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艇被击落!应验了这篇9年前的战略奇文

繁体

【导读】近期,飞艇事件引发全球关注。虽然中方反复沟通、强调该飞艇是一艘民用科研飞艇,因不可抗力意外进入美国空域,美方最后还是出动F22战机、发射导弹将其击落,并宣扬飞艇对美构成威胁乃至“侵犯主权”。纵观事件全程,舆论对该事件的讨论主要围绕中美关系而展开,但对飞艇这一浮空器的战略价值还关注较少。

飞艇被击落!应验了这篇9年前的战略奇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湘穗教授创作于9年前的这篇论文,从“创新中国本土防空体系”这一视角入手,提供一种新的战略思路。文章指出,本世纪以来,美国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空海一体战”作战方略,对中国形成巨大压力。多年来,美国频繁派遣军机,在我国领空周边骚扰甚至侵入。作者认为,对于美国的作战方略,既不能回避,也不能与之针锋相对、陷入军备竞赛的泥潭,而要采取“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策略,针对以飞机为主体的传统防空体系的弱点,构建一种新的、符合中国实际的防空体系,其特点是“持久留空-即时反应”。正所谓“存在就是威慑”,只有保持航空器的持久留空,才能遏制军事干涉。这种新防空体系的优势在于:扩大空防体系的防御纵深;技术更新较快;超越传统动力系统的限制;超越原有制空作战和空防力量的组织模式;推进海陆空天基各种作战体系的整合。作者当时指出,相比于技术成功但费效比失败的美国F-22战斗机,飞艇技术价格相对更低,有效荷载更大,可实现持久留空,也是典型的军民两用技术,因而可成为我国构建本土空防体系的最佳选择。而事实上,美国正是发展飞艇技术、长期利用飞艇开展军事侦查的典型国家。

我国一直奉行“积极防御”的战略,做好本土防御,保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根本。作者认为,建设更有策略、成本相对低廉、却足以达成安全目标的“留空–即时”空防体系,可帮助我们摆脱对美式装备发展的尾随式思路,跳出沿三代机、四代机、五代机线性推进的窠臼,采取超越式路径实现后来居上。从国家战略看,建立有效而低成本的安全体系,是在大国竞争中保持不败的秘诀。

本文原载《国际安全研究》2014年第5期,原题为《创新空防体系:持久留空与即时打击》。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读者参考。

飞艇被击落!应验了这篇9年前的战略奇文

【2016年5月,中国研制的全球首架全太阳能飞艇试航成功】

创新空防体系:持久留空与即时打击

王湘穗

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北约通过对南联盟78天的连续轰炸结束了战争。这是人类历史上完全依靠空中打击对一个国家进行全面摧毁并达成战略目标的空中战争。从此,实施空中打击成为威胁一国安全乃至推翻一国政权的重要方式。这在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等当代多场战争中得到了反复印证。即使是对中国这样的大国,美军制订的作战方式也是以空中打击为主的“空海一体战”。由此可见,来自空中的威胁,已经成为了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性威胁。

如何建构有效的空中安全体系,是保证国家安全的重大课题。学习并模仿先进国家的空防体系,似乎是一条现成的道路。然而,这很可能是“乞丐与龙王比宝”——落后国家因技术和资金的短板,无法在与发达国家的军事对抗中获得优势。正确的思路应该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根据中国空防的目标和自身能力,结合空中技术的最新发展,设计与建设廉价而高效、符合中国特点的新型空防体系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

传统空防体系面临挑战

当前,军事安全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就是关于从“介入”、“反介入”到“反反介入”的讨论。在空中军事对抗中,拥有军事技术优势、又奉行实力政策的一方,希望通过防区外打击-介入,以低代价达成作战目标。面对空中打击,防御一方不会选择被动挨打,而要使用远程打击能力攻击敌方的起飞、发射平台,通过扩大打击范围实现“反介入”。进攻一方,对于对方的反介入,要施行“反反介入”。这其实是几千年来矛与盾、进攻与防御较量的延续。

