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上千年,经过和儒、道、民间信仰,还有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等各种文化现象的冲突与交融,总算长驻了下来,但站在今天看,信仰它或是喜欢它也只能算小众爱好。先不去研究为什么它无法普及,就当下它所辐射到的一部分人来讨论,问题就够多的了。
首先是关于素食的问题,我见过有些在家信众竟将其作为衡量信仰是否虔诚的一个标准,吃素倒成为一个值得骄傲的谈资,逢人便说自己已吃素多少年,吃素多么多么好......但事实上呢?再看他实则面黄肌瘦,有气无力,一副病恹恹的模样,如果佛陀在世,恐怕也不太赞成这么虐待自己吧?
吃素与否根本不能构成衡量信仰虔诚度的准则,不信去问问寺院里的高僧大德,他们要求或者建议你吃素吗?再去看看世界其他地区的僧人,他们吃素吗?远点的再看佛教产生时释迦牟尼强制要求信众吃素吗?
关键是问你自己的心和身体,你真爱吃素或是真的能坚持吃素吗?吃素问题是中国佛教特有的现象,始于梁武帝时期,当年梁武帝读《楞伽经》看到佛陀讲不食肉功德,备受感动,于是发愿吃素并在全国推广,于是上下效仿,最后演变成中国僧人一致遵守的戒律,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在家信众也跟着盲目模仿就不能不说是愚蠢了。
认真研究佛法义理并努力在现实中修行精进比什么都强,而不是落在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上,以致犯下我法二执的障碍。
关于神通和坐禅,之前我参加了一些禅修之类的活动,和一些信众交流过,也听过他们的聊天,奇怪的是这里面最多的内容不是关于佛法的探讨,而是有关你打坐能打多久,有没有看见神通,都看见了什么,能不能双盘,哪个师父功力了得之类的无关痛痒的话题,还是挺让人发笑的。毫不留情的讲,这些人就是打着信仰佛教的旗号,实则为寻些刺激和乐子而已,不是说坐禅不重要,而是如果没有正念,思绪纷飞,你坐个十年八年也依然是凡夫俗子一个,那不如好好过普通人的生活咯,就像禅宗所说的吃饭、担水、劈柴、穿衣、睡觉都是修行,何苦执着于能坐多久这些问题。至于神通,我认为那是修行达到至高境界后的副产品,而非修行目的,可是很多人想走捷径,智慧没有,正念没有,基础没有,就要找大师助自己显神通,就像还没学会走,就急着要飞一样,你不栽跟头谁栽跟头,严重者甚至走火入魔,真是可惜!此类人还是欲念过重,而降伏妄念恰恰又是佛教的核心主张,由此也就可以推测这些人压根就不懂佛法。
关于积功德和因果报应的问题,佛教认为因果全在乎你自己,你种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得到什么样的果,身口意行造作的一个个种子就藏在阿赖耶识之中,等待因缘具足时就会转化成现行也即是果,那么可以得知,善因自然结善果,恶因自然结恶果,莫向外求。正所谓“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不要等到有事了才想起佛祖、观音菩萨,如果能把日常中的每一件事都做好,做到问心无愧就很了不得了,即使不求功德也会自然来,而不是像梁武帝问达摩祖师说自己即位以来,又是造寺,又是写经,又是度僧的,这功德怕是无量了吧?达摩却说:并无功德。为什么呢?因为梁武帝的行为是有漏的善,真正的功德是“净智妙圆、体自空寂,不求于世”的。但是我认为达摩也并非说梁武帝真的没有一点功德,而是暗示他不要执着于这人天小果当中,做了一点善事就沾沾自喜。可惜武帝没反应过来。
摘录些我最近读《大乘起信论》中的一段话说:
三界虚伪,唯心所作,离心则无六尘境界。一切法皆从心起,妄念而生,一切分别即分别自心,心不见心无相可得。当知世间一切境界,皆以众生无明妄心而得住持,是故一切法,如镜中像无体可得,唯心虚妄,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
三界诸法只是表象,它的上面有一个根本的本体,那就是般若,是空,是阿赖耶识,是真如,是如来藏。佛教对世界的本原的追问和柏拉图的理念,巴门尼德的存在,康德的物自体以及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还有叔本华的生存意志其实是殊途同归,透过现象看本质才是思考的终极意义,而非落在庸俗的各种观念中。
来源:历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