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地理与历史:串联亚欧之间的广袤腹地

繁体
上页 | 共3页,当前在第3页 | 下页

俄罗斯的族群、资源与对外通道

本期目录:

【族群、语言、宗教】

【城市发展】

【联邦管区】

【俄罗斯与周边:东亚、北极、黑海、中亚、欧洲】

【能源与原材料输出:石油天然气、煤炭、矿产】

【亚欧大陆桥、国际南北运输走廊、北极航道】

【族群、语言、宗教】俄罗斯境内生活着印欧语系、乌拉尔语系、叶尼塞语系、突厥语系等族群,大小民族超过190个,其中俄罗斯人占比约71%,其他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包括鞑靼人、乌克兰人、巴什基尔人、楚瓦什人、北高加索人(车臣、达吉斯坦等)、哈萨克人、白俄罗斯人等,俄罗斯人主要居住在欧洲部分的东欧平原和亚洲部分的西伯利亚铁路沿线,其他民族大多居住在各自的民族自治主体及周围,这些民族自治主体分布在高加索山脉、伏尔加河流域、阿尔泰山、北极、远东等地,多地处外围的高原山地、草原地带以及北极地区。俄罗斯的26个自治主体中,只有12个自治主体的主体民族人口多于俄罗斯人。

俄罗斯的地理与历史:串联亚欧之间的广袤腹地

▲俄罗斯人口密度:全国人口主要集中在伏尔加河流域、高加索山脉北麓、乌拉尔山脉两侧、圣彼得堡周围,亚洲部分多居住在西伯利亚铁路沿线地区。

俄罗斯的地理与历史:串联亚欧之间的广袤腹地

▲俄罗斯实行民族自治的联邦主体:包括共和国、自治区、自治州(犹太自治州,图中东北角黑龙江北岸)。

俄罗斯的地理与历史:串联亚欧之间的广袤腹地

▲俄罗斯各民族语系分布。

俄罗斯的地理与历史:串联亚欧之间的广袤腹地

▲俄罗斯自治区分布,自治区的自治程度低于共和国,但高于一般的州和边疆区。

在俄罗斯之外,约有2800万俄罗斯族,主要居住在乌克兰(800万以上,俄乌冲突后估计还有不到700万)、哈萨克斯坦(300万左右)等前苏联国家(2000万以上),美国有大约300万俄罗斯裔,德国220万,中国俄罗斯族约1.6万人。

俄罗斯的地理与历史:串联亚欧之间的广袤腹地

▲前苏联地区俄罗斯族人口分布情况。

俄语属于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同乌克兰语、白俄罗斯语接近,全国80%以上人口使用斯拉夫语族各语言。俄罗斯之外,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均有超过80%的人口可以听、说俄语。以色列有150万左右人口是苏联解体后移民及后代,大多可以使用俄语,占以色列全国人口17%以上。

俄罗斯的地理与历史:串联亚欧之间的广袤腹地

▲俄语方言:大致分为南北两大方言区,莫斯科、特维尔有时候会被认为组成一个单独的中部方言区。南北两大方言区各自向亚洲部分延伸,其中北方方言影响更大,同时西伯利亚、远东的方言也会由于同亚洲民族的接触而加入地方元素。

俄罗斯的地理与历史:串联亚欧之间的广袤腹地

▲斯拉夫语族各语言。

俄罗斯第二大语言集团为突厥语族,包括鞑靼语、楚瓦什语、哈萨克语等,占比9%。其次为乌拉尔语系各语言,包括莫尔多瓦、马里、科米、卡累利阿等语言,占比约2.1%。其余语系或语族使用人口占比很小。

俄罗斯的地理与历史:串联亚欧之间的广袤腹地

▲俄罗斯境内的突厥语族分布,其中大部分突厥语族就生活在俄罗斯腹地的伏尔加河流域。

俄罗斯的地理与历史:串联亚欧之间的广袤腹地

▲亚欧大陆的突厥语族分布。

俄罗斯的地理与历史:串联亚欧之间的广袤腹地

▲乌拉尔语系分布。

俄罗斯国内约70%的人口信仰东正教,东正教的影响力在苏联解体后逐渐恢复并加强。另有超过10%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部分数据认为超过了20%),此外在东欧地区有天主教(部分乌克兰人、立陶宛人),远东地区有藏传佛教(蒙古语族各民族),北极地区有萨满等宗教。

俄罗斯的地理与历史:串联亚欧之间的广袤腹地

▲俄罗斯宗教分布。

俄罗斯的地理与历史:串联亚欧之间的广袤腹地

▲欧洲基督宗教的三大分支:其中东正教分布在东斯拉夫三国、巴尔干半岛大部分地区。

俄罗斯的地理与历史:串联亚欧之间的广袤腹地

▲俄罗斯境内穆斯林分布:主要分布在伏尔加河中游(突厥语族)、北高加索(高加索语系、伊朗语族、突厥语族等)一带

【城市发展】

俄罗斯城市化水平相对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来说比较高,达到75%左右。但俄罗斯发展存在明显的极化特征,莫斯科在俄罗斯城市体系中具有绝对的核心地位,集中了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核心资源。俄罗斯的人口与经济体量相对有限,莫斯科一枝独秀,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其他大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甚至包括圣彼得堡。莫斯科与其他城市的鲜明对比,造成地方城市发展与财政存在一定的困境,基础设施与住房建设落后,进一步推动人口流失,而莫斯科大量人口涌入,则抬高了房价与生活成本,反过来对莫斯科本身的发展带来的阻碍。

