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建成:最是丹心系桑梓
青绿牡丹 莫建成
莫建成,1942年出生于甘肃省陇西县。工笔花鸟画家,长期从事美术创作和研究,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全国美协理事、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特聘为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文化研究院)荣誉博士研究生导师。
著述有大型画集《中国近现代名家作品集·莫建成》《中国当代名家作品选粹·莫建成》《中国美术家作品集·莫建成》《中国画坛名家作品集·莫建成》;编著《王了望墨迹选辑》《莫建成评传》等20余部大型画集及文集。
冬日里的陇西,愈发辽阔。透过光秃的枝丫,一眼可看到城外的远山。县城北园,一座素朴雅致的艺术馆在阳光朗照下静静地矗立着。倘若把陇西古城比作一卷素色的熟绢,那这座艺术馆就如同在绢布一角勾勒出的工笔画,为这座西北小城平添了几分艺术气息,让整座陇西城更加细腻、典雅。
这座艺术馆名为莫建成艺术馆,包括展馆和庭院两部分。由当代工笔花鸟画家莫建成自筹资金购地10亩而建。展馆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由三部分组成,一楼为书画巡回展厅,陈列展出近代艺术大师、全国著名书画家及省内外名家作品180余幅;二楼为莫建成书画精品展厅和文物展厅,陈列展出莫建成的书画精品60余件,同时展出远古至明清时期的陶器、青铜器、雕刻及书画名作上千件;三楼为文化艺术培训创作中心。
置身馆内,一幅幅字画,一件件青铜器,一块块砖雕,饱含着莫建成对艺术的虔诚,诉说着他浓浓的桑梓之情。
一
2021年10月12日上午,莫建成艺术馆在陇西开馆。
这一天,陇西县城比往日热闹了好多。省内以及北京、山东等外省市艺术界从业者、爱好者纷纷汇集于莫建成艺术馆,向年近八旬的莫建成表达祝贺,向他的桑梓情怀表达敬意。
人们在艺术馆内漫步,驻足,时而在莫建成的画作前凝神静思,时而颔首赞许。
“莫老先生回报家乡的善举让我深深感动。”一大早赶来参加开馆仪式的陇西市民任世杰说,“这应该是我们陇西县的一座文化地标,提升了全县的文化品质,为陇西人民提供了一个欣赏大家之作的好去处。”
为了这座艺术馆,莫建成从2019年着手,历经三载,今日终于落成。“我对家乡的这份情怀,始终如一。”莫建成说。
陇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家居渭水之滨,陇西古郡,虽是贫瘠僻壤,然漫山遍野的山花野卉,气势宏伟的黄土高原,博大精深的西部文化,萌以幽渺之思,启以睿颖之智,发以清淡之情,养以质朴之趣,使自己的艺术找到了最肥沃的土壤,作品无不飘逸着泥土的馨香。”莫建成说。
“在我孩提时代对家乡的丰富文化古迹有着很深的印象。陇西的城墙是明代建筑,长约九里三,七座城门,大砖砌成,城楼多是三层箭楼。威远楼雄居城中,四街全是木制铺面。”说起家乡,莫建成娓娓道来,“我记忆最深的还要数彩绘和壁画。在这里,你可以借助优美动人的神话故事,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艺术家的创造精神,仿佛使你走进了历史的时空隧道、传统艺术的宏大殿堂。幼时艺术的启蒙和熏陶,使我不知不觉中跨进了丹青世界的门槛。”
莫建成对家乡山水草木的热爱,也感染着身边的人,其孙莫睿深有感触:“在爷爷的速写本上,我看到了许多他年轻时画的画稿。爷爷画的大多是在陇西、在西北的高原上常见的野草野花,或是路边处处可见的昆虫之类。印象最深的《幽薇怀古》中的蕨菜,就被爷爷记录在这个速写本上。而《野风秋鸣图》中所画的许多植物,也同样出自这里。想来,爷爷从那时起,就把故乡的这些平凡而又普通的生命装在了自己的心中,经过这么多年的酝酿积淀,才能在纸上创作出如此朴实而又厚重的艺术形象。”
二
在艺术馆内二楼,莫建成为明清书坛大家王了望专设一厅。内陈具有重要文献价值的王了望册页真迹四本,共237页,另有卷轴、对联等多个书法原件,墙面上悬挂由莫晓松(莫建成长子)创作的王了望造像。画中,王了望执笔捻须,神态清逸,做思考之状,似乎片刻之后便奋笔疾书。
王了望,是明末清初陇西籍书法家、文学家,一生在书法和文学领域皆创作颇丰。令人可惜的是,囿于地域、官阶、活动范围及作品的刊印传播等多种因素,王了望的书法和文学成就如埋藏于地下的明珠,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1966年,年轻的莫建成偶然发现了王了望《得怀素自叙帖》手迹,眼前一亮,想方设法保存下来。从此,这两位相隔数百年的同乡艺术家开始了一段长达40余年的不解之缘。
