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春秋时的某一天,孔子一声叹息,就变成了千古名言。
故人已去多年,但叹息犹在耳边。
有道是,和玩不来的人在一起,总是觉得在加班;和舒服的人在一起,时刻都在养生。
以此看来,我们记住了孔子,是因为“玩得来、很舒服”。那么,你对孔子的印象如何呢?为什么会玩得来?认真想一想,孔子博学而有趣,幽默又不失体面。
今天,我们一起来感悟孔子有趣的一面,为短短的人生,添加一些欢声笑语,让人生的烦恼,抛到九霄云外去。
02
第一,诲人不倦,趣说智慧。
教书也好,读书也好,听书也罢,都是枯燥无味的。因此,很多人,拿起书,就会烦恼起来。但是,人到了一定的年纪,不看书,就会被淘汰出局,毕竟,社会在日新月异的发展。
如何读书?孔子也很烦恼,因为有一个学生,名叫宰予,不太听讲,还常常翘课。
有一天,日上三竿了,宰予还在呼呼大睡。孔子走到他的房间,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
批评了宰予,他又觉得过意不去,接着安慰了宰予一番:“听其言,而观其行。”也就是说,做人要有改过自新的机会,要用行动来证明自己到底能否成才。
事实上,宰予是一个不拘一格、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后来,孔子多次派他到齐国和楚国,展示外交能力。
我们一生都要学习,但是成年之后,用于学习的时间很少,因此每一次学习的机会,都要打起精神来,想一想孔子在教学的时候,说了哪些调皮的话,内心就舒服了。
03
第二,世事无常,生死有趣。
怕死,这是人之常情。尤其是一些年老的人,和死亡的距离逼近了,感觉人生很困顿。如果身体抱恙,那就更糟糕了。
要懂得,生活需要质量,不仅仅看重数量。如果你每天都活得不安,活着也等于没活。
“生如夏花,死如秋叶”,这样的心态,会让你好受很多。
孔子对于生死,并不忌讳,反而变成了脱口而出的话。
子路问:“老师,什么是死?”
孔子说:“生的道理都没有搞清楚,怎么死?”
在匡地,孔子和学生走散了,颜回最后一个到聚集地。孔子说:“我以为你死了。”
颜回说:“老师还在,我不敢死。”
生死有命,这是一句消极的话,但也能起到安慰的作用。毕竟,你不积极面对生死,还真的是自讨没趣。
就算已经病入膏肓了,也要有条不紊地安排未来的事情。在说笑之中过世,比哭着过世,应该会幸福很多吧。
最要紧的是,人到了生死的关口,就真正活明白了——一切拥有,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没有了物欲,烦恼也就随风而去了,“胡思乱想”就显得多余了。
04
第三,放下架子,与人趣谈。
“人人平等”,这是我们一直追求的境界。
可是,总有一些人,摆出臭架子,认为自己高人一等。
看看高楼大厦吧,刚刚修建的时候,架子比房子更高;修好了,架子就拆掉了。这就是,“做人如水,你高我就退去”的大智慧。
因为放不下架子,或者因为人的层次而烦恼,这是浪费时间。人生是起起伏伏的,今天的高人,也许是明天的“矮子”;昨天的矮人,也许今天就有了高大的形象。
孔子在和学生相处的时候,常常说笑话,没有把自己当成老师。
有一天,孔子去看做官的子游。到了武城,听到了歌声琴声,说:“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出门迎接孔子,说:“老师,高层的人学习了,就懂得爱护人;普通人学习了,就会服从。”言外之意就是说,歌声琴声,是教化人的方法。
孔子错了吗?没错,他只是“戏言之耳”。
说说笑笑之中,就把人与人的关系搞清楚了,把人与人的距离拉近了。
你为什么不快乐?因为这山望着那山高,因为你总是矮人一等,钱也比别人少很多。从今往后,不要这样想了,高低贵贱,其实是一种态度——取决于你自己。
05
第四,自我解嘲,风趣幽默。
我们很喜欢把烦恼的事情,归咎于别人。认为别人把自己的心情破坏了,眼前的障碍堵住了去路。
其实不是这样的。人生最难过的,是“心坎”。
如果你积极研究自己,说自己的伤疤、缺点,还鼓励自己,就能走出“自我”了。
有一天,叶公问子路:“孔子这个人,怎么样?”
子路不好评价,一直沉默着。
孔子对子路说:“你啊,应该告诉别人,说我是一个‘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人,忙忙碌碌啊,衰老都没有时间了。”
看吧,孔子还给自己点赞。你呢,应该学一学,脸皮厚一点,敢于亮出自己的优势,也算是毛遂自荐。
如果你没有什么优点,那么你吃过的苦头,就是经验;你看过的风景,就是骄傲;你敢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就是智慧。
把自己分析一番,嘲笑一番,你就会觉得很快乐。因为你真正可以面对自己了。
总有那么一两句话,戳中你的痛处,索性多痛几次,反而习惯了。
06
一辈子不长,别让烦恼占有的时间太多。
饭菜,众口难调;人生,众说纷纭;心态,众醉独醒。
记住,烦恼是一面镜子,只要你一笑,烦恼就变成开心了。
记住,时间是一把利剑,只要你有刀鞘,利剑就无可奈何了。
世界很奇妙,一秒钟的幸福,也是幸福;一分钟的生命,也是一辈子。
人生大概就是一百年,哪有时间想七想八,想一想有趣的事情吧。
饿了就吃,渴了就喝,困了就歇,累了就睡,该干嘛,干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