俄罗斯的地理与历史:串联亚欧之间的广袤腹地

▲俄罗斯人口超过50万人的城市。

俄罗斯的地理与历史:串联亚欧之间的广袤腹地

▲俄罗斯人口密度分布,俄罗斯人口城市化率超过75%,各联邦主体的中心城市就是当地人口的主要聚居区,其他城市规模较小。莫斯科在全俄罗斯具有绝对的核心地位,而在各联邦主体内,中心城市同样具有突出的核心地位。

当前,俄罗斯联邦财政预算中30%左右来自油气资源,而过去曾一度达到60%。油气资源开采在俄罗斯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受益于资源开采,在一些油气产区出现了一批单一功能的市镇,同时,像秋明等石油产区的城市迅速发展,经济保持长时间的高增长,城市建设也日新月异。依托资源开采形成的城市和城镇欣欣向荣,与缺乏资源的地方城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成为莫斯科之外俄罗斯少有的蓬勃发展的城市。但是伴随油价波动,这些城市也十分脆弱,短时间内人口流失与集中非常频繁。

首都极化、产业依赖于资源开采、人口偏少等因素,使得俄罗斯的城市发展出现了大城市较少、结构与功能单一的市镇较多、城市化进程中的“伪城市化”现象、城市规模等级体系发育不够完善和城市群发展不成熟等主要特点。

俄罗斯城市发展中还有一个独特的现象,即约 2/3 的城市家庭在郊区拥有居所,因此也往往被认为是“郊区化”。与西方的“郊区化”不同,俄罗斯城市的郊区住所大多是城市居民的季节性第二住所,很少有人全年居住。而且,这些郊区住所的建筑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是建于赫鲁晓夫时期为解决粮食短缺而分配给市民耕种份地上的简单住所。在经济危机时期,很多城市居民依靠郊区地块上种植土豆和蔬菜,熬过了食品匮乏的艰苦岁月。新世纪以来,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复兴,很多富裕人士又开始进军郊区兴建豪华别墅,并出现规划完整的别墅村。(冯春萍:俄罗斯城市发展及其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

【联邦管区】

联邦管区(федеральный округ)从2000年开始实施并划设,目的是加强中央政府对全国各地的控制和管理。2000年5月13日,普京颁布第849号总统令,规定将全国划分为联邦区并派驻联邦区总统全权代表(Полномочный предста-витель Президента Ро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в федеральных округах)。总统令附件中详细规定了联邦区总统全权代表的基本任务、具体职责、权力、如何保障其发挥作用等等,从而基本形成地方行政管理体系格局。联邦管区最高行政长官为总统全权代表,其基本任务为保证其辖区内宪法赋予总统的权限得以实施。2000年最初划设时全俄有7个联邦管区,2010年增设北高加索联邦管区,2014年再增设克里米亚联邦管区(未获国际社会普遍承认,2016年并入南部管区)。

俄罗斯的地理与历史:串联亚欧之间的广袤腹地

▲俄罗斯联邦管区:目前全国共分为8个联邦管区,最新设立的联邦管区为2010年从南部联邦管区分设出来的北高加索联邦管区。

俄罗斯的地理与历史:串联亚欧之间的广袤腹地

▲俄罗斯现阶段军区划分。

俄罗斯地域辽阔,行政区划数量多、类型复杂,中央政府统筹难度较大。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各联邦主体的地方权力大幅扩张,地方政府自治权空前提高。地方权力的扩大对联邦的政策实施带来了很大的阻力,甚至在部分地区造成了武装叛乱(车臣)等严重后果。

为了削弱地方独立性,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确保政策实施,俄罗斯在2000年取得车臣战争的胜利后,很快颁布总统令,设立联邦管区,帮助中央政府更有效地管理和协调各地区事务。每个联邦管区由总统任命的全权代表负责,确保中央政策得到有效贯彻。

在边疆与民族地区,联邦管区成为中央政府加强对敏感地区控制的重要手段,在全俄民族关系最为复杂的高加索地区,俄罗斯于2010年从南部联邦管区中分设北高加索联邦管区,加强中央在北高加索民族地区的存在。北高加索地区传统部落与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始终存在,联邦管区的设立加强了中央在当地的监督,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少数家族、集团对当地事务的控制。此外联邦管区协调一些大型工程与政策的实施,将北高加索地区民族和宗教较为分化的各联邦主体联系起来,促进交流和流动,同时照顾一些落后地区的权益。

