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vchan.cn
- 柏杨 繁体
第二十一章 第八世纪
本世纪一开始,武(上明下空)的南周王朝即告灭亡,唐王朝复辟。但宫廷又陷于混乱,发生皇帝皇后被杀的流血惨剧。几经变化之后,帝位被亲王之一的李隆基获得,局势才告稳定。
可借李隆基在位的时间太久,几占去本世纪的一半。他年轻时曾把社会带上高度繁荣,但他的聪明才智,随着他的年龄日老而日渐消失。五十年代后,中国第二个黄金时代在他手中结束。
中国经一百三十年的超级强大,又走上了下坡。
一 一连串宫廷政变
武(上明下空)的南周王朝先天的注定它无法通过瓶颈,那就是,武(上明下空)没有能力解决她的继承人问题。如果把帝位传给儿子,帝位本就是夺自儿子的,不过物归原主,南周王朝一定消灭。如果传给侄儿,当然可以保存南周王朝,但在感情上儿子总是血亲,而且武(上明下空)只是一个野心家,当了皇帝,已心满意足,她并没有高级的政治理想,要建立一个武姓世袭帝国。更有一个原因,她也伯传给侄儿会激起强烈地反应。分歧复杂的原因使武(上明下空)不能下定决心,她知道人们都在等待着她的死亡,以便恢复正常。她唯一的办法是命李姓子弟跟武姓子弟到神庙盟誓,互不杀害。她也知道这种办法不过瞎胡闹,但她已经计穷。就在她处于极端困难时,发生政变。
七○五年,宰相张柬之奉迎李显复位,派兵把武(上明下空)逐回皇太后应该居住的上阳宫。武(上明下空)已八十二岁,受不住这一生中最后的当头一棒,狼狈回到上阳宫后即一命呜呼。南周王朝自然随之而去,它在历史上出现短短十六年,对人类文化最大的贡献是一部《罗织经》。
唐王朝中断了十四年之后,于此复国。然而,李显跟他老爹李治一样的昏庸,复辟不久,他的妻子韦皇后就效法婆母武(上明下空)往年故事,跟李显同时出现在金銮殿上听政。并且跟武(上明下空)的侄儿之一的武三思私通,把武姓家族置于新政府的保护之下,帮助李显复国的张柬之等一批忠心耿耿的大臣,反而被祭起“诬以谋反”的法宝,落在酷吏之手,全部处死。一般人所期望的中兴气象,完全落空。当权人物除了武姓戚族(不久以前还是皇族)外一又多出了韦姓戚族。尤其是李显最宠爱的小女儿安乐公主,她跟她母亲韦皇后,公开招权纳贿,把国家官爵,分别标定价格,县长若干,州长(刺史)若干,公开兜售,价款缴足,母女就用皇帝名义,通知中书省发布人事命令,这种官员,当时称为“斜封官”——皇帝下达中书省的谕旨,都斜着封口,表示不必再交门下省审查。安乐公主经常把诏书写好,用手遮住内容,请老爹签名。李显爱女心切,竟然也不看到底写些什么,签名了事。然而,事情不能到此为上,韦皇后希望丈夫早日死掉,以便她步婆母武(上明下空)的后尘,也当女皇帝。安乐公主要求父亲立她为皇太女,李显知道大臣们不会接受这个决定,不肯答应。于是女儿也希望老爹早日死掉,母亲当女皇帝时,她就可成为合法的继承人。
权力欲望使母女丧失人性,七一○年,她们把毒药放到李显吃的馅饼里,这个老实的好丈夫好父亲,竟死在爱妻爱女之手,总共当了六年皇帝。他死之后,韦皇后没有亲生儿子,就立李显跟姬妾生的一位十六岁的儿子李重茂继位,而由她以皇太后的身份主持国政。他们把政治看得太简单了,武(上明下空)布置她的势力费去二十余年工夫,还不敢动谋杀念头,而韦皇后只在短短的六年后,在没有完全控制住局势之前,就把自己的能源切断。第六世纪北魏帝国胡太后所面临的大风暴局面,重新出现。母女们只高兴了十九天,李显的侄儿李隆基亲王率领禁卫军冲入皇宫,韦皇后被杀,二十七岁的美丽少妇安乐公主正在对镜梳妆,变兵大刀一挥,人头与宝镜同时落地。
李隆基的父亲李旦,是李显的胞弟,上世纪(七)末,曾在母亲武(上明下空)手下当过七年的傀儡皇帝。李隆基发动政变时,他不知道。等到知道时,政变已经成功。于是把李重茂逐下宝座,由李旦继位。两年后(七一二),李旦把帝位传给李隆基。
