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胜玉丨反向思考:美国“稳中战略”有可能取得八大成果

繁体

回顾2023年以来,美国对华战略明显不同于之前,而是开启了“暂时性稳住中国”战略。各种官员来访中国,以及做出一些谋求缓和的姿态,就是践行此战略。

笔者个人认为,从美国方面反向思考,当前其“稳中战略”有可能取得如下八大成果:

一、让中俄没有军事结盟

2023年年初,美军最高将领、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扬言要极尽所能阻止中俄结成“军事同盟”。在《外交事务》一档节目中,马克·米利谈当前国际局势,他将当今世界形容为由美中俄三个大国构成的‘三极世界’。马克·米利指出,这是比冷战时期美苏争霸所构成“两极世界”更为复杂的局面,尽管当前的美国是三极中的最强者,但美国不愿看到同样强大的中国以及俄罗斯走到一起。若二者结为“战略级军事同盟关系”,那么美国的利益和安全必将受到损害,只有停止推动中俄军事合作才是最符合美国利益的正确道路。他提醒称,现如今的一些迹象已经表明,中俄关系比以往来的更为密切。

笔者上半年判断:俄罗斯愿意和中国进行军事结盟的最后窗口期也就是2023年。当前随着巴以冲突出现,西方对乌克兰的支持大幅缩减,俄罗斯的战争压力大幅缩小。俄罗斯在已经没有多少战斗的俄乌战场,已经无需太多中国支持。现在,俄罗斯不会再考虑和中国进行军事结盟,俄罗斯不会被一纸结盟绑架到后面的中美可能涉台的冲突中。

二、让中国没有趁美国被其他战争拖累时动手统一台湾

事实很清楚,我们还没有下决心在俄乌战争消耗美国精力资源和财力时对台湾动手促统。巴以冲突发生后,我们也没有认为这两场都在牵制美国的战争发生时,是中国收复台湾的时机。

个人判断,没有国家会出兵帮哈马斯,以色列将于今年春节前得到加沙,年后巴以冲突将趋于平静。

美国基本已经快下决心不再支持乌克兰消耗俄罗斯,只要这个决心完全下定,俄乌战场也不会再拖累美国。

从有利于战争的角度看,中国可能已经错过了未来5年内最好的战争统一台湾的时机。未来5年内,不会再有美国被两场同时发生的战争牵制的场景出现。

三、让中国没有大幅撤回海外资产及减少美债

美国对华各种会谈,耶伦的工作最多,为什么?因为让中国购买美国国债或者不再大幅减持美国国债,是她的工作内容。现在看,我们没有出现大规模撤回海外资产及大规模抛售美国国债的情况,这个稳住中国的成果是结实的。这个成果将有利于后续美国对中国的巨量财富收割。

四、让中国没有下决心促成把美国陷进去的中东战略泥潭

哈马斯进攻以色列后,很多人都期待巴以冲突能把美国拖进新的一场战争泥潭,如果真要达到这个效果,巴以冲突必须扩大化,必须有其他国家卷入对以的战争。现在的结局是,美国把航母摆过去,以色列就是发动了地面进攻,也没有人敢对以色列轻举妄动。美国人做到了用威慑的作用促成以色列对哈马斯的战争仅仅发生在以色列和哈马斯之间,实现了不出现一场把美国拖进去的战争泥潭。没有大国支持,中东国家不敢动。

五、让台湾有时间精心准备及接收美国军火和充分训练

美国这两年对台湾的各种军售是一单接一单,但是这种密集的军售交付需要时间,交付后训练使用也需要时间。诚如默克尔说过的:明斯克协议是为了让乌克兰有时间武装和准备。今天的一切,和明斯克协议的效果如出一辙。

六、让美国可以耗到俄乌战争结束再专心对付中国

俄罗斯已经满足得到的现在的乌克兰领土,乌克兰只要不想着夺回去,俄乌战争也就这样了。美国大选后,不管是拜登还是特朗普上台,都不会继续在俄乌战场中耗费多少精力财力。诚如上面所说,只要美国下定决心不再想通过支持乌克兰来损耗俄罗斯,俄乌战争就不会再连累美国,美国就给自己减负了。美国大选后,美国对付中国确实可以一心一意,美国想怎么动中国,那就看美国领导人的心情了。

七、让拜登可以安心忙于连任

拜登对自己连任是没有信心的,最近的民调显示:6个摇摆州5个落后。以色列各种在加沙的恶行,要不了美国的命,但能要拜登的命。一个报道指出,美国百姓不是不支持民主党,但是不喜欢拜登。岌岌可危的拜登,现在很想安心拼连任,他现在特别不想中国对他参加大选造成不利影响,而最好能给他加分。

八、让中国重新燃起对美的幻想

中国大部分人还是想要和平、想要发展,同时,国内亲美势力也是庞大的。所以只要有一线希望,中国很多人都愿意去抓住看看,这是当前决定对美政策的核心原因,想再去试试能否和美国搞好关系。

不管是幻想也好,还是试试看也好,笔者想说的是:缓和有其目的,千万别抱幻想!想试固然可以去试,但不可影响我们的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中国人多,一部分人去和美国搞关系,一部分人还是要做好各种准备、精心开展对美斗争,这是可以同时进行的。

最后说一句:如果拜登真能连任,一旦腾出手即翻脸,又决定对中国动手(如在台湾复制乌克兰战争),那中国今天所做努力而获得的一两年短暂发展时机的收获,和后面将要付出的代价,不可同日而语......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首发)

本文初摘录于:2023-11-17,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3-11-17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