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原 纸纹 护眼

后勤部长尤继贤“三抓”措施保障有力

再说说后勤的故事。

管后勤工作的是军里的后勤部长尤继贤。这个同志是老陕(陕西人),是从孔从洲那个部队起义过来的,也是个老同志了,开始把他放在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后来过黄河挺进豫西的时候,有一段时间38军是和15军一路走过来的,于是就专门介绍他来15军当后勤部长。抗美援朝是尤继贤部长主动要求参加,并与部队一起来到朝鲜战场。

这个同志是个办法蛮多的人,主要是他能抓住部队真正需要的东西。只要同志们有要求,他就全力并让部队满足。他的工作有一特点,就是“三抓”,很厉害!即:抓前头,抓中间,抓后头。

第一抓是抓前头,即抓弹药,他很熟悉这项工作。他的办法是从前往后抓。本来是前方的人需要弹药,他就把前方这个人紧紧抓到手里头:“到底前方需要什么弹药?加重手榴弹需要不需要?小手榴弹怎么样?”

因为搞阵地防御,加重手榴弹的杀伤力比较大,开始在阵地应用时,打击敌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小手榴弹也起作用。但是打到后期,炮火将阵地打出了厚厚的虚土,小手榴弹打下去一爆炸,有时候的杀伤力就很小了。所以最后一研究,三种手榴弹里面,小手榴弹就不行,大手榴弹也不行,就是手雷和爆破筒最带劲。这就是他的一抓,他手下的部门就知道,前沿阵地目前急需的是爆破筒,也就是爆破杆,还有手雷。

第二是抓中间,即抓炮兵。他就从中间往前抓了。作战时,后勤部队都在后方。一听说哪个部队来了,尤其是炮兵来了,要经过军后勤的路口,他知道后,立即组织后勤人员,代表军里在路口欢迎。把部队的干部都请到他那儿去坐一番,喝上几杯,意思就是了解他们的情况:“来了多少炮啊?有多少炮弹?你们炮弹在什么地方啊?怎么把你的炮弹运来呀?”这就是他要抓的重点。

第三就是抓后头,主动过问后方一切事宜。保障15军作战的大概是2分部,另外朝鲜还有几个兵站,每个兵站都有不少分部。他就采取挂电话,还有其他办法,以了解后方哪个分部什么东西多,着重了解的是弹药,当然也了解吃穿用的,了解清楚后就派人到分部去一一落实。

本来欢迎、欢送工作应该是军政治部或者是司令部负责做的,结果让他给揽过去了。司令部命令他准备什么,只要把情况一介绍,他就根据交代的情况跟人家“吹”上一番,不过大的情况吹得还是很准的,然后再热情地招待一番,这样他的工作就做到家了。

当得知前沿需要爆破杆和“莫洛托夫”手雷的时候,他就派军械科长跑遍了整个志愿军的后勤部门,在反击阶段硬是陆续搞来了7000个手雷。这是很厉害的!

谈到运炮弹,他没有那么多的车,于是就请人家吃饭,介绍情况:“你就用车自己去转运吧。这样做的好处是自己熟悉情况,可以争取时间,快一点!这个潜力可以挖,谁能发挥作用就尽可能发挥吧,一切都是为了前线嘛!”确实,战时谁能够发挥最大作用,尤部长就要挖掘这个潜力。他的后勤保障工作做得好,具体工作做得更细心更好。

因为当时整个朝鲜前线都没有打仗,就我们上甘岭这一点在打。他知道这又是志愿军直接部署的作战。仗是15军直接在前头指挥,后头兵团特别是志愿军,什么事也都管得很细,有的还经过军委、经过毛主席。这个战况他知道得很清楚,所以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问题,就直接为前线解决。这三抓就把后勤工作抓到点子上了。

尤继贤部长还抓了45师的后勤部长宋起峰,抓了29师的后勤部长张应学,还抓了这两个师的政委。这样一抓,他的组织指挥就展开了。

他所直接抓的人就是驻他那个地方的代表和联络员,该谁做的,他就直接联系那位领导,所以处理事情和解决问题都比较快。这样一抓,从步兵的弹药到炮兵的弹药以及其他的作战保障物资都能很好地落实到位。

尤部长抓“吃”更厉害,从朝鲜一直抓到国内。由于上甘岭战役第一阶段十分艰苦,他就首先在军的范围内抓。开始他试验蒸馒头,45师作战任务重,没有条件,他就动员29师和其他部队蒸馒头,蒸好了就往坑道里送。坑道里有那么多的队伍,将馒头送到阵地,有的阵地却送不进去,即使送进去,时间长了馒头也酸了。

馒头不行,饼干也不行,试验的结果最好就是给前沿阵地送萝卜。他先就地在军里的其他单位找,发现谁有萝卜就收起来。后来在朝鲜收,最后还收到了国内,一共收了几万斤萝卜。当然真正能送到坑道里的并没有那么多,但确实解决了整个部队吃菜问题。

他还组织收苹果。他仗着硬牌子“一切为前线”,就给文化联络部说,坑道里志愿军的生活如何如何的艰苦,他这一动员可了不得,本来朝鲜也出苹果,到了10月份也是苹果成熟的季节,这样一下子就收到了国内和朝鲜各个部队送来的大量苹果和萝卜。虽然当时前方打得很艰苦,但后方已经为他们准备了好多好东西。

