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美国军方连续发声,参联会主席说俄罗斯已经输了,有什么依据?
近日,俄乌战事尚处在胶着态势,但美国似乎坐不住了,美防长奥斯汀和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米利先后发声,对俄罗斯展开了一次“语言”攻势。
图为米利与奥斯汀
当地时间2月14日,第九次乌克兰国防联络小组会议在比利时召开,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奥斯汀率先表示,乌克兰当前正在创造反攻机会,据他估计,“乌军会在春天的某个时候发起攻势”,奥斯汀称,他相信乌克兰筹划的反攻会改变当前的战场形势。
随后,米利上将很干脆地冲着俄罗斯“爆粗口”,他表示,北约依旧强大,乌克兰依旧自由,而“俄罗斯现在是一个全球的贱民”,同时米利强调,“俄罗斯已经输了”,并且是在“战略上、行动上和战术上都输了”。
米利此番说辞可谓是对俄罗斯赤裸裸的侮辱,那么,其为何要如此不顾形象,对俄罗斯进行言语攻击呢?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看看当前俄乌战场态势,看看俄罗斯是不是真的要“输了”。
图为巴赫穆特的乌克兰守军
当前双方的缠斗重点还是在巴赫穆特及武赫列达尔,在巴赫穆特北线,俄军攻下了舍甫琴科火车站附近的克拉斯诺霍拉,乌军已撤到帕拉斯科维夫卡进行防守,俄军在进行试探性进攻后,将重点放在更北部,其对M03公路发动了冲锋,作势要先截断这条主干道,进而对乌军阵地完成包围。
此外,在巴赫穆特周边,俄军继续扩大了在索列达尔的优势,开始将阵地向西北方向蔓延,而在巴赫穆特南线,俄军在扩大对巴赫穆特包围的过程中,遭遇了乌军的一轮反击,最新战报显示,俄军的防线被迫后撤了800米,但其炮火依旧可以对0504公路实施打击,乌军的补给线只能依靠经过恰索夫亚尔的0506公路,这就给乌方的防守带来了一定麻烦。
在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俄军战术上的一个新变化,在顿涅茨克地区的多个局部攻坚战中,俄军都采用了“围三缺一”战法,其使用温压弹和铝热弹对目标城镇的三面进行封锁,留下一面让乌军的援助力量得以进入,不过,俄军刻意放过了乌军的作战力量,其集中炮火对赶来的后勤车队进行覆盖,显然,俄方也是希望通过最小的代价,来消耗乌克兰守军的作战能力,最终逼迫乌军放弃阵地,面对这一局面,乌军恐怕也只能组织一次足够规模的反击,才能实现破局了。
图为被击毁的俄军坦克
当然,乌军也不含糊,近日其在武赫列达尔就打出了一场堪称精彩的翻身仗,根据发布的视频可以看到,当时俄军的一支装甲部队正在向武赫列达尔的方向行军,结果却遭遇到乌军猛烈的火力打击,最终全军覆没,根据目前情报分析,此次乌军使用的大概率是远程地雷,与常规地雷不同,这种反装甲武器可以使用火箭炮系统进行远程发射,在落地后,其会根据信号搜索一定范围内的电子信号,最终实施引爆。
从画面来看,俄军明显对这一招没有防范,第一辆坦克发生爆炸后,后面的队列乱作一团,结果可想而知,其装甲队列被依次“点名”,最终俄罗斯士兵只能离开载具,被迫撤退,据统计,此轮攻击让俄军损失了15辆T72坦克、12辆BMP战车及4辆无法确定型号的装甲车。
诚然,这种损失对全局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不过这场遭遇战也反映出俄军当前存在的问题,最显著的就是其对战场态势掌握不充分,乌军很可能是掌握了俄方的行军信息,这才组织了这样一次埋伏,这也难怪米利放言俄罗斯“已经输了”。
图为挂有角反射器的气球
不过,米利这一结论明显为时尚早,当地时间2月15日,乌克兰方面声称,其在全境范围内发现多个挂载角反射器的气球,基辅防空部队已击落了6个,部分气球甚至飘到了邻国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境内,从现实角度分析,这大概率是俄军的反击措施,一方面,这些气球可以消耗乌克兰的防空力量,另一方面,在这些“干扰”之中,很可能夹杂了俄军的侦察无人机,显然,俄军此举正是要提升对战场形势的探知,为总攻做准备。
总体上看,俄军如今依旧掌握着一定的优势,甚至可以说,在没有足够外部力量介入的情况下,乌克兰才是失败的一方,因此米利的话大概率只是为乌军进行造势,其作用也只能停留在“鼓舞士气”,以及彰显美国援助力量上,同时,也不排除其在为和谈进行铺垫。
