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最了不起的能力:深度沉浸

繁体

文|云舒

-书报文摘签约作者-

有句话说,态度决定高度。从一个人开始时做事时的态度,就可以预测出他未来事业发展的程度。

真正厉害的人,都拥有深度沉浸的能力。

一个人最了不起的能力:深度沉浸

01

贪大求全者,收获少

明代刘基的《郁离子》中,有一则“常羊学射”的故事。

有一个叫常羊的年轻人,慕名而来,要拜屠龙子朱为师,请求教给他射箭的诀窍。

屠龙子朱没有直接给他讲解射箭的诀窍,而是先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楚王去打猎,他让手下把飞禽走兽轰起来,供自己射猎。一时间,天空禽鸟齐飞,遍地野兽奔跑。

只见左边跑来一头鹿,右边窜出几只麋,楚王非常高兴,楚王刚想开弓射箭,又发现一只天鹅从天空飞过。楚王把箭搭在弓上,却不知该射什么好。

就在楚王犹豫不决的时候,飞禽走兽全都无影无踪了。楚王感到很扫兴。

这时一位武艺高强、对射箭很有研究的军师对楚王说:“我射箭的时候,百步之外悬一片树叶,能够十发十中;如果放上十片树叶,还能不能射中,我就没有把握了。”

先秦哲学家荀子曾说:“心枝则无知,倾则不精,贰则疑惑。”

如果心不专一就会一无所获,要想求全就学得不精,一心二用就会学不明白。

所谓:乱花渐欲迷人眼。

贪多就会嚼不烂,还容易精分散力,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结果什么也干不好。

最好的方法是:目标明确,全神贯注,将有限的精力“聚焦”到一个“点”上,反而更容易有所收获。

一个人最了不起的能力:深度沉浸

02

自满自矜者,走不远

明朝著名教育家刘元卿《石谐记》中,记载了一个“楚人学舟”的故事。

楚国曾有一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非常谦虚,不管是掉头还是转弯,是快还是慢,都听从师傅的教导。

一次,他独自到江中岛屿之间的小河里小试身手,一切顺利,于是他就认为自己已完全掌握了驾船的技术,不用再学了。

他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径直快进。没想到半路突然遇到危险,他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掉入江中,舵也失去了操控。

仔细想想,这个人后来面临的危险,正是他之前的得意忘形所造成的。

古语云:“自满则败,自矜则愚。”

一个人,一旦生出傲慢心,就很容易让自己沉浸在现有的成绩里,变得不思进取还不自知,结果是遇到问题就傻眼;也不要经常夸赞自己,这样非但不利于自己发展,甚至会招来祸患。

浅尝辄止者,走不远;不求甚解者,学不深。

做任何事情,不满足,才是生命向上的车轮。要想在某一方面有所建树,就必须把目光放长远,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你所期待的,终会在不经意间与你相遇。

一个人最了不起的能力:深度沉浸

03

真正厉害的人,都拥有深度沉浸的能力

所谓深度沉浸,是指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能主动屏蔽干扰,选择需要的信息并沉浸其中,让自己的情绪和能力经常处于平和与高效的状态。

也正是拥有了这种底层行为模式,这样的人做起事来就会更专注,更高效,也更容易达成所愿。

《庄子·达生》中有一个“佝偻承蜩”的故事。

孔子到楚国去,穿过一片树林,看见一个驼背的老人在用竿子粘蝉,就好像用手在地上捡东西那样容易。

孔子说:“你真是灵巧啊!有什么诀窍吗?”

驼背老人说:“我练习在竿头上累叠粘丸。累叠两个粘丸而不掉下来,粘蝉时失手的情况就很少了;

累叠三个粘丸而不掉下来,粘蝉十次失手不会超过一次;累叠五个粘丸而不掉下来,粘蝉就像用手在地上捡东西一样容易。

天地虽然很大,万物虽然很多,但是我心中只有蝉的翅膀。

我站着一动不动,眼睛不东张西望,不因为其他的任何东西而转移我对蝉翼的注意,怎么会捕不到蝉呢?”

孔子转身对弟子们说:“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说的就是这位驼背的老人吧!”

有道是:心无旁骛,万事可破。

真正厉害的人,不是什么都懂,而是心无二用,认准一个目标,然后像钉钉子一样,一点点钻下去,做深做透。

无论身处什么行业,何种岗位,只有那些愿意一门心思磨炼自己,持之以恒深度沉浸自己的人,才能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如果你也希望自己从人群中脱颖而出,有所成就,就一定要刻意磨炼这种品质,或许这就是逆天改命的金钥匙。

一个人最了不起的能力:深度沉浸

04

如何拥有深度沉浸的能力?

要想拥有深度沉浸的能力,就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幸运的是,《刻意练习》这本书给了我们大致的答案。

一是有定义明确的目标。

目标越明确,注意力和感知精度就会越高,精力越集中,技能越精进。

二是练习时极度专注。

只有极度专注,才能不断发现技巧上的微妙差异,精力越集中,感知越细微。极度专注不仅是学习的关键,也是灵感的来源。

三是能获得有效地反馈。

有效的反馈,能帮助我们识别自己在哪方面还存在不足,以及为什么存在不足;缺少反馈,则既容易出错,又容易走神。

四是始终在拉伸区练习。

一味重复已经掌握的事情没有意义,但挑战太难的任务也会让自己感到挫败,二者都无法让人进入沉浸状态,好的做法应该是介于二者之间。

“沉浸自若,才能邂逅美好”。

生活总是喜欢那些努力又专心致志的人,人一旦学会了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你会发现其实成功离自己并不遥远。

来源:书报文摘

(1)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