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一首千古绝唱——《定风波》,道尽人生大智慧,另有东坡10首冷门诗也值得欣赏。

繁体

公元1082年,也就是苏轼被贬谪到黄州的第三年,他和一群好友出游,却突然遇上了大雨。同行的友人被这突如其来的雨弄得很狼狈,而苏轼却缓步而行。

在风雨中,他吟出一首千古绝唱——《定风波》,道尽人生大智慧,解开了很多人的心结。

《定风波》 苏轼

宋代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那天,我们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雨具先前被带走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我便创作了这首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一蓑烟雨任平生”,道出了豁达开朗的坦荡胸怀与人生态度;“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则是掷地有声的“足语”——“何妨”,任他做甚,也挡不住“我”潇洒而坚毅前行的脚步,即便是走在林中泥泞的道路,手拄着竹杖,脚穿着草鞋,我走起来还是比骑马更轻快。特别动人的是最后几句:“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的一首千古绝唱——《定风波》,道尽人生大智慧,解开了很多人的心结。

好一幅传神的“苏子雨中行吟图”,表现了苏轼处变不惊、笑对苍茫的神态。照样走自己的路,岂怕什么萧瑟处、风料峭?晚清词人郑文焯在《手批东坡乐府》中写道:“此足征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琢句亦瘦逸,能道眼前景,以曲笔写胸臆,倚声能事尽之矣。”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刘永济在《唐五代两宋词简析》中说:“东坡一生在政治上之遭遇,极为波动,时而内召,时而外用,时而位置于清要之地,时而放逐于边远之区,然而思想行为不因此而有所改变,反而愈遭挫折,愈见刚强,挫折愈大,声誉愈高。此非可悻致者,必平日有修养,临事能坚定,然后可得此效果也。”

此际,苏轼步履的节奏传递着心灵的信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于风雨中从容前行,舒徐行步,传递出一种笑对“差评”、搏击风雨的豪迈之情——因“乌台诗案”无端入狱、终遭贬谪,这是何等严峻的冤屈,但他的步伐是超拔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一个“归”字忒洒脱,他不在意官场的困匮多变,潇洒地走出争斗的风雨和利益的藩篱,走向乡野、走向民间,拥抱万紫千红的自然,拥抱烟火气与真性情。

“定风波”原来是唐教坊曲子名,五代的欧阳炯最早为此曲谱词,后来就成了词牌名。

从五代到两宋,很多词人都作过定风波,例如李珣、欧阳修、柳永、魏夫人等等,要么是凄凄艾艾的闺情,要么是婉约惆怅的感怀,而苏轼则不一样,他的词总是充满了人生大智慧,给人以前进的力量。

这首《定风波》堪称《宋词三百首》里最洒脱的一首词,通篇都很经典,读完豁然开朗。

词的上半阕从遇雨写起,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词人身处逆境,却泰然自若的豁达胸怀。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开头两句既是环境描写也是词人情感的发端。

“穿林打叶”,说明当时不是蒙蒙细雨,而是疾风骤雨,同行的友人因为没有雨具,躲避得十分狼狈,可是苏轼却很淡定地说“不如放声吟咏,暖步而行”。

这里的“何妨”二字带着点俏皮,也让我们看到了独属于苏轼的那种“潇洒”。

唐诗宋词里,关于风雨的诗词不少,“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对于很多文人来说,雨增添了他们的愁思,可是苏轼却能坦然面对这扰人心弦的风雨,这该多豁达!

苏轼的一首千古绝唱——《定风波》,道尽人生大智慧,另有东坡10首冷门诗也值得欣赏。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开篇我们就提到,苏轼作这首词时被贬黄州,远离政治中心,远离家乡,羁旅贬谪该是多么令人愁苦?又遇上了狂风骤雨,一般人该是凄凄惨惨戚戚了,可是他却高歌“谁怕”。

“竹杖芒鞋”一句很值得玩味,蕴含着两层含义。

一来,原本在雨中前行,当然是扬鞭骑马奔驰更自在,可是苏轼却觉得穿着草鞋,倚着竹杖行走在泥泞中更怡然,这体现了他的一种随遇而安,不惧风雨的精神。

二来,这也是苏轼的一种人生态度,“竹杖芒鞋”和“轻裘肥马”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前者是清贫的平民生活,后者则代表着富足的贵族生活。

他不惧自然界的风雨,更不怕人生的艰难和磨难,他愿着一身简简单单的蓑衣,任凭风吹浪打,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接着的下半阕写的是雨后的风景和词人的感受。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当时的苏轼是和友人们出门游玩,自然少不了饮酒。

春风拂过,寒意料峭,他的酒也醒了大半,忽然觉得有些冷。

雨后天晴,山头的斜阳让他感受到了些许温暖。

一边是料峭的春风,一边是温暖的斜阳,在这半冷半暖中,苏轼对人生又有了新的感悟。

风雨过后便是彩虹,崎岖过后,便是坦途,人生不就是如此吗?