原来我们部队吃高粱米,一打起仗来就不再吃这些粗粮了,大米、白面,还有后来叫“富强粉”的面粉,以及罐头、蔬菜,凡是好的,都设法送到前线。后勤工作经过他一抓,前线部队和准备上前线部队的生活就有了改善。那个生活保障、物资保障呀,从第二阶段以后到大反击这一阶段,那才是我们入朝作战的最好时期。要酒有酒,要肉有肉,要菜有菜,还有水果吃。那不是天天过年?!那么多的苹果,坑道里头要不了多少,主要的还是后头吃了。

第三个保障原本是军政治部的工作,像联络部负责的朝鲜人民支前等,尤部长把这一套连同救护工作都接了过去。除了检查45师战场救护有些什么问题,还把全军他这个范围里的29师、44师等单位都一一检查了,甚至把手还“伸”到了12军。

距前沿不远的坑道里设立了急救所,伤员在这里得到及时的治疗

那个时候大家需要的就是操刀技术比较强的医生。谁手术动得比较好,他就把谁分配到前沿下面的第一个抢救站做好抢救、动好手术。沿途的抢救站里都放了几把好“刀”,所以抢救伤员的工作搞得很有次序。还有一个就是药品。朝鲜的药品保障本来就比较好,再经他一抓,救治就做得更好了。卫生战线经他一抓,从前到后都是井然有序。

运输上,他着重表扬文化联络部。他抓的典型就很具体了。像咸在福老妈妈连着几天没睡觉,硬是洗了几百件血衣,是那时候出现的朝鲜人民支前的模范典型,还有朝鲜妇女排队给志愿军输血,以及沿途的转运站,像苹果站、茶水站,这些感人的典型事件都被他牢牢抓住了。

他把这些典型事例做了大力宣扬,见了军长给军长讲,见了机关给机关讲,一下子又和政治部配合得很紧密,联系搞得很好。特别是与联络部,以后又与金华郡和淮阳郡的地方领导连接到了一起,他们与朝鲜群众关系很好,任何工作都能展开。还有郡下面的若干个层面,就相当于咱们的区,把群众都联合起来,一下子把朝鲜群众支前运动发动到了空前的程度。

比如:梅桧里女性同盟的三个同志,把装卸任务包干到底,炮弹到了,她们就卸,卸了以后,为防止敌人飞机轰炸,先把炮弹运输到防空洞里,等汽车去了以后再装车,就这样,三个女性同盟在最紧张的时候把这个任务连续地干了下来。

修路的工程是点面结合的。因为沿路的桥梁没那么多,他从志愿军要了工兵,专门负责大工程,抢修炮弹打得最厉害、最危险、工作最艰难的公路。沿途的路就组织朝鲜妇女负责修,只要炮弹一打,这些朝鲜妇女就到位,她们头顶箩筐,一筐土、一筐土地搬运到工地。可不要小看这蚂蚁式的动作,保证公路畅通全靠这个了。所以在战役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模范人物层出不穷,有名的朝鲜支前英雄,像朴在根、咸在福、史吉荣,还有梅桧里女性同盟,等等,这都是后勤工作宣传的英模材料。开展宣传工作,尤部长把师政治部,甚至军宣传部弄去了一些人。只要是他的宣传工作一铺开,司令部支援司令部的干部;政治部也就支援政治部的干部。所以他做的宣传工作很周到。

从后勤工作来讲,尤继贤是立了一功。当然担任师以上干部就不会给予立功的名额了,但实际功劳是不小的!上甘岭战役后勤好多的小故事都与尤部长挂着钩呢!后来他被调到后勤学院,专门搞上甘岭战役的情况介绍,还写了专题《上甘岭战役后勤工作经验》,这篇文章写得很好。

正因为这样细致的工作,战时什么问题都能比较好地解决。像在反击阶段,怎样才能保住阵地,前沿部队修筑工事需要麻袋,他一听:“好,要多少?”马上把高粱米什么的粮食一一倒在地上,麻袋就送上去了。所以说保障打胜仗,后勤就是前勤。这个尤继贤部长最有经验。

上甘岭开头歼灭美7师时,为什么打得敌人那么苦?那就是我们的部队在7月份的时候就开始了囤粮、囤弹,囤了3个月。朝鲜8、9月份就到雨季了,路常常被洪水冲断,因此3个月以前他的工作就提前做上去了。在他的督促下,军后勤、师后勤、团后勤,发挥了很大的创造性。例如,屯集弹药:按志愿军囤弹药的基数标准来讲,我们所屯集的弹药都超过了2个、3个,甚至10个基数。因为我们这个仗是限制在两点上打,临打仗时,他又把其他点的物资运输到主阵地上,这个仗能连续打几天,和后勤的努力大有关系。再有保障生活方面:134团在平时就建立了自己的挂面厂。阵地防御中,他们将制成的挂面直接送上阵地。各个团也都有自己的各种加工厂,还是很像样的。打起仗来,我们的挂面送进了坑道,有一些病号都吃上了自己制作的挂面。

正因为尤部长的工作做好了,他注重从军后勤入手,督促师后勤,师后勤又与团后勤保持着联系,一级一级地抓,那个创造性就很大了!

后勤,我想尤继贤同志可以作为一个代表。当然还有45师后勤部宋起峰这些同志。我们后勤的干部资历都比较老,像45师后勤部的部长,他就是个老红军,29师的后勤部长也是老红军。他们当后勤部长这么多年,都说在上甘岭战役后期当的这个后勤部长,那才是最痛快、最带劲的部长啊!仗虽然艰苦,但一切为前线,想啥来啥,要啥有啥,到处都是井然有序,那才是真正的后勤部长!

当后勤部长,记住尤继贤等老同志的经验——就怕你没有很好地做调查,只要调查到位了,问题都能解决得很及时。

后勤就是这样啊!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