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vchan.cn
- 吴法宪 繁体
在两军会合以后,张国涛与毛泽东等人的争论和斗争就没有停止过。在两河口会议上就有斗争,一直到毛儿盖,争论一直在继续。主要问题是红军究竟应该往哪里去?张国涛主张西渡黄河,前往青海、宁夏、新疆地区,而且认为四方面军力量强大,究竟往哪里走,应当由他来作决定。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则认为,西进没有发展前途,那里一无资源,二无粮食,三无兵源,而且语言不通,大部队在那里无存身之地。而且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行动正日益加剧,想把中国变为自己的殖民地,而中国人民要求抗击日本侵略者,这已成为中国时局的基本特点。为抗击日本侵略者,我们已打出了北上抗日的旗帜,因此北上抗日才是名正言顺。北上首先就应当占领甘肃南部,进而建立川、甘、陕根据地。那里主要是汉族群众聚居区,有粮食,有兵源,语言相通,有我们发展的余地。经过连续几次会议,毛泽东等人才慢慢说服了张国涛,使他同意了北上。本来准备打开松潘,经松潘北上川北的,可由于中央意见不一致,我们在毛儿盖一带转来转去的转了将近两个月,我们于七月十日到达毛儿盖,一直到八月下旬才开始继续北上。在此期间,蒋介石趁机调动胡宗南的大部队占领了松潘,堵住了我们原定北上的路,中央才不得不决定兵分左、右两路并肩北上。
不料,正当我们右路军按预定计划穿过草地到达巴西,左路军也到达阿坝后,张国涛突然变了卦。他借口前面河水上涨过不去,命令部队停止前进,然后秘密发电报给右路军前敌总指挥徐向前,要他也停止前进,率部南下。突然之间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当时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都不知道。
叶剑英在这个总题上立了大功,他是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管司令部的工作,一般地说,电报来了以后,先送给参谋长看,再送给司令员、政委看,叶剑英看了张国涛给徐向前、陈昌浩的命令后,把电报往袖子里一拢,从参谋的枕头底下拿出一张地图,骑上马,赶紧就到军委纵队所在地找毛泽东,把电报拿给毛泽东看,说张国涛要反了,要队伍返回南下,不向北进了。毛泽东看了电报,觉得问题非常严重,万一处理不好,长征就会中途而废,红军甚至会自相残杀,这是关系到党和红军的命运的千钧一发时刻。
毛泽东那时年轻,思想敏捷,考虑周密。考虑片刻后他对叶剑英说:“你赶紧回去把电报拿给徐向前、陈昌浩看,然后就大发脾气,说军委纵队太不象话了,没有粮食就来跟指挥部要,我们哪来的这么多粮食,叫他们自己去搞吧。然后以此作为借口,把一方面军的部队调离指挥部的驻地。”叶剑英回到指挥部后,向徐向前提出让一方面军的部队自己去搞粮食的建议,徐向前同意了。之后,军委纵队通知一、三军团快速脱离徐向前、陈昌浩领导的前敌总指挥部,开始了单独北上的行程。
后来听说,当陈昌浩发现军委纵队和一、三军团已单独离去时,曾提出要派队伍去追,但徐向前说,没有这个道理,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这才避免了一场红军内部自相残杀。如果当时发生了冲突,很有可能会导致红军从此走向衰亡。在红军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是叶剑英、徐向前为中国革命立了一大功。