联邦管区覆盖多个联邦主体,有利于协调重大项目和政策实施,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了地方的无效竞争,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如西伯利亚联邦管区、远东联邦管区对西伯利亚铁路升级、贝加尔湖环境保护等跨联邦主体的重大项目进行了必要的协调,保障项目的推进。

设立联邦管区是苏联解体后,面对国家建构危机的重要手段,俄罗斯社会从传统中央集权氛围快速走向联邦制,各联邦主体发展水平、政治制度、领导人能力、对于联邦认同程度差异巨大,带来了社会高度的不确定性。旨在增强中央权力的联邦管区,为联邦制的俄罗斯重新盖上了一层中央集权的外壳,约束了地方权力的无限扩张,一定时期内维持了俄罗斯国家的完整性。

联邦管区设立并非毫无缺陷,这一制度本身是自上而下推行,其过程不可避免会与地方上各联邦主体的利益相排斥。

首先,联邦管区的设立毫无疑问削弱了各联邦主体的自主权

俄罗斯地域辽阔,即便是联邦管区内部,各主体差异同样巨大,设立联邦管区在辖区范围内协调某项政策时,不可避免会忽视地方差异,使得各联邦主体缺少灵活性与积极性,降低社会经济活力,最为典型例子如萨哈(雅库特)、车臣等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联邦管区帮助中央介入当地资源开发,不仅本地的收益被大幅削减,同时政策与协调方面缺少针对发挥地区优势的特殊对待,造成地方在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中缺少积极性。远东联邦区地域辽阔,各主体与亚洲开展贸易的诉求与方向有明显不同,但同样面临政策一刀切的问题,严重影响当地各主体对外贸易的积极性。联邦管区的某些文化相关协调机制,也限制了各联邦主体挖掘自身文化特点的举措,尤其是限制某些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共和国开展语言教育、文化工程的活动。

其次,联邦管区增加了一层行政层级,潜在造成官僚主义、决策复杂化

俄罗斯设立联邦管区的过程中存在着各层级对具体事务的争夺,博弈的结果并非与实际需求相符合。有些联邦管区某个领域的政策与项目审批、决定权集中在联邦管区层级,成为拿捏联邦主体的工具。远东联邦管区对一些港口、物流园的审批,如滨海边疆区的苏霍尔多湾(Sukhodol bay)煤炭输出港项目,增加的层级与复杂的流程也造成联邦主体与联邦管区的扯皮,导致项目推进一波三折。

第三,联邦管区的设立长远来看加剧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联邦管区的管辖范围实际上是基于地理、文化等因素划设,存在一定的地域共性和独立性,同时联邦管区的行政中心往往选择辖区某个大城市,事实上形成了一个典型的准行政区,这个准行政区内有着明显的中心-边缘结构。

联邦管区内部,流动较为密切,各联邦管区相邻的联邦主体反而联系减少,同时,联邦管区的行政中心、经济中心地位得到加强和巩固以后,逐渐拉大与其他联邦主体的差距,造成新一轮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与资源集中现象。如伏尔加联邦管区,作为管区内首屈一指的工业与经济中心,鞑靼斯坦获得了联邦管区内更多的政策与资源倾斜,但却造成了其他联邦主体发展受到影响,加剧了内部的区域不平衡。

另一方面,联邦管区为执行中央政策,会按照俄罗斯联邦整体的规划,对联邦管区内部产业发展做出有意识的规划与协调,比如为加强联邦管区在某个领域的优势,限制其他产业发展。如伏尔加、乌拉尔等联邦管区对重工业的重视,进而忽视了其他产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造成人才流入莫斯科等大城市,强化了莫斯科的优势却削弱了地方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成为俄罗斯整体区域不平衡的因素之一。

【俄罗斯与周边】

东亚

俄罗斯这片土地作为连接东西方的通道,很早就与东亚地区有着密切的往来,游牧部落通过贯穿俄罗斯的亚欧草原进入欧洲、中东。

13世纪,东亚草原的蒙古人统治了罗斯各国,将东方色彩的政治、文化元素留给俄罗斯民族。

15世纪时,沙俄已经扩张至乌拉尔山脉,17-18世纪,俄罗斯帝国将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吞并,开始与满清等东亚国家直接接触。俄罗斯将原本处于氏族阶段的西伯利亚小民族纳入到殖民统治下,一方面造成了对这些人口较少民族面临疾病与资源掠夺的威胁,另一方面也帮助这些民族快速融入外部社会,加速社会阶段发展。

19世纪晚期,俄罗斯帝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从清朝获得大片领土。

20世纪后,俄罗斯帝国与后来的苏联同中国、朝鲜、日本的交往更加频繁,既有冲突(日俄战争、二战、意识形态论战),也有合作(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等)。

21世纪后中俄天然气管道、中欧班列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了俄罗斯与东亚的联系,伴随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恶化,东亚成为俄罗斯最主要的出口市场与工业品进口来源。俄罗斯作为东亚地区的一员,通过六方会谈等渠道介入到东亚事务。

