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如何从零开始,讲述电影的工业化流程

繁体

以前看电影的时候觉得电影很神奇,对一部电影的诞生充满了好奇心,后来学了相关的专业慢慢了解了整个行业,也填补了自己一直以来的好奇心,今天就来聊聊一部院线电影是如何从无到有的诞生。

近几年我国的电影市场也是越来越好,整体呈现一个良心发展的趋势,好电影也是遍地开花,近两年的《战狼2》、《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等影片,都在口碑和票房上取得了双赢。

随着关注电影的人越来越多,大家对于电影的好奇心也是越来越重,更多的关注点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台前,开始转向了幕后。

从创意到故事很多电影之初都是从一个创意开始的,这个创意有时候可能是一句话,有时候可能是一件事,触发了电影的核心创作人员,尝试在这个创意的基础上去打造一个可以成为剧本的故事。

比如电影《志明与春娇》,最初的时候是彭浩翔与自己的好友一块出门,发现好友在过程中与许多不同身份的人打招呼,好奇对方是如何认识这么多人,好友告诉他是一块抽烟认识的,原来随着香港禁烟令的公布,狭窄的后巷成为了新型的社交圈,无数男男女女躲到这里抽烟,无论什么身份,什么职业,在这里都是一个烟民,喷云吐雾,插科打诨。

随即彭浩翔动了念头,想要拍一个关于吸烟的电影,就有了之后的《志明与春娇》。

一部电影如何从零开始,讲述电影的工业化流程

再或者是岸西导演的电影《亲密》,最开始的时候,就是杜琪峰的一句话,杜琪峰对这个写出过《甜蜜蜜》、《男人四十》等诸多佳作的“金牌编剧”岸西说,“你来帮我写一个爱情电影吧。很便宜的那种,最好只有5场戏。但其中要有一个画面是,一个女人每天都去码头等一个男人,没有等到,晚上就回到她住的一个小酒店。”

除了这句话,杜琪峰什么也没说,岸西想了半年,写出了《亲密》,杜琪峰没有拍,岸西就找机会自己把拍了。

一部电影如何从零开始,讲述电影的工业化流程

很多电影都是如此开始,一个创意,变成一个故事,从一个故事变成了剧本,当时有的剧本也可以去直接购买某些已经完成的故事进行改编。

由此来看一部电影的第一步,一般都是从剧本开始奠基的,至于很多导演拿着一张纸就可以拍一部片子,属于个例,不做参考。

剧本备案那么有了一个完整的剧本,你就可以直接进行拍摄吗?肯定是不行的,正常这个时候,需要把已经完成的剧本拿到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进行备案,如果未能通过备案审核,就需要驳回后,根据要就进行二次修改,三个月后进行再次备案申请,以此类推,一旦备案信息通过,会拿到由国家电影局的备案回执,也就是大家经常听说的拍摄许可证。

纪录片《地狱之旅:一个电影人的长征》中就详细记录了导演陆川,拍摄《南京南京》时候,在立项这一块所遇到的困难,十八个月的筹备,几乎每天都有人对此丧失信心,剧组的人员走了一拨,来了一拨,陆川让美术组写了“死磕”两个大字,贴在剧组里面,他发誓一定要跟这电影死磕到底。

一部电影如何从零开始,讲述电影的工业化流程

前期筹备其实正常来说这个前期筹备和备案是同期进行的,在电影确定之后,就开始立项,组建剧组,针对目前剧本中涉及的场景,故事情节,这个过程要考虑演员,自己想要选择拍摄设备,道具,场景租借,然后拿出一个大致的预算,这其中还要考虑到这个剧本在目前电影市场环境下能够达到的预期收益,最终确定整体的制作规模和预算。

确立了预算,拉动投资,正式开始进入剧组的组建阶段,演员,摄像还有剧组各个环节的重要工作人员,灯光,美术等一系列的工作人员确定,成功组建剧组。

剧组组建之后,各个职能要进入自己的前期准备阶段,导演台本,分镜头脚本,租借设备,准备道具,还要去确定取景地等重要工作流程,还是之前提到的《地狱之旅:一个电影人的长征》中,陆川的工作组,需要完全的还原出来一个古南京城,而不是在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南京进行取景。