但当时也发生了一些事情。当时有个新成立的红军大学,把一些暂时没有分配工作的师、团级干部组织在学校里学习,准备等开辟了新的根据地以后,再分配出去工作。其中有一方面军的干部,也有四方面军的干部,校长是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参谋处长李特。就在这个军校里,一方面军的干部要北上,四方面军的干部要南下,彼此发生了冲突。大家去找毛泽东,毛泽东说:“一方面军的干部愿意北上的跟着我们走,四方面军的干部愿意南下的就南下。”
当时李特很凶,坚持要所有的干部都南下,不南下不行。不少一方面军的同志对李特的举动很气愤,准备必要时就要开枪。毛泽东说:“绝对不能开枪,开枪就坏了,他们要去就让他们去,我们走我们的。”他还对四方面军的同志说:“你们南下是对的,你们南下吧!我们北上也是对的,目地都是为了干革命。谁走的路正确,谁就能得到胜利,这得看将来的事实。我认为我们北上是对的,你们将来也还会跟我们来的。”事情这才算平息了下来。以后还听说,在双方发生争执的过程中,个子高大的李德就站在李特的后面,准备万一不行,就拦腰把李特抱住。
岁月艰难-吴法宪回忆录(连载)
182009-06-08 12:14就这样,毛泽东、周恩来等率红一方面军的一、三军团北上了。右路军中原红四方面军的四军、三十军去阿坝同张国涛会合。以后,他们又过了一次草地,回到了天全、芦山一带,但并不是所有红四方面军的同志都掉头南下。如编入我们红一军团的那个团,即张云初的团,就一直跟随着红一方面军北上到了陕北。而在左路军中,原红一方面军的五军团和九军团,包括朱德总司令、刘伯承总参谋长等,则被张国涛挟持南下了。实际上,朱德等人当时已被张国涛软禁。就这样,红一、红四方面军分家了。
红五、红九军团随红四方面军部队随张国涛再次北上时,被编入西路军,在张国涛的错误指挥下,渡过黄河西进。一九三七年三月,西路军在马步芳的骑兵部队打击下,于甘肃西北部山丹、高堡的沙漠地带全军覆没。这样,红一方面军从江西出发时的红一、红三、红五、红八、红九五个军团,最后只剩下红一和红三两个军团约六千余人跟着毛主席到达了陕北。八军团遭遇一九三四年底湘江战役之后,损失严重,在其残部被编入其他军团之后,八军团这一番号被撤销了。红五军团和红九军团被张国涛挟持南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上述情况是在部队到达哈达铺以后,上级逐步向我们传达的。与此同时,还传达了关于整编部队的决定。
由于当时红一方面军已严重减员,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将红一方面军改编为红军抗日先遣队陕甘支队,继续北上,把革命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放在陕北。陕甘支队的司令员彭德怀、政委毛泽东、副司令林彪,参谋长叶剑英、副参谋长张云逸、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副主任扬尚昆、政治保卫局长罗瑞卿。支队下辖一纵队、三纵队和军委纵队。红一军团改编为一纵队,纵队司令员由林彪兼任,政委聂荣臻、参谋长左权、政治部主任朱瑞。红二军团改编为三纵队,司令员彭雪枫、政委李富春、副司令员刘亚楼、参谋长萧劲光、政治部主任罗瑞卿。
军委纵队司令员叶剑英、政委邓发、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蔡树藩、参谋长张经武。纵队下面撤销了师的编制,由纵队直辖团。一纵队下辖一团、二团、四团和五团,我们三团和六团被编散,番号也被撤销。三纵队下辖原属红三军团的十团、十一团、十二团和十三团,整个先遣支队就只有八个团,另加一个军委纵队。团以下的单位一律缩编,营缩编为连,连缩编为排。