北极

俄罗斯是北极理事会成员,同时是居住在北冰洋沿岸人口最多、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北极圈内土地占到全俄国土面积的20%左右。北极上空在冷战时期是美苏两国洲际导弹攻击对方的必经之地,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破裂前,俄罗斯北极上空是亚洲、北美之间航空线路的最佳通道,北极对于俄罗斯而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既是前哨,也是防御重点区域。

未来的北极航道以及资源开发,俄罗斯也同样是最大的参与者和受益者。2013年,俄罗斯通过了《北极地区2020年前及更长期发展战略》,明确了北极地区在国家经济、军事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俄罗斯北极政策的核心目标是确保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增长,保护环境,并加强在北极国际事务中的地位。

俄罗斯近年来在北极地区加强了军事存在,包括重新启用苏联时期的军事基地,部署先进的防空系统和导弹,并加强对北极地区的巡逻。俄罗斯的军事扩张旨在确保其在北极地区的安全利益,尤其是在北极资源开发和航道控制方面。

俄罗斯此前寻求通过多边合作机制(如北极理事会)来维护其在北极的利益,但是伴随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恶化,政府已经修改对北极国际合作的立场,从2020年发布的《2035年前俄联邦北极国家政策基本文件》中删去提及两个北极地区机构——北极理事会和巴伦支欧洲北极地区理事会——的内容,新法令要求加强北极的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和边境合作必须“考虑俄联邦的国家利益”。

这被认为俄将不再维持原有的北极合作形式,并准备好与域外大国发展合作。北极议题中重要的一环,即原住民利益保护,涉及到俄罗斯的少数民族多数居住在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的北极地区,这些民族成立北方原住民协会参与北极理事会活动以及北极事务。

俄罗斯的地理与历史:串联亚欧之间的广袤腹地

▲北极和北亚地区原住民语言情况,其中俄罗斯境内的涉北极各民族语言情况最为复杂。

中亚、黑海

中亚地区是亚欧大陆腹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东亚草原一样,历史上是游牧民族活动的大舞台。黑海沿岸的南俄、乌克兰草原是中亚草原向欧洲的天然延伸,一系列突厥语、蒙古语游牧民族都曾在黑海地区留下了足迹。

17世纪开始,俄罗斯不断向黑海扩张,试图获取黑海出海口。

从17世纪末期到19世纪,俄罗斯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发生了十多次战争,这些战争帮助俄罗斯获得了黑海北岸的出海口,并削弱了土耳其对巴尔干半岛的影响,加强俄罗斯在当地的存在。

19世纪中期,俄罗斯将中亚地区纳入版图。

20世纪,中亚地区在苏联统治下经历了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而在黑海地区,苏联与土耳其分属东西方两大阵营。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土耳其关系得到缓解,官方与民间来往变得密切。

今天的突厥语系是俄罗斯境内第二大语言集团,仅次于斯拉夫语族,全国近10%的人口为突厥语民族。与此同时,中亚各国在解体后,经济上依赖俄罗斯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缓解,大量来自中亚的移民在俄罗斯大城市务工,突厥语族群依然是俄罗斯国内不可忽视的群体。直到今天,中亚国家的一些资源出口依然需要经过俄罗斯的交通系统往外运输。

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是历史上东正教的重要城市,而且土耳其地处地中海,气候舒适,同时土耳其没有跟随其他西方国家参与对俄制裁。土耳其近年来成为俄罗斯人旅游、度假、海外生活的重要目的地。俄罗斯也参与了土耳其核电站(阿库尤核电站(土耳其语:Akkuyu Nükleer Güç Santrali))等重要工程的建设。

欧洲

俄罗斯是一个欧洲国家,尤其是东欧和北欧,自古以来就是俄罗斯的经略重点。

公元9世纪,俄罗斯留里克王朝的建立者来自北欧,而此后俄罗斯帝国的统治者,又多与德意志的贵族联姻,俄罗斯君主几乎人人拥有清晰的德意志血统。

17世纪,俄罗斯在北欧强国瑞典手上获得了波罗的海出海口,建立起圣彼得堡,此后的300年中,圣彼得堡成为俄罗斯面向欧洲的重要窗口。

北欧地区是俄罗斯扩张少有的艰难方向,19世纪,俄罗斯获得芬兰,20世纪初获得了波罗的海三国,但这些地区都难以长期占领,同时也是反抗俄罗斯人统治最积极的地区。波罗的海的立陶宛是苏联加盟共和国中最早宣布独立的,而且波罗的海三国后来也未加入独联体。

北欧的日耳曼人在俄罗斯历史上政治谱系中具有特殊的源泉地位,面对俄罗斯王室有着“上位”的心理优势,而乌拉尔语系族群在早期罗斯人的形成中参与程度较高,也成为今天俄罗斯人有别于其他东斯拉夫人的重要差异来源。东欧是俄罗斯挺进欧洲腹地的前哨。