对付新武器和新战法的威胁,一种是“你来我往,你有我也要有”的对称式应对;另一种是“你有,但我不让你发挥作用”的思路。战争不只是武器的竞赛,更是思想的较量。谁能更深刻地思考战争的规律,构建适应变化和自身需求的作战体系,谁就不仅能够在未来战争中占据先机,而且可以在国际政治博弈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针对“空海一体战”这样的作战设想,以为可以采取不理睬的方式就能够对付过去,这种鸵鸟的心态当然不足取;如果采取兵来将挡的方式去应对,又可能陷入军备竞赛的泥淖。近来,美国媒体和军方反复报道和讨论中国“东风-21”导弹打航母的用途,除了其有意炒作的因素外,我们也可以观察到美军的“痛点”,就是对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不对称作战能力的担心。这种担心很自然,如果百万元级别的导弹能够打击百亿元级别的航母,这将对高度依赖航母平台的美军构成很大的威胁。当然,我们也不应该把国家的空海安全寄托在一二件“杀手锏”武器之上。在当代战争中,什么样的单一武器都不足以对付整个作战体系。

当代作战是体系的对抗,要赢得空中安全,掌握空中作战的主动权,就必须充分认识目前空中作战体系的本质特征。自飞机诞生以来,一直是空中作战体系的主战平台,各种飞机与陆基、海基平台的协同运用,构成了当代空中作战体系。飞机的性能对空中作战体系功效的高低直接相关,甚至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如何提高飞机性能和如何打击高性能飞机就成为各国军队关注的焦点。严酷的战场环境对飞机性能提出了极端化的要求,这极大增加了飞机的研制和装备费用,以至于军费遥遥领先各国的美军都陷入了对F-22、F-35等先进飞机造得出、用不起的窘境。从工程技术而言,F-22可能是最成功的武器平台,若从费效比、作战综合效能看,却是最失败的武器平台。高昂的造价形成了技术优势高度集中于单一平台,这导致了危险的集中,使武器不再是可以随意使用的武器,武器平台本身成为需要保护、珍惜的高价目标。面对相对廉价的中远程导弹的威胁,同时又要应对主战飞机造价高昂难以承受的双重困境,迫使美军对空中武器发展和作战样式提出了新的思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常规快速全球打击系统”(C-PGS)和无人化作战平台。这分别解决了导弹威胁和飞机成本的难题,却并没有真正跳出空防体系依赖于飞机的百年窠臼。飞机这种作战平台越来越强、却也越来越昂贵,从而导致的“甲胄分量足以压垮战马”的情况,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的空中作战和防御体系发展难以摆脱的困局。

造成这一困局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飞机的留空时间太短。受目前技术的局限,各种飞机在空中只能停留数小时时间,因而它们都是天空中的匆匆过客。飞机留空时间以小时计算的基本性能,决定了飞机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只能是更快、更强,这也导致了飞机变得更贵。从此角度观察,航母对导弹的担心,其实来源于飞机尤其是舰载机的航程太近,而航程的近则与飞机留空的时间直接相关。

飞机留空时间长短是飞机的基本性能,它影响到机场布局与设施建设、飞机性能与武器系统、通讯指挥和引导系统以及雷达、导弹的部署,包括作战计划的拟定、组织和实施方式。正是由于飞机留空时间短,才形成了目前空中攻防作战中飞机格斗空战、超视距空战等以打击飞机为主的“打飞鸟”模式,打击起飞基地为主的“打鸟巢”模式以及打击经济中心、政治中心、指挥中心的“五环打击”模式。存在即合理。这些空中作战模式,都是根据飞机留空时间短暂的基本性能逐步发展起来的,这些进攻与防御模式在以往战争中体现了它的合理性。然而,存在即不合理。这一长期有效而相对固定的空中力量使用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当代战争需要,受到战争新需求的挑战。