李旦是一个淡泊的人,对权力名位不太在意。但他的妹妹,也是武(上明下空)唯一的女儿太平公主,却完全遗传了老娘的坚强性格,对政治充满野心。李旦在位时,她通过哥哥的手,控制政府,当时七个宰相,其中五个是太平公主的党羽。李隆基上台后,她发觉这位年轻的侄儿不太顺眼,计划另立别的侄儿。李隆基察觉到这个阴谋,七一三年,他先下手为强,在首都长安戒严,展开大规模逮捕整肃,这位姑母只好自杀。
一连串宫廷政变,延续九年,局势才定。
二 两洋海上交通
中国第二个黄金时代在酷吏酷刑和一连串宫廷政变阴影下,仍然继续。
我们必须了解,酷吏酷刑不是偶发事件,而是一种常态。纪元前一世纪路温舒所指出的现象,一直存在,并没有改善。来俊臣之流的手段,并不能跳出这个传统范畴。儒家学派政治制度下,“礼不下庶民,刑不上大夫”,刑罚只是专为平民而设,不可用来对付士大夫。所以任凭路温舒怎么为平民呼吁,士大夫并不注意,因为自信自己并没有被政府酷吏苦刑拷打的危险。武(上明下空)一下子用它来广泛地对付士大夫,士大夫才震惊哀号,奔走相告。所以酷吏酷刑对士大夫的影响大,对平民的影响小,社会结构如故。至于宫廷政变,更只限于宫廷。平民对谁当皇帝,既无力量干预,也无兴趣过问,社会的发展与运行也如故。所以黄金时代并没有中断,并且在李隆基建立一个安定的政府后,更为蓬勃兴旺。
首先是两洋海上交通,进入一个新纪元。
西洋方面,指东南亚及印度洋沿岸。最早开始于第二世纪一六六年,罗马帝国的一位使臣,曾到日南(越南东河),声称奉罗马皇帝安敦(安东尼)差遣,向中国皇帝致送象牙、犀牛角等礼物。这可能是商人的噱头,借此进行贸易,但他却是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个由海道到中国的西洋人士。第二位是第三世纪二二六年,罗马帝国商人秦伦乘船到交趾郡(越南河内),交趾郡的郡长(太守)把他送到当时东吴帝国的首都建业(江苏南京),觐见当时的东吴王孙权。中国人什么时候由海道前往西方,没有记录。但没有记录,并不是没有事迹,茫茫大海中,既有人冒险寻觅出一条航路,这条航路自不可能私藏,商人循迹往返贸易,应在意料之中。但定期航行,却延迟到本世纪(八),才正式大开。中国沿海几个最大港口,如交州(越南河内)、广州(广东广州)、泉州(福建泉州)、明州(浙江宁波),都是跟西洋大规模通航下的产物。而诸港口中,又以广州为集散地。前往西洋(东南亚、印度〕的商船,先由中国其他各小港口集中广州,作最后一次饮水食粮补充,然后出发。由西洋到中国的商船,也先到广州,再北上其他港口。
远洋船舶与近海船舶,构造不同,船员需要特殊技能。而当时阿拉伯帝国商船队,靠此两者掌握海上商业霸权。广州港内挤满了阿拉伯船舶,中国商船只能屈居第二位。另外还有南海商船(马来亚半岛诸国)、波斯商船(阿拉伯帝国属地)、昆仑商船(非洲东岸诸国)、师子国商船(锡兰岛)、婆罗门商船(印度次大陆诸国)。为了处理这些商船的停泊供应,以及商品贸易和人员管理,中国政府在广州设立一个机构,名“市舶司”,首长称“市舶司使”,由广州地方首长(岭南战区节度使——节度使)兼任。
当时定期航运,有下列六线:
一 广州——波斯(伊朗)
二 广州——美索不达米亚(伊拉克)
三 广州——亚丁(阿拉伯帝国本土)
四 广州——师子国
五 广州——南海(马来亚半岛)
六 广州——(门者)婆(爪哇)
中国跟东洋海上交通,指朝鲜半岛、日本、琉求。
一、朝鲜半岛航线这是中国对外最早,海程最短的航线。在有文字记载前,就已开辟。中国与朝鲜半岛诸国,只隔一道黄海,从中国辽东半岛或山东半岛任何一个港口出发,都可以毫无困难的到达朝鲜,实际上与内海航行,无太大差别。
二、日本航线中国与日本交通,远落在朝鲜半岛之后。纪元前三世纪八十年代前二一九年,赢政大帝派遣使节徐福率领童男童女三千人,前往日本(蓬莱)求不死药。这个第一批前往日本的庞大探险队不再返国的影响之一是,中日间航线不能马上建立。第一世纪五七年,日本列岛上诸国之一的倭国①,派遣使节泛海到中国朝贡,中国皇帝刘秀特别封它的首长当国王,并颁发给他一个“汉倭奴国主”玉印。自此以后,商人来往渐多。本世纪(八)时,已有两条航道:一由山东半岛成山角(山东荣成)出发,沿朝鲜半岛南端,到达日本九洲岛北部肥前。一由明州(浙江宁波)出发,到达日本九洲岛南部长崎。
