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把阵地变成铜墙铁壁,“狙击兵岭”令敌胆寒

前沿坑道阵地是怎样在战斗中构成的?

其实这些坑道工事那可真是在积极杀敌过程中突击构成的。五圣山地面有399.8、454.4、597.9、537.7北山和405等高地,敌我前沿相距百多米。敌人依仗飞机、大炮、坦克多,弹药足,武器优,不断疯狂射击,压制我们。

敌人对15军阵地当时的摆阵是这样:在15军正面,有美40师,还有一个美2师,共两个师,以后换的是美7师和韩2师。

1952年4月,15军接阵地的时候,还没有坑道,敌人特别张狂。如美40师在注字洞、阳地村、537.7北山高地,他们不把工事修在山顶,也不修在反斜面,竟直接把阵地的工事修到向着我们的斜面上。本来对敌人面向我们的斜面,从地形上讲,如果开枪打他们是非常合适的,但那时候由于我们的工事还不坚固,为了不暴露自己,我们主动打他们比较少。

当时敌方阵地是美40师守备,我们进入阵地后,敌人欺负我们炮少、弹药少,他们凭借着制空权、大炮、坦克优势,凭借着步兵装备好、弹药多,不断用炮火轰击我方阵地,并在前沿放置无后坐力炮、重机枪,甚至用固定坦克猖狂挑衅,压制我们阵地的活动。对面美40师阵地上,我们能清楚看见山上敌人来来往往,汽车来来回回。山上还设有广播,不断地喊话。他们弄来的翻译有朝鲜人,还有蒋介石的人。太阳出来以后,敌人若一高兴,出来还要摔跤,或者搞些其他名堂,甚至把朝鲜妇女弄到阵地上又是喝酒,又是放唱片,又是跳舞,设法麻痹瓦解我们的战斗意志。部队战士看到这个情景都很气愤。所以上阵地的部队,比如像135团1连,就是坚守537.7北山阵地的那个连,他们一直憋着一肚子的气。

我们北山一个班开枪狠揍了敌人,打死打伤一批人,他们就集中飞机、炮火、机枪狠命地开打,一直不停地报复。有一个阵地,敌人伤亡3个人,他们就连续报复了四天四夜,就这样不间断地打。面对如此现状,开始我们的战士,包括干部也有顾虑:是打好,还是不打好?打了以后,敌人就要报复,搞不好我们的伤亡比他还多,以后怎么办?大家反复商量后感到,打击敌人,先要加强自己的工事,未来的胜利也取决于阵地的坚固,先把自己的阵地变成铜墙铁壁,打起仗来才有雄厚的战地力量支撑。同时大家都认为防炮洞不错,那时也叫猫耳洞,往深里挖,就成了坑道。为了构建工事,战士们又到12军进行了学习,看了看他们的工事。

26军交阵地时,曾介绍过打活靶的经验。根据他们的经验,打击敌人必须自己先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行。我们就研究并指定了几个团,选党、团员或者射击技术比较好的,再加以训练。像守537.7北山的135团1连,他们商量了一个礼拜,哪一天打?谁先打?最后确定采用冷枪冷炮揍敌人,于是他们推选了一个枪法最好的班长,叫邹习祥。

把阵地变成铜墙铁壁,“狙击兵岭”令敌胆寒

志愿军著名狙击手邹习祥潜伏过程中,时刻监视敌人

邹习祥准备用一支步枪来实施打冷枪的计划。事先呢,他们搞了一些名堂,就是搞了一些假工事,那个假工事离着敌人比较远一点,大概有百多米。假工事搞得也比较简单,用三个石头一垒,打远一看,像个机枪眼似的。垒了几个伪装得很好的假工事之后,他就在假工事的附近开打。