首先,战争全球化的需求。以往的战争行动多是发生在相邻地区全球性大战只是偶尔爆发。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空中力量的主要方式是逐步推进,利用在战争中建设的前进基地向目标迫近。航母的作用就是可以机动到危机地点,发挥空中力量的威慑和打击作用。在全球化背景下,需要随时对全球的安全挑战做出反应。根据新的要求,美国空军提出了“全球警戒、全球到达、全球力量”的军种战略。但由于受到飞机留空时间短的制约,美军要完成全球性任务,就必须在世界各地设军事基地,目前美军的海外基地有数百个之多;要设立和维持这些海外基地,就必须建立盟国体系;维持盟国体系和海外基地就可能要背负沉重的政治和经济包袱,这是国家难以承受之重。此外远程打击武器包括飞机和导弹的价格越来越昂贵,也让美军不堪重负。其他国家虽然不像美国那样需要长期维持全球性军事力量,但也有越来越多的全球性安全威胁需要应对,比如索马里地区的海盗对航路的威胁,利比亚战争需要采取大规模撤侨行动等。

其次,反恐战争的需求。与高强度而时间相对集中的传统战争不同,低烈度、长期化的反恐战争,需要随时随地的空中支援。美军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显示,提供这样的作战资源耗费巨大,这亦是长航时及各种无人机大量投入使用的重要原因。可是目前依托于飞机的空中作战体系,难以对旷日持久的反恐行动提供高效而持续的空中支持。

最后,维持防空识别区等警戒性行动的军事需求。面对“空海一体战”的威胁,对于奉行“积极防御”战略的中国来说,必须做到常备不懈。习近平主席最近在视察空军时指出,空军在国家安全和军事战略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要保持常备不懈的战备状态,确保遇有情况能够快速有效处置。然而,面对强大空中军事力量的威胁,要做到常备不懈并不容易,而经年累月使用昂贵的作战飞机进行巡逻警戒任务,无疑是对宝贵作战资源的浪费。此外,陆海空天电的联合作战也对空中力量体系提出了新的需求。这都是传统空中力量体系难以满足的需求。

在工业化时代,武器发展受经济基础的集约化模式影响,优势向单一平台集中,这是武器发展的平台时代。武器以平台为基本单元,在外部进行协同、合成,形成作战能力。在信息化时代,技术优势可以通过分布的方式实现,不必集中于一个平台,分布式功能输出的方式形成了能力最强、最抗摧毁的作战体系。武器的发展从平台时代走向体系时代。

面对当代国际关系、战争目标、作战样式和武器平台等一系列的重大变化,都促使我们要从未来战争的需求出发,对飞行器的发展和空防体系的建构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更大胆的探索。

存在即威慑

综合战争变化提出的多种新需求,其指向最集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求增加飞行器的持久驻留能力。也就是要求未来空防体系的主战平台,应该具有持久留空的能力。这里所说的“持久留空”,是指飞行器能够以天、月、年为时间单位在空中飞行或驻留,它将提供远超过目前飞机以小时为尺度的留空时间。让飞行器从“空中过客”,变为“空中住客”。

能够持久留空的飞行器,与以往空中过客式的飞机和基于地面的武器系统相比有更多重要的优势。譬如,空中平台比飞机稳定、比地面雷达受地球曲率影响小,对常规目标特别是隐身飞机观察更远、更易发现与分辨;持久留空的平台可以在领空巡航,可从空中对地面及海洋执行长期侦察警戒任务;持久留空平台可以持续合法地在公域上空飞行,为海洋生产活动提供气象、海流、通讯等信息服务,也可增强对各种飞行器的持续监视,避免类似马航MH-370飞机失联、失踪事件的发生;持久留空平台还可对“和平时期海盗行动”进行监视,对各种海上安全威胁保持威慑能力,为海上航行提供安全保障,确保航路的畅通;在远海公空上飞行的飞行器,还可监控周边国家的机场及海上基地,对飞行器起降、舰艇活动、远程武器发射装置及各种军事活动进行不间断的监视。