17世纪开始,俄罗斯与波兰瓜分了今天的乌克兰地区,18世纪,俄罗斯人则与普鲁士、奥地利瓜分了波兰,将触手直接伸向了中欧地区,直面欧洲的腹地。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罗斯帝国与苏联在东欧地区持续扩大势力,版图一度挺进到喀尔巴阡山一带。

二战后,苏联在东欧建立了卫星国家,包括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等,这些国家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都高度依赖苏联。

1989年东欧剧变和1991年苏联解体后,东欧国家纷纷转向西方,加入欧盟和北约。东欧再一次成为西方与俄罗斯的对抗前线。

2014年后,同属于东斯拉夫的乌克兰,成为俄罗斯与西方世界争夺的焦点,并在2022年升级为战争,并延续至今。

巴尔干地区是俄罗斯与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和西方国家争夺影响力的重要区域。俄罗斯一直视塞尔维亚为传统盟友,并多次支持塞尔维亚。冷战期间,巴尔干地区国家如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等有不同程度的亲苏立场。

冷战结束后,巴尔干地区经历了剧变,南斯拉夫解体,但俄罗斯依然通过塞尔维亚、匈牙利等国发挥在巴尔干地区的影响。

东欧是俄罗斯能源出口的重要枢纽,同时这些国家本身也依赖俄罗斯的能源,短期内难以完全改变。

能源依赖俄罗斯,而外交和军事完全倒向了西方,使得东欧成为未来欧洲最挣扎同时也是最不稳定的板块。

【能源与原材料输出】

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

俄罗斯油气资源储量主要集中在西西伯利亚平原,特大(储量大于55亿桶石油当量)油田有5个,集中分布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中部和东欧平原南部。其他64个油田为大型(储量大于5亿桶油当量)油田,分布于俄罗斯西部地区,东部资源极少,只有两个大型油田;巨型(储量大于550亿桶油当量)气田共1处,特大气田共10处,集中分布于西西伯利亚平原北部、东欧平原南部的沿岸地带和中西伯利亚高原南部。其余60个大型气田除在西西伯利亚平原北部聚集之外,在俄罗斯大部分地区零散分布。(黄季夏, 张天媛, 王利, 杨林生, 葛全胜:俄罗斯油气资源空间分布格局及可达性评估)

俄罗斯主要的石油产地主要位于以秋明州(含汉特-曼西自治区、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为中心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区,其周围的里海沿岸低地(巴库)、伏尔加河-乌拉尔河地区(第二巴库)也曾是历史上苏联重要的石油产地。俄罗斯目前探明石油储量约800亿桶,位居全球第8,但每年产量位居全球第三,每天石油产量约1093万桶。

俄罗斯的地理与历史:串联亚欧之间的广袤腹地

▲俄罗斯油气沉积盆地分布:从最早的里海沿岸低地,到伏尔加河-乌拉尔山,再到西西伯利亚平原(秋明州),俄罗斯在历史上陆续形成了三个重要的油气开采产区,其中里海沿岸低地的巴库成为俄罗斯(俄国、苏联)历史上最早的是有开采中心,而伏尔加河-乌拉尔山、西西伯利亚平原再后来被誉为“第二巴库”、“第三巴库”。目前,包括秋明州、汉特-曼西自治区、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的西西伯利亚已经是俄罗斯最重要的油气开采中心。

俄罗斯的地理与历史:串联亚欧之间的广袤腹地

▲俄罗斯油气沉积盆地与油气管道分布。

俄罗斯的地理与历史:串联亚欧之间的广袤腹地

▲俄罗斯向欧洲输送油气的管道分布。

俄罗斯天然气探明储量达到47万亿立方米,位居全球第一。

俄罗斯天然气主要产地同样位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产量占70%以上),以及东西伯利亚山地、萨哈林岛(库页岛)等地。西西伯利亚平原秋明州下辖的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区,蕴藏着40多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占俄罗斯天然气储量的85%,占世界天然气探明储量的37%。

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的首府萨列哈尔德(Salekhard)享有俄罗斯“天然气之都”的美誉。自治区有一系列大型天然气田,最大的天然气田是梅德韦日耶(Medvezhye)、乌连戈伊(Urengoy)和扬堡(Yamburg)。这三个气田的资源总储量为12万亿立方米。其中乌连戈伊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田,该气田储量为8万亿立方米。

随着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为中心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北部天然气开发,并伴随北极航道的开通,北极沿岸将成为俄罗斯新的天然气输出中心。

俄罗斯的地理与历史:串联亚欧之间的广袤腹地

▲亚马尔半岛天然气开采分布,地处北极圈内的亚马尔气田也成为北极开发的重点工程。

俄罗斯煤炭储量约1820亿吨,位居全球第三,仅次于中、美。相比于油气资源集中分布在西西伯利亚,俄罗斯的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东西伯利亚山地(84%),尤其是阿尔泰山脉一带的克麦罗沃州,当地的库兹巴斯(Кузбасс)(库兹涅茨克盆地(Кузнецкий угольный бассейн)简称)煤田储量占到全俄罗斯的一半以上,苏联时期当地就已经是俄罗斯西伯利亚最重要的工业区之一。此外在莫斯科周围、与乌克兰接壤的顿巴斯地区、远东的南雅库特、黑龙江沿岸等地也有一定的煤炭储量。

