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上甘岭战役第12、13天(10月25日、26日):韩、美军无力守阵地,我军紧咬阵地不放松

到25日,美7师已无力再守这个阵地,只能撤退;另一边的韩9师也没有力量与38军和我们正面44师防守的391高地进行争夺了。美3师是主力,原来是准备用到上甘岭方向的,但由于韩9师4个团的伤亡比较大,此时也不得不从芝浦里又转到铁原,接替了韩9师的防务,来到我们的正面担任防守。

我们内部做了调整,44师和29师85团从正面向敌人反击,牵制敌人,全力配合上甘岭作战。在391高地这个地方,决定由132团换下87团继续与敌争夺。132团换上去后,趁美3师和韩9师正处在换防过程中,又把391高地的南山打下来了,这就使整个391高地包括南山、北山都被我们控制了。为此,美3师不停地打炮争夺了几天。但因为这个阵地是韩9师丢的,它不像韩军的压力那么大,所以总是争夺不下来。

在我方战线的其他点上,130团从第一阶段开始就在不停地反复争夺阵地,最后终于把东边大约3公里处的一个山头,那个381高地打下来了。也是在23、24日,我们把那个阵地巩固起来,敌人攻是攻不下来的;其他的点,像85团打的柏德里东山,歼灭了敌人1个加强排以后,又将失地收复回来。

我们在正面的战斗中,基本上是只要想打的就可以打下来。但是这两点——597.9和537.7北山高地,上级是有意识地要把敌人牵制住,就是“你不要急于反击,要充分地做准备,要反击就要准备跟敌人再争夺几天”。因为敌人已经吹出去了,把这两个山头说得神乎其神。说这是“铁三角战役”,这里的军事地位非常重要,美军势在必得!他们甚至不遗余力地向联合国及国际舆论吹嘘——在美国总统选举是支持杜鲁门的;联合国还要将这个仗继续打下去;他们美军如何强大,“联军”如何强大,他们已经占领了中国军队这两个十分重要的阵地——597.9和537.7北山。他们吹来吹去,反正是美国国内的人也不知道,外国人也并不清楚——这个“铁三角战役”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有多么重要?!

上级就抓住了敌人这一条,想方设法地要将美军拴住。

美7师由于伤亡到那个程度已经没办法支撑下去了,所以就把西边1个团的阵地给了美3师,而东边另1个团的防务任务则交给了韩2师。因为韩2师还有1个团没有参加战斗。所以美3师除了接韩9师,还接了美7师——在汉滩川以东1个团的防务。美7师就剩下了1个团的防务。他按后三角形阵型,在前面展开了1个营的作战防御,另外他还有2个营——阿比西尼亚营和哥伦比亚营。这说明实际上他3个团在第一拨就被打得已经是不行了。所以他为了担任防御、还能够支撑这个团,就向连队补充了不少韩军,补充的比例达到了70%——就是又补充进去了70%的韩国人。

这样一补充,与作战前期的美7师相比,战斗实力明显地降低了。我们130团在上佳山和381阵地打反击的时候,就明显地感到敌人的战斗力差多了,我们一个侦察排上去就歼灭他一个加强排,而且歼灭的敌人中,主要是以韩国人居多。这就是说明我们对美国人的重创已经使他难以再承受了。这样我们就比较主动。

我军的坑道分队夜间出击

即使主动了——在顺利的情况下,坚守阵地的部队也常会显得比较艰苦。在上甘岭的这两个阵地上,我们为了不暴露战役准备和反击的情况,要求部队坚守坑道,只在夜间进行小反击和袭击。白天,我们的炮兵就抓住有利的时机打击敌人。因为是处在“楼上楼下”的态势——我们处在“楼下”的坑道里,而敌军则暴露在“楼上”的表面阵地上,这也便于我们的大炮进行轰击。于是,炮兵采取炮火急袭和单炮射击,再加上坑道里的反击,给伪军造成的伤亡就比较大。

25日美军将表面阵地交给韩军防守。韩军的一个团刚上阵地,头两天气势汹汹,显得比较厉害似的,表示美军留下的阵地,他就会一定要守住。26日韩军还千方百计地破坏我们的坑道。其实美军破坏我们坑道时就吃过苦头,这次韩军也不例外。