毛泽东在会上宣布:“所有的干部通通降一级使用,师长当团长、团长当营长、营长当连长。”但允许营长以上的有马骑。原来营长是没有马的,像我这个当团总支书记的,就没有马骑。政治处有匹马,但不是总支书记个人的,是用来驮整个政治处的行李。总支书记位于团营之间,实际上等于营级干部。整编的目的,在于保持部队的战斗力,保持部队的实力,以便在继续北上时更加有力于进行战斗。
决定传达下来以后,黄永胜、林龙发和我一起研究,归纳了几条关于部队整编的理由,然后在当晚召开全团会议,向大家宣布整编的决定,进行了动员。
黄、林二人和我在会上讲了话,向大家说明:第一、整编是经常的事,目前部队减员大,人员不充实,连不象连,只比排大一点,每个连多的不过七、八十人,少则三、四十人,整编后,每个连可以有一百多人,能编成三个排,每个班也可以有十多人。这样队伍集中了,战斗力加强了;第二、整编后减少了勤杂人员,精减了机关,减少了非战斗人员,加强了连队,充实了战斗力;
第三、部队继续北上后,会遇到马鸿宾、马鸿逵、马步青、马步芳的马家骑兵队伍。马家军能骑善战,是一支骠悍的回族队伍,我们必须作好和马家骑兵作战的充分准备;第四、从历史上看,我们一直在根据情况的变化而不断进行整编,一九三三年以前,我们从游击队改编成独立团,继而又扩编成独立师,以后独立师编入红二十二军,红二十二军又编入了红一军团。队伍扩大了要扩编,队伍缩小了就要缩编。因此整编队伍是常事,不是谁编谁,而是为了集中力量,加强战斗力;第五、各营、连的干部,一定要把队伍带好,三团虽然暂时分散,但今后还会在一道战斗。
一团、二团都是我们的兄弟,我们到那里要很好地接受领导,尊重领导,要听指挥,把自己的队伍带好,尽量减少部队减员;第六、分编到其他各连的人,就在连队好好干,将来是有前途的。大家多年在一起是有感情,这是很自然的,但将来还可以聚在一起。例如打起仗来,就又在一起了。不能搞宗派主义、本位主义,也不要在同志之间有亲疏厚薄之分,不要搞这些。就这样,我们向全团指战员讲清了这些问题。
三团的部队被编散了,番号也被取销了,有的营编成了一个连,有的营编成了两个连,并分别被编入了一团和二团。团部的直属队也解散了,卫生队编入一团,供给处编入二团,一些人被调入了连队。我们团的干部也都分散了,黄永胜到纵队部重新分配工作,林龙发调到五团当了政委,我则到纵队政治部重新分配工作。
开完全团动员大会,已经是夜里十二点钟了,但我们谁也不想睡觉。于是,团里的干部,黄永胜、林龙发、徐林、萧元礼和我等几个人,一起来到黄永胜、林龙发住的房子里,说明天就要分散了,各走各的呀!大家都不免有点依依不舍。由于我们在一起爬过雪山,走过草地,共同度过了参加红军以来最艰苦的时刻,彼此之间感情很深。黄永胜说:“分散是自然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嘛!将来我们还是有可能到一起工作的。”接着,他解下腰带,拿出仅有的一块钱,说:“明天买点东西,我们大家吃一顿再走吧!”
第二天,我们用那一块钱买了两只鸡、两斤肉,把团部里的七、八个主要干部,找在一起吃了顿饭,就分手了。当时大家是不喝酒的。这顿饭后,我们休息了一天,第三天早上便高高兴兴地各自分手,到自己新的工作岗位报到去了。在那天晚上开动员大会时,我们几个团干部就已经分别向各个连队告了别,因此走的时候再也没有到各连队去。几个连队就由各自的连长(即原来的营长)带着,分别到一团或二团去了。那时的部队少,住得也都很靠近,走不了几里路就到达了新的驻地。
黄永胜和我到纵队部也不是一起走的。他先走,等他走后,我把政治处的郭成柱、蔡六福事情都交待完了,人也都送走了以后,才一个人背上一个包袱、一条毯子,走了约五里路,八、九点钟就到了纵队政治部。
这次在哈达铺,我们一共只用了两、三天的时间,就将整个部队整编工作完成了。
二十二、 到二团任俱乐部文任
到纵队政治部后,政治部主任朱瑞直接找我谈话。他告诉我,领导决定我的工作是到纵队部的无线电大队去当政委,我表示自己没有当过政委,问他无线电大队有多大。他说不大,一共十七个人,但很重要。我说:“十七个人的政委不好当,我当不了,搞电台工作的都有技术,我也不懂,我一直都没有搞过电台工作,怕搞不好。