三、琉求航道琉求(琉球群岛)是一个比日本还古老的王国,最初名“夷邪久国”。第三世纪时,中国遥称它为“夷洲”,而遥称日本为“禀洲”。二三○年,中国三国时代东吴帝国皇帝孙权派遣大将卫温,泛海东征直洲(日本)。卫温到了夷洲(琉球)后,不敢再进,捞掠数千琉求人而返。从明州(浙江宁波)到日本,顺风顺流时,三日三夜可到。从福州(福建福州)到琉求,顺风顺流时,五日五夜可到,有时三日三夜也可以到。但从这两个港口,由陆路去首都长安,步行至少也要一个月。
——有一件事可注意的,台湾岛比琉球约大四十倍,而且距大陆更近,但中国直到十四世纪,还没有把它发掘出来,只知道有这么一块陆地,陆地上有生番而已。②在航向琉球途中,有时可以望见台湾的山峰,所以遥称台湾为“小琉球”,有时又称为“毗舍耶国”,但始终没有觅出一条航路。我们想到的原因是:台湾海峡只有南北海流,而无东西海流。只有南北季风,而无东西季风。帆船时代,很难横断航行。即令船舶损坏,失去控制,也只会北漂到琉球,南漂到越南,不容易漂到台湾。
①倭奴国一作倭国。《后汉书》东交列传作倭国、《旧唐书》、东夷传作倭奴国。
②三国时,东吴大将卫温曾到过台湾。
三 工商业都市兴起
两百年间,地球上有三大超级强国:位于南欧的是东罗马帝国;位于西南亚的是阿拉伯帝国;位于东亚的是万年不倒翁的中华帝国。中国与罗马因地理相隔,不易接触,但跟阿拉伯帝国和阿拉伯以东地区诸国,却有陆海两路频繁的交通。商业繁盛必然促使新兴都市的崛起,除了沿海的交州、广州、福州、明州之外,在内陆还有洪州(江西南昌)、扬州(江苏扬州)。在西面则有沙州(甘肃敦煌)、凉州(甘肃武威)、益州(四川成都)。都市中的都市,自然是首都长安,陪都洛阳。
以广州为例,可以了解当时都市的形态。广州一地,仅西洋侨民(大多数是阿拉伯人),估计总在二十万人以上,他们居住在一起,单独成为一个社区,社区内街道纵横,完全阿拉伯式建筑。有自己的行政管理,并使用自己的法律,只在跟中国人发生争执时,才由中国政府用中国法律裁决。这好像是不平等条约下的领事裁判权,但不同的是,这种特权是中国政府主动授予。西洋人到广州后,往往继续向内陆深入,以求更厚的利润。于是分为两道,一道由陆路北上,经大庾岭到洪州。另一道由海路前往沿海其他港口,或从长江到扬州。扬州是杨广被绞死的地方,西洋侨民估计至少有数万人,商船、酒店、旅邸,以及以美色闻名的妓女,使扬州成为被羡慕的天堂和诗人赞美的主题。张祐诗:“十里长街市井边,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神仙,指妓女,形容妓女美如神仙。)杜牧诗:“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徐凝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显示出扬州这个商埠的纸醉金迷。
但中国最繁华的都市,不在东南,而在西北。河西走廊在大分裂时代,兵马踏践,荒凉不堪。自上上世纪(六)末叶,全国统一后,因与西域(新疆及中亚东部)以及更西诸国的交通恢复,水利建设跟着发达,遂成为一个广大的黄金走廊,稻麦稼禾,青葱千里,人给户足,以致谚语说:“古凉州,甲天下。”商业都市从敦煌到长安,一连串排列下来,像一条灿烂夺目的珠宝带。尤以敦煌为最,它同时还是一个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流中心,用各种文字,如中文、西藏文、梵文、于阗文、龟兹文、粟特文、突厥文,写成的佛教经卷和文学作品,在市面上流行,供应过往的各国商旅行人购买。