美军为了破坏我们的坑道,就用空、炮轰击:用重磅飞机弹轰炸;用炮集中打坑道口,但都难以奏效。于是他们采取了各种办法:使用炸药爆破;用火焰喷射器烧,用毒剂、硫黄弹熏;填塞坑道口、筑堡封锁;用步兵随我进入坑道时突然冲击……但这些办法都失败了。韩军从战斗力来讲不如美国人,但是有一条,他比较顽固,他有督战队,其实就是送死的。所以他除了继续采取上述的这些手段以外,还想法子要爆破我们的坑道。我们2号坑道的两个口,他就把其中的一个口给炸塌了,并派兵去袭击、去进攻主坑道。由于我们20日就转入了坑道作战,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所以面对敌军的破坏,我们反击得很坚决。敌军攻坑道口,我们就在坑道口附近设伏,有意识地把他引进来,打了他几下,他就不行了,再加上夜间的袭击,敌人也受不了。他们一个营守,一个白天就伤亡1/3,有的伤亡1/2,所以等守到28日的时候,这个团的战斗力也就被消耗得差不多了。

据此,兵团决心恢复上甘岭阵地。

25日,15军党委在道德洞召开了作战会议。为了彻底粉碎敌人进攻,决定28日先集中兵力、火力恢复597.9阵地,准备再把美军牵进来,稳扎稳打,力求更多地杀伤敌人。得手后,再恢复北山高地。参加会议的除军里领导外,各师师长、政委也都参加了会议。会上研究了兵力部署、弹药物资保障,以及远程火炮和其他火炮分工等问题。秦基伟军长在会上强调指出:炮兵的火力,要实施统一指挥。在一定时间内形成炮火优势,发挥炮火威力是取胜的关键。同敌人战役决战要区分主次,炮兵的首要任务是摧毁敌人的表面工事,同时压制敌人炮兵,密切联系步兵,歼灭敌人。

26日,崔建功师长开会回来,我们即刻召开了反击准备大会。

会议集中研究了反击部署和准备问题,大家对军里作战会议制定的方针一直拥护。在讨论反击细节时,坑道代表提出的问题引起了大家的重视。他们说反攻上去容易,坚守则困难,如果反击成功但又固守不住,等于是徒劳而返。因此,固守需要炮兵保证,特别是令敌人最头痛的我方迫击炮,如果炮弹能够打3天以上,守住阵地没有问题。他们的建议,使我们受到启发,也得到了炮兵部队的回应。炮兵同志说:我们的火炮刚刚就位,许多工事需要完善,特别是炮弹打上3天恐怕还难以保证。会上不少领导和同志都同意坑道代表的意见——集存炮弹供反击成功后坚守时使用。但是,如果时间拖长,坑道里战士们的处境就苦了。正在犹豫之际,坑道代表,1连的王二、王兴同志、守北山的1连连长、坑道里的8连代表等同志,激动地向会议表示:为了保证部队反击胜利,现在坑道内虽然断水缺粮,每天都在流血牺牲,都在痛苦中坚持,但我们不怕,顶得住,只要把炮弹搞足了,到时能守住阵地,就是我们不存在了,也是光荣的。代表的决心和行动感动得我们很多人流下泪,最后决定反击推迟至30日,决定26日到28日3天内运足炮弹,使每门炮由现有的300发,达到每门炮800到1000发。

会后,赶紧抽调大量机关人员并调动86团2个营和85团1个营,参加运输炮弹工作。经三昼夜奋战,除运够维持每天战斗消耗炮弹外,还备足了迫击炮急需的3万发炮弹。此间,为配合上甘岭反击作战,友邻部队44师和29师85团,在20日至大反击开始之时,有力地反击了381东北无名高地,歼敌600余人,有力钳制了敌人,查明了敌情。

根据这次军作战会议精神,我们45师立即对所属参战部队进行了紧急动员,号召全体指战员要为决定性大反击的胜利而作战,为最后恢复和巩固阵地而作战。

我们把参加作战的炮兵编成4个炮兵群,统一由炮兵指挥所指挥:

以预备炮兵第2师28、29团各1个营为第1炮兵群;

以炮兵第30团及第60军加农炮各1个营为第2炮兵群;

上述两个炮兵群参加炮火准备并主要担负压制敌炮兵阵地和支援597.9高地作战。

上甘岭战役第12、13天(10月25日、26日):韩、美军无力守阵地,我军紧咬阵地不放松

炮兵作战编组与任务区分

以预备炮兵第7师11、20团各一部为第3炮兵群,主要支援537.7高地北山作战;

以火箭炮第209团为独立炮兵群,作为机动火力支援作战;

高射炮兵积极开展对空作战,力争控制整个作战空域,重点打击敌炮兵校正机、轰炸机。

师里还决定:

全师作战部队坚守坑道,把坑道内外的作战结合起来,拖住敌人,消耗敌人;

师里的山炮、野炮前推,支援坑道作战;

反击前夕安排反击部队进入坑道,依托坑道发起反击行动;

另外,坑道屯兵要边打边补,以保持战斗力。

26日,志愿军司令部和朝鲜人民军前线指挥部联名通令嘉奖第45师,指出:

