,个人根本无法解决,短期内只能默默忍受,化为心中的怨气,如果政府和国家不果断出手,很难得到有效解决。
比如环境污染、收入分配差距、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性别歧视、职场霸凌等等问题,这不是凭借个人多努力,多勇敢,多正义,满怀一腔热血和激情就能解决的,这需要社会多方协同,共同发力,尤其是社会的管理者,要加强自我约束,秉持公平正义,这样才能减少不公。
另一方面是因为当事人认知的局限,没有人告诉过他们,其实你所遭遇的不公并不唯一,这些事情虽然不是正常的、合理的,但却是我们眼下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你们并非唯一的受害者,还有和你们一样千千万万受害者在人群中沉默乃至哭泣。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他们放大了自己受到的伤害,以为自己是唯一的受害者,加重了内心的痛苦。
如果有人能及时聆听他们内心的痛苦,听听他们的不幸遭遇,给给予他们积极的心理疏导,让他们能有一个正确的心态看待眼前发生的一切,那么他们极有可能走出当前的“受害者”心态,慢慢去调整状态,拥抱社会的变化,做好当下的自己,过一个安稳的人生。
《悲惨世界》:冉阿让悲惨的一生
多年前,我曾看过一本小说,法国作家雨果写的《悲惨世界》,这本书主要批判了当时统治阶级的腐朽以及社会的不公。
书中的主人公冉阿让,早年因为贫困挣不到钱,家里又有几个弟弟妹妹要他照顾,看着饿得哭天喊地的弟妹,冉阿让斗胆偷了商店一块面包,不幸被老板胖子暴打一顿,并被判重刑入狱。当年他才十几岁,父母双亡,可是统治者一点也没有考虑他的现实处境,他前后坐了十九年牢,出狱的时候已经是一个长满络腮胡子的中年男人。
刚出狱的时候,他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愤怒,回想着自己曾经的遭遇的一切:当年他想做苦力挣钱养家不可得,最后迫不得已走向偷窃,法官没有宽恕他,社会没有可怜他,只有对他的鞭打和欺压。他在狱中吃尽了苦头,同时也锤炼出了一颗坚硬的心,他变得异常冷酷,看任何人就像狼看着猎物,随时准备攻击又随时准备撤退。
如果你问他什么是法律?他会觉得那是富人们欺压穷人的工具,因为所谓的“法律”,他在牢狱中做了几十年苦力,他根本不相信也不认可这些所谓的混账东西。作为一个人,他只知道饿了得进食,渴了得喝水,他得活下去,他的弟弟妹妹也得活下去,这是他唯一生活需求,可是当时的社会就连这点请求也不能给予他,他只能铤而走险,走上犯罪的道路。
来到这个世界,他们没有享过一天的福,却每天在遭受别人的欺压,你让这样一个人怎么去感恩社会,他的内心里只有怨恨和愤怒。虽然他因为他所犯的错遭受了牢狱之灾,可是统治者并没有打算放过他,出狱前给他发了一个身份“黄牌”,相当于一个透明身份证,从颜色就可以说明他是一个有案底的人,如果他去住宿,老板会赶走他;如果他去吃饭,老板会说食物不是为他这样的人准备的;他说他付钱,他们说他的钱不干净,没准是偷来的。
他无法吃饭,无法住宿,又累又困,只能睡在别人家的狗窝,可是主人发现以后,拿着猎枪把他赶走。世界之大,竟没有他的容身之处,他最后不得不睡在草丛中,半夜里又冷又饿,迷迷糊糊地被冻醒,他试着去敲几个人家的门,无一例外被驱赶,大家看他就像看一头野兽,没有人愿意收留他,也没有人同情他,他只能瑟瑟发抖的睡在路边公园的长椅上,最后困得实在不行睡着了。
午夜里,有一位老妇人路过叫醒了他,问他为何睡在这里,他警惕地坐起来,说他没有地方可去,老妇人问问他为何不去敲一下对面教堂的门,那儿可以收留像他这样的人。他抱着最后的一丝希望去敲门,出乎意外的是开门的主教没有赶走他,反而盛宴款待了他,他像饿虎一样,狼吞虎咽的吃了很多,最后主教安排他住宿。宽敞的木床,干净的床单,整齐的被子,柔和的月光落在他的身上,他简直不敢相信眼前这一切,痴痴地坐在床头发呆,内心却剧烈做着的挣扎:我是做一个好人还是恶人?
前几十年的遭遇告诉他,做一个顺民只会不断遭受欺压,可眼前的事实又让他惊异,他竟然被如此善待,主教的行为即将要摧毁了他几十年形成的价值观:这个社会是可恶的,就喜欢欺负像他这样的穷人。因为主教的善举,他冰冷的心开始融化,眼神变得柔和起来。但最后在惯性本能地作用下,他还是选择做一个冷酷的恶人,偷走了主教家里的银制餐具。
第二天,他还没走多远就被警察抓了回来,送到主教面前,主教没有揭发他,反而和警察说这些金银是送冉阿让的,问冉阿让为什么不吃了饭再走?
