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第九章 工事坚固 攻不破的东方壁垒

志愿军官兵坚守坑道,严密监视敌人,随时准备出击

“工事坚固”来之不易

毛主席总结的五个要点中,第二个讲的是“工事坚固”。

上甘岭战役,我军坑道阵地得到了考验,它是坚守克敌制胜的重要保障。上甘岭战役能在基本阵地上粉碎敌人的进攻,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方阵地形成了以坑道为骨干的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坚固的阵地来之不易呀!

1951年秋季,志愿军转入防御作战阶段以后,朝鲜战线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敌人没能够前进一步。到上甘岭战役开始以前,我们已经防御了16个月,有将近一年半的时间。我们利用这个时间,在朝鲜东海岸到西海岸250公里的正面战线上构筑了工事。同时,为了粉碎敌人可能在我方侧后的登陆,东、西两个海岸的工事也都搞起来了。

说实在的,在朝鲜战场,我们对付敌人的优势空军、炮兵、坦克等,是遇到过很多困难的。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志愿军在1951年冬天就开始重点研究构筑工事问题。1952年当山冰地冻之时,志愿军就召开了参谋长会议,内容就是重点研究构筑坑道的问题,要求部队全线构筑工事。当然这个构筑就不仅仅是要求一个部队了。实际构筑过程中,各个部队有早有迟,但总会有一个从猫耳洞[1]到完成坑道构筑的过程。志愿军的这个部署,有督促有检查,从作战角度看,也有与敌人斗争的实际考验。

这段时间,敌人的空军相当疯狂。我们顶住了敌人空军的破坏、轰炸,把铁路疏通了,有一些公路也加修了。这样就保证了供应不断,包括吃的、打的、用的等作战物资。

部队还加强了战备教育和训练,提高了战术和技术水平。第五次战役以前,打第四次战役的时候,毛主席就提出来,在朝鲜战场要长期作战,轮番作战。遵照毛主席的指示,志愿军就组成三班,一班三四个军,十几个师的样子,轮番到朝鲜作战。有的打着,有的撤下来休整,准备再打。16个月都是处于这种状态。

原来是准备在运动中歼灭敌人,但敌人增加了力量,当时敌人增加到9个师(开始入朝时没有那么多),再加上韩军。朝鲜就处于这么一个态势:双方都在积极备战,并准备打败对方。美国就是这么个企图,我们就是想着怎样争取最后解决朝鲜问题。正是处于这么个状态,所以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及时指示,转入防御作战,在防御作战过程中形成一个巩固的防线。

根据分析敌人作战规律,每年他都要搞几个攻势,大的攻势就是秋季。因为在朝鲜,冬天打仗比较困难。一年的经验都是在秋天做准备。1951年敌人就抢先发动了秋季攻势。

就中线来讲,我们在芝浦里阻击之后,就基本上把战线稳固在铁原、金化这一线了。志愿军在1951年的冬天,开始研究了以坑道为骨干,配以支撑点,设立防御阵地的问题。这样,经过一个夏季与敌人在斗争过程中的考验,那时就已经做好了迎击敌人秋季大举进攻的准备。

我们部队开始接防五圣山、忠贤山阵地时,敌我阵地相峙,近的100多米,远的不过200米、500米,个别近千米,下面就是一片敌人没有控制的开阔地。

当时守上甘岭阵地的部队是26军,秋季他们就与敌人进行了面对面地对峙,还打了一些仗。1951年,敌人在金化搞了夏季攻势、秋季攻势,所以那个时候战斗非常频繁。

部队上去,一打就到冬天了。阵地上分散着一般的防御工事,也有一些猫耳洞。冬天因为是冻土,工事很不好做。但朝鲜有一特点,树木很多,这样志愿军就地取材做了一些“掘开式工事”,再加些覆盖——就是从地面挖下去,用原木搭起来做顶棚,再将土石覆盖在顶上。考虑到敌人炮火很厉害,为了增大“掘开式工事”的抗力,一般的前沿阵地,比如像班、排阵地,里面的高度都是1米3、1米5的样子,上面的土石覆盖层略厚实一点,也都是2米左右,这样抗力才能大些。由于坑道的高度比较低,大个子到了里面,头抬不起来,只能弯着腰,如果想伸伸腿,那就只有躺下或坐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老志愿军在1951年的防御工事里抗战,环境还是相当艰苦的,但是他们坚守的阵地却是相当稳固的。15军在1952年4月接阵地时就是接的这种以“掘开式工事”为主的阵地。

部队上去以后,也就碰见了实际问题——26军交班时给我们做了交接和介绍:这种工事还不够坚固,因此要注意尽可能不要暴露。若暴露,敌人的炮火很可能会攻击,这样常常增加我们不必要的伤亡。当时,我们后方的运输还有困难,所以在防守阵地时要注意节约弹药,不能和敌人硬拼。敌人若吃点儿亏,他就会凶狠地报复你。如果我们打死了他几个人,他就会连续数天用炮火或用机枪进行火力报复,这些情况26军都给我们做了细致交代。

实际情况也是这样。15军接下这个阵地,防御过程中就感觉到特别艰苦。前沿坑道里的部队,一般是3天一换、5天一换,最多不超过7天。那个坑道里活动受限,低着头,猫着腰,不能动,那怎么行呢?所以部队必须轮换得勤一点。

这样的工事在冬天里还可以。朝鲜到4月份还没有化冻,冰和土都冻结到一起,抗力还比较大,炮弹来了也不怕。而到4月下旬、5月初,开始化冻,这一化,情况就起了变化——虽然木头和石头抗力比较大,但它没有用铁丝或者铁钉卡起做固定,一化冻,炮火再一震,前沿坑道的工事,有的就被震垮塌了,造成我们不必要的伤亡。

秦基伟军长、谷景生政委见此情也下决心迅速改变一线部队的战斗生活条件,决定分两步完成坑道筑城任务,明确指出:坑道不仅是为了保护自己,而且要更利于消灭敌人,要能打、能防、能机动、能生活。

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构筑起不怕炸、不怕轰、不怕打、建设以坑道为骨干与野战阵地相结合的防御体系,志愿军立刻投入到坑道筑城任务中。他们冒着敌机和敌炮的袭击,自觉战胜困难,在阵地上修筑起一个个工事。到7月底,45师挖掘坑道、堑壕、交通沟、防反坦克壕、掩蔽部、弹药库洞等数万米,使前沿阵地初步解决了防空、防炮、防潮、防毒等问题。到了1952年夏季,全线形成了以坑道为骨干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事实也是这样,坑道工事进一步的完善,对于粉碎敌人随时发起的进攻,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工事坚固”是阵地战可靠的物质基础,它增加了防御的稳定性,是以劣势装备进行现代山地作战中最好的一种防御体系,上甘岭战役就是最好的证明。

第九章 工事坚固 攻不破的东方壁垒

战士们在加固坑道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