从技术角度看,能够持久留空的飞行器不需要频繁起降,可以减少对地面设施和基地的依赖;飞行器留空时间越长,就可能飞得更远,控制范围更大,承担的任务也更多。更重要的是,以能够持久留空的飞行器作为主战平台,将突破飞机航程短、留空时间少的“瓶颈”,极大地提升战斗力;还因持久留空不需突防等极端性能,可降低整个空防体系的成本。使用持久留空的飞行器还将提升诸军种联合作战能力,创新保障国家安全的方式,提高国防能力和效益。奉行积极防御的国家,需要有持久留空的能力。在“更久”的同时,实现整个空防体系的“更廉”。

与提升空防体系作战能力的传统思路不同,能够持久留空的飞行器不注重飞得更高、更快的性能指标,却要求飞行器在空中尽可能长久的停留。能够持久留空的飞行器,与需要从地面起飞或海上发射的传统武器平台相比,更容易对空中安全威胁做出即时性的反应。所谓即时反应,是指依托驻留在空中的飞行器对陆海空天目标进行不间断地感知、侦查,在确认遭遇攻击时可对敌方空中目标和发射基地实施即发即中的打击。就此意义,即时是比“超快”更快的反应,是对所谓“一小时打遍全球”武器的有效威慑和应对方式。因为对各种来袭武器而言,特别是对来自海基和空中的威胁,对其能够做出最快反应的不在地面,而在空中。也许从技术角度看,没有最快只有更快。然而,更快的飞行器也需要从基地或平台上发射,只要盯住了基地与平台并能够做出即时的反应,进攻者就无计可施。即便发射成功,跑了和尚却跑不了庙,破坏和平的祸首就躲不开正义的惩罚。有了这种能力,可以遏制握有军事技术优势的国家发动先发制人打击的冲动。这对保持国家间的和平,避免使用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具有重大的意义。

能够持久留空和做出即时反应的平台,可以提供飞机所不具有的功能——长期存在和持续威慑。对“空海一体战”及远海封锁、超快打击这样的威胁,持久留空平台可以保持连续不间断的监视,不仅监视已经起飞的平台,还可对在地面、海上、海底的可能威胁保持监视并做出恰当的即时反应。就军事力量而言,存在即威慑——能够长期存在,才有持续的威慑,才能遏止军事干涉。

需要明确的是,中国奉行的是“积极防御”战略,不会采取“先发制人”的打击。但是,我们对会不会发生针对中国的战争说了不算,主动权掌握在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国家手里。还是那句老话:美国的朋友是他打不败的对手。因此,中国需要拥有并保持对“先发制人”打击即时反制的能力,并让对手知道我们有使用这样能力的决心,这样才能对侵略者形成威慑,做到不战屈人之兵。

“留空-即时”体系的优势

将持久留空和即时反应相结合,可以发展“确认即打击”能力,形成“即时打击链”,建构出新型攻防一体的空中作战体系。这种以“持久留空-即时反应”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空防体系,要比基于以飞机为核心平台的传统空中作战体系更加高效。这主要有六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可以扩大空防体系的防御纵深,突破现有飞机性能对空防作战距离的局限。受制于当前发动机和能源技术,飞机的留空时间很难大幅度提高,因而作战半径小,空防体系缺少纵深。能够持久留空并对威胁做出即时反应的飞行器,可以在不依赖地面基地的条件下扩大警戒范围,实现“前沿存在”、“前沿打击”,这与我军奉行的“积极防御”战略更加匹配。从体系作战效能看,“持久留空-即时反应”体系对付“空海一体战”、“离岸控制”这类的作战方式和“常规超快速打击系统”、“无人化平台”,要比目前的空中作战体系效果更好些。

第二,利用信息技术更新快的特点,弥补飞机更新周期长的短处。目前信息技术的代次更新速度依然遵从18个月的“摩尔定律”,而飞机代次的更新受机械性能的制约,至少需要10年以上。具有持久留空-即时反应能力的飞行器,具有比一般飞机更大的搭载能力,因此通过搭载最新的信息装备而不断保持信息优势。讲得通俗些,就是可以像换手机那样,更新电子装备,保持先进的性能。而飞机更新换代的困难和成本则要高许多。在实践中,无论美国B-52飞机和中国H-6型飞机的超长期服役,基本原因就是它们都具有续航时间长、装载量大的特征。捕捉住这一动向的本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更新快的特点,可建构相对廉价而高效的空防体系,形成独特的空中优势。