敌人是暴露的,比较好打。邹习祥连续打,一连打了7个敌人。敌人恼火了,随后又是枪又是炮,向我们挖掘的假工事那个地方射击,连续打了3天。打了3天又能怎样呢?由于1连有足够的准备,对整个阵地管理要求比较严格,结果敌人打了3天,我们却没有一个伤亡。1连就把这个战况报到团,报到师里,我们军里就知道了。之后军要求部队:“还要积极地斗争,积极地打才行。”于是1连又在友邻部队所构造的工事基础上,在山上掏了一些猫耳洞,打冷枪的时候,有这个猫耳洞就可以钻进去避炮。那时防机枪倒好办一点,但主要的还是防备敌人的炮火。冬天表面阵地不大好挖,此前除了猫耳洞,战士们还挖了一些单人掩体,虽然没有用战壕连接起来,但即便是这样零散的战壕,再加上掩体、猫耳洞,起到的作用还是蛮大的。

后来1连在介绍经验的时候,重点强调了要“加速构工”,就是做工事。首先,能隐蔽的地方就挖些猫耳洞;其次,把战壕尽可能地挖起来;再次,挖不了战壕就挖单人掩体,这样起码能防敌人的直射火器,并能隐蔽自己。这些工事搞好以后,他们就在邹习祥打冷枪的基础上相继展开,继续组织打冷枪。这就不光是用步枪了,还包括用机枪与炮兵配合着打。这个打法开展起来很迅速。

133团有一个叫高奎的炮手,他用57无后坐力炮[2]打击敌人面朝我方一侧的地堡。因为敌人的地堡是向着我们这一方向的,无后坐力炮打起地堡来很给劲儿,结果是一炮一个,一天就把那个阵地前头的9个地堡统统给端掉了。这9个敌堡呀,里面还不知道藏着多少敌人呐,一下子都给他消灭掉了!

当然开头敌人是很疯狂的。被我们打了以后,他们就又是机枪,又是炮,又是飞机进行报复。但是他们打,我们也打。我们先是从冷枪打,从机关枪打,以后发展到无后坐力炮打,还摸索出了82炮、大炮与前方的步兵如何配合着打的经验。后来看敌人使用坦克代炮打(因敌人的坦克开不上阵地),我们就用90火箭筒打坦克。以后又发展到用大炮打坦克。野炮8连上阵地就与步兵积极配合打坦克,他们这也叫“冷炮”。最后连高射机枪都弄上去了!

在537.7北山高地可以看到从金化到金城的那条公路。阳地村就在公路旁,公路上有座桥,汽车从金化到金城都要跑那儿。用那个高射机枪打飞机,当然有的时候费点劲儿,但打汽车的时候,它却是很省劲儿的!头里一打,后面一打,卡在中间你就随意去打吧!这打得很带劲儿!当然不只是一个阵地在打了,包括灵台,就是85团接134团的那个阵地,也都展开了冷枪冷炮运动。我们的炮开打,都是瞄得准准的。一旦准备充分,就揍他一个。这时候从步枪、无后坐力炮、高射机枪,那是全面开花,打得就更多更巧了。

从5月份开展冷枪冷炮,到7月底,这3个月,光计算冷枪冷炮,45师就杀伤敌人2800多人,击毁坦克7辆,汽车67辆,地堡170个。我们直接参加打活靶的人仅伤4人,牺牲5人。整个15军阵地,歼灭敌人大概是8700余人。3个月有这样的战绩,足见我们的冷枪冷炮战术的有效性。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像“北山”阵地一样,各阵地已经初步构成了坑道为骨干与堑壕、交通壕相连接的支撑点式的环形防御阵地,全军以坑道为骨干的防御体系形成了。坚守“狙击兵岭”的1连,树立了“阵地为家”的思想。他们平时冷枪冷炮打得好,到了上甘岭战役,打得也同样好!第一阶段作战,这个连剩下几十个人,他们一致要求留在阵地与兄弟连队一起作战。到了11月大反击后,留下连长王福兴等三人,为兄弟部队当顾问、带路,直到11月全部恢复北山阵地后才撤下来。

那时537.7高地北山确实让敌人吃尽了苦头!我们的战士们说:“不许敌人自由!”他们说到做到,用冷枪冷炮硬是把敌人管制在工事里,让他们不敢露面!敌人无奈之下,恐惧地将537.7高地北山称作为“可怕的狙击兵岭”。

确实,这时的“狙击兵岭”已经构成了坑道为骨干的堑壕、交通壕相连的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了。

把阵地变成铜墙铁壁,“狙击兵岭”令敌胆寒

志愿军用高射机枪狠揍敌机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