俄罗斯的地理与历史:串联亚欧之间的广袤腹地

▲俄罗斯煤炭资源分布。

其他矿产资源

俄罗斯的黄金蕴藏量位居世界第四或者第五位,达到16,000吨左右,而已探明可开采的黄金储量为5000吨,仅次于南非,俄罗斯黄金产地主要位于东西伯利亚地区,尤其是位于远东的萨哈(雅库特)共和国,是目前俄罗斯最大的黄金产地。

金刚石占世界开采总量的26%,最大的产地位于萨哈(雅库特)共和国。磷灰石占世界开采总量的55%;钾盐占世界开采总量的16%;俄罗斯铁矿石蕴藏量650亿吨,居世界第一位,约占40%,开采量占世界的14%,主要产地位于库尔斯克、乌拉尔山脉,以及东西伯利亚一带。铝蕴藏量4亿吨,居世界第二位;铀蕴藏量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4%,主要产地位于与中国毗邻的维季姆、艾利康和斯特列里措夫铀矿集中区(远东南部地区)。有色金属方面,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品种齐全,其中锰、铜、铅、锌、镍、钴、钒、钛等储量均位列世界前茅,仅锡、钨、汞等金属资源储量较少,不能自给。

根据俄国家矿物资源委员会数据,俄铜矿的探明储量达9270万吨,约占世界总储量的10%,主要集中在诺里尔斯克、乌拉尔和外贝加尔三个地区,以硫化铜镍矿石为主要类型,俄铜产量能够满足自身市场需求;俄铅矿的探明储量达1260万吨,约占世界总储量的6%,主要铅矿床集中在西伯利亚南部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和布里亚特共和国等地区,俄铅矿开采规模大,但工业开发水平较低;俄铝土矿表面储量超过4亿吨,但只有一半左右可采,大型炼铝厂均集中在西伯利亚地区;俄锌矿的探明储量达6030万吨,约占世界总储量的9%,居世界第2位,俄锌矿开采与加工可充分满足国内需求;俄镍矿储量约达1740万吨,占世界开采总量的22%,主要集中在诺里尔斯克矿区和摩尔曼斯克州,俄镍矿储量、开采量及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商务部驻俄罗斯联邦经商参处 :俄罗斯有色金属业发展现状)

总体上看,俄罗斯西部平原地区油气资源丰富,东部山地煤炭、金属矿产资源丰富。西部平原油气资源通过北冰洋延伸到北美中部平原,构成了一条巨大的油气沉积带。东部山地与中国西部山地、兴都库什山、伊朗高原等东西贯穿亚欧大陆的巨大山系相连,复杂的地质运动带来了丰富的金属矿产资源。

能源外交

俄罗斯是全球主要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国。通过众多管道向欧洲供应天然气,同时向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出口石油和天然气。俄罗斯能源出口对全球能源市场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主要能源生产国,俄罗斯的生产和出口政策直接影响全球能源价格。OPEC+的减产协议中,俄罗斯的立场和行动对油价有显著影响。其他矿产资源方面,诺里尔斯克的镍和铂金矿产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俄罗斯利用其丰富的能源资源作为外交工具,与欧洲、中国等主要能源消费国开展合作。中国方面,中俄双方建设东线天然气管道,并开展远东地区的能源合作。

能源和原材料出口是俄罗斯经济的重要支柱,为国家财政提供大量收入,支持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丰富的资源吸引了大量外资投资能源和矿产项目,加强了俄罗斯经济的对外合作。在资源丰富的边疆地区,如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通过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和管理。

当前,面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俄罗斯通过加强与非西方国家的能源合作(如印度)来减轻制裁压力。在外交层面,俄罗斯利用其丰富的能源资源作为与其他国家谈判和施加影响的战略工具,赢得谈判和博弈的主动权。

【亚欧大陆桥、国际南北运输走廊、北极航道】

俄罗斯占据着亚欧大陆的中心,构成了“心脏地带”的主体,是连接东亚与欧洲的重要通道。联系亚欧的通道构成了俄罗斯国家的交通骨架,目前经过俄罗斯、联系亚欧大陆各方的贸易通道主要有三条:亚欧大陆桥、国际南北运输走廊、北极航道,其中亚欧大陆桥脱胎于传统的丝绸之路、西伯利亚铁路,历史悠久,其他两条通道则是伴随着地缘政治变化和气候变化,在最近几年兴起的新通道,当前仍然有许多关键节点与基础设施尚待完善。