第三,超越现有动力系统的技术限制。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有了性能优越的发动机,飞机才能飞得更好、更快、更灵活。然而,发展大推重比等极端性能航空发动机技术的难度大、代价高,西方对我封锁严。与高性能飞机所需的发动机相比,能够持久留空的飞行器对发动机的要求要相对低许多,并可通过多种能源系统解决动力问题。在武器技术上避短扬长,不是畏难而退,而是把对抗、博弈的智慧应用到技术领域。从技术对抗的角度看,以我之独创对敌之优势,显然比以我之短击敌所长要更有利。技术成为武器,进入战争就不仅是性能的较量,而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智慧较量。

第四,超越现有制空作战和空防力量组织模式。以往体现大工业时代特征的大机群作战,通过预警机等信息处理中心的介入和有人机与无人机的混合使用,正在向分布式使用空中力量的方式转变。由于预警机价格高昂,留空时间不长,一直是空防体系中最紧缺资源和制约瓶颈;同样,技术水平越来越高的新型作战飞机也越来越昂贵,使用条件也越来越严苛。能够持久留空并对威胁做出即时反应的飞行器,可以实现空中指挥控制中心与长航时飞行器进行有机结合,创造集约化和分布式结合的力量使用新模式。在一定意义上说,持久留空的平台是空中力量网络的一个节点,是空中作战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优势不是通过具有特定功能的平台来体现,而体现在分布式作战体系之中。对武器平台的新理解将促进作战方式的改变,并会促使空防力量结构做出适应性调整,实现组织体制上的创新。

第五,可推进陆海空天基各种作战体系的整合。美军空军中将莱利·D.詹姆斯(Lt.GenLarryD.James)提出,建设天空、太空、网空一体化的情监侦作战体系是保障国家决策优势的关键。现有飞机续航时间短、卫星受轨道限制而陆上与海上平台或基地因空间位置影响,都难以保持对战场进行实时监控和做出即时反应。“留空与即时”体系可通过空中平台对陆地、海洋、空天及电磁空间进行信息和火力的无缝衔接,实现联合指挥、一体作战。在2014年3月马航MH-370失联事件中,就暴露了目前多国在广域空中监视、管理体系的缺陷。建立“持久留空-即时反应”体系,在和平时期对空域管理和航空安全方面亦有好处,可以提高对全球公域的管理能力和水平,避免类似事件的重演。

第六,可以发扬我军“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思想优势。具有以劣胜优传统的我军,历来反对“乞丐与龙王比宝”的做法。更何况如今的“龙王”——美国在高技术兵器的研发中也出现了捉襟见肘的现象。美国在发展F-22这款拥有隐形、一体化航电、矢量转向、超音速巡航的第四代战机时,最初准备装备750架,结果只装备了187架,就被迫封存生产线。这一方面是因其研制生产费用过高,另外也有其过于专注空战性能、缺乏空地打击能力、航程没有得到足够重视、难以适应战争新变化的原因,因而这宝贝陷入“无仗可打、留之何用”的尴尬境地。

除了上述这些较为具体的有利之处外,还有一些值得重视的其他好处。各国军队在制订作战计划之前,通常需要通过军事演习对假想敌的实际能力和可能反应做出推演,这是制订作战计划的必要程序。建立中国特有的“持久留空-即时反应”的空防体系,不仅可使现有主要基于飞机性能的作战评估模型失效,甚至可以让惯常使用的空中打击模式遭受挫折。这种全新的空防体系,对试图入侵者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他们拥有的大量军事装备和战争经验可能难以发挥作用,领先的技术优势亦有可能被消解,其作战体系也将随中国空防体系的变化而变化。这使我们有可能摆脱长期以来一直延续的被动应付局面,掌握安全体系、作战体系设计的主动权。

