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反腐须多管齐下,看病非商业交易!

繁体

01

医疗反腐须多管齐下,看病非商业交易!

医药行业何时才能重归正道?

自古以来,医药行业就是一个救死扶伤、济世为民的行业。医者救人,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医学知识和技术都是用来救人的。古人云,医者仁心仁术,医学的宗旨就是仁爱同情,医者要没有私心,只为救人。那么今天的医药行业从业者是否还秉持着这份仁心仁术呢?医疗机构是否还坚守着救死扶伤的初心呢?我们不得不承认,在金钱的诱惑下,医药行业正在偏离初心,违背了医学的本意。

近年来,医药行业频频被曝出商业贿赂、非法利益输送等腐败问题,原本应该净若白纸的医疗机构,也变得乌烟瘴气。这种悄然蔓延多年的“潜规则”,已经成为医药行业的通病。尽管国家监管层面不断加大力度反腐治理,尽管医药企业也屡屡表态要自查自纠整改,但真正收获成效似乎并不大。商业贿赂的手段只会变得更隐蔽更复杂,监管的法网始终无法全面覆盖。在利益的驱动下,医药代表、医院管理者与药企形成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已烂到了骨子里,想要一下子根治难如登天。

然而,每当曝光一起医疗腐败丑闻,公众都要愤慨一番,纷纷质问医药行业何时才能重归正道。那些发自内心的疑问,同样也困扰着政府和业内人士:医院不应该是人们救死扶伤的地方吗?医者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去哪儿了?医药企业的社会担当又在哪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何时才能真正成为医药行业的优先考虑?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医药行业为何愈演愈烈?要让医疗业重回正轨,我们需要从更深层次反思。

其实,要回答上述疑问,我们还需回溯医药行业商业化的历史过程。改革开放之初,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由国家统一定价,医院盈利难。为了医院生存,国家允许医院对药品加价销售。这就是“以药养医”的由来。一纸政策,导致了今日医院对药品的依赖。这也埋下了医疗系统商业化、医患矛盾、医药腐败的隐患。

在“以药养医”政策红利下,医院逐渐将药品销售作为重要经济来源,药品销售额占医院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制药企业为了销量,也不遗余力地向医院及个人送福利,形成灰色利益链条。没了药品加成,医院如何为发展融资?没了佣金提成,药企如何打开销路?一步步滑向深渊,医疗系统被商业化同化,变成了金钱游戏的场所。

人生处世,追求利益是正常的事。但医疗系统不同,它承担着维护公共利益的神圣使命。一味追求金钱利益,不仅丧失了医学的本质属性,也导致患者需要承担过高的医疗费用。医院成了牟利的商场,患者变成了消费者,医患关系被交易化。如何让医疗系统重回正轨?如何破除医院、药企与医生之间的共生圈?

其实,这些年来国家已经采取了许多措施试图纠正医疗乱象。通过带量采购降低药价、取消药品加成、清理医保基金、反商业贿赂等举措,力图破除医患之间的市场垄断和不正之风。这些政策对治标有一定疗效,但想要治本,还需要医疗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

比如,进一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治理结构,减少行政干预,优化薪酬制度,使医院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加快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控制大医院规模,分流基层医疗服务需求。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破除以药补医的机制,让医院摆脱对药品销售的依赖。完善药品流通体系,减少医院药品采购中的各种中介环节。这些改革举措,都将有效破除医药企业、医院与医生之间的利益联结。

其次,医院内部也要提高自律意识,坚持医德医风建设,加强内部监督管理,杜绝医务人员收受回扣;医学院校要加强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让“仁心仁术”的医德观念内化为医者的价值追求。此外,透明的制度建设和监管体系同样关键。比如实行公开招投标、公示采购价格、接受社会监督等,让采购决策过程阳光化,医患关系市场化,这些都将有力遏制医疗腐败。

再次,医药企业也要树立社会责任感,坚持道德底线,摒弃过分的市场营销手段,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研发来赢得市场。监管部门则应该公正地对所有违规行为进行处罚,促进各方主体自觉遵规守法。只有使各个环节的主体都明白底线,医疗反腐才能取得实质性成效。

综上所述,医疗行业何时能重归正轨,需要系统观念的转变。仅仅依靠道德规训和惩治腐败是不够的,关键是要调整医疗体制机制,破除医药企业、医院与医生既得利益的联结。

02

医院项目如愿中标背后的猫腻

来源:办公室老范,医院管理论坛报

本文初摘录于:2024-01-04,最后校对或编辑于:2024-01-04

1
0

本页面二维码

© 版权声明:

本站资讯仅用作展示网友查阅,旨在传播网络正能量及优秀中华文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 联系我们 予以删除处理。

其他事宜可 在线留言 ,无需注册且留言内容不在前台显示。

了解本站及如何分享收藏内容请至 关于我们。谢谢您的支持和分享。

猜您会读: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