亚欧大陆桥

亚欧大陆桥,泛指连接东亚与西欧沿海港口的多式联运通道,最早的亚欧大陆桥是1916年全线开通的西伯利亚铁路,被称为第一亚欧大陆桥。20世纪90年代,从中国连云港出发,经过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再抵达欧洲的铁路贯通,被称为第二亚欧大陆桥。

目前实质性取得运行的只有这两座亚欧大陆桥,有人规划了从华南地区经云南出境,通过缅甸、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国抵达欧洲、中东的第三亚欧大陆桥,但目前没有完整的铁路线,依然处于设想当中。当前运行中的两条亚欧大陆桥都与俄罗斯密切相关。亚欧大陆桥东西贯穿亚欧大陆,第一亚欧大陆桥通过西伯利亚铁路联系欧洲与俄罗斯远东,同时延伸进中国东北。

第一亚欧大陆桥基本上沿亚欧草原铺设,历史上也是游牧民族西迁、俄罗斯东进的基本路线,这条通道中国叫做北方丝绸之路或草原丝绸之路,由于获取毛皮是当时俄罗斯商人东进的重要目的,还被称为欧亚内陆毛皮之路,俄罗斯人也称之为西伯利亚干道(Сибирский тракт,Siberian Route)。

1891至1916年,沙俄沿着这条传统通道修建了西伯利亚铁路,全长9,288公里,今天依然是世界上最长、横跨时区最多的铁路线。

俄罗斯的地理与历史:串联亚欧之间的广袤腹地

▲历史上的西伯利亚干道,不仅是俄罗斯人获取毛皮的通道,也是中国面向俄罗斯开展茶叶贸易的通道。西伯利亚铁路在进入黑龙江流域之前基本上沿此线路修建。

第二亚欧大陆桥,也称为新亚欧大陆桥,与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基本上吻合,当下的中欧班列西部通道(X新欧班列,最早的为渝新欧班列)主要通过第二亚欧大陆桥前往欧洲。传统的丝绸之路主干道,从新疆出去后,经过中亚,一条向北进入俄罗斯再抵达欧洲,另一条向南进入伊朗(或里海走廊)再抵达中东。

1990年9月,经过北线的俄罗斯通道贯通,从中国连云港可以通过铁路抵达西欧的鹿特丹,全程超过10000公里。

俄罗斯的地理与历史:串联亚欧之间的广袤腹地

▲中欧班列。

2011年,经过协商与测试,“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正式打通,电子产品从重庆西站出发,通过新疆阿拉山口出境,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抵达德国杜伊斯堡。目前,中欧班列主要通过阿拉山口、满洲里、二连浩特等口岸出境,沿着两条亚欧大陆桥行进,通过土耳其、俄罗斯等方向进入欧洲。

中欧班列需采取换轨、铁水联运等方式通过中欧之间的地区,并且只有俄罗斯通道拥有完整的铁路线(需经过两次换轨)。据统计当前80%以上的班列会通过俄罗斯,俄罗斯实际上已经牢牢占据包括中欧班列在内的亚欧大陆铁路网与铁路运输系统的中心位置。中欧班列对俄罗斯来说,既是拉动国内沿线地区经济的有效手段,也是制裁背景下扩大与亚洲贸易的重要渠道。

俄罗斯的地理与历史:串联亚欧之间的广袤腹地

▲俄罗斯占据了几乎整个亚欧大陆北方针叶林,这片广袤的森林也是联系东亚与欧洲最短的通道。

国际南北运输走廊

国际南北运输走廊(Транспортный коридор Север — Юг, International North–South Transport Corridor, INSTC),连接印度、伊朗、阿塞拜疆、俄罗斯、中亚和欧洲等地。国际南北运输走廊最早开始于2000年,当年,俄罗斯、印度、伊朗签署协定,推动打造一条从圣彼得堡到孟买的运输通道。20多年后的今天,俄罗斯再次强化该通道的作用,旨在为俄罗斯在当前地缘政治形势下的对外贸易创造替代路线。国际南北运输走廊通过高加索和中亚将俄罗斯与印度、海湾国家(全球南方)连接起来,成为俄罗斯加强与全球南方联系的重要地理纽带。国际南北运输走廊是典型的多式联运通道,全长约7200公里,利用铁路、公路、水运等方式,从俄罗斯通过里海地区抵达波斯湾沿岸,进一步延伸到印度西海岸。这条走廊也为印度提供了一条前往欧洲的新通道,相比于传统的苏伊士运河航线,国际南北运输走廊提供的印度-欧洲通道的总里程缩短近一半,时间大约从40天缩短到25天,总体运输成本节约30%(根据俄罗斯研究者提供的数据)。

俄罗斯的地理与历史:串联亚欧之间的广袤腹地

国际南北运输走廊。

目前,国际南北运输走廊在里海一带分为三条通道,西线经过阿塞拜疆进入伊朗,中线通过水运穿过里海抵达伊朗,东线穿过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接入伊朗的铁路系统。2000年签订协定以来,国际南北运输走廊进展相当缓慢,一些重要的铁路和交通设施缺乏投资,运行效率低下。直到近年来受到地缘政治影响,这条通道的重要性逐渐显露。