希望维持和平发展环境的中国,安全的着力点主要是维护在周边空域、海域以及航路的安全,这与要维持全球霸权的国家有很大的不同。从目前的情况分析,“持久留空-即时反应”体系并不适宜保持全球军事存在,以此维护全球霸权的代价过于高昂。中国建构“持久留空-即时反应”的空防体系,可以很好地应对目前依托现有岛链基地针对中国的安全威胁,有利于达成保证中国本土及周边安全的有限目标。这是在信息技术时代,组合多种新技术以更高效率、更低成本实现战略防御的一种创新型思路。可以在中国周边的局部地区,改变目前矛胜于盾的趋势,形成盾胜于矛的局面。这是与目标匹配的手段和力量使用方式。

如何构建新型空防体系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即时反应”主要依赖于信息技术,除了地基、海基装备外,问题就在于装备的空中搭载。也就是说,能否做到有效的“持久留空”是建构新体系的关键。飞机是重于空气的飞行器,这是制约它不能长期留空的最根本的原因。要想实现持久留空,实现的技术路径就应该从以飞艇为代表的浮空器上探寻。

飞艇的历史比飞机更长。1852年9月24日,法国人亨利·戈法德(HenriGiffard)驾驶着长达44米的飞艇飞上了天。德国人费迪南·冯·齐博林伯爵(FerdinandGrafvonZeppelin)从1900年开始制造大型硬式飞艇,1909年,齐博林创立德国航空运输有限公司,开辟了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的定期空中航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齐博林飞艇共飞行了274万公里,运送旅客3万多人次。一战中,德军用齐博林飞艇侦察、轰炸英国;而英国也使用了220艘飞艇,主要用于保护海上运输船免遭潜艇攻击。因为速度过慢容易被发现和攻击,飞艇不如飞机小巧灵活快速,在与军用飞机的竞争中渐处下风。1937年悲剧性的兴登堡号起火焚毁事故,导致飞艇早期黄金时代的终结。在二战中,美海军制造了数百艘飞艇,用于北美大陆沿海地区的护航,取得了几近完美的成功。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可以有效地防治静电火花的产生,氦气提炼技术进入工业化应用,氦气得到广泛使用,飞艇又日渐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飞艇是轻于空气的浮空器,无论是全增升型、半增升型还是无增升型飞艇都具有续航时间长的特征。此外它与飞机相比较,人机环境更好、有效载荷更大、飞行高度更高、外部识别性更小、安全性更高、运营成本更低,是更好的传感器平台,因而飞艇在民用、警用、准军用和军用领域均具有大量的潜在用途,是典型的军民两用技术。

仅从军事角度看,能够持久留空是飞艇的最大特征和优点。美军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时,发现天基平台无法定点监视,高空长航时无人机留空时间又太短,不能满足实时监视的作战需求。2005年,美军提出要研制“更长时间、更多功能、更高精度”的近地空间浮空器。200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授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4亿美元的合同,研发定点高度20000米的高空监视飞艇,最大监视范围达到600公里,对地面极低速目标的探测距离超过300公里,是同样距离上的美军现有雷达分辨率的10倍。据美军测算,一艘大型飞艇侦查警戒范围就可覆盖阿富汗全境。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获得了美国陆军5.17亿美元的飞艇合同,负责研制“长航时多情报飞行器”,该飞艇有足球场大小,盘旋飞行速度为30节,在6700米高度的留空时间可达三周。有些为反导目标设置的系留飞艇的留空时间现在已经可达一个月时间。不难想见,可持久留空的飞艇在防空识别区担任预警侦查、识别跟踪目标的任务中,要比按轨道飞行的天基平台、地面雷达和飞机巡航的效果更好。

飞艇可在领空和公空长期飞行,能在更大范围监视周边机场、港口及武器发射基地等固定目标,还可由上而下地持续监视飞行器,可大大消解四代机的隐身突防性能,还具有对地面、海上、空中目标的打击能力。依托飞艇展开的近地空间控制的竞争,对未来战争的胜负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从自身安全的角度看,飞艇当然无法避免受攻击,但其生存力不会比飞机更低,而其搭载武器的能力更强和空中更高的位势,则会增强其自卫及反击能力。