在这40余年,莫建成锲而不舍地收藏、研究王了望真迹,徜徉于史海典籍,梳理出了王了望生平事迹,并对他的书法与文学成就作出贴切评价。这如同掸去了明珠上的尘土,一个真实、立体的王了望走向了世人,世人也了解了这位淹没数百年的艺坛奇葩。
在莫建成看来,“桑梓出此大贤,倍觉荣光”,但王了望不应只属于陇西,他的作品以及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属于每一位炎黄子孙。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王了望的作品,莫建成自费出资,历经周折,终于将一部全面反映王了望生平事迹、书法文学成就的专著《王了望墨迹选辑》于2012年9月19日出版成册。2014年7月,莫建成经进一步校勘补充,修订再版了《王了望墨迹选辑》。他还将1000套左右的《王了望墨迹选辑》赠送给全省的省、市、县图书馆及大专院校图书馆。莫建成还多方奔走,促成中央电视台拍摄、播出纪录片《书坛巨擘王了望》。2014年,莫建成又自筹经费出版了《王了望陇干十八帧册页》。
边景昭,是跨越时光与莫建成结缘的又一位大家。50年前的一天,莫建成看到边景昭的《双鹤图》,为之倾倒。从此,莫建成时常观瞻、揣摩。莫建成翻阅大量史料,并购置清版《石渠宝笈》全集。在众多史料中,莫建成发现,边景昭多幅作品落款署名时,将籍贯陇西置于名字前。最终,莫建成以确凿的文献为依据,证明明代画家边景昭为陇西人,他还撰写了长篇论文《翎毛妙手 花鸟逸笔——明代陇西画家边景昭再认识》。
莫建成对于家乡文化与文明的弘扬,不止于此。
《陇西诗书画名家作品集》《陇上诗书 故园丹青——陇西诗书画名家作品集》等,皆由莫建成不辞辛苦,翻阅整理大量资料编撰而成。“陇西历代形成的诗书画方面的珍贵遗产,必然激励和影响着后世陇西人的审美取向和民风养成。诗词书画,已经成为陇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陇西绵延不绝的文化传统的标示。”莫建成说,这也是他回报桑梓的力量之源。
此外,莫建成集家族之力,于2007年至2016年自筹巨资,三次维修陇西县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昌楼。保昌楼坐落于陇西县渭河北岸山麓岘口,为三层木楼。历经上百年的风雨磨砺,有些残破。莫建成不遗余力修葺,以“续写陇西文脉,延绵陇西文明”。
三
敦煌印象 丝路虹霓,局部
当我们把目光聚集在这幅长34米、高1.4米的《敦煌印象 丝路虹霓》上,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这是由莫建成领衔主创,十余人历时两年完成的鸿篇巨制。其中,无不饱含着莫建成对甘肃、对西部的切切之情。
细细观摩,画面中既有黄河、麦积山、祁连雪山等丝绸之路上的自然景观,有武威铜奔马、莫高窟、玉门关等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遗产,还有霍去病征讨匈奴、唐玄奘西天取经、张骞出使西域等发生于丝绸之路的历史事件。
多年以来,莫建成一直思索,作为甘肃的美术家,如何实现用手中的画笔表现家乡陇原乃至整个丝绸之路的历史胜迹,展现这片热土上曾经的历史辉煌?
2011年,莫建成初步完成了创作长卷的构思。当时已年近古稀的莫建成着手做了一些前期的准备,从风格、构图、表现形式,到历史节点的选取等许多创作要素逐步变得清晰起来,大的思路也开始逐步形成,但是正式创作“似乎在等待一个机缘”。
敦煌印象 丝路虹霓,局部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一下子点燃了莫建成的创作激情。而今,当莫建成回忆起创作过程,说那是“辛勤与汗水、思虑与焦灼乃至于煎熬”的经历。
2016年,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在敦煌市举行,这幅长卷作为文化年展中国展区六大专题展之一,惊艳亮相于文博会的主会场。
敦煌印象 丝路虹霓,局部
“让人重温历史,感知历史,进而产生对丝绸之路历史内涵的无限遐想,产生对时代精神的无限憧憬。”著名画家、艺术教育家冯远在《揽古今形胜吟丝路壮歌》一文中指出。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莫建成的桑梓之情,必将感染、召唤更多的人,为了这片热土更美好的明天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