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网2023年7月15日
标题中的“天价罚款”是5万元。朋友们可能会疑惑,这点罚款也算得上“天价”?听我慢慢道来。
报道虽然是本周发布的,但实际上是去年端午节发生的事。事情讲的是,浙江台州农民应某宰杀了一头自养猪,猪肉分送给亲友后还有一点剩余,就到村口售卖,卖出15公斤多,获利700余元。当地执法部门在市场检查中当场扣押了剩余的30多公斤猪肉及切割刀具2把,并出具了罚款5万元的处罚决定书。
老实巴交且身有残疾的应某没想到,自己违法了,而且,后果如此严重。5万元,对他们这样一个生活拮据的家庭而言,说是一笔“天价罚款”,一点也不夸张。
同样闹心的还有福建福州的一位老农,他路过邻居家的菜地,觉得芹菜很“水灵”,在邻居鼓动下,就花了120多元买了70斤,转手卖给了蔬菜批发商,赚了14元。结果,因为农药残留超标,也被罚了5万元。而且,罚这5万还是因为有立功表现,一开始,罚单是10万元。
乍一听到这种事,一般人估计都会惊掉下巴。因此,我们有必要先从具体法律法规的角度解释一下。
根据《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规定,除农村地区个人自宰自食的不实行定点屠宰外,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定点不得从事生猪屠宰活动。因为自己宰杀的生猪,往往缺乏严格的检验检疫程序,如果携带病毒、细菌、寄生虫,添加违禁物品等,存在较大的食品安全风险和社会危害。
《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还规定,未经定点从事生猪屠宰活动的,没收生猪、生猪产品、屠宰工具和设备以及违法所得;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就本案来说,案值700元,没有达到1万元,所以罚款5万元。从这一层面解释,这个“天价罚款”是“于法有据”的。福州这位老农的情况与之类似,也有相关的“法律依据”。
但大家本着朴素的价值观,还是感觉哪里不对劲。一个比较普遍的感受是,“罪”不至此,罚得太重了。是大家同情弱者的心理导致认知偏差,还是法律出了问题?
其实都不是,我不想说“法理之外还有人情”之类的套话,我们今天就法论法。
《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确有这样的规定,但更高层位的行政处罚法也有明确规定,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不予行政处罚;初次违法且危害后果轻微并及时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处罚。两位农民都是初次售卖,数量很少,再考虑到事后积极配合等实际情况,完全符合行政处罚法从轻处理所要求的情节,为何我们的执法者视而不见呢?
图源:钱江晚报
不少媒体对此评论说,基层执法部门不能机械执法,简单套用法规法条。我以为,这还不仅仅是简单机械执法的问题,还有选择性执法的影子。
朋友们对这一现象应该不会陌生,一些基层执法的现实更是常常让人有魔幻之感。譬如,一方面,类似上文中两位农民因为“小过”遭遇重击,另一方面,“指鼠为鸭”这样的荒唐事又公然上演。这种反差难免让群众不理解、不痛快、不满意,心有戚戚,愤愤不平。软柿子好吃,也不能这么捏啊!
再具体到执法本身,还有个方式方法问题。罚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更不是唯一的选项。对一些轻微违法行为,处罚之外,教育、警示等软性手段往往是更好的选择,不要一上来就上手段、出重拳,一罚了之。
就以应某分售猪肉案来说,不妨以案说法,把案件背后的法理给群众们讲清楚、说明白。大家知晓了利害关系自然能理解,退一步讲,即使再有个别人顶风作案,那再重罚,群众也能接受,不至于这么大火气。我们总讲执法要有力度,也要有温度,为何?法理背后还有人心。
好在事情“峰回路转”,在当地司法援助下,应某的处罚从5万元降到了5千元。而关于老农转卖芹菜一案,福州当地法院最近也判决,执法部门对当事人处罚畸重,不予强制执行。这也算“不幸中的万幸”吧!
