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哲学、神学、科学,其实都是心理学

繁体

本文要阐述的观点:所有的哲学、神学、科学,其实都是心理学。

我想,这个说法基本上无人会认同,毕竟,心理学这个词出现至今,也没超过200年。

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大致就知道了学科的分门别类,我们学过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医学、文学等等,对了,还有心理学,传统分类中,心理学只是所有科学认知中的一个分支,这是常识。

心理这个词有二个字组成,第一个字是心,第二个字是理。

现在我们已很明确地知道,我们所有的思维并非发自“心”,而是在头脑中产生,之所以我们用心这个字,是因为在远古时期,人类认为自身器官中,心脏的作用是最大的,然后人的意识产生在哪里,他们并不知道,所以,想当然认为意识是“心”里产生的。

于是就有了现在最常用的一些说法,就是把意识跟心结合在一起,比如心思、心情、心境、苦心、良心、好心、坏心等等,但实际上,这些词所表达的人类不同的意识感知都跟心没任何关系,所有的意识都来自于大脑皮层,是一种类似物理或者化学的反应,才给了我们不同的意识或者说感知。

比如,大家熟悉的“多巴胺”,就是头脑中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人类愉悦的感觉,其实是多巴胺产生的结果。

也就是说,所有的意识,其实只是物质在人脑中的物理或者化学反应的结果,意识并不能离开物质单独存在。

因此,这个世界是唯物或唯心的争论已经不存在了。

纯哲学表述,意识只是物的属性,物与心并非二元对立,而是一个统一体。

人类的认知走过了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哲学阶段、科学阶段,对于这个世界的本质探究,也经历了三个阶段,那就是本体论、认识论、语义论。

这里的内容不展开了,任何一项都可以作为一门大课,我们就此一笔带过。

需明确的是,现在哲学的研究已经进入语义论阶段,就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最后都是通过语言的方式表达的,所以,不管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最后解释的方式一定是语言,所以对于语言的研究就成为最主要的研究方向。

如果我们把这个思路再延伸一下,语义哪里来?是不是通过我们的头脑思考产生的呢?那么,我是否可以把这样一个认知三阶段再加上第四段,那就是心理论。

当所有的神学、哲学、科学都成为语义论的表达对象后,其实也证明了这样一个结论:所有的哲学、神学、科学,其实都是心理学。

可以论证或者举的例子其实有很多,我这里只列出一些重点研究对象,供大家参考。

比如,人的开心到底是怎么回事?人的悲伤为什么总是比开心多很多?人的快感到底是什么?人的痛感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要睡觉?人的梦到底是什么?佛教为什么说这个世界是空的?空这个概念在人类的意识系统里代表着什么?等等等等。

这些都是人类本身的意识问题,既人类的心理学,我想这些问题,很少有人会感兴趣去寻找答案,因为,人类为了生存,一直在做着让自己这个生命体活下去的事情,绝大部分人是无暇思考这些问题的。

所以,“仰望星空”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人类思考的习惯,就是从仰望天空开始的。

其实,古人经常仰望天空,那是因为他们跑不远,对这个世界的观察,只有仰望天空才是唯一可以做的事情,这就是星相学产生的主要原因。

况且,远古时期天空纯净,人类的视力也远比现在好,那时仰望天空是可以“看到”很多东西的,现在的我们,早就没有仰望天空的兴趣,因为我们都非常繁忙,然后,就算有时间经常仰望天空,又能看到什么?现在的世界,早已被人类污染得不成样子。

唯识宗立论,以我人心识之外的万有现象,皆是由我人心识自体所变现而来,亦即是由第八阿赖耶识中的种子所变现生起,故除心识之外,万有现象皆非实在。因此说:‘唯识无境’;或自万有现象自识所变一面来说,称为‘唯识所变’。

唯识宗由玄奘大师引入中国,但由于其太过深奥,在中国的佛教传承中并未成为主流,而“大道至简”的禅宗,则更符合中国的国情,这就是禅宗能在中国广为传播的主要原因,唯识、中观后来主要在西藏得到传承及推崇,所以藏传佛教常用的经书比如金刚经采用的主要是玄奘的译本。

人类对于物质错误的认知,让人类对物质无限追求,但人类并不了解,物质与我们意识的关系,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就是有些人即使拥有了巨大的财富,同样会感到痛苦的原因。

人类快乐与痛苦的感觉,到底是什么,到底是怎么产生的,是不是该认真思考一下了?

最后作个说明,本文标题并不严谨,之所以这样表述,完全是为了突出心理学的重要性,并且,此文写于三年前,正是因为我们极度重视心理学,因此,这方面的文章一定是比较多的。

来源:解毒针

1
0

名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