即使再多的风风雨雨,也终有转晴的一天,相迎的山头斜照就是逆境中的希望,寒冷中的温暖。

这温暖的斜照一直伴随着他一生,无论经历多少挫折,他始终坚定信念,从容淡定。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很多人都喜欢的一句,如果说“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一种笑对人生的豁达,那么这最后一句就是一种看透世事的淡然。

苏轼的一首千古绝唱——《定风波》,道尽人生大智慧,另有东坡10首冷门诗也值得欣赏。

很多人也许都能笑对人生,可是又有多人能够看淡人生呢?

人的一生总有太多的执念,名利、生死、情爱,看不透、放不下,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痛苦。

当我们看淡、放下,回归心灵的平静,才会发现原来世间万物也不过如此罢了。

这就是苏轼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心静一切都静,无论风雨还是晴天,没有区别。

这首《定风波》虽然篇幅不长,却揭示了人生哲理,应该算是《宋词三百首》里最洒脱的一首词,通篇都是经典,读完豁然开朗。

苏家有子,其名为轼,诗画双绝,世称苏仙。他有“鬓微霜,又何妨”的豪放;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深情;有“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从容;有“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有“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的悠然。

作为历史上罕见的诗、词、文、赋、书、画、美学、哲学全才,苏轼的名作颇多。但你见识过坡仙笔下“明月如霜,天涯倦客”的婉约吗?体会过“清夜无尘,月色如银”的唯美吗?

今日,一起来欣赏他不为人所熟知的十首诗词,每一首都美上心头。

【1/10】

《行香子·秋与》

昨夜霜风,先入梧桐。

浑无处、回避衰容。

问公何事,不语书空。

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来庭下,光阴如箭,

似无言、有意伤侬。

都将万事,付与千钟。

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光阴如箭 一作:飞英如霰)

苏东坡的一生起起落落,宦海浮沉,无论居庙堂之高,抑或处江湖之远,变的是外部境遇,不变的是东坡居士云泥不异的佛禅人生。

【2/10】

《行香子·过七里濑》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此句读之再三,令人扼腕。苏轼的一生,屡遭贬谪,不停辗转。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全然不见身处低谷的苦闷。生活就算再难,也要仰观云霞,闲看山色。

苏轼的一首千古绝唱——《定风波》,道尽人生大智慧,另有东坡10首冷门诗也值得欣赏。

【3/10】

《西江月·顷在黄州》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这溪中景致如此可爱,千万不能让马儿踏碎那水中的月亮。

人生底事,来往如梭,与其执迷苛求,不若“临溪赏月”“醉眠芳草”。

【4/10】

《永遇乐·明月如霜》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此词作于1078年秋,当时苏轼任徐州值周。一次怀古幽梦,引发了他游宦羁旅之愁,人生诸多伤叹俱在其中。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天涯漂泊感到厌倦的游子,想念山中的归路,心中眼中想望故园一直到望断,极言思乡之切。

【5/10】

《菩萨蛮·湿云不动溪桥冷》

湿云不动溪桥冷。嫩寒初透东风影。

桥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花比人应瘦。

莫凭小栏干。夜深花正寒。

只见“人怜花似旧”,不见“花怜人情薄”;只道“夜深花正寒”,不道“夜深人正寒”。苏子笔下,一花一木皆可承载相思万种,愁思万千。

苏轼的一首千古绝唱——《定风波》,道尽人生大智慧,另有东坡10首冷门诗也值得欣赏。

【6/10】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何等志向,最后一生功业,也不过几个外派州府,眼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而自己却如“已灰之木”“不系之舟”。

正所谓“想得却不可得,你奈人生何”,这横亘其中的酸楚和忧伤,又有谁人知。

【7/10】

《南乡子·送述古》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

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

秋雨晴时泪不晴。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清新中有深意,自然中寓浓情。

上阕“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送客西来送客行”以塔之无情衬托人之有情。下阕“秋雨晴时泪不晴”用秋雨停衬托泪不停。

【8/10】

《点绛唇·闲倚胡床》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

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

还知么。自从添个。

风月平分破。

真正的潇洒是什么?

“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不论境遇如何艰难,亦不失清风明月的悠然。

【9/10】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这是一首追和之词,所和者为欧阳修咏颍州西湖的《木兰花令》词。全词无一字伤感,却无一字不忧愁,承载了苏轼对老师欧阳修的缅怀之情。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四十三年转瞬飞逝,而恩师也已驾鹤多年,现在能记得他的人还剩下几个呢?恐怕只有我与这倒影在西湖水底的明月了。

【10/10】

《西江月·平山堂》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此词作于1079年,此时苏轼政治处境艰难,自徐州调知湖州,生平第三次经过平山堂。重游故地,缅怀恩师,遂作此词。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千万不要说回头一看,万事万物皆是一场空。

因为不回头看,生活就像做梦一样稀里糊涂。而回头看看,生活鲜活历历在目,我们所珍视的,所怀念的人和物,皆在我们回头时出现在眼前,在今后的时光中给予我们力量,陪伴我们前行。只要回头看,这份温暖,便永不消逝。

来源:大河报博览、解放日报、齐世明

(2)
(0)

名著精选