与飞机相比,飞艇的优势还在于有效载荷大和价格相对低。轻于空气的飞艇容易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有效载荷,搭载更多货物;而飞艇的研制费目前尚在数亿美元级别,要比飞机数百亿的研制费低许多。美国国防部和航空航天局曾投入3500万美元,研制出了一艘长137米,可搭载66吨货物的硬式大型飞艇。从性价比角度衡量,飞艇显然要更具有竞争优势。当然,要将飞艇投入应用,除了燃料、维护、零部件等共同成本外,还有场地艇库、地面保障系统和艇囊等特殊成本。这些成本对不成体系的飞艇运用会显得比较突出,但如果形成飞艇体系就会表现出相对低廉的优势。就像为少数几架飞机修建机场,无论如何都没有经济性一样。

从大炮、坦克、武装直升机等武器应用的经验看,一种新式平台被接受都有一个认识过程,新平台通常先是作为配属武器,嵌入到原有的作战体系中使用。后被有眼光的军事思想家所发现,再集中使用于作战,使战争面貌发生改变,随后传统作战体系再以新平台为核心进行重组。就像拿破仑使用炮兵、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施坦因(FritzErichvonManstein)使用坦克、诺曼·施瓦茨科普夫(NormanSchwarzkopf)使用武装直升机那样,撰写战争史的新篇章。

由于目前的飞艇技术还处在“水柜”式坦克当年的发展初期,尚不成熟,不具独当一面的能力。从武器发展和使用的历史规律看,飞艇首先需要有一个自身技术成熟的过程,其后才能嵌入原有的空防体系,进入到“飞机+飞艇”阶段;然后,再进入飞艇主导作战的“飞艇+飞机”阶段。从功能上看,飞艇的最初使用是用于警戒、预警、侦查,然后是对目标的识别跟踪,再到侦查-打击一体的阶段。

认识并指出这一规律,不是为目前我们武器发展的尾随思路寻找托辞,而是要对未来武器和战争的前瞻性研判,加快新平台——飞艇的研发进度。然而,重要的是要从未来战争发展的趋势中,敏锐把握到飞艇的巨大潜力,在研制之初就考虑它的战略应用前景,在基础理论、基础设施、基本性能及多样性使用方面预留成长的空间,突破思维惯性和旧范式的羁绊,减少保守认识和传统的阻力,使其能够顺利成长为未来作战体系的核心平台。

历史反复证明,全球经济危机往往是引发战争的重要诱因,这是我们今天需要面对的险恶环境。中国希望维持和平发展的环境,但也深知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就无法保卫国家的安全。要发展足以保卫国家领空的军事力量,又不能被各种新武器的研制拖入到军备竞赛的泥淖,这需要有思想的创新。提出中国式“持久留空-即时反应”空防体系的设想,是解决加强军事力量建设和军费增长制约双重难题的一种尝试。毕竟,在国家安全领域的竞争中,除了技术与金钱的竞赛之外,还存在着智慧的博弈和战略的较量。

结 论

历史证明,国家落后就有可能挨打,而过于昂贵的军备“甲胄”亦有可能压垮国民经济之马,导致国力衰竭危及国家安全。帝国的最终败亡,大多是因为穷兵黩武、扩张过度。发展军事能力不仅是装备技术和武器平台的单一维度竞赛,其中亦包括军事思想创新在内的精神较量。固然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然而,这并不妨碍我们用四两拨千斤的中国式智慧,去应对迷信武力、技术至上的侵略者。

建设“留空–即时”的空防体系,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思想在当代战争条件下的具体化。可帮助我们摆脱对美式装备发展的尾随式思路,跳出沿三代机、四代机、五代机线性推进的窠臼,采取超越式路径实现后来居上。更加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不必去被动应对美国的军事威胁,而采取自主思考和设计的方式,提出符合中国安全目标的空防体系和安全战略。在战前的军事思想博弈中占取先机,是在未来战场上争取主动的重要前提。