毕竟,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米利一直对乌克兰取胜持悲观态度,他甚至在发言中直接劝说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称乌方“在军事上可能永远无法取得胜利”,米利还多次表示乌克兰政府应抓住一切机会与俄罗斯谈判。
图为米利
去年11月14日,米利就曾提出“俄乌和谈窗口会在冬天打开”,使得拜登政府急忙向乌克兰保证称,美方不会阻碍基辅实现目标;
12月15日,也就是乌无人机刚刚袭击完俄本土机场后,米利又跳出来,称“俄乌和谈的时机越来越近”,这与战场态势可以说是截然相反;
今年1月20日,米利在北约防务首脑会议上,更是当着乌克兰防长的面,表示乌军结束冲突的难度很大,最终走向仍会是谈判。
如今米利的口风出现180度大转弯,其不再提和谈,而是直接给俄罗斯“判了死刑”,此事确实不合常理,倘若这番言论真的出自“自愿”,那唯一的解释就是,米利在劝诫乌克兰无效的情况下,只能选择向俄罗斯施压,逼俄罗斯主动让步,促进和谈,毕竟,单靠美欧支援的坦克,恐怕不足以改变战场态势。
图为美国援乌战车
还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如今美国支援的300余辆装甲车、火炮等已经就位,并且抵达德国港口,但其身上披着的依旧是沙漠迷彩,显然这些都是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剩余物资,而美军甚至来不及为其重新进行丛林迷彩涂装,由此来看,在美国的视野里,乌军已到了急需这批物资“续命”的地步,可见战况确实已经十分紧张。
正所谓知其事而不度其时则败,美方与其在这个时候敦促俄罗斯“投降”,不如好好考虑考虑,这场援乌行动还有没有必要进行下去,不要到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
本文初摘录于:2023-02-17,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3-02-17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三周年之际,聊聊泽连斯基这个人。他的标签和头衔繁多:美国傀儡、代理人、演员、不识时务的“泽圣”,也有人视他为英雄、不折不扣的硬汉;甚至到了后来,美国总统亲自为他贴... 2025-04-03
- 上任两个月以来,特朗普不断向俄罗斯发射“甜蜜”讯号。普京感受到了。但他表面上说愿意和特朗普携手解决俄乌冲突,实际上却几乎没有做出任何让步。乌克兰斯拉夫扬斯克被的一... 2025-04-02
- 泽连斯基宣称普京很快会死,三天后普京座驾发生爆炸。此事在全球引发关于泽连斯基策划暗杀行动的种种猜想。泽连斯基是否真的策划了此次暗杀行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此事曝露出... 2025-04-01
- 特朗普:普京可能在拖延,谋求西方更多让步参考消息网3月27日报道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3月26日报道,特朗普总统承认,他推动的快速结束俄乌冲突的行动遇到了障碍。他说... 2025-03-31
-
泽连斯基:乌克兰不会将以往美国军援视为债务,但可为未来援助提供补偿
【环球网报道】据《乌克兰真理报》援引《欧洲真理报》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当地时间3月28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乌克兰不准备在与美国达成的矿产协议框架内,将过去几年美... 2025-03-29 -
特朗普开始抱怨俄罗斯,马斯克回应美国“背叛”基辅言论:和平是美国和乌克兰的正确选择
马斯克回应美国“背叛”基辅言论:和平是美国和乌克兰的正确选择美国企业家埃隆·马斯克表示,乌克兰和美国在未来将意识到,和平解决乌克兰冲突是两国的正确选择。一名社交网... 2025-03-28 -
美防长 Signal 群组发布涉密作战计划详细聊天记录曝光(注解版)