跟所有确定的演员协调档期,制作大概的工作流程。

亦或者大家经常提到的横店影视城,现在已经是很多影视剧的首选取景地。

一部电影如何从零开始,讲述电影的工业化流程

正式开拍所有工作都准备完成之后,拿到拍摄许可证,确定开机日期,基本上就可以进入正式拍摄了。

所有工作人员,从导演到演职员正式进组,围读剧本,制片主任负责整个剧组的食宿、交通、现场维护、场地练习、预算控制、财务管理,全力保障整个电影拍摄的顺利进行。

因为实际拍摄和预算时候所考虑的效果肯定是有一定差异的,所以在这个过程经常会产生预算吃紧,需要增加预算的情况。

比较有名的是导演韩延,在拍摄《动物世界》的时候,一场追车戏就需要动用大量的预算,由于口头表述并不能有效的说清楚自己想要的效果,通过一堆玩具模拟了自己对于追车片段所想要的效果,并且顺利追加了预算。

一部电影如何从零开始,讲述电影的工业化流程

后期制作所有的镜头都拍摄完毕之后,就要进入后期制作的这个过程,这个时候剧组就基本算是解散了,主要剪辑工作有后期组来完成,有的导演喜欢自己掌握剪辑的主导权。

比较有名的是,詹姆斯卡梅隆为了自己来剪辑《大白鲨》,在拍摄完成后,自己出钱请所有工作人员去旅游,等大家都旅游回来了,电影也剪辑好了。

这里的后期不单是我们常规意义理解的剪辑,还包括剪辑后的,画面调色,特效包装,音乐制作,声音合成,画面声音混录都环节,这里小科普一下,真正到了影视项目的剪辑上,我们所熟知的pr,edius,fcpx都要靠边站,最普遍的应该是AVID剪辑系统,高效无损,完全按照影视工业一整套流程来设计。

一部电影如何从零开始,讲述电影的工业化流程

正式上映拍也拍了,剪也剪完了,是不是就应该正式上映了。

还差一步,这个时候,你需要带着拍摄许可证和成片到国家电影局进行审查,审查过程可能还会出现二次修改的镜头,需要把一些不合规的镜头进行加工和处理,有时候会直接影响到电影的上映。

2019年这一类的例子还是比较多的《小小的愿望》、《少年的你》、《八佰》等影片都经历了这个过程,目前《八佰》还处于毫无消息的状态。

更典型的例子是09年的《无人区》,09年的时候已经在电影院看到了上映的海报,结果13年的时候才真正有机会在电影院看到这部作品。

一部电影如何从零开始,讲述电影的工业化流程

审查通过之后,拿到公映许可证,发行方就可以拷贝、申请秘钥,正式排挡,筹备上映,这之前可能还会做一些点映进行宣传。

可以看到一部电影从零开始,从一个创意,到最终变成我们看到的影片,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电影人付出自己的艰辛与汗水。电影毕竟是一个商业属性的产品,电影上映了,票房也有了,那分红就是接下来要面对的环节了。

先找一个例子,《唐人街探案2》,总票房33.97亿,那是不是就代表最终收入就是33.97亿,当然不是。

首先,影片所有的票房收入会计入电子售票系统,数据通过统一汇总之后,会记录在中国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办公室,之后所有的分账都由专资办的统计数据作为主要依据。

之后,以该统计数据为主要依据,需要向国家缴纳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其次需要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都是直接通过院线从总票房中直接划扣并进行缴纳,光这两项合计8.3%。

一部电影如何从零开始,讲述电影的工业化流程

再接下来会有一个中影数字代理费,这个费用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影数字电影发展(北京)有限公司征缴,一般会是净票房的1%~3%,也是通过院线支付给中影数字,但是这个代理费净票房6亿以上不用缴纳。

这些都被扣除后,会得到一个全新的数字,我们称它为最终受益,电影院分享50%,院线分享7%,制片方和发行方共享43%,这时候院线和电影院是同一家的,比如万达,就可以独占57%,同理发行与制片是同一家的,可以独享43%。

如果制片方与发行,不是同一个公司,发行方一般会以最终受益为依据收取5%-15%的代理费用,剩下的28%才真正属于制片方。

有时候为了增加排片,增加竞争优势,制片和发型还会承诺给电影院进行返点。

这个数字比较宽泛,我们不做主要参考依据,那根据上述的列举,一部1亿票房的电影,最终到达制片方手中的回款应该是三千多万。

再有就是有一些片子,导演会不收取费用,跟制片方签订的是分红合同,这个也属于个例,冯小刚当初拍摄《甲方乙方》就有这样的情况。导演的票房分红一般都属于商业机密,这里查不到具体的数字,所以没办法进行列举。

当然除了院线收入,一部电影还可以通过电视放映权的售卖,网络版权,海外销售,商务合作,政府补贴,行业补贴等途径来获取收益。这些非票房收入往往比票房收入还要客观,所以近些年很多制片方就会想办法增加在非票房收入上的拓展。

坊间就一直传闻,有多部电影,光靠广告植入就已经大赚一笔。

来源:贱熊放映室

(1)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