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为探敌情敌后潜伏“抓舌头”,战时政治工作与军事任务一致

前线作战很紧张,紧张到什么程度呢?如果你不能掌握敌人的情况,上头要是一催问,师里就感觉到闷得慌,所以我们总是想随时了解一下情况。比如像在反击391高地和381高地之前,以及45师准备进行大反击的时候,为了把敌人的炮兵阵地摸清楚,每次都把炮兵干部、指挥干部搞到敌后去潜伏。

一切准备好,相互呼应,相互支援,对敌人实行突然打击

因为敌我阵地之间还是有间隙的,远的几百米,近的一百多米,部队潜过去以后就钻到敌人炮兵阵地附近的草丛里头,趁暗夜钻进去,白天就在那儿一动不动地潜伏,观察敌人的炮兵阵地到底设在什么地方,一搞就是一天或几天。像这样派出去的干部,师里对他们完成任务的信心当然是很足,但是还是非常关心他们白天到了什么位置?那个地方有没有出问题?假如出问题怎么办?一旦被敌人发觉,我们的炮早就准备好了,这样炮在白天就可以支援、掩护这些同志离开。像这样使用远射程炮兵进行支援的工作,有时候团一级的还指挥不了,那就得要师里来管了,所以说每一件事师里都要操心。

有时候为了了解敌情,摸透敌人的情况,我们还要摸敌哨,即在潜伏之后看好敌人的岗哨,黄昏之后,等到了规定适当的时机时就突然把敌人给捉了,这个叫“捉舌头”。像“捉舌头”这个任务比潜伏任务更具体。因为潜伏这个地方一般离敌人很近,也就是百米。那个草丛里敌人容易忽视。要“捉舌头”的话起码得去个把班才行。一个班进去时,我们要预先把炮准备好,如果夜间执行任务,我们白天就要不断地打打炮,转移敌人的方向和注意力。134团7连“捉舌头”时就去了一个班,那天晚上,他们在85团那个方向,就是柏德里敌人的阵地一下子捉了两个人。他们白天在那里潜伏,看好敌人的岗哨,到黄昏以后,在规定的时间内,也就是抓住适当时机,突然把敌人“偷摸”到了手。“捉舌头”就是为了来了解敌军情况的,那一天晚上,抓到的两个俘虏还不大听话,像美7师的一个美军,个儿很大又很不听话的,没办法只好打死,还有一个美军先是被抬着,后来是被推着,总算给他弄回来了。

志愿军战士匍匐前进,勇敢地穿越敌人的封锁

执行这个任务,不是说师里给你布置完任务就算完事了,我们在军事上是有要求的。像这个任务交给了134团7连,他们那个3营教导员就很重视,亲自当“假设兵”,站在和敌人哨位一样的那个岗位上放哨,然后部队就练习去捉他。这得硬是练到战士摸到跟前他都听不到,把他捉住了才能算成功。所以说我们的政治干部不是光动嘴皮子,还要当好“假设敌”,只有像这样练到家了才行。

执行“捉舌头”任务的时候,各个环节的配合难度比较大。担负支援任务的135团的一个副团长叫武尚志,他就亲自掌握炮,观察情况。部队潜伏,他就得时时刻刻看看前头有没有动静,如果一有动静,我们就要支援,好让我们的潜伏人员不至于吃亏。这是基层干部的责任,是基层政治干部的责任,也是师、团领导干部的责任。这个检查就不能说我命令下达了就算了,得检查到每一个成果。从4月份上阵地,我们一个师里头,从步兵、炮兵到侦察分队,到敌人后头远远近近去了几百次,基本上没有发生问题,为什么呢?这就是因为我们的工作做到了家——什么任务?谁负责?搞什么动作?怎样搞?这一点一滴都认真落实了。

上甘岭战役中,我们的炮打得那么准,也是因为我们把敌人可能增设的炮阵地的地形已经“偷摸”得差不多了,虽然地形在敌方。这个工作是军事干部的责任,也是政治干部的责任。指导员、副指导员也都是要和侦察分队或其他分队一起去参加潜伏的。炮9团8连是配属45师的,他那个指导员在上甘岭战役期间就是一天天亲自和炮兵去潜伏,他完成任务的信心、决心和办法都搞得很细致,很具体,所以他的任务就能获得成功,这就证明政治工作和军事工作都是一致的。

作为前指指挥员来讲,每天的心情既是紧张的,也是愉快的。

怎么个紧张呢?打仗这个事情虽然单纯一点,但要把仗打好,不出问题,这就需要紧张。为什么又很愉快呢?就是对完成任务,我们很有信心、很有决心,也很有办法。每一章节都搞得很细致、很具体。仗打胜了,回味起来的心情就显得非常愉快!

所以我们天天处在这么一个心情中:每天一起来,敌人的炮是从早晨打到黄昏,有时晚上也打,整个阵地,炮声不断。敌人的炮火如此猛烈,这就意味着我们会有伤亡,可有了伤亡以后,就感觉到不大好交代。怎么才能避免伤亡呢?那就得费尽心思来想办法。最后办法终于想出来了,于是有那么几天,炮虽然打得很厉害,我们却没有伤亡。这样我们又感觉到心情愉快。所以每天的心情就处在紧张和愉快的交替过程中,可虽说是紧张,但却不乱,因为大家都知道,任务一级一级都有人负责。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