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克拉克同意范佛里特发动“金化攻势”,狂言5天拿下

1952年10月8日,为摆脱被动局面,缓和国内外矛盾,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单方面宣布中止板门店停战谈判。资产阶级的军事家在做决策时都有各自的打算,既想搞大型战役用来宣传,但又知道没有把握取胜,所以非常矛盾。

鉴于中朝方准备的情况,克拉克也知道搞登陆作战是不行的。

从整个朝鲜战场上来看,如果选择从西线进攻的话,他的顾虑会很大,因为如果打不好的话,连谈判都谈不成了;而整个东线战场又都是山地地形,美军在“伤心岭”曾经吃过苦头,现在志愿军和人民军都有了准备,如果他们再选择从东线进攻,在那边哪怕打一个小山头也很费力,所以也不行。相比下来,如果选择从中线进攻的话,假如说平康被打下来了,那他们就可以进到淮阳甚至元山,而如此一来,对中朝方面的威胁就会很大。所以最后克拉克同意了打中线的方案。

中线战场,美军要选取哪里开始进攻呢?

美军头目不甘心失败,加紧在中线策划战事。敌人经过了半年多的准备。军事头目们为此争论得很厉害,包括克拉克在内,美军高层对15军的阵地看来看去,前后7次到中线选择进攻点。8月下旬到9月初,克拉克、李承晚和范佛里特先后到韩2师、美7师阵地。金化那地方有座鸡雄山[1],范佛里特曾三次到鸡雄山视察部队,之后又到五圣山前勘察地形,克拉克最后也来看了一次,李承晚也去了,他们还带了几个集团军的司令来。我们正面那个集团军的司令詹金斯,加上各个师的韩军也来看地形,同时他们还开了几次军事会议,反复比较,最后决定还是从五圣山这里进攻。

范佛里特的头衔叫作“陆上的最高统帅”,就是说在朝鲜战场上除了克拉克就属他最大。此时范佛里特就给克拉克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就是“摊牌计划”。

但对于“摊牌计划”美军内部似乎还有些争论。

范佛里特原来准备10月初就打,但意见分歧使计划拖延。克拉克主张要打就打到平康,把东边阵地整个拿下来,用他的话来讲就叫“得一个全猪”。范佛里特在平康正面战场上吃过苦头,就是在12军防守的那个接合部上,所以他认为按部就班地打比较有利,于是希望能从正面直接拿下五圣山。因为克拉克希望打全线而不是一个点,所以不大同意。此时范佛里特就表态,认为自己可以用小的伤亡,先把前沿阵地拿下,之后再做全线进攻的话也会比较方便,进退都好操作。争论的结果是克拉克同意了范佛里特的这个意见。正因为有这么一个争论的过程,所以才有包括克拉克在内七次到中线选择进攻点。但是按照克拉克的话来讲,“这个防御作战把那一些将军们都激怒了”。因为天天和中国志愿军打,伤亡巨大不说,结果战争不仅没有结束,反而一直延续下去,士兵们厌战情绪严重。因此将军们普遍认为,要打就打个好仗,以此鼓鼓士气。

鉴于其他的作战方案更不可预计,克拉克只能同意范佛里特的“摊牌计划”。于是他们以这个地方给战役命名,即叫“金化攻势”,同时又叫“铁三角战役”。这是因为金化是铁三角的一角。从宣传的角度考虑,“金化攻势”“铁三角战役”这些字眼也有点儿打马虎眼的味道。反正外国人也没有到过朝鲜前线,如果能把两个阵地拿下来,当然也就可以作为资本吹嘘了嘛。

克拉克同意范佛里特发动“金化攻势”,狂言5天拿下

美军反复到前线看地形,选择进攻点

美国大选在9月是个高潮,从10月5日要公布选举结果,到最后10月14日结束,也就是半个多月20天。这个战役部署是从10月份开始打,克拉克考虑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尽管大仗是打不起来的,但是最起码能拿一两个阵地的战果来做做宣传,而且这又命名为“战役”,宣传的效果更好些,这对杜鲁门竞选美国总统也算是个支持。所以,这个设想也就得到了杜鲁门的同意。

克拉克给范佛里特许诺,无论要多么大的保障,我都可以给你调,兵力可以陆续使用,但作为条件你必须拿下五圣山。

步兵方面,克拉克向范佛里特提供了5个师的兵力,包括3个美军师,即美7师、美40师、美3师;还有2个韩军师,即韩2师、韩6师。如此大的兵力,以便范佛里特根据战事进展陆续使用。空军方面,在一开始的进攻阶段给了范佛里特一个航空大队,约有几十架飞机支援作战。炮兵方面,最后定下来调16个炮兵营,包括105、155、203毫米的大口径火炮约有300多门。203毫米榴弹炮,射程远、威力大,安置到较为靠后的金化以南锄业里那一带。另外,敌人1个师的炮——连大炮、小炮,加起来就是1600多门。因为美军这一年没有实施什么大的进攻,所以炮弹是相当多的,而那时候我们的炮和炮弹却是很少的。

范佛里特的如意算盘是这样子:

对他来说,597.9高地和537.7北山这两个阵地比较好攻,因为这两个阵地是个突出部,直接嵌进了他们的阵地里,而从他的装备和兵力来讲,如果能把这个突出部攻下来,然后再攻五圣山,就会比较主动。所以他确定首先搞掉这个突出部。

这样,对第一个阶段的进攻,范佛里特使用了他最熟悉的部队,由美7师担任主攻,进攻597.9高地,用韩2师打537.7北山。之前597.9和537.7北山这两个阵地都是韩2师防守的阵地。美军命令韩2师,那两个山头让出一个,因此597.9就交给了美7师攻打。

美7师在正面展开三个团的兵力。他表面上是一个师,实际的兵力是相当强的:除了本身的三个团(31团、32团和17团)外,他还指挥着各有1000多人的哥伦比亚营和埃塞俄比亚营;另外还有一个空降187团,也归美7师暂时使用。

韩2师的阵地在金化以东,共有四个团:两个团展开在45师正面,一个团到金城那个方向与韩6师的阵地相衔接,另外一个团是做预备队。

从兵力来讲,敌人是很够用的了。

范佛里特主要使用作为正面防御的美7师作战。该师完成任务后可以下阵地,然后再用美3师替换美7师继续打。为此,他用韩1师把原先对着我39军方向的美3师换下来,然后将其调到铁原方向做预备队,同时把美40师调到芝浦里以南地区准备参加战斗。美军除准备了这三个师外,还将韩6师也调到芝浦里以东。

最后,他们的军事会议定下来,就是进攻597.9和537.7北山高地。战役指挥官是美9军军长詹金斯;总指挥官是范佛里特。詹金斯的任务是首先要把五圣山前方阵地切下来,一个师负责一个山头。切下来了以后,美3师、40师,还有韩军师再用上去。范佛里特狂言:这两个阵地,有足够的飞机大炮支援,步兵不会遇到太大的障碍,这个战役打个五天,顶多有百八十人的伤亡,就可以把阵地拿下来。

范佛里特就是这么一个部署。从实际情况来讲,尽管我们想到他会来攻,但并没有想到他一上来就会把主攻方向选在这里。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