从目前的技术和作战应用的情况看,能够长时间留空的飞艇最有希望成为新一代空防体系的核心。现代技术的大量出现,为构建持久留空-即时反应体系创造了多样的可能性,对具体什么样的技术或平台可以在这场竞赛中拔得头筹,我们应该持开放的态度,需要保持的只是发展方向——那种以小时为单位的作战平台将不会成为未来空中作战体系的核心平台。

设计与建构更有创意、成本相对低廉、却足以达成安全目标的空中作战体系,是国家空中安全的保障。从国家战略的层面看,建立有效而低成本的安全体系是在大国竞争中保持不败地位的秘诀。

(作者:王湘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转编自“文化纵横”,原刊于《国际安全研究》2014年第5期)

本文初摘录于:2023-02-12,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3-02-12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中国整个社会都要吸取蔡桓公的教训

    扁鹊见蔡桓公先秦 韩非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 2024-10-19
  • 无效的医疗:手术刀下的谎言和药瓶里的欺骗!

    没有高尚品格和信仰,当了医生就是对这个神圣职业的亵渎。患者把人类最为宝贵的生命都交给了这个“神圣的人”,而这个人却对患者的生命不屑一顾 … 医生对病情的过度渲染实... 2024-09-16
  • 清华硕士马翔宇吹响了全民反腐的冲锋号——如同指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孩子

    清华硕士马翔宇吹响了全民反腐的冲锋号——如同指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孩子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海量的新闻和故事所包围。然而,有些故事,它们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文字所能表达的范畴。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清华... 2024-08-04
  • 警惕舆论内鬼,靠影响力改变国人认知,破坏国家战略

    警惕舆论内鬼,靠影响力改变国人认知,破坏国家战略

    布林肯访华期间,有一些奇怪的事一直想谈谈,还是本着沉淀一段时间后再来捋,或许能发现更多的东西。布林肯访华期间发生了什么怪事?当时网络出现顶级流量的骑墙公知抛出的“... 2024-05-13
  • 龙凯锋:美国像苏联一样解体的十四个理由

    龙凯锋:美国像苏联一样解体的十四个理由

    最近在视频号直播,谈到美国像苏联一样解体的外七条和内七条,总结起来就是十四条理由。外七条:1. 美国处于第四次世界大战的战略防御阶段三战是冷战,冷战是混合战争模式。... 2024-01-27
  • 你们自己和谈可以,但顺手卖中国不行

    近日中美驻联合国代表进行了一番唇枪舌战,美方代表持续散布虚假信息,声称中国以对俄罗斯出口军民两用物质的方式对俄罗斯进行了大量军援,致使战争无法结束,而中国代表对此... 2025-01-19
  • 中美各安天命

    洛杉矶大火烧了三天之后,洛杉矶市长巴斯和加州州长纽森,都遭到当地记者和民众当面质问:为啥削减消防预算?为啥没有足够的救灾人员?为啥消防栓里没有水?纽森结结巴巴说他... 2025-01-17
  • 王星回国了,但问题解决了吗?好比路上有个坑,你不能只让我绕着走,而是要把坑填了

    文|大何中文最有意思的一点是,字词的意思一直在流动,有时候传递的信息量远大于字面看起来的样子。比如当王星说出“泰国挺安全,大家不要担心,有机会还会再来”时,这个“挺... 2025-01-15
  • 警惕“高标准农田”成形式主义重灾区

    粮食安全乃“国之大者”。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举措,意义重大。然而,近年来全国多地却接连曝出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乱象。比如在四川,一些... 2025-01-14
  • 大多数人都在逐步愚蠢

    新加坡学者郑永年说:中国很快面临一个“全民弱智”的时代。为什么仿佛整个社会都陷入了这种状态?背后的真相,远比表象更值得深究。1.互联网陷阱观察周围人的生活方式完全离... 2025-01-14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