朱瑞说:“是要你去当政治委员,你还不去呀!你看别的单位都不设政委,只有团里、师里、军团才设政委,这证明无线电大队是个很重要的单位。“
我说:“再重要也是在机关里,不能打仗,没有仗打,打起仗来我们还得在后头。“
朱瑞大概没想到我不愿意干,就跟我说:“我很看重你,才叫你干这个,连这个你也不去呀?“
我表示愿意在团里工作,干什么都行,就是当指导员也行。朱瑞听了我的意见,当即和纵队政治部的宣传部长商量了一下,决定把二团的俱乐部主任调回纵队政治部,要我去二团接替他的工作。我马上答应说很好。事情就这样决定了。纵队政治部当即下了个命令,任命我为红军抗日先遣队陕甘支队一纵队二团俱乐部主任。命令是由纵队政委聂荣臻、政治部主任朱瑞签署的,当时对部队政治干部的任命,司令员一般是不签署的。
我马上动身,十点多钟就来到了二团,见到了二团政委邓华。邓华原来是红二十二军六十六师的政委,编入红一军团后,就一直在二团当政委。邓华是学生出身,文化程度比我们高,年龄比我们大,不仅领导能力强,而且待部下很宽厚,能在他领导下工作,我很高兴。我还见到了二团的总支书记王道邦,以及青年干事、民运干事、特派员、技术书记等人,他们都表示欢迎我到二团来工作。
当天下午,邓华就召集政治处的同志开会,布置了下列几项工作:
第一、抓紧时间,做好调查工作。主要是根据党的民族政策,调查了解回族同胞的风俗习惯,以便向部队进行教育,从而达到团结广大回族发群众的目的。
第二、帮助部队做好防止减员的工作。部队整编以后,人员已经比较充实,而且第二天就要出发,继续北上。我们要防止逃亡,防止开小差,同时要防止掉队。因病掉队落伍的,可以找人帮助抬、也可以找车帮助推,无论如何要收容上来,各连的连长、指导员、尤其是指导员,一定要竭尽全力,减少本单位的减员。
第三、部队到哪里,就要把宣传工作做到哪里,西北的群众过去从来没有见到过红军,因此要向他们多宣传红军北上抗日的正确性,尤其要以不拉夫、不扰民、买卖公平和不打回民土豪等实际行动、来向群众进行宣传。一定要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是我们的“传家宝”。
第四、继续调查汉族土豪劣绅,并征集他们的物资钱财。
根据会议的布置,我们在会后分头访问了村里的回民,向他们请教回族的风俗习惯。从他们那里详细了解情况后,我们向邓华作了汇报,并将重要的几条作为纪律:
一、每个回民村子里都有清真寺,这是回民做礼拜的地方,部队不能随便进去,宿营更不准住清真寺。清真寺里有阿訇,是“管辖”回族人民的,要对阿訇表示尊重。
二、对回民不能讲“猪”这个字,这是很重要的一条,因为回民不养猪,不吃猪肉,也不吃猪油。至于为什么这样,我们就不知道了。
三、回族妇女都比较严肃,部队指战员不要随便和她们说话,特别是对年轻妇女,更不要随便接触。
这几条纪律规定下来后,邓华要我们分头去到各营、连作了传达,要求部队除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外,一定要特别注意回民政策。
二十三、 继续北上
部队从哈达铺继续北上后,我们又开始像以前一样,每到一个村子宿营后,如果时间还早,我们就召开群众大会,向群众进行宣传;如果天色已晚,就发动干部、战士在住宿的群众家里开展宣传工作。
有了群众,我们再也不会像前一阶段那样挨饿了。可部队却又碰到了一个怎么吃饭的问题。我们都是南方人,部队在南方一直都是吃大米。到了藏族地区,虽说吃的是青稞麦,但我们也是把青稞麦粒像大米一样煮着来吃,面粉很少,因为来不及磨。现在到了北方地区,也就是在到达哈达铺以后,我们有了面粉,但各部队的炊事员都不知道怎么做,既不懂发面,也不会擀面条,只好用水一和,做成一个个汤圆,结果把这些面团放到锅里一煮,就都成了面糊糊,大家当然觉得不好吃,吃了以后都说:“这个面怎么这样难吃呀!”
