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超然台记》里的五种活法,读懂就是自渡

繁体

作家张小娴说:“人生的过渡,当时百般艰难,一天蓦然回首,原来已经飞渡千山。怎做得到的呢?却记不起来了。”

或许,用这句话来形容苏轼的人生,再好不过了。

有人渡你一程,但没有人渡你一生。唯有自渡,才是最好的出路。

1074年,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被朝廷排挤,于是从杭州通判改任密州知州,修葺了一个旧台。弟弟苏辙给这个台取名叫“超然”,他随即写下《超然台记》,表达人生的悲喜。

文中的五种活法,你我若能读懂,便能自渡。

苏轼《超然台记》里的五种活法,读懂就是自渡

01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自得其乐。

世上的一切,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都有快乐的一面。风景也好,乡野也好,只要你内心是美好的,那么都是美好的。

生活是否快乐,不是生活本身,而是眼睛里存在什么。对于眼里有锋芒的人,看到谁都想要争执一阵子;眼里有灰尘的人,看不到透明的天空;眼前一黑的人,看不到阳光,只有暗夜......眼里有风景,那就快乐了。

当年的苏轼,外出做官,本是郁郁不得志,但是他有一种“脱离笼子的鸟”的感悟。

正是这份心情,让苏轼在被贬的路上,有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快乐,也有了在东坡开荒种地的雅趣。

只要你愿意快乐,生活就会快乐。

02

“夫求祸而辞褔,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做人理智

祸福相依,这是无法回避的事情。可你为什么一直追求福气,却忘记了灾祸的存在呢?说明你不够理智呀。

最好的人生,不仅是积德积福,还可以是追求灾祸。当灾祸来了,随时能够想起“物极必反”之类的道理。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当你把福祸都看透之后,就会发现,跌入了低谷,也是应该经历的过程,不需要诚惶诚恐。

让心灵一直平衡,看透外物,就不会被外物左右自己了。

苏轼《超然台记》里的五种活法,读懂就是自渡

03

“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苦中作乐。

从杭州到密州,路途遥远,车马劳顿。没有了摇船摆渡的优雅,只有马车的颠簸,苏轼只能忍着。

吃饭穿衣的条件,也不太好。但是苏轼对着镜子,看了看,发现自己的白头发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少了。

忍常人之所不能忍,就能享受到常人无法理解的快乐。这样做,苦中作乐,也能安慰和感动自己。

这样的活法,在苏轼的人生中,处处可见。

比方说,他被贬之后,和朋友走在沙湖的路上,还遇到了大雨。同行的人都很狼狈,但是他却沐雨而行,写下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名句。

放眼我们的生活,有吃有穿,有家庭,有收入,但是一点都不快乐。想来,吃苦太少,或者人生的内耗太多。

人只要活着,就必须承受痛苦,甚至可以享受痛苦的过程,而不是叫苦连天。

04

“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大智若愚。

苏轼自我解嘲,到了密州之后,百姓都笑话他愚钝。

愚钝,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没有什么功劳,对百姓没有做出贡献,一方面是自己应该愚钝,不要被聪明耽误了人生。

俗话说:“聪明反被聪明误。”

很多聪明的人,亮出了自己的智慧,又反复劝说别人,要按照自己的安排去做,结果被人嘲笑。

从自然界里,我们会发现,很多动物、植物的智慧,经常被其他动物、人群利用。反观那些愚钝的动物,就活得自在多了。

比方说,蜜蜂喜欢采蜜,但是辛辛苦苦得来的蜜糖,被狗熊盗取,也被养蜂人取走。黄锋不但不会采蜜,反而有些凶猛,因此被伤害的可能就小了。

歪歪扭扭的小树,不被人看好,因此成长了百年,做了参天大树;笔直的树,常常被砍伐。

可见一斑,愚钝和聪明,从不同的角度看,是可以转换的。因此,我们要常常守“愚”,被暴露自己的聪明。

苏轼《超然台记》里的五种活法,读懂就是自渡

05

“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低配生活。

什么是好生活?苏轼说,能够亲自种菜、酿酒、捞鱼,吃到了粗糙的米饭,就是了。

在普通人眼里,农活是很累的。但是会过日子的人,把干农活,当成是一种享受。挥汗如雨的样子,怎么不好呢?

我们口口声声说,要低配生活。连劳作都不愿意,那还谈什么呢?

不管家庭是富裕,还是贫寒,只要能省吃俭用,那就会越来越好。比方说,一天能存款十元,那么一年就是几千了。

最不幸的,是一个家庭,入不敷出,不反思自己,控制开销,反而透支明天的钱。

把生活的水平降低一些,舍去攀比,戒掉玻璃心。你会发现,低配的生活,能培育高贵的精神。

06

作家林清玄说:“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人这一生,皆要自渡。最好的自渡,就是渡心。

生活在什么层次,外人说了不算,问一问自己的心,就知道了。只要心灵惬意了,苦日子也会快乐到飞起来;只要内心凄苦了,那就是山珍海味在眼前,也会难受。

有人说,苏轼是一个乐观派。

其实,所谓乐观,不过是把痛苦、辛苦、福祸、柴米油盐等,都融合成人生的土壤,种出一朵不知名的野花。

人有千万种活法,当我们一定要“乐活”,千万别“白活”。

1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