冉阿让呆呆地愣在原地说不出话来,下巴掉得很长,等警察走了好久,冉阿让才回过神来。主教把他迎回了家,给他准备了早餐,又给了他很多盘缠,送他上路。
他一路上狂奔,内心翻江倒海,正义和邪恶在灵魂深处交战,他仿佛受到了灵魂的洗礼:人生变得不一样了,世界变得不一样了。他得到了人格的净化,决定重新做人,从此以后隐姓埋名,用主教送他的钱去做生意,用赚来的钱帮助更多的穷人……
这个故事后面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赘述了。可惜这也只是个故事,现实中那些愤怒的人很难遇到这样一个主教去拯救他们的灵魂。如果我们遇到冉阿让这样的人,即使我们不能帮助他、拯救他,但我们至少应该理解他,他们或许只是没有被善待过,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人。
正视民众的愤怒
就像雨果在书中开头写得那样:只要因法律和习俗所造成的社会压迫还存在一天,在文明鼎盛时期人为地把人间变成地狱并使人类与生俱来的幸运遭受不可避免的灾祸;只要本世纪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还得不到解决;只要在某些地区还可能发生社会的毒害,换句话说,同时也是从更广的意义来说,只要这世界上还有愚昧和困苦,那么,和本书同一性质的作品都不会是无益的。
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经济迅速腾飞,但是物质的丰富并没有消除人们对未来的恐惧,对当下的不满。饥饿虽然远去,绝对贫困也不复存在,但社会的压迫还普遍存在,贫富差距、阶层固化、贪污腐败……个体的无力感与日俱增,相对剥夺感让每个前行的人忧虑重重,有的化为愤怒,有的化为抱怨,虽然我们可以选择不听,却不能忽视,因为这不只是悲鸣,更是求救,如果不能妥善解决,这些悲鸣终将会变为愤怒的炮弹,身处爆炸中心的每个人都不能独善其身。
正如马向真教授指出:“愤怒治理的关键在于将其转化为建设性力量,而非简单压制。” 这需要既改善客观社会环境,也重建主观意义世界——让每个“冉阿让”都能遇见照亮黑暗的微光,而非独自在长夜中磨砺仇恨。
来源:读书推荐官
本文初摘录于:2025-04-16,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5-04-16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扁鹊见蔡桓公先秦 韩非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 2024-10-19
- 没有高尚品格和信仰,当了医生就是对这个神圣职业的亵渎。患者把人类最为宝贵的生命都交给了这个“神圣的人”,而这个人却对患者的生命不屑一顾 … 医生对病情的过度渲染实... 2024-09-16
-
清华硕士马翔宇吹响了全民反腐的冲锋号——如同指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孩子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海量的新闻和故事所包围。然而,有些故事,它们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文字所能表达的范畴。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清华... 2024-08-04 -
布林肯访华期间,有一些奇怪的事一直想谈谈,还是本着沉淀一段时间后再来捋,或许能发现更多的东西。布林肯访华期间发生了什么怪事?当时网络出现顶级流量的骑墙公知抛出的“... 2024-05-13
-
最近在视频号直播,谈到美国像苏联一样解体的外七条和内七条,总结起来就是十四条理由。外七条:1. 美国处于第四次世界大战的战略防御阶段三战是冷战,冷战是混合战争模式。... 2024-01-27
- 引言:“愤怒治理的关键在于将其转化为建设性力量,而非简单压制。”——马相如有句话说:“点背不能怪社会。”我并不完全赞同,有些人过得不好就得怨社会,因为他们遭遇了不... 2025-04-16
-
夏宝龙在香港特别行政区2025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开幕典礼上的致辞
今日,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主任、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的講話讓網友大呼:「太解氣了!」「鏗鏘有力,擲地有聲!」据中共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 2025-04-15 - 该来的迟早会来。一觉醒来,特朗普宣布国家紧急状态,签署所谓的“对等关税”行政令 。美国挑起的史诗级贸易战开始了。4月2日,特朗普宣称的“解放日”。他还特意在白宫举行... 2025-04-05
- 2025年4月1日,台湾海峡突然成了全球的焦点。一大早,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等兵力,位台岛周边组织舰机多向抵近台岛,开始了一次突然的联合演... 2025-04-03
-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王睿】刘振亚(亚亚)女士与区桂芝老师先后遭遇台湾当局查水表,或被驱逐出境,或被指控不适任。在台湾风行思想检查的当前,拉扯出一个别有意思的课题... 202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