我们再延伸一下这个话题,关于权力的使用,有两句流传度很广的古语颇值得琢磨。一句是:身怀利器,杀心自起。这句话常常用来警示那些有权力的人,要控制住自己的冲动和欲望。另一句是:身在公门内,必定好修行。它提醒有权力的人,想要做好事,比在很多岗位上都容易,要珍惜并用好这份权力。
这一反一正两句话非常通俗地讲出了权力的威力,用好了,善莫大焉,用坏了,贻害无穷。
因此,对执法者尤其是直接面对广大群众的一线执法者来说,要明白一个道理,执法要站稳人民立场,把屁股端端正正地坐到老百姓这一边,时刻以公开、公正、公平的标准要求自己;在执法过程中,不妨提前深入到田间地头、养殖场、社区,提前宣讲法律法规,对群众所思所虑所惑及时解疑释惑,讲清法理所在,讲明情理所系,让群众真正有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本文初摘录于:2023-07-16,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3-10-13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 色色的,无从落笔。王安石说春风又绿江南岸,是为经典,写活了春风。三河的山河城市绿盈盈,付顺义书记的奇葩审美和怪异的理政思路,却是正常人所不能理解的。而今,从官方通... 2025-04-20
-
利润越薄,高管越肥”的荒诞剧情,在房产寒冬中显得尤为刺眼。作者 | 深水财经社 韩峻前几日,2024年贝壳财报出炉,这份财报着实惊呆了所有人,2024年净利润暴跌30%,董事... 2025-04-20
- 01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那个狂热岁月,除了革命、造反,还有对“鸡血疗法”的狂热追捧。当时的人们,对此深信不疑。1952年11月,江西南平的老中医俞昌时,在工作中偶然发现,鸡... 2025-04-20
- 三河市市委书记的“新衣”有个耳熟能详的丹麦童话,国王光着身子在大臣和全城百姓面前走过,要么夸国王的新衣好看,要么不吭一声、噤若寒蝉。最近三河市市委书记(据公开消息... 2025-04-20
-
愚蠢有什么好处没有?当然有,就是每个愚蠢的行为,都可以经历很多轮的复盘,而聪明的做法,往往只被人拿来欣赏。下午咱们聊了三河市主要负责人被免职的问题。有朋友留言问:... 2025-04-18
- 关于河北三河把街头招牌改变颜色的问题讨论,渐渐深入理论层面的分析。有一种分析,认为这个什么小付书记实在是把个人审美强加给大众审美,是一种典型的为官者的任性。果真是... 2025-04-17
- 2025年4月,河北三河市燕郊开发区的商户们陷入了一场无奈的风波。蜜雪冰城那标志性的红底招牌被强行刷成绿色,三河市儿童医院的红十字标识也一度被涂改为灰色。众多商铺只因三... 2025-04-17
-
宏大叙事卢克文,见微知著九边,逻辑鬼才远方青木,爱国八股占豪
关注渔,而非鱼。写作业,而非抄作业。做逻辑思考,非交易指导。教员说,凡事抓主要矛盾,方向写主流文章。教员又说,无论队友还是对手,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康熙大帝在... 2025-04-17 - 极目新闻记者 丁伟 肖名远在河北廊坊三河市的商户招牌“变色”风波中,有网友注意到,三河市公安局(西院)的警徽颜色也发生了更改。4月16日,三河市相关部门向极目新闻记者... 2025-04-16
-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全国各地涌现出一座座号称"不夜城"的文旅街区。它们披着"国潮""古风""沉浸式"的外衣,用绚丽的灯光、仿古的建筑、熙攘的人流,营造出一派盛世繁华的景... 2025-04-12
-
在追求丑的过程中,中国美协、画院和江湖术士从来不留余力!作品丑陋、道德丑陋、行为丑陋、心灵丑陋,甚至思想丑陋,伴随着漫天的铜臭气,成为了画坛一道令人惊悚的奇观。奇... 2025-04-12
- 扁鹊见蔡桓公先秦 韩非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 2024-10-19
- 没有高尚品格和信仰,当了医生就是对这个神圣职业的亵渎。患者把人类最为宝贵的生命都交给了这个“神圣的人”,而这个人却对患者的生命不屑一顾 … 医生对病情的过度渲染实... 2024-09-16
-
清华硕士马翔宇吹响了全民反腐的冲锋号——如同指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孩子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被海量的新闻和故事所包围。然而,有些故事,它们的影响力远远超出了文字所能表达的范畴。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清华... 2024-08-04 -
布林肯访华期间,有一些奇怪的事一直想谈谈,还是本着沉淀一段时间后再来捋,或许能发现更多的东西。布林肯访华期间发生了什么怪事?当时网络出现顶级流量的骑墙公知抛出的“... 2024-05-13
-
最近在视频号直播,谈到美国像苏联一样解体的外七条和内七条,总结起来就是十四条理由。外七条:1. 美国处于第四次世界大战的战略防御阶段三战是冷战,冷战是混合战争模式。... 2024-01-27
- 色色的,无从落笔。王安石说春风又绿江南岸,是为经典,写活了春风。三河的山河城市绿盈盈,付顺义书记的奇葩审美和怪异的理政思路,却是正常人所不能理解的。而今,从官方通... 2025-04-20
- 三河市市委书记的“新衣”有个耳熟能详的丹麦童话,国王光着身子在大臣和全城百姓面前走过,要么夸国王的新衣好看,要么不吭一声、噤若寒蝉。最近三河市市委书记(据公开消息... 2025-04-20
- 中美经济脱钩断链是近年来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其对中国经济的潜在影响复杂且多维。尽管中美两国经济深度融合已超过40年,但完全“脱钩”的可能,已经随着中美贸易战的加剧,... 2025-04-19
-
愚蠢有什么好处没有?当然有,就是每个愚蠢的行为,都可以经历很多轮的复盘,而聪明的做法,往往只被人拿来欣赏。下午咱们聊了三河市主要负责人被免职的问题。有朋友留言问:... 2025-04-18
- 关于河北三河把街头招牌改变颜色的问题讨论,渐渐深入理论层面的分析。有一种分析,认为这个什么小付书记实在是把个人审美强加给大众审美,是一种典型的为官者的任性。果真是... 2025-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