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论语网
出自《论语·学而篇》中的成语及解释
1、【三省吾身】: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出自《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2、【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出自《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3、【小大由之】:用途可大可小。
出自《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4、【入孝出悌】: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
出自《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汉?桓宽《盐铁论?授时》:“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徙义而从善,莫不入孝出悌,夫何奢侈暴慢之有?”
5、【一日三省】: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出自《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6、【告往知来】:告诉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另一点。比喻能明了事物的因果同异的关系,据此知彼。
出自《论语·学而》:“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7、【不亦乐乎】:不是很高兴的吗?
出自《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8、【贤贤易色】: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
出自《论语·学而》:“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9、【行有余力】:做了事情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
出自《论语·学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0、【犯上作乱】: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出自《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1、【精益求精】:好了追求更好。
出自《论语·学而》:“《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12、【慎终追远】: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出自《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3、【敏于事慎于言】:办事勤勉,说话谨慎。
出自《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14、【贫而乐道】: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
出自《论语·学而》:“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15、【温良恭俭让】: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出自《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16、【巧言令色】: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出自《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
17、【学而时习之】:学过的知识要经常地复习。
出自《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出自《论语·为政篇》中的成语及解释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出自《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从心所欲】: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
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出自《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4、【君子不器】:君子不应该成为像器皿一般只具有单一用途的人。
出自《论语·为政》:“君子不器。”
5、【北辰星拱】: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出自《论语·为政》:“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6、【犬马之养】:供养父母的谦辞。
出自《论语·为政》:“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7、【不惑之年】——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8、【周而不比】关系密切,但不勾结。指与众相合,但不做坏事。
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
9、【而立之年】: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10、【知命之年】: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11、【众星拱北】: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
出自《论语·为政》:“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12、【因材施教】: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出自《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13、【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出自《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14、【异端邪说】:指和正统思想不同的有害的学说。
出自《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15、【言寡尤,行寡悔】:指说话做事很少犯错误。
出自《论语·为政》:“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学习却不读书,就会缺乏信心。 ——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7、【举直措枉】:选用贤者,罢黜奸邪。
出自《论语·为政》:“举枉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8、【耳顺之年】: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
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19、【一言以蔽之】:用一句话来概括。
出自《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0、【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1、【多闻阙疑】:虽然见多识广,有不懂之处,还应存有疑问。指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
出自《论语·为政》:“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22、【三十而立】: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出自《论语·八佾篇》中的成语及解释
【是可忍,孰不可忍】——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出自《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既往不咎】【不咎既往】——咎:责怪。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出自《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
【了如指掌】【了若指掌】【如指诸掌】——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出自《论语•八佾》:“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尽美尽善】——尽:极。极其完善,极其美好。形容事物完无缺。同“尽善尽美”。 ——出自《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告朔饩羊】——原指鲁国自文公起不亲到祖庙告祭,只杀一只羊应付一下。后比喻照例应付,敷衍了事。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
【爱礼存羊】——由于爱惜古礼,不忍使它废弛,因而保留古礼所需要的祭羊。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有关仪节。 ——出自《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成事不说】——说:解说。原指事情已成,不要在解说;后指事情已过,不要再解说。 ——出自《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杞宋无征】——指资料不足,不能证明。 ——出自《论语•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
【乐而不淫】——快乐而不过分。指表现的情感有节制。 ——出自《论语•八佾》:“《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哀而不伤】——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出自《论语•八佾》:“《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出自《论语·里仁篇》中的成语及解释
【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出自《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讷言敏行】——讷言:说话谨慎;敏:敏捷。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 ——出自《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里仁为美】——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出自《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观过知仁】——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 ——出自《论语•里仁》:“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造次颠沛】——流离失所,生活困顿。 ——出自《论语•里仁》:“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见贤思齐】——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出自《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无适无莫】——适:厚;莫:薄。待人处事不分厚薄,没有偏向。 ——出自《论语•里仁》:“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
【恶衣恶食】——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出自《论语•里仁》:“士之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一以贯之】——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 ——出自《论语•里仁》:“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游必有方】——要是出游,必须要告知去处。 ——出自《论语•里仁》:“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一方面高兴,一方面又害怕。 ——出自《论语•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出自《论语·公冶长篇》中的成语及解释
【迁怒于人】——受甲的气向乙发泄或自己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 ——出自《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朱熹注:“怒于甲者,不移于乙。”
【肥马轻裘】【乘肥衣轻】——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生活奢侈豪华。 ——出自《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闻一知十】——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出自《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闻一知二】——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出自《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朽木粪土】【朽木粪墙】——朽木:烂木头;粪土:脏土臭泥。比喻不堪造就、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 ——出自《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朽木不彫】【朽木难雕】【朽木不可雕】——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 ——出自《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三思而行】【三思而后行】——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出自《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敏而好学】——敏:聪明;好:喜好。天资聪明而又好学。 ——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愚不可及】——愚:傻,笨,及:比得上。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极其愚笨。 ——出自《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善与人交】——善于与别人交朋友。 ——出自《论语•公冶长》:“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 ——出自《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斐然成章】——斐、章:文采。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出自《论语•公冶长》:“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不念旧恶】——念:记在心上。不计较过去的怨仇。 ——出自《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安老怀少】——安:安顿;怀:关怀。尊重老人,使其安逸;关怀年轻人,使其信服。 ——出自《论语•公冶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计过自讼】——检讨自己的过错而内心自责。 ——出自《论语•公冶长》:“已矣乎,吾未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