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因斯坦的眼中,所谓“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一个“根深蒂固的错觉”。这种观点在现代物理学家中并不罕见,他们对时间的本质有着更深层次的探讨。
在传统认知中,时间被视为描述物质运动和事件发生顺序的物理量,是衡量瞬间和持续的尺度。然而,现代物理学的视角已经超越了这种直观的理解。
保罗·戴维斯在其著作《上帝与新物理学》中提出了一种颠覆性的观点:“物理学家并不认为时间是由发生的事件构成的一个序列,相反,他们认为,过去和将来的一切都在那儿。……没有过去、现在和将来之分。”
这种观点将时间视为一个同时存在的整体,而非线性的序列。过去、现在和未来类似于三个不同的地点,在更高维度的空间中,它们是同时存在的。就好比北京、南京和上海这三个地点在我们所在的空间中是同时存在的一样。
我们感受到的时间流逝,可以类比为乘坐“时间”飞船的旅程。我们从“过去站”出发,飞向“未来站”,这个过程类似于飞机从北京飞往上海。尽管我们确实只有在到达未来后,才能确切感知到那里的情况,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在我们到达之前不存在,正如上海在我们到达之前就已经存在一样。
这一点是正确理解时间的关键!我们所感知到的时间先后顺序,不代表前面的事是先发生,后面的事是后发生。
狭义相对论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洛伦兹变换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性,表明它们可以相互转换。在不同的观察者眼中,时间和空间的体验可能截然不同,一个人的时间可能是另一个人的空间,反之亦然。时间和空间在相对论的框架下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从这个角度来说,时间和空间的本质是一致的,因为它们在描述物理现象时是等效的。
那么,时间是如何产生的呢?从本质上讲,时间并非一个客观存在,而是一种感觉。随着我们从一个地点移动到另一个地点,新景象不断涌现进入感官而旧景象逐渐从感官中消失。这种变化导致我们产生了时间流逝的感知,但这种感知并不意味着时间本身的存在。
如果我们设想一个完全静止的空间,其中没有任何运动,那么时间的概念也就无从谈起。然而,如果有一个位于高端的观察者以非常狭窄的视角观察这个空间,视角从一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它可能会产生一种错觉,仿佛是自己在移动,从而产生时间流逝的感觉。这种错觉,正是我们所认为的时间。
可以看到,时间并非我们直观感受中的那样简单。它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其本质和产生方式在现代物理学中仍有许多未解之谜,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理解。
来源:晓隧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