“敌军在大量空军、坦克、炮兵的配合下,向金化以北我15军45师防守之597.9高地及537.7高地北山进攻。敌人吹嘘这次进攻为一年来的‘最大攻势’,但在我45师及炮兵部队坚决顽强的防守与积极反击作战下,至今激战13昼夜,杀伤敌军8000余人,予进犯之敌以迎头痛击。虽山头阵地已变为焦土,但我军始终坚守坑道。我坑道部队不仅每次都主动有力地配合了反击作战,而且还积极主动地反击敌人。你们坚决顽抗,积极作战,殊堪嘉奖。除通令表扬外,并望继续努力,再接再厉,彻底粉碎敌人的进犯。”

嘉奖,这对所有参战部队都是一个很大的鼓舞。全体指战员越战越勇,战地杀敌立功运动也就更加深入人心。

资料补充

美军“摊牌作战”前12天战斗报告

10月14日,“联军”向三角山和狙击兵岭等地区发动“摊牌作战”的第1天,由于志愿军第38军10月3日向美9军团所据守的“白马山高地”发起的战术进攻而引起美军所进行的反击持续至今,使得对“摊牌作战”开始时的炮火支援和空袭行动不得不有所减少,志愿军第15军的部队严阵以待。三角高地及狙击兵岭的激烈战斗表明,中国人不肯轻易放弃他们所占领的598高地——狙击兵岭一带地形。

10月14日,在中部战线铁三角地区的两角发生激烈战斗,“联军”部队在炮兵和坦克的支援下,在金化以北发动进攻。“联军”进攻部队向金化以北三角高地发起波状攻击,粉碎志愿军的猛烈抵抗,夺取两个小山头。“联军”空军支援金化以北“联军”地面部队进攻作战。志愿军当夜发起猛烈反击。

10月15日

△美第7师继续猛攻,击溃三角高地山顶之敌。

△志愿军向三角高地和狙击棱线“联军”发起猛烈反击。韩军部队从狙击棱线A高地后退。

△美野战军司令官哈兹上将为视察前线美军抵达汉城。

10月16日

△韩军2师在坦克的支援下发起进攻,再次攻占狙击棱线的A高地。

△美第7师除派开司高地外,全面控制三角高地。

△美步兵部队在坦克的支援下,攻击三角高地群的“耶尼鲁塞耳”高地。

△三角高地和狙击棱线战斗继续激烈进行。

△“联军”在“耶尼鲁塞耳”高地和沙丘棱线击退中国军队的进攻,坚守该地区。

△志愿军自18时至零时,发射炮弹23400发。

10月18日

△韩军控制狙击棱线的三分之二,击退中国军队的顽强进攻。

△美第7师攻占派开司高地,从而全面控制三角高地。

10月19日

△志愿军分别投入1个团兵力,向狙击棱线和三角高地发起夜间进攻。

10月20日

△韩军部队在狙击棱线主要高地同中国军队展开白刃格斗,并击退敌人。

△美军丢失三角高地群中最西北边的派开司高地,其他仍然占领。

10月21日

△韩军第2师在狙击棱线A高地击退志愿军的夜间进攻。

△狙击棱线和三角地的战斗规模变小。

10月22日

△韩军部队在狙击棱线A高地遭敌两个营的进攻,丢失阵地,9个小时后恢复阵地。

△韩军部队在狙击棱线东北袭击志愿军阵地。

△三角高地战斗比较平静。

10月23日

△韩第2师在狙击棱线击退志愿军1个连的进攻。

10月24日

△韩军部队在友军航空兵大力支援下攻占狙击棱线北侧高地。

10月25日

△韩军部队经4个小时激战重新夺回狙击棱线A高地。

△美第7师对三角高地群的派司开高地实施第2次争夺战失败。

10月26日

△“联军”经激战占领狙击棱线北边Y高地南麓阵地。

△志愿军小分队利用夜暗袭击狙击棱线和三角高地群的“耶尼鲁塞耳”高地。

范佛里特建议克拉克:鉴于美7师9个步兵营中已有8个营参加了这场为期12天的战斗,死伤人数已达2000人之多,而中国军队仍然占领着三角高地的派克司峰并有情况表明中志愿军正在从东线调动近两个师的增援部队,因此,他要求除紧急运输弹药和补充兵员外,并已经下令美7师撤出阵地到后方休整补充,而由韩2师接替美7师,独自担负攻占三角高地和“狙击棱线”的任务,并将韩2师原防守的灰古介至外也洞的右翼地域移交韩6师接防。

(节选自李明天、王精忠、李天恩著:《上甘岭大战》,八一出版社,1993年,第157—158页。)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