2022年,第一批货物通过铁路,从俄罗斯出发,经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铁路系统抵达伊朗沿海城市阿巴斯港,再通过海运送达印度。受到俄乌冲突的影响,俄罗斯与欧洲的传统贸易受到严重冲击,但通过国际南北运输走廊,俄罗斯与亚、非的贸易出现了明显的增长。此外,近年来红海一带局势不稳,影响到苏伊士运河航线的安全,进一步提高了国际南北运输走廊的吸引力。

据统计,2023年这条通道的运输量增长了18%以上。

北极航道

北极航道,又称北方海路(Се́верный морско́й путь),通过北冰洋航线连接亚洲与欧洲,并且可以辐射延伸到北美。北极航道是伴随全球变暖后,北极海域海冰大面积融化后形成的新的国际大通道,将中高纬度地区以更短的航道联系起来。从中国浙江以北的港口前往西北欧地区,北极航道的航行里程比传统的南方暖水航道缩短了三分之一,行程缩短10-15天左右,燃料成本可节约15%。

此外,大型货船通行苏伊士运河单程费用约40-50万美元,巴拿马运河约20万美元,北极航道仅需支付保险费用和破冰引航服务费用,明显低于使用两大运河的费用。对中国及其他东北亚国家来说,通过北极航道前往欧洲的成本明显降低。对于俄罗斯来说,其联系亚欧的枢纽作用随着北极航道的开通进一步加强。

俄罗斯的地理与历史:串联亚欧之间的广袤腹地

▲北极航道与传统苏伊士运河航线的对比。

目前,北半球的7月中旬到10月中旬,船只都可以通过北极航线航行。北极航道具体可以分为东北航道、西北航道两部分,分别位于亚欧大陆沿岸与北美大陆沿岸。根据北极理事会对东北航道的定义,东北航道链接西伯利亚、欧亚大陆和欧洲西北部,在北大西洋和北冰洋交接处宽阔水域链接冰岛甚至格陵兰地区。

西北航道主要连接接北美大陆和格陵兰地区,穿过加拿大北极群岛实现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连通。为发展北极航道,俄罗斯建造了四艘核动力破冰船,并计划增加到六艘。同时保障北极地区通信和宽带互联网的通畅,建立稳定的气象与雷达系统。为配合北极航道与沿线油气资源开发,俄罗斯将加强当地液化天然气和天然气凝析油运输码头、石油装载码头和煤炭装运码头建设,在堪察加边疆区和摩尔曼斯克地区建立液化天然气海上转运总站,以及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建成过境运输港口枢纽,在萨哈林岛的科萨科夫海港建立一个运输和物流枢纽,发展摩尔曼斯克和阿尔汉格尔斯克的运输枢纽,在提克西和迪克森港口建立加油和维修基地等;建造破冰船队,发展北极地区的造船和修船生产设施;建立由46艘船组成的救援舰队,为紧急情况部北极综合救援中心配备直升机;建立北极卫星站,提供水文气象和导航支持及气候变化分析。(李锡奎:地缘政治经济危机下俄罗斯国际物流通道的重构)

在当前俄乌冲突持续发酵、西方对俄制裁短期内不会降级的情况下,对于北极航道主要有以下影响:

一是我国从事经北方海航道运输,特别是向俄罗斯北极开发项目运输模块和工程设备的航运和海工企业,可能会面临西方的长臂管辖。

二是我国投资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Yamal LNG)和北极液化天然气2号项目(Arctic LNG 2)面临减产和停产,俄罗斯向我国运输液化天然气以及我国向俄罗斯运输海工装备的相关航运活动将受到影响。

三是国际社会将减调对北极航道的经济前景预期,俄大概率会因资金、技术、市场的流失和短缺而放缓北极航道发展目标;同时,西北航道经济性不甚显著且受加拿大航行规则的管制和约束,北极中央航道航运的自然环境和技术条件亦尚不成熟,我国中长期内利用各条北极航道均将面临政治、经济或自然环境的挑战。(邓贝西:当前国际形势下北极航道利用前景及对我国影响)

俄罗斯的地理与历史:串联亚欧之间的广袤腹地

▲北极航道的东北航道与西北航道,分别经过亚欧大陆与北美大陆北岸。

俄罗斯的地理与历史:串联亚欧之间的广袤腹地

▲俄罗斯境内涉及到北极的联邦主体,以及北极航道相关港口。

俄罗斯的地理与历史:串联亚欧之间的广袤腹地

▲俄罗斯地处冻土地带的北极航道港口,这些港口过去规模小、设施差,地处冻土也使得修建维护成本攀升,但随着北极航道运输量的增加,这些港口也需要开展更新。

俄罗斯的地理与历史:串联亚欧之间的广袤腹地

▲俄罗斯计划重点开发的北极航道沿线港口。

来源:LinkingMap世界地图

1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