后来一问老百姓,才知道要把面做成烙饼、面疙瘩、擀成面条,或是先把面发起来做成馒头,这样才好吃。当时红军的政治工作是很细致的。我们当即与供给处的人一起,召集各连指导员和司务长开会,并请来老百姓当教员,终于在一、两天时间里解决了吃饭问题。
部队一路北上,只几天就通过了通渭城,听说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曾在通渭召开了一个大规模的宣传大会,可惜我们没有能够参加。在直罗镇战斗之前,我一直都没有见到过毛泽东。
那段时间里,部队都是正常行军,日行夜宿,每天行军大约六十到八十里。一般每走十里路,就有一次约五至十分钟的小休息;走到三十里路左右时,则是一次大休息、吃午饭。每到休息时间,我们这些政治工作人员就对部队讲形势、讲任务,进行北上抗日的宣传教育,同时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进行民族政策的教育,另外还利用空隙时间教战士识字、唱歌,活跃部队情绪。军事工作人员则抓紧时间对部队进行打骑兵的教育。
先前我们在毛儿盖准备过草地时,为防务藏族骑兵来袭,也曾在部队中进行过打骑兵的教育和训练。由于马在草原上跑得快,战士们看见骑兵来了,心里都有些慌,结果枪打不准,被骑兵冲上来把我们的部队给打散了。后来我们研究了一种对付骑兵的战术,采取我们在江西打大刀会时的办法,集中火力来打敌人的骑兵。同时教育战士,遇到骑兵一定要沉着冷静,只要我们沉着,瞄准了他,他在马上就更好打。为此,红一师政治部宣传科长彭加伦还专门编了一首歌,让各个连队来学唱。歌词大意是:“敌人的骑兵不可怕,沉着敏捷来打他,目标又大又好打,排子枪齐放一起射杀。”这首歌对部队的情绪鼓舞很大,使战士们对打骑兵有了信心。不过,在以后过草地时,除六团外,其它部队都没有遇过藏族骑兵。
部队经通渭后继续前进,快到静宁附近时,过了一条河,名叫葫芦河,是洮河的支流。河水不深,只及膝盖,但石头很多。鉴于以前过河时曾有人被河水冲走的教训,这次过河时,我们格外小心。当时邓华提出了一个口号,叫“摸着石头过河”,意思就是要我们扶着河底的石头走路,这样就不会被河水冲走了。以后邓华又向我们解释说,这是一句成语,意思是说,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制定好对策,然后再脚踏实地地往前走。这样,我们一步接着一步地往前走,事情就会办得比较稳妥一些。
我们过葫芦河时,已是深秋,河里的水又是从雪山上下来的,冰冷刺骨。那天,我在涉水过河时,一不小心,腿在石头上碰了个大口子,立即就哗哗地流血。上岸后找到卫生员,弄点碘酒擦了擦,简单包扎一下。但以后伤口竟溃烂起来,一直到陕北都没有好。后来还是邓华告诉我,弄点辣椒擦一擦试试,我就找了点辣椒,用棍子擀成面,糊在伤口上。嘿,还真管用!不到一个星期,伤口就长好了。
二十四、 部队进入宁夏
过了静宁,就是六盘山。一九三五年十月七日,我们翻过六盘山,进入了宁夏的古原县。就在这时,二团的总支书记王道邦因病调走了,纵队政治部命令由我接任王道邦的职务。这样,我就由俱乐部主任改任总支书记,负责主持二团政治处的工作。
过了古原,前面都是一道一道的沟,是长期雨水冲刷而形成的,当地的老百姓叫“川”。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沿着这样的沟往前走。一天,我们来到了三岔镇。一纵队纵队部住镇上,我们住在附近的村子里。那天宿营比较早,大约是下午三点左右。部队住下来以后,纵队部侦察连连长梁兴初带着一个排到前面去侦察。梁兴初原是红二师五团的一个营长,哈达铺整编时降级使用,调到大约有一百多人的纵队侦察连当了连长。每天行军,他都带着一个骑兵排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去侦察敌情和地形。
这天,他突然发现在离纵队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悬崖,悬崖上有几个窑洞,每个窑洞都很大,一个窑洞就可住百把人,但只有一条路可以通到上面。他还发现窑洞里住有队伍。经过调查,知道藏知窑洞庭湖里的是国民党地方保安团,连同团总等头目一起,共约一百二十多人,几十条枪,还有驳克枪。这些地方保安团见我们来了以后,来不及逃跑,就跑到窑洞里临时躲藏起来。如果我们发现不了,等我们过去,他们再出来。
梁兴初立即把这一情况报告了纵队部,纵队部看我们二团就在那些窑洞附近,当即下达命令要二团去协助梁兴初解决这部分敌人。邓华要我带一个连去执行这一任务。
我带着部队与梁兴初会合后,与他共同商量,决定先派部队把敌人包围起来,然后进行宣传喊话,告诉他们只要缴了械,就可以把人放走,争取以和平谈判的方式要他们缴械。因为上下只有一条路,他们想跑也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