美媒《大西洋月刊》总编辑戈德堡被国安团队高层拉入 Signal 涉密群聊,并提前知晓美军空袭也门胡塞武装计划的事件引发政治地震。特朗普、美国国防部长海格塞斯等人试图淡化... 2025-03-28 - 3月24日,《时代》周刊发表了记者西蒙·舒斯特对泽连斯基的专访。在专访中,泽连斯基回应了在白宫和特朗普、万斯的争吵,表示“把这件事留给历史”。在争吵之后,泽连斯基的支... 2025-03-25
-
这一幕还是很感慨的,近来总是苦大仇深表情的泽连斯基,难得在公开场合笑了。最近几天,他前往乌东前线,与高级指挥官商讨对策,给立功士兵颁授勋章,尽管大部分时间,他还是... 2025-03-25
-
22日,俄军再次轰炸基辅,高射炮弹幕在基辅上空炸开,俄军无人机长驱直入。杰斯尼扬斯基区的居民裹着毛毯蜷缩在地下室,手机屏幕上不断跳出实时战报——第聂伯罗区变电站遭袭... 2025-03-25
-
泽连斯基突访顿涅茨克前线!俄方:击落乌军1000余架无人机!美特使:乌“很大程度上”接受不会成为北约成员
据参考消息援引路透社3月22日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22日访问了乌克兰东部陷入战乱的顿涅茨克地区,在东部战略城市波克罗夫斯克附近会见了无人机部队的指挥官。报道称,几个... 2025-03-23
- 扁鹊见蔡桓公先秦 韩非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 2024-10-19
- 没有高尚品格和信仰,当了医生就是对这个神圣职业的亵渎。患者把人类最为宝贵的生命都交给了这个“神圣的人”,而这个人却对患者的生命不屑一顾 … 医生对病情的过度渲染实... 2024-09-16
-
清华硕士马翔宇吹响了全民反腐的冲锋号——如同指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孩子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海量的新闻和故事所包围。然而,有些故事,它们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文字所能表达的范畴。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清华... 2024-08-04 -
布林肯访华期间,有一些奇怪的事一直想谈谈,还是本着沉淀一段时间后再来捋,或许能发现更多的东西。布林肯访华期间发生了什么怪事?当时网络出现顶级流量的骑墙公知抛出的“... 2024-05-13
-
最近在视频号直播,谈到美国像苏联一样解体的外七条和内七条,总结起来就是十四条理由。外七条:1. 美国处于第四次世界大战的战略防御阶段三战是冷战,冷战是混合战争模式。... 2024-01-27
- 2025年4月1日,台湾海峡突然成了全球的焦点。一大早,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等兵力,位台岛周边组织舰机多向抵近台岛,开始了一次突然的联合演... 2025-04-03
-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王睿】刘振亚(亚亚)女士与区桂芝老师先后遭遇台湾当局查水表,或被驱逐出境,或被指控不适任。在台湾风行思想检查的当前,拉扯出一个别有意思的课题... 2025-04-02
-
脑洞:杨晓明被判死刑谣言为什么流传如此之快?背后是14亿人对疫苗安全的深深忧虑。而附条件上市的疫苗企业在上市4年后,按法律有义务给公众一个答案。最近几日,被冠以“科兴... 2025-03-30
-
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2020年,所有适龄考生中,能进985的孩子仅1%,50%的孩子进不了高中,80%的孩子无缘本科。有的省份1.3%的考生能考上985,而有的省... 2025-03-30
-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一桩桩毁人三观的丑闻,如同一颗颗重磅炸弹,不断冲击着大众的认知底线。一、官场秽闻频发,道德牌坊轰然倒地从张瑾瑜,到扬州的戴路,再到近期那... 2025-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