西南地区的成都,也是财富集中地,当时又有谚语:“扬州一、益州二。”扬州通海,是水陆码头。益州(四川成都)则纯是内陆贸易,南临新兴的南诏王国,商人们可以穿过南诏,到达印度,不过道路艰险,并不能构成贸易动脉。所以成都的繁盛显然不靠对外贸易,益州四周是一个富庶的大盆地,它本身的条件就够它发展。
首都长安,集中全国精华。它除了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外,同时还是全国商业中心。跟任何国家的首都一样,长安市民大部分是消费者,人口密集。内有东西方四十余国侨民,包括远自非洲来的黑人(昆仑奴)。他们很多在长安永久居留,开设商店酒家,用西洋女子作招待(胡姬),以与中国的男性酒保竞争。他们往往跟中国人通婚,连姓氏也都中国化。大多数都操中国语文,而且有很高的文学造诣,有些人还参加科举考试,成为中国政府正式官员。如进士及第的李彦升,就是阿拉伯人。
中国被当时各国崇拜的程度,远超过其他两大超级强国,因为东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对宗教是排斥性的,只有中国对各种宗教兼容并包。伊斯兰教随着阿拉伯人的足迹先到中国,此外还有景教(基督教的一支)、袄教(波斯拜火教)、摩尼教(波斯阴阳教)先后都传入中国,教堂寺院,各地林立,尤以长安为最多。中国高度发展的文化,使来到中国的各国人民,大多数以成为中国人为荣。他们来到中国之后——西洋人多为经商,东洋人多为求学,便不想再返回,千方百计地要留下。各国派到中国的使节,也往往不肯返回他的本国,就在长安定居,有些使节到中国已四十年之久,娶妻生子,成家立业,从语言到文字,全盘华化,但他在法律上仍是外国使节。本世纪(八)八十年代时,这种只来不去的使节,就达四千余人。他们来的时候,中国富饶,各国朝贡使节,一进入国境,中国政府即负责他们的饮食住宿,四千余位(而且有增无已)使节,四十余年招待,使第二个黄金时代结束后的中国政府不胜负担。七八二年,宰相李泌命他们选择,或仍保持他们的国籍,那就得早日回国;或放弃他们的身份,成为中国国民。结果全部归化为中国国民。
四 唐王朝社会结构
中国社会结构,数百年来,一直没有巨大变化。即令受到来自东西两洋宗教上和商业上的冲击,跟以前也没有什么特别不同。不过有若干部分隐晦,有若干部分突出。我们把它的纵剖面,作成下页表:
贵族,当时的术语称为士族,是国家的统治阶级。统治阶级的构成,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最尊贵的封爵贵族,即皇族、戚族、封三、封侯。皇族、戚族是天生的统治阶级,封王、封侯则依靠爵位参与政权。
第二部分是门第贵族,即世家士大夫。南北朝时代那种把持政府、世袭官职的煊赫情形,到了唐王朝,仍有强大的残余势力。北魏帝国颁定的那些“郡姓”,照旧成为一种特殊阶级,高居平民之上,继续以做官为唯一职业。这种门第贵族集团中,崔、卢、李、郑、王五个姓氏,也继续保持五世纪时尊贵的地位,世称“五姓”。他们的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有时候还超过皇族。一个例子可作说明,下世纪(九)时,中级官员郑颢,正在跟卢姓议婚的时候,皇帝听了宰相白敏中的推荐,命他娶万寿公主。这是普通人家求之不得的荣耀,但郑颢却因断了卢姓婚姻的缘故,把白敏中恨入骨髓,以致白敏中以后几乎死在他手。五姓当然对自己的身价尽量利用,所以他们的女儿遂成为诈财的工具。选择女婿,除了门第相当外,还要索取巨额聘金,有时高达一百万钱——即一千缗(贯)。唐王朝开国时宰相的年俸才三百六十缗,折合起来,一个女儿的聘金等于一个宰相三年的俸禄,如再折合粮食,等于三万石稻米,即一百五十万